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紋狀體是指
發布時間:2025-11-01閱讀(0)
尾狀核和殼核在種系發生上較蒼白球發生得晚,而被稱為新紋狀體。紋狀體系大腦基底神經節之一。紋狀體包括尾狀核和豆狀核,此2核并不完全分隔,在前端腹側是相連接的。豆狀核又分為殼和蒼白球。尾狀核和殼在種系發生上是紋狀體較新的結構,合稱新紋狀體;蒼白球為紋狀體最古老的部分,稱為舊紋狀體。形態學結構:1、紋狀體:紋狀體是錐體外系的組成部分,它接受大腦皮質(主要是額葉)和丘腦的纖維。由紋狀體發出的纖維大部分起自蒼白球,這些纖維進入丘腦底部。紋狀體主要的機能是調節肌肉張力、協調各種精細復雜的運動。如紋狀體受到損害,則其功能發生障礙。2、紋狀體黑質變性:紋狀體黑質神經細胞變性。可致色素脫失,引起肌強直、動作減少、緩慢的動作性震顫。病程長者可有共濟失調或體位性低血壓。起病于中年以后。病程2~8年。頭部磁共振可見紋狀體萎縮、黑質變性,晚期有小腦、腦干萎縮。無有效治療。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63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