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5下語文人物描寫一組(語文人物描寫一組知識歸納)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8)
本文有三個片段,《摔跤》選自《小兵張嘎》,作者徐光耀;《他像一棵挺脫的樹》選自《駱駝祥子》,作者老舍;《兩莖燈草》選自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六回,三篇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一)會寫的字
跤(jiāo)、摟(lǒu)、仗(zhànɡ)
鞭(biān)、欺(qī)、撓(náo)
扳(bān)、腕(wàn)、剃(tì)
腮(sāi)、疤(bā)、監(jiàn)
侄(zhí)、喉(hóu)、嚨(lónɡ)
(二)會寫的詞
摔跤、摟著、打仗、鞭策、欺負、撓頭
扳手、手腕、剃頭、疤痕、監生、侄子
喉嚨、破綻、格局、腮幫子、手疾眼快
精神抖擻

(三)多音字
別:(bié)[別人](biè)[別扭]
量:(liánɡ)[測量](liànɡ)[重量]
模:(mú)[模樣](mó)[模型]
監:(jiān)[監督](jiàn)[監生]
挑:(tiāo)[挑選](tiǎo)[挑戰]
(四)近義詞
(淘氣——頑皮)(天真——可愛)
(五)反義詞
(淘氣——乖巧)(結實——松軟)
(精神抖擻——無精打采)

1、句解
(1)“要不——摔跤。”(第①自然段)
開篇直奔主題,寫小嘎子提議和胖墩兒摔跤。破折號表示聲音的延長。
(2)“是嗎?”小胖墩兒跳起來,立刻退后兩步,一閃身脫了單褂兒,叉著腰說:“來吧,是一叉一摟的,還是隨便摔?”
“跳、退、閃、脫、叉”這一系列動作,說明胖墩兒經常摔跤,也是一個摔跤的慣手。為下文胖墩兒戰勝小嘎子埋下了伏筆。

(3)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著手疾眼快,從不單憑力氣,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摟。
小嘎子明白自己與胖墩兒相比,自己的劣勢在于體形力量上的差距,于是選擇了“隨便摔”,從中可以看出他聰明且爭強好勝的性格特點。
2、探究問題
(1)“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運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這句話反映了小嘎子怎樣的性格特點?
答:小嘎子認為對手“傻大黑粗,運轉不靈”,想巧勝對手,于是圍著胖墩兒“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從中可以看出小嘎子爭強好勝,機敏靈活的性格特點。

(2)“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破綻。”這句話反映了胖墩兒怎樣的性格特點?
答:對胖墩兒“塌、合、鼓”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與小嘎子上躥下跳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體現了胖墩兒的沉穩、冷靜、細心。
3、中心
本文主要寫了小嘎子與胖墩兒摔跤的情景,反映了小嘎子頑皮、機敏、爭強好勝的個性特點和胖墩兒沉穩、冷靜、細心的性格特點。

1、探究問題
(1)怎樣理解課文題目“他像一棵挺脫的樹”?
答:課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祥子比喻為一棵挺脫的樹,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祥子昂揚樂觀的心態和為創造美好生活而沖破阻礙,不斷奮進的決心。
(2)本文的語言有怎樣的特點?
答:本文總體呈現平易質樸而又鮮活生動的語言特點。

①運用口語和方言傳神地刻畫人物的外貌和神態;
②用生活中常見事物作比,如“鐵扇面似的胸”“褲腳用雞腸子帶兒系住”自然貼切,新穎有趣。
2、中心
本文通過描寫祥子高大結實的外形,展現了祥子精神干練的人物形象,表現了祥子對通過拉車創造美好生活的積極奮進的精神狀態。

1、句解
(1)大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
運用動作描寫,“把頭搖了兩三搖”說明臨死前讓嚴監生掛念和不舍的并不是自己的親人。
(2)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得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
運用神態、動作描寫,嚴監生焦急的表現更加說明了他那未了之事在他心中所占的地位之重。

2、問題探究
讀了這個片段,可以看出嚴監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嚴監生死前牽掛的不是親人、銀子、舅爺、孤兒寡母,而是燈盞里的“兩莖燈草”,這一夸張式的描寫,入木三分地刻畫了一個吝嗇鬼的形象。
3、中心
記敘了嚴監生臨死前因點了兩莖燈草,不肯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一個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形象。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568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