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九年級下冊屈原課文分段(部編九年級語文下冊)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9)
17屈原(節選)上課素材,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九年級下冊屈原課文分段?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九年級下冊屈原課文分段
17屈原(節選)
上課素材
素材積累
屈原(約前340—前278),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今屬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本文中物象的象征義,掌握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分析文中物象的象征義,理解文章所表現的主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理解作者借古喻今的寫法,感受屈原的愛國憂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學重難:關鍵詞語的疏通理解,鑒賞重要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學方法:點撥法、朗讀法、質疑法。
教學準備:錄音、課件。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讓學生觀看影片《屈原》的幾組鏡頭:屈原被楚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澤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題歌曲。)端午節時,民間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放出粽子、賽龍舟圖片)這是為了紀念誰呢?(學生答:屈原)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屈原(節選)》。
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
(2)背景鏈接
《屈原》是一部歷史劇,創作于1942年。該劇借古喻今,矛頭直指國民黨反動派,深刻地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賣國投降政策,激勵了人民的愛國斗志。
2.生難字詞
(1)字音
詭譎 瘦削睥睨 污穢犀利雷霆 虐待嘩眾取寵
(2)詞義
【播弄】擺布;挑撥。
【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行禮時,跪下,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陰慘】陰暗悲慘。文中形容黑暗的舊世界。
【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跪下后,兩手拱合,俯頭至手與心平,而不至地,故稱“拜手”。
【嘩眾取寵】以言論行動迎合眾人,以博得好感或擁護。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語氣。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靳尚與鄭詹尹密謀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屈原內心獨白——雷電頌。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驟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鄭詹尹為什么對毒死屈原有些遲疑,應怎樣理解?
【交流點撥】鄭詹尹是邪惡的化身,他卑鄙、狡詐、膽怯。他是朝廷中奸臣的幫兇,他毫無正義感,開始對毒死屈原有疑問,不是同情屈原,而是怕“惹出亂子”,舍不得他的東皇太一廟。一旦靳尚說到不按南后的意旨辦事,她可以大義滅親,處死他這個南后的父親時,他便下定了毒死屈原的決心。
2.“雷電頌”部分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交流點撥】“雷電頌”一部分運用了擬人兼呼告的修辭手法。如“風!你咆哮吧!咆哮吧!”既是擬人,又是反復,又是呼告,感情更強烈,有力地表現出對風的熱切期待和對黑暗勢力的痛恨;“你們風,你們雷,你們電,你們在這黑暗中咆哮著的,閃耀著的一切的一切,你們都是詩,都是音樂,都是跳舞?!薄鞍?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呀!”這些句子采用比喻、擬人的手法,表現出屈原對風、雷、電這些象征人世間追求正義、光明的變革力量的熱切期盼。其次,運用了排比、夸張的修辭手法,讓屈原憑借暴風、怒雷、閃電的翅膀,展開美妙的幻想,飛向光明的境地,使屈原更加神采飛揚,光彩奪目。
步驟四深層探究局部突破
“東皇太一”等神鬼像象征了什么?屈原是如何揭露其本質并與之進行斗爭的?
【交流點撥】東皇太一等眾神象征人世間昏庸、腐朽、暴戾、怯懦的當權者。屈原指出它們只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它們“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曉得播弄人”,是象征奸詐暴虐又外強中干的怪力亂神。屈原對這些象征著黑暗勢力當權者的眾神進行了憤怒的詛咒,高呼著要把所有的“土偶木?!边B同一切罪惡的黑暗“燒毀!燒毀!燒毀!”表達了對黑暗世界的強烈的憤懣,也表達了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
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課文一開始,就展示了矛盾雙方的針鋒相對的較量。楚國賣國集團在妥協投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屈原遭受的迫害越來越深,他對祖國、對人民憂心如焚,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于是在東皇太一廟爆發了激蕩寰宇、回旋大地的“雷電頌”,這感情激越、氣勢磅礴的抒情獨白,是他用生命的血肉熔鑄的詩?!袄纂婍灐毙沽饲輾f世界的澎湃激情,也
集中地表現了屈原一生的思想和性格。
2.拓展延伸
請列舉幾例你知道的屈原的作品。
【交流點撥】《離騷》《九章》《九歌》《天問》。
3.布置作業
(1)課后閱讀《屈原》全劇。
(2)完成《名師測控》本節內容。
4、板書
屈原(節選)
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根據對選文的定位,我在知識梳理部分所教的內容是作者簡介、背景鏈接、生難字詞;在整體感知部分教的是通過誦讀讓學生把握文本的語言特點,文章思想情感;在文本內容的具體研讀階段教的是翻譯課文和歸納知識;在研究課文內容教的是本文的寫作手法,要求學生能夠找出文中物象并說明它們的寓意。以前對于本文的教學可以說是沒有思路的,但是對選文有了一個準確的定位后,漸漸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有了一些認識。盡管對于內容的處理有“定篇”的要求,也有“例文”的要求,但是我認為是進了一步了。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699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