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三峽的閱讀題中考真題(三峽課內外文言文比較閱讀)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3)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
【乙】峽中兩岸,高巖峻壁,斧鑿之痕皴①皴然,而黑石灘最號險惡。兩山束江驟起,水勢不及平,兩邊高而中洼下,狀如茶碾②之槽,舟楫易以傾側,謂之茶槽齊,萬萬不可行。余來,水勢適平,免所謂茶槽者。又水大漲,渰③沒草木,謂之青草齊,則諸灘之上,水寬少浪,可以犯之而行。余之來水未能盡漫草木但名草根齊法亦不可涉,然犯難以行,不可回首也。 (節選自范成大《吳船錄》)
【注釋】①皴(cūn):物體表面粗糙,有褶皺。②茶碾:在飲茶前先得將餅茶碾碎的器具。③渰(yān):同“淹”。
【參考譯文】【乙】(瞿塘)峽的兩岸,高高的巖石,峻峭的崖壁,斧鑿的痕跡,裂痕斑斑,那黑石灘被稱作是最兇險可怕的。兩山夾著江岸積聚隆起,水勢沒有達到平闊,兩邊高聳而中間低洼,形狀像茶碾的凹槽,船容易在此傾翻,(人們)說它是水與茶槽平齊,萬萬不可通行。我來時,水勢正平,避免了所說的茶槽的情況。水又大漲,淹沒草木,(人們)說它是水與青草平齊,水蔓延到許多灘岸之上,水面寬而浪很少,可以違反禁令勉強行船。我到這里時,水沒有完全淹沒草木,只達到了水與草根平齊,(按)規范也不可以渡水,但冒著危險來行船,不可以再回頭。
1.以下選項中給乙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 余之來水/未能盡漫/草木但名/草根齊法亦不可涉
B. 余之來/水未能盡漫/草木但名/草根齊法亦不可涉
C. 余之來/水未能盡漫草木/但名草根齊/法亦不可涉
D. 余之來水/未能盡漫草木/但名草根齊/法亦不可涉
C 【解析】“余”即“我”,作句子主語,“余之來”“水未能盡漫草木”句式完整,“但”表轉折,其前應斷開,“名草根齊”為主謂短語,其后應斷開,“法亦不可涉”即“(按)規范也不可以渡水”,句意完整。因此正確的斷句為“余之來/水未能盡漫草木/但名草根齊/法亦不可涉”。
2.甲文寫出了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突出三峽夏水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川的________________。乙文描寫了作者所聞所見的瞿塘峽景觀,寫出了黑石灘的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作者游歷山水時的________________。(4分)
水勢大,水流急 熱愛之情 奇險橫生、兇險可怕 恬淡之情(每空1分,意思對即可)
3.甲乙兩文都寫了山,兩文所描寫的山有何異同?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4分)
同:山勢高峻險拔,甲文“隱天蔽日”“不見曦月”側面表現出山高,乙文則用“高巖峻壁”直接表現出山的高峻。
異:甲文“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體現出山具有連綿不絕,重重疊疊,緊密相接的特點;乙文“斧鑿之痕皴皴然”,體現出山陡峭險峻的特點。(答出每處要點得1分,意思對即可)
4.運用表格提示的方法,解決本文中的疑難字詞。
詞語 | 方法示例 | 加點詞意思 |
水勢不及平 | 字源法:
| (1)_____ |
水勢適平 | 查字典法:(1)①shì 到……去?、陂e適,舒暢 ③恰好,正巧 (2)④dí 同“敵”。匹敵,相當 | (2)_____ |
水未能盡漫草木 | 遷移法:進盡忠言(《出師表》) | (3)_____ |
到,達到 恰好,正巧 全,完全(答對1空給1分)

#中考##中考語文#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706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