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9)
今天想分享5個金句,來自幾位我關注的大咖。
內容是關于開始,和堅持的。

以前,決定做一件事前,我總是想做好完全的準備。但是,大家都知道,哪有什么準備是完全的呢?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狀況,我們的計劃,永遠要在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進行調整。
這個在項目管理中,其實有個專門的流程,叫PDCA,也就是“計劃-執行-檢查調整-改進”的循環。
但是我不行,我不但在做事前希望能做好周密完全的準備,而且想在做的過程中,沒有意外發生,能按計劃一絲不茍地完美進行。
?
聽網課時,老師說,她有6個座右銘,第一句就是——完成比完美重要。
?
突然就被擊中了。?并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就在那一刻,是真正被它擊中。
?這么多年以來,我在追求什么完美呢?太多想法藏在腦子里,等著某天,某個特定的時機開始,可是,那個我以為會存在的時機,卻遲遲沒有到來。
?我以為自己在追求完美,事實上,完美主義者大多是拖延者。而如我般,更是偽完美主義,所謂的完美,更多時候,是不想開始的借口。那個時機怎么可能到來?
完成比完美重要。就是說要開始啊,前期的準備是必須的,但不能為了不存在的“萬全準備”而丟掉“現在開始,先完成再說”。

有一次翻到小時候的日記,那個字,我是不敢相信是自己寫的,怎么就那么丑呢?我現在的字體,有一回被人嘲諷為小學生,可是看到那本日記,我才發現,當初寫得不比兒子現在好到哪兒。
這樣一來,面對孩子歪斜的字體,反倒沒那么焦慮了,告訴自己說,慢慢來,認真練,每天堅持,3年后寫不好,還有10年后呢?
而更深的遺憾,則是這種記錄沒有堅持。為什么沒堅持把日記寫到現在呢?
2009年就注冊了博客,寫孕期日志,有了孩子之后,又寫親子日志,然后,就丟掉了。201?2年注冊了公眾號,又寫,又丟掉了。這中間,錯過了多少紅利期啊(當然,就算寫可能也抓不住)
而正因為我不能堅持的性子,當看到下一句時,又被擊中了。
回首過往,一片空白。我經歷過什么?那些美妙的、快樂的、傷感的、幸福的、痛苦的,統統消失了,甚至有的內容,連個碎片都沒有。

我覺得,自己懂馬太效應,在我看來,這個原理最簡單的比喻就是,滾雪球。
最初的小雪球,需要用手給它團結實,然后放在雪地上向前滾動,它才不會碎掉。在變大的初期,它會因為自身表面積較小,而粘不住積雪,需要手不斷輔助給它拍拍結實。漸漸地,它越來越大,滾動過程中,地上的雪也會越來越服貼地跟著它走了。
我一度以為,那些簡單的,毫無技術含量的事情,每天重復,簡直就是浪費生命,殊不知,?正是在簡單的重復中,經驗和技能得到了積累,更重要,是養成了習慣。
時間就像田地,你不用好習慣填滿,就會長滿雜草。一個養成好習慣的人,并不用耗費太多意志力去抵抗無處不在的誘惑,就像現在,我明知自己的文章還沒寫完,心里卻已想起,好幾部想看的電影,它們沖我伸出勾魂的小手。
從量變到質變,是需要過程的,過程中,是需要耐心,需要堅持的。

我是個悲觀主義者。
一個朋友說:我們70后沒進到體制里,受的教育就白費了。網文里說:70后已經走上領導崗位,比80后幸運的是,他們趕上了畢業包分配,上班有福利房。……
我特別相信,因此更加悲觀。我為什么沒進到體制里,當年又不是沒有機會,裝什么清高?我為什么空長年齡還沒混上領導,90后都說買房就買房,我為什么這么命苦?
每個月的工資都不夠花,物價又漲了,連個股都不會炒……繼續下去,毫不懷疑我將成為一個怨婦。
所以,當我看到“全年無休,堅定看多”時,突然有如醍醐灌頂。為什么要看衰大環境,看衰自己呢?
看多,就是看到希望,如今這個時代,只要肯干,并不缺賺錢的機會,如果賺不到錢,只有一個問題問自己:你真的用力了嗎?
無休,就是不要休息,沒有人能過著輕松的生活,還能取得成功。普通人尤其如此。

我們只活一次,能不能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呢?
已經有很多成功者,用他們的實踐過的人生告訴我們—— 能。
當我還是個悲觀主義者的時候,看書,我只看小說。跟著小說里的主人公,想象自己是他,或者是他身邊的女子。然后一覺醒來,仿佛已經過了一場那樣波瀾起伏的人生。
而在現實中,我不相信,自己能有什么改變,我做事從來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興之所致,敗興而歸。渾渾噩噩的,前半生就過完了。
在《我的前半生》書中,羅子君從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富太,到寫字樓里的小職員,再到煥發生機,又遇上Mr.Right,在心中與前夫真正告別,說自己前半生已經過去的時候,才30多歲。
所以,也許后半生可以是一個概念,因為我們都不知道,結束日會在哪一天到來,明天,還是90歲?從出生那天起,倒計時已經開始。
既然如此,為什么不能盡興一點呢?想去的遠方,就去;想看的人,就看;想吃的,想玩的,就去吃,去玩,去體驗。生命在于折騰。
紀錄片《徒手攀巖》,能令人看到熱血沸騰。雖然我覺得,自己可能永遠不會參與這種極限運動,但是,它展現的,卻是人生。
我們可以選擇,去做大家看上去危險恐怖,過于刺激的極限運動。
我們可以選擇,去做公益,做志愿者,我們可以把省下來的金錢和時間,去投入到一些被看起來很傻的事情中去。
沒有人強迫我們去做,或者不能做。
那就是《徒手攀巖》要表現的人生吧——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應該怎么度過。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有一個習慣是以終為始。意思是從結束的時候,倒推開始。
那么,如果現在我們已經90歲,走到了人生的終點,在最后的一分鐘,腦中象過電影一樣閃過一生,我們希望看到什么片段?
當葬禮的主持人,念起悼詞,我們會希望,親人們聽到的是什么?
只有活著的時候,盡興過,在走的時候,才會沒有遺憾啊,因為,我們沒有白來一次。
我是@北方的木棉,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關注加三連哦。
金句,是陳述性的觀點,讀之朗朗上口,語言凝練,而又飽含深意。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寫出這么精彩的金句來。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6885.html
上一篇:長歌行語文大師(語文大師長歌行)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