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取火的
發布時間:2025-11-01閱讀(0)
1、火折子:火折子,被稱為古代黑科技。利用化學上的可燃物,在缺氧環境中不徹底熄滅,一遇到富氧環境就能夠重新燃燒。2、古代版火柴:我國最早記載的火柴于公元577年由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宮女發明,用木棒蘸取易燃的硫磺或者直接將硫磺粘在木棒上,把這些木棒靠近火石,利用火石撞擊產生的火星引燃。3、火寸條:北宋名臣陶谷在《清異錄》中提到過“夜中有急,苦于作燈之緩。有智者,批杉條染硫磺,置之待用,一與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貨者,易名火寸”,有時夜里要起床,光點火都要很長時間,于是有人用杉木條整個放在硫磺里侵染,儲存起來備用。那時的人們將此稱為引光奴,后來這種東西進入市場售賣,更名為火寸條。4、鉆木取火:原始人類最早的火種應該是大自然的恩賜,雷擊樹木產生的火被發現可以用來加工食物。《韓非子·五蠹》中記載: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燧人氏鉆木取火就來源于此,這種方法讓人們即使在沒有雷火的情況下也可以自己生火。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5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