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由來
發布時間:2025-11-01閱讀(1)
傳說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晉文公即位后封賞群臣時卻忘了介子推,后來重耳追悔莫及火燒介子推隱居的綿山以尋找介子推,結果發現介子推死在一棵老枯樹下,為紀念介子推便定第二天為清明。詳情故事: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晉文公即位后封賞群臣時卻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綿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后卻發現介子推背著老母死在一顆老枯樹下,并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竟然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為清明,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清明節已經超出節氣的涵義,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處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6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