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2閱讀(9)





一、選文特點
《背影》是一篇帶有很強抒情性的寫人記事散文,文章記敘了作者回家奔喪與父親在浦口車站分別的事兒,突出表現(xiàn)了父親的背影。文章以真摯的情感、寫實的手法、素樸而又感染力的語言,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背影”本身也成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的一個經(jīng)典形象。正如作家李廣田說,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學生心中,朱自清三個字已經(jīng)和背影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
文章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開篇點題,寫我對父親的背影難以忘懷;第二部分望父買桔,刻畫背吟,表現(xiàn)父親的愛子之情;第三部分寫別后思念,淚光中再現(xiàn)背吟,抒發(fā)懷念父親之情。文中四次提到背影,可以說“背影”是父愛的象征點,父子之情的交匯點,父子關系改善的出發(fā)點,也是文章敘事的線索、表情達意的切入點,以及我的情感變化的轉折點。除此以外,文章還寫到了我的四次流淚,四個“終于”,三處“自然”,兩個“再三”,兩個“躊躇”,兩個“忙著”和“惦記”。這些細節(jié)與四次背影相互呼應,相互映襯,讓背影之情感回環(huán)曲折,繞梁不絕。
作為一篇典范的寫人記事散文,本文角度獨特,構思精巧,語言樸素而醇厚,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獨特的角度。本文圍繞一個重要的形象“背影”展開,充分體現(xiàn)了散文的藝術性,切入點小,故而能馳騁筆墨。散文常常寫人記事,不求全面完整,只求精要,并為主題服務。本文以“背影”為中心,選材詳寫車站送別情景,著重寫背影,其余略寫。詳處充分展開,從容不迫,略處則惜墨如金。這就提示我們,寫散文應該找好一個小的切入點、凝聚點,以此確定詳寫和略寫,這樣的散文才更有藝術性,才能散而不散,切入點小,所見者大。作者將目光凝聚在父親的背影上,恰當?shù)乇憩F(xiàn)了深切的父愛,讀者從這里的背影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又理解到父愛的普遍意義,精神世界得以提升。切入點小,故而能控制篇幅。散文通常精致短小,不適合洋洋灑灑、無節(jié)制的敘事抒情。本文僅1000多字,從根本上說就是寫了一個背影的形象,其他都是輔助性內容。
2.強烈的抒情性。文中既有直抒心曲的直接抒情,也有藏在動作、語言、事物等細節(jié)中的間接抒情,這些都是正面表現(xiàn)情感。文中還有以悔恨表現(xiàn)父子之愛的寫法。總之,父愛子寫的含蓄、間接,很少變化;子愛父寫得直接,變化很大。這很符合父子之情的實際情況——父愛多是含蓄深沉、一以貫之的;孩子對父親的感情則因不夠成熟并不斷變得成熟而常有變化。
3.獨具特色的語言。本文的語言樸素而又不失典雅,寧靜而又不失細膩,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具體說來,敘事時用語純凈,描寫時多用白描,重視行動、語言、心理細節(jié)的表現(xiàn)。描寫細膩,細節(jié)表現(xiàn)豐富到位,因此語言雖然平實,卻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二、學習目標
正如前文所述,本文是一篇典范的寫人記事散文,以人寫事,帶有強烈的抒情意味。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寫人記事的記敘文,要立足文本,著眼于文學欣賞,引導學生利用散文文筆之時進行文本解讀,重點關注文學的形象性、文學的情感性、作品的深層意蘊、文學語言的精彩與個性化等。本文的學習目標也由此產生和確定。
1.感知父親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重點感知背影形象,以此為中心擴展開來,體會文中的父子之情,理解本文情感表達方式的獨特之處。
2.通過探究討論,理解深厚的父愛,把握作者的情感變化過程。文中的父子之情是有發(fā)展變化的,要抓住這些變化,引導學生把握“我”從暗笑父親到被“背影”感動的情感圖轉,以及從與父親有隔閡到理解父親、撕裂父親的情感緩傳,超越父子情深的淺表認知,深入理解課文。
3.學習文章通過細節(jié)描寫和樸實深情的語言表現(xiàn)主題的方法。文章細節(jié)描寫隨處可見,語言素樸而不失典雅,勻靜而又不失細膩,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要在朗讀的基礎上欣賞語言,在欣賞的基礎上反復朗讀,仔細品味,不可因其好懂、簡單、常見而輕易放過。
三、學習方法
1.著眼文體,關注細節(jié),咬文嚼字,品味欣賞,發(fā)現(xiàn)空白,深究疑點,是學習本課的總體策略。本文是一篇帶有強烈抒情意味的以事寫人的散文,不能簡單地把它當成一篇寫人記事的記敘文來教,也不能按照傳統(tǒng)教法僅僅強調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淚,淺嘗輒止,將課堂的終點和學生的起點做無效重合。
2.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引導學從文體出發(fā),關注文章的細節(jié),通過朗讀品味,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相關補充資料,咬文嚼字,理解對應的形象,并在看似細碎多余的第四五自然段以及容易被忽略的結尾處發(fā)現(xiàn)空白,深究疑點,深入理解課文。
四、學習過程
結合本文的文本特點、學習目標、課型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接受程度。本文的學習過程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
1.問題導入,直入主題。導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成熟男性”,這樣的方式自然地引入對文中父親形象的初步把握。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者聽讀課文,思考:“背影”是一篇寫什么的散文?初步獲得認知,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讀父”。
3.讀父,感知“背影”形象。一是重點品讀望“父”買桔?!拔铱匆娝髦诓夹∶?,穿著黑布大馬褂,身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在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了下來?!倍巧钋槔首x,聚焦細節(jié)。父親的穿著、動作以及文章中隨處可見的細節(jié)。如“檢定靠車門的一張椅子”“紫毛大衣”“囑我路上小心”“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等,來體會父親對“我”努力的甚至有點狼狽的愛以及一個暮氣沉沉的竭盡全力愛兒子的父親的形象。三是教師以詩解文,進行小結。本環(huán)節(jié)意在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時,摒棄貼標簽,籠統(tǒng)大概分析,而要沉入詞語里,關注細節(jié),貼著語言去分析,感悟文本呈現(xiàn)出來的不一樣的父親形象以及別樣的父愛。
4.讀“子”,體會兒子的情感。一是教師以問題“父親的愛作為兒子的朱自清理解嗎,接受嗎?”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讀子繼續(xù)通過朗讀品類相關文字。(其實那年我已20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么要緊的呢。我再三勸他不必去。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的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嗎?)這樣的語句來體會兒子對父愛的情緒,不是感動,不是感激,而是不理解,厭煩、瞧不起。二是設疑:文章第四段開頭交代我的形成的句段可以刪去嗎?具體的句子為“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學生讀書思考,交流討論,明確“我”的清閑與后文父親因為事忙形成鮮明的對比,教師適時點撥。三是讓學生用“……可……可不……”句式說話,再一次從細節(jié)感受父愛。教師追問:《背影》難道只是在敘述一件父愛親情的往事嗎?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讀“父與子”。本環(huán)節(jié)意在引導學生通過這一探究的方式體會文中“我”的形象,尤其是“我”對父愛的情緒。與常規(guī)的分析四次流淚的方式不同,為下一環(huán)節(jié)讀“父與子”以及體會父愛的深刻內涵敘事。
5.讀“父與子”,理解背影的深刻內涵。一是聚焦結尾,重點理解引導學生用增加關聯(lián)詞、反復朗讀的方式理解“近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這句話中體現(xiàn)出來的父親的滄桑,教師適時點撥。二是默讀、細讀父親的信,琢磨其不同尋常之處。具體的句子為“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去不遠矣?!睂W生交流。然后通過第三步資料注讀,進一步理解父愛。屏幕顯示、背影的背后等相關資料。(1915年,朱自清父親包辦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張改朱自華為朱自清,父親很生氣。1917年,父親失業(yè),祖母去世,家庭經(jīng)濟陷入困頓,朱自清二弟幾乎失學,《背影》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一年。1921年,朱自清北大畢業(yè)參加工作,父親為了緩和家庭經(jīng)濟緊張,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資,父子發(fā)生劇烈盾,朱自清離家出走。1922年,朱自清帶兒子回家,父親不準他進門,只能悵然離開。1922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親不搭理他,父子開始長達多年的冷戰(zhàn)。1925年,朱自清父親寫信給兒子,朱自清在淚水中完成了背影。1928年,朱自清父親讀到《背影》,父子冷戰(zhàn)解凍。1945年,朱自清父親去世。)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追問,如何理解開頭段的“不相見”三個字?其實“不相見”是不愿相見,不敢相見。三個字蘊含著太多的欲說還休與無可奈何,從而進一步理解我的情感態(tài)度變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背影》的主題,分析結尾段“父親”的來信和展示有關朱自清父子矛盾的資料是解讀背影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跳出單純談父愛的傳統(tǒng)教學定位,讓學生更深刻的認識背影之愛。
6.評價小結,升華主題。學生交流:從背影中我還讀出了什么?教師談感悟總結背影一文很淺也很深,經(jīng)歷越多,懂得越多。課外閱讀建議朱自清在寫《背影》的同時,寫了《父母的責任》與《兒女》。課外我們可以將三篇散文串聯(lián)起來閱讀,可以看到一幅從年輕的兒子與父親的沖突,血氣方剛的年輕的父親的吶喊,面對連老父親的妥協(xié)到為人父的感慨與自勉的真實畫面,從而更好的了解朱自清,讀懂《背影》。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