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黃帝內經是誰寫的?是一本什么書?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3)
|
在我國歷史上,能夠以“經”而命名的書籍在我國文化中也有不少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估計就是我國歷史上的三大奇書了,分別是《易經》、《道德經》以及《黃帝內經》。《易經》與《道德經》無論是通過圖書還是電視等形式,已較早地進入了人們的視線;而《黃帝內經》則相對地處于一種“孤寂”的狀態。現在就讓我們拂去塵埃,由層層剝離中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面對這樣一部奇書,我們不禁要問,《黃帝內經》是誰的手筆?為什么用“黃帝”命名?是黃帝所作的嗎?抑或是在數千年前的時候,人們就了解了名人的轟動效應,進而借以“黃帝”之名而成呢?我們知道,“黃帝”非“皇帝”,相傳黃帝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名號軒轅氏,后來建立國家,并以土德為王。 土是黃色,所以叫黃帝。而黃色是中央的顏色,黃帝主宰著四方疆域,是一種固本的象征,等同于人體內的元氣,主宰著身體的臟腑。所以,在黃帝滅了蚩尤一統天下之后,《黃帝內經》就帶著一種帝王之氣面世了。《黃帝內經》的出現讓相當數量的醫書逐漸隱退,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黃帝內經》在醫學界完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統一。 ![]() 那么,這樣的一部歷經歲月沉淀下來的《黃帝內經》,到底是一部什 么樣的經書呢?是否像我們上面對“經”的理解而作出的推論呢?對于這樣一部《黃帝內經》,不少人認為是講人體的內在生命規律。有的人結合現代醫學,干脆認為《黃帝內經》就是講內科的一本書。或許從不同的側面來看這么一部經書,將會產生一些“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認識。若將《黃帝內經》之“內”確定在某一個點上,無異于盲人摸象。這里的“內”更多的是一種與外相對應的“內求”,是種與表相對應的 “里”,是一種與表象相對應的本質。 ![]() 從內容上看,《黃帝內經》原書18卷。其中9卷名《素問》;另外9卷無書名,漢晉時被稱為《九卷》或《針經》,唐以后被稱為《靈樞》。《黃帝內經》非一人一時之作,主體部分形成于戰國至東漢時期。《素問》《靈樞》各81篇,共162篇。《素問》主要論述了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等,《靈樞》的核心內容為臟腑、經絡學說。《素問》和《靈樞》在宋之后就正式成為《黃帝內經》的兩大組成部分。 作為一部研究人體生命的醫學巨著。該書涉及了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等方面并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證”、“診法”、“養生學”、“運氣學”等。但就是這樣一部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的經典之作,收載的成方僅區區13首。可以說,這些再一次印證了《黃帝內經》的“內求”這一根本性的特征。 ![]() 教人“內觀” ,如何來做到這一點呢?我們知道,西醫可以通過解剖來做到,通過X線等現代技術的手段來了解內部臟器的運行情況,而《黃帝內經》卻能在不打開身體的情況下,來實現對人體內部從宏觀到微觀的掌握,甚至了解到氣血在身體內部的狀態,這憑的是一種“象”,因為天體是一個大宇宙,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大小宇宙之間有一個“象”作為紐帶。 那人們又是如何來識別這個"象”呢?就是在天人相應的大道中,對于”象”所涵蓋的內外、表里相互關系的一個規律性的認識,從而內觀我們的五臟六腑,觀看我們的氣血流動,進而倡導一種氣血暢通、經絡與臟腑和諧相處的一個格局來達到養生,求得長壽。所以,當人們都還不理解它的時候,往往認為它是一種玄學。 ![]() 《黃帝內經》也是一部集養生之道和養生方法之術的醫學專著,不僅有天人合一、起居有常的原則性指導,同時,還有對那些飲食、行為,甚至包括心理的明確的養生說明。如“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是很好的明證,是中醫文化的奠基之作。尤為可貴的是,該典籍以“代表”的形式,生動再現了養生之道的豐碩成果。不僅為正確認識生命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更是從根本上,通過內觀、體悟、直覺來為疾病防治提供了依據。 在中華民族近兩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歷史長河中,它的醫學主導作用及貢獻功不可沒,我們所秉承的由《內經》指導下的“中國式養生”也總能使人受益匪淺。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37020.html
上一篇:綠豆快速煮開花方法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