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老九前八個是什么
發布時間:2025-11-02閱讀(2)
是官(政府官員)、吏(不能擢升為官員的政府雇員)、僧(佛教僧侶)、道(道教道士)、醫(醫生)、工(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匠(低級手工技術人員)、娼(妓女)。臭老九”指的是知識分子。概念起源于蒙元,而這個詞匯最早見于清嘉慶年間,但流傳不廣。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文革”之風狂起,臭老九”其名遠揚。全國各地造反派大做文章,一大批知識分子被批斗勞動改造,有的甚至命喪黃泉。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臭老九”大多恢復名譽,重新走上新的崗位,為祖國做貢獻。 知識分子何以被稱為“第九種人”,這要追溯到十三世紀的元帝國時期。中國雖然是一個等級制社會,但歷朝歷代的政府并沒有象印度那樣明文劃定公民的社會等次。由政府出面用文件形式界定帝國公民社會等次則是元帝國的獨創。蒙古蠻族入主中國后,依據和蒙古人親疏關系的遠近及當亡國奴的“資歷”,把帝國臣民分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中亞細亞人);第三等是“漢人”,即金帝國所屬的中國人;第四等是“南人”,即南宋帝國所屬的中國人。上述的等級劃分是粗線條的,元政府又依職業的性質,把帝國臣民更細致地劃分為十級:一、官(政府官員)。二、吏(不能擢升為官員的政府雇員)。三、僧(佛教僧侶)。四、道(道教道士)。五、醫(醫生)。六、工(高級工程技術人員)。七、匠(低級手工技術人員)。八、娼(妓女)。九、儒(知識分子)。十、丐(乞丐)。一向在中國傳統社會最受尊敬的儒家知識分子,竟然被劃分到社會的最底層,比儒家所最卑視的娼妓都不如,僅只稍稍勝過乞丐。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9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