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形容什么場景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最近有看到詩經中的一句話,這一句話寫得非常的好,他就是肅肅宵征,夙夜在公,那么這一句話是形容什么場景的呢?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也非常值得討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1、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形容什么場景 詩經中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形容的是這個“加班”的場景,并不是什么辭職的場景了,所以一定別搞錯了,是形容的加班!加班!加班! 解析: 詩句出自《詩經·召南·小星》:"唶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是命不之嘻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訥。定命不猶!"意思是:天還未亮就出征,從早到晚都為公,形容的場景是加班。
2、肅肅宵征夙夜在公作品原文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 譯文: 微光閃爍小星星,三三五五在東方。天還未亮就出行,從早到晚都為公。實為命運不相同! 小小星辰光幽幽,原來那是參和昴。天還未亮就出行,拋撇香衾與暖裯。實在命運不如人! 3、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原文作品賞析 《毛詩序》云:“《小星》,惠及下也。夫人無妬忌之行,惠及賤妾,進御于君,知其命有貴賤,能盡其心矣。”韓詩說與毛異,《韓詩外傳》卷一引“曾子仕于莒”以說詩,謂“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引詩曰:“夙夜在公,實命不同。”《容齋隨筆》以為此詩是“詠使者遠適,夙夜征行,不敢慢君命”之意,用韓說也。《白帖》引“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入“奉使類”。姚際恒《詩經通論》云:“章俊卿以為‘小臣行役之作’,是也。”并駁毛傳鄭箋,以為詩中情景,于毛傳不類者三,于鄭箋不通者三。魏源《詩古微·召南答問·小星》總結各家,更加詳說。鄭箋孔疏附會毛傳者非,不如申韓各家之說。
申韓各家中引詩《北山》:“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解釋《小星》之“寔命不同”,更合詩義。但謂“抱衾與裯”一句,指行人所攜之“襆被”,或役夫所攜之“行帳”,則似是而實非。他們注意了句中“衾裯”兩字,在“衾裯”兩字上做文章,不知道“抱”即古“拋”字。錢大昕《聲類》:“抱,古拋字。《史記·三代世表》:‘抱之山中,山者養之。’《集解》:‘抱音普茅反’。”(詳見《聲類疏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詩言“抱衾與裯”者,說征人役夫“肅肅宵征”,拋卻室家之樂,夫妻之愛也。唐人李商隱詩云:“為有云屏無限嬌,風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孤負香衾事早朝”。說李詩是從《齊風·雞鳴》“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蛻化而來,可。說李詩從《小星》“抱衾與裯,寔命不猶”發展而來,亦可。因居者言之,則妻子怨早朝之孤負香衾;因行者言之,則自傷其“拋卻衾裯”也。 第一章之前兩句云:“嚖彼小星,三五在東。”姚際恒所謂:“山川原隰之間,仰頭見星,東西歷歷可指,所謂戴星而行也。” 征人奔走,為趕行程,凌晨上道。忽見小星,三五在天,睡眼惺忪,初亦不知其星何名也。言在東者,東字與公、同趁韻,不必定指東方。第二章云:“嚖彼小星,維參與昴。”征人睡夢才醒,故初見晨星,不知何名。繼而察以時日,然后知其為參星與柳星。第一章只言小星,三五在東,不言星名;第二章既說小星,又說乃參乃柳,這就是詩分章次的道理。詩雖寫景,而情亦隱見其中。
詩之每章后三句主要言情者,第一章云:“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夙夜”舊釋“早夜”,“日未出,夜未盡,曰早夜”。夙夜或早夜都不是兩字平列,而是上字形容下字的偏正結構。征人天不明即行,可見其不暇啟處,忙于王事。《北山》詩云:“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可見同為“王臣”,同為“職司”,工作并不相等,遭遇并不相同。第二章后三句云:“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改第一章的“夙夜在公”為“抱衾與裯”。又改“同”為“猶”。改“同”為“猶”者換字葉韻。改言“抱衾與裯”者,則由于上章之“夙夜在公”,凌晨上道,棄室家之好,“拋衾與裯”也。“夙夜在公”是“拋衾與裯”之因,“拋衾與裯”是“夙夜在公”之果。文心極細,章序分明。征人之“不已于行”,較之“息偃在床”者,是“寔命不猶”。寫役夫之悲,真是詞情并茂。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37062.html
上一篇:怎么做南瓜濃湯?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