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3)
15.女媧造人
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
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并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女媧造人
天地開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鳥獸蟲魚了,可是單單沒有人類。這世間,無論怎樣說吧,總不免顯得有些荒涼寂寞。
不知道什么時候,出現了一個神通廣大的女神,叫做女媧。據說,她一天當中能夠變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媧行走在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圍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獨。她覺得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么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才好。
添一點什么東西進去呢?
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個池子旁邊蹲下來。澄澈的池水照見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著她笑;她假裝生氣,池水里的影子也向著她生氣。她忽然靈機一動: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為什么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
想著,她就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合了水,在手里揉團著,揉團著,揉團成了第一個娃娃模樣的小東西。
她把這個小東西放到地面上。說也奇怪,這個泥捏的小家伙,剛一接觸地面,就活了起來,并且開口就喊:
“媽媽!”
接著一陣興高采烈的跳躍和歡呼,表示他獲得生命的歡樂。
女媧看著她親手創造的這個聰明美麗的生物,又聽見“媽媽”的喊聲,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
她給她心愛的孩子取了一個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體雖然小,但據說因為是神創造的,相貌和舉動也有些像神,和飛的鳥、爬的獸都不同。這樣,看起來似乎有一種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氣概。
女媧對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滿意。于是,她又繼續動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黃泥做了許多能說會走的可愛的小人兒。這些小人兒在她的周圍跳躍歡呼,使她精神上有說不出的高興和安慰。從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獨、寂寞了。
她工作著,工作著,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滿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頭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剛微明,她又趕緊起來繼續工作。
她一心要讓這些靈敏的小生物布滿大地。但是,大地畢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許久,還沒有達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經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創造人類的方法。她從崖壁上拉下一條枯藤,伸入一個泥潭里,攪成了渾黃的泥漿,向地面這么一揮灑,泥點濺落的地方,就出現了許多小小的叫著跳著的人兒,和先前用黃泥捏成的小人兒,模樣一般無二?!皨寢尅薄皨寢尅钡暮奥?,震響在周圍。
用這種方法來進行工作,果然簡單省事。藤條一揮,就有好些活人出現,不久,大地上就布滿了人類的蹤跡。
大地上雖然有了人類,女媧的工作卻并沒有終止。她又考慮著: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創造一批嗎?這未免太麻煩了。怎樣才能使他們繼續生存下去呢?這可是一個難題。
后來她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兒分為男女,讓男人和女人配合起來,叫他們自己去創造后代。這樣,人類就世世代代綿延下來,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一、作者介紹
袁珂先生1916年出生,四川新都縣新繁鎮人,1941年畢業于成都華西大學中文系。1946年后歷任臺灣省編譯館編輯,臺灣省教育廳編審委員會編審,開始系統地研究中國神話傳說。1949年初,先生回到四川,一直從事文學及神話學的研究工作,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歷任西南人民藝術學院講師,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專業作家,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神話學會主席;1987年調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任研究員。
袁珂先生在學術上的貢獻舉世皆知,概括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把神話傳說當成學問來研究,是建立中國神話學的主力學者。第二、對神話學資料的收集、整理、梳理、分析、研究、出版,以及普及神話學知識方面的工作和著述甚豐,其中《中國古代神話》一書,改變了疑古派和言必稱希臘者所謂的中國神話資料貧乏的誤解和謬見;而《中國神話大詞典》一書則是神話傳說(包括對民間故事的提煉)資料集大成的巨著,筆者的論文《我們遠古祖先經歷過的天地大沖撞在民間留下的不滅印記》,就是從該詞典中找出79個民間故事進行分析研究,認為它們記錄了一次天外星體撞擊地球的全部過程。第三,袁珂先生提出并論證了廣義神話的概念,擴展了神話學研究的視野和領域。第四、袁珂先生長期鼓勵、指導青年學者進行神話學研究,而且這種指導是客觀的科學的不追求任何私利的。
二、寫作背景
課文是根據《風俗通》有關女媧造人的記載改編的。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
馬克思在談到希臘藝術時曾指出: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話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
三、題目解說
“女媧”是神話傳說中造人、補天的神,是本文的主要人物?!霸烊恕笔侵概畫z把黃土捏成人,是本文的中心事件。標題概括了全文內容,顯示了作者的想象力。
四、主題歸納
本文通過對女媧造人過程的敘述,表現了原始人類對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當時社會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象力的解釋。本文的敘述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生命初創的原始世界中,感受著人類誕生后的歡欣與愉悅。
五、教學三維目標
1.在熟讀的基礎上復述故事,初步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重點)
2.理解文中聯想和想象的運用,并且加強對想象能力的訓練。(重點)
3.感受文中對人類誕生所表現出的喜悅之情。
六、寫作特色
1.想象豐富,貼近生活。
神話是在科學不發達的遠古時代產生的,那時的人們無法對某些自然現象作出科學準確的解釋。 但是,人類又想要探求這些秘密,求得一種說法,所以只好借助于天真的想象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大膽而奇特的想象正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 烈的探求欲望和美麗的向往。
2.詳略得當。
重點突出人來到世間的過程,是本文的重點,所以作者 對女媧造人的方法詳寫,對造人之前的世界的景象則略寫。兩種造人方法,作者詳寫了第一種,后一種用了兩段文字,十分簡略。這是因為第一種方法最能體現女媧造人的精神,是第二種方法的基礎,這樣安排突出了重點。
3.語言清新,質樸新鮮。
女媧完全是在一種極自然的狀態下萌生了造人的念頭,文中說她“感到非常孤獨。她覺得 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兒什么東西進去, 讓它生氣蓬勃起來才好”。當她看到自己的影子 時,就“忽然靈機一動: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 有了,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為什么不 創造一種像自己的生物來加入到世間呢?”她的 這種口吻非常孩子氣,帶有原始洪荒時代的稚拙與樸素,讀者在字里行間仿佛看到了女媧本身就 是一個活潑、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孩子,而不是個神。
七、神話淵源
1.背景來由
女媧神話的第一批古書籍記載例如先秦時期的《山海經》和《楚辭》(雖然《說文解字》記載西周末年的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著作中有媧字,但已亡佚,僅作傳言)。盡管二書中的記載還比較模糊朦朧,但今人多肯定其以造人為職能的始母神神格意向。袁珂先生就將《楚辭·天問》中的“女媧有體,孰能匠之”理解為“女媧作成了別人的身體,她的身體又是誰作成的”。丁山先生則更為明確地認為這兩句話說明:“(至少)在戰國時代中國人固已盛傳女媧造人的故事了?!?/p>
至于《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的記載,袁珂則以晉人郭璞注為解:“或作女媧之腹?!庇衷疲骸芭畫z,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辈⒁詽h人許慎和劉安的話作為參證 。丁山也認為這“顯然又是孕毓人類的寓言” 。盡管如此,這些記載當中仍然沒有明面提出女媧造人的說法。
除了造人之外,先秦典籍中女媧為樂器始神(發明瑟、笙簧、塤等)的記載也應該是女媧造物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似乎尚未引起學者們的足夠注意,尤其是它在移位到文學中的浪漫題材,更是缺少關注。《禮記》與《帝王世紀》、應劭《世本·作篇》作“女媧作笙簧”,可見孔疏不誤。這短短五個字的記載卻成為后代文學家馳騁才華的平臺。
古籍中最早明面提出女媧造人故事的是《風俗通義》,這則故事雖然正面描寫了女媧造人的事跡,顯示出女媧始祖母神格的地位,但毫無疑問,其中已經烙上人類社會變遷的影子。“摶黃土作人”被認為是人類文化史上制陶技術的發明在神話中的投影,而所造人類產生富貴貧賤之分則是人類進入等級社會的反映。這說明,神話一旦離開了它自身的生長土壤,它的形態就要隨著新的生長土地而呈現出新的姿態。
同時,女媧還是人類得以延續的婚姻之神。《風俗通》云:“女媧禱祠神,祈而為女媒。因置昏姻?!绷_泌認為:“以其載媒,是以后世有國,是祀為皋禖之神,因典祠焉?!边@應該是人類進入婚姻制度之后所賦予女媧造婚神話的痕跡。
2.典籍記載
《風俗通》(應劭著)中有關女媧的兩則短文:
①民間傳說,天地開辟之初,大地上并沒有人類,是女媧把黃土捏成團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盡全力干還趕不上供應。于是她就拿了繩子把它投入泥漿中,舉起繩子一甩,泥漿灑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一個個人。后人說,富貴的人是女媧親手摶黃土造的,而貧賤的人只是女媧用繩沾泥漿,把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的。
②女媧在神祠里禱告,祈求上蒼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媧就安排兩性婚配。
其它傳說的來源典籍:
《太平御覽》:女媧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豬,初四創造羊,初五創造牛,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為了讓人類永遠的流傳下去,她創造了嫁娶之禮,自己充當媒人,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憑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
這些傳說是由于當時受到母系社會的影響,從而來編造這么一個英雌,體現出了當時的母系社會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女媧造人的神話,反映出早期人類社會的生活狀況。眾所周知,人類歷史上存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當時婦女在生產和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子女只認自己的母親,無父無夫的國度。女媧造人的神話正是含有母系社會的影子。
《淮南子·說林訓》提出了女媧與諸神共同造人之說,當女媧造人之際,諸神一起來襄助她:黃帝造出女男性別,上駢造出耳朵眼睛,桑林造出胳膊手掌,女媧所以能多般轉變創造化育?!睗h末學者高誘注解:“黃帝,是古代的天神,在開始造人的時候,造出性別;上駢、桑林,都是神的名諱;女媧,是天下共主的王者。多般轉變創造化育,這里說創造化育(人類)的社會進化大業并非只是一個人的功勞。”
后續時代提出另一種傳說,女媧是與伏羲為兄妹繁衍人類 ,《獨異志》卷下:從前宇宙初開時,天地之間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下,而天下未有別的人民。相議想為夫妻,又自覺羞恥。兄即與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請將天上的云都合起來一團,要不就把云散了吧。”于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來,兄妹倆就成了夫妻。中華民族都是倆人的子孫后代。
這些傳說則是反映母系社會過渡父系社會,男性權力的增大與對社會的掌控,越來越多的人不能接受人類的造物主與至高神為女性的說法,即女神中心神話向男神中心神話轉換,最后以男神權力取代女神為終結。女媧造人的降格,隨著父系社會對女神的削弱,不一產生了黃帝、伏羲、盤古等,與女媧共同造人或繁衍人類或取而代之。
3.母系映射
女媧造人的神話,并非空穴來風的純粹杜撰,而正是早期血緣時代之母系社會中女性占據人口生產主導地位的反映。
對于女性而言,男性在一開始處于劣勢。
男性對于自己在人口生產中作用的認識,來得較晚。
但是,父系社會的確立,主要并不是因為男性終于認識了自己在人口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是因為當物資生產(包括生活資料的生產和生產工具的生產)取代人口生產而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的歷史過程中,男性比之女性,具有特殊的有利條件。
在血緣時代之母系社會的公社生活中,土地、房屋、森林、水源等生活、生產資料實行公有制,食品、衣服和其它生活必需品實行公有、分配制。
而在此同時,外出作戰、漁獵、放牧的男性,則率先開始了諸如弓箭、魚叉、拋石索、獨木舟等武器以及小型勞動工具的私有化進程,并在以物易物的交換過程中,開始了對牲畜等生活資料的私人占有。
女性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得不太重視。
男性在私有制建立初期所具有的歷史有利條件,以及男性在物資生產過程中所具有的天生體能優勢,使得男性很快成為新的社會主角。
人類歷史之父系社會取代母系社會的進程,乃是以人口生產為其主導的血緣社會向以物資生產為其主導的物緣社會的轉變。
此一轉變一旦完成,社會的主要意識形態,便不再是血緣情結,而轉變成為物緣情結以至金錢情結。
物緣關系即物質的依賴關系,成為此時人類社會群體的主要人際關系,功能要素。在此“物緣時代之父系社會”中,即使是“血緣關系”,也逐漸由女為中心轉變成為以男性為中心。出土的文物說明,在突出女性性征的女神塑像之后,世界各地都開始制造突出男性性征的男神塑像。
女性生殖器崇拜向男性生殖器崇拜的轉變,以及產翁制(一種在孩子出生之后,立即讓母親離開,而讓父親上床懷抱嬰兒,臥床坐月子的風俗)的發生,都說明:在物緣時代,女性不僅沒有掌握物質生產的控制權利,而且也失去了人口生產的主導地位。女性因之而由女神淪落為女奴,甚至淪落為神女即妓女。黃帝曾向之問道的素女一類人物,成為男性發泄性欲的工具。
所有這些女性性地位的低落,其實不過是一種非本質的表象。就其實質而言,女性性地位的低落,主要是因為她們沒有掌握物資生產過程中的物資所有權、生產控制權以及產品分配權。即使是在物緣社會之中,一旦女性由于某種歷史的機緣掌握了這些權利,她們的性奴役狀態就會頃刻瓦解,她們的性關系地位就會隨之提高。武則天的故事,可以使人們對此產生深刻的印象。近代一些婦女解放運動的女權主義先驅,之所以把目光注視著婦女經濟地位的提高和改善,正是基于對此實質的深切認識。
正如女人不會永遠甘心女奴的地位。隨著信緣時代(亦稱信息時代)的到來,女性真正開始成為女人。在這個全新的信緣時代,女性、男性已經無須白白耗費精力再去爭執人口生產的牛耳。兩性在物資生產過程中由于自然造物而形成的體能差異,也已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變得無足輕重。
當今時代,信息生產占據主導地位。在此領域之中,就其自然本性而言的男性、女性,都不再具有天生的優勢。在超越兩性差別之信息生產過程中,女性和男性開始分有真正平等競爭的機會。盡管由于歷史的原因,這種真正平等競爭的機會,尚未完全由兩性均分。不僅如此,超越兩性差別之資訊的優勢,正在成為擁有生活資料和生產工具、控制物資生產和商品分配的重要條件。
在這個以信緣關系即信息的依賴關系為人類社會群體主要人際關系、人類社會結構主要功能要素的全新的信緣時代,女性和男性的畸形發展(諸如神女和面首、吃青春飯之類)正在逐漸失去實際的意義;從而,女性和男性的本真狀態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展示和顯現。正是在這個基礎之上,兩性才有可能形成真正和諧的互補關系。
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人口生產、物資生產、信息生產這三種社會生產,不斷地變換著主導與被控的地位;隨著三種社會生產之主導與被控地位的變換,女性社會地位,也在不斷地變換。女性因此,由血緣時代之女神,到物緣時代之女奴,再到信緣時代之女人,逐漸完成了自己的歷史生成。女神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再復返;女奴的時代,正在一去不再復返;女人的時代,業已揭開歷史帷幕。
這將是真正女人誕生的時代——女媧母系女權的詮釋。
八、神話解讀
(一)原意
《風俗通》有關“女媧造人”的記載,故事的基礎上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瑰麗的色彩。
馬克思在談到希臘藝術時曾指出:“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話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
《太平御覽》、《神話故事新編》等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表現了原始先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像力的解釋。
故事清新、質樸,洋溢著一種天真的新鮮感。女媧完全是在一種極自然的、無意識的狀態下萌發了造人的念頭。傳說中女媧在天地之間非常孤獨,看到自己的影子時就想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來增添生氣排解寂寞。這種想法非常孩子氣,帶有原始洪荒時代的稚拙與樸素,通過字里行間,仿佛看到女媧本身就是一個活潑、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孩子,并非一個高貴冷漠的神邸。
人來到這個世間是重點描寫的過程:女媧揉團黃土造成第一個小人兒,這個“人”一落下地就具有了生命,開口叫她“媽媽”;女媧不知疲倦地造人,為了加快速度,她就藤蔓一揮;為了解決人類延續的問題,女媧“把那些小人兒分為女人和男人,讓青年兩性配合起來叫人們自己去創造后代”……“女媧造人”如同一條不斷流淌的溪泉,一路唱著歡歌不斷前進,使后人讀來仿佛置身于那個生命初創的原始世界中,感受著人類誕生后的歡欣與愉悅。
(二)探究
《風俗通》里的有關文字非常簡略,后人進一步就女媧為什么要造人,怎樣造人,怎樣造更多的人,怎樣讓人類自己繁衍生息,作了豐富的想像。想象是大膽的,也是真實度較高,情節較合情合理的。
女媧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體現了“神”的威力,而在細節的處理上,后世文人又賦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體驗,從而使想像內容既顯“神威”,又合人情事理。
廣闊的天地,莽莽榛榛的原野,死寂的氣氛,使神通廣大的女神,感到了寂寞孤獨,造人的愿望就顯得自然而真實;水中映出的或“喜”或“生氣”的面容,誘發了她的“靈機”,想像巧妙而富于人類經驗;“媽媽”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間獲得了生機,更充滿了人間的溫情愛意,以及天倫之樂?!叭恕钡漠a生,使女媧得到做母親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媧的忙碌疲倦,正顯露出一位母親勤勞、聰慧、偉大的身影。這正是這篇神話真實感人的地方。
九、難點探究
1.探討女媧的形象。
女媧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體現了“神”的威力。同時,她又是人,她有人 的心理、情感和生活體驗。女媧又是一個母親的化身 女媧創造了人,使她得到了做母親的欣慰和自豪。晚霞 里、星光下,女媧的忙碌,正顯露出一個母親勤勞、智慧、 偉大的身影。
2.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是真的嗎?你怎樣理解這種寫法?
女媧造人的情節顯然是想象的,神適是 在科學水平不發達的遠古時代產生的,那時的人們無法 對人的誕生做出科學、準確的解釋。但是,人類又想要 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來解決這個問題了,而這種大膽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試想,沒有了這種想象,還有神話故事的存在嗎? 這種想象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強烈的探求欲望。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8239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