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語文名師聽課活動(以語文活動課堂豐盈學生生命)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王蕊,天津市中小學未來教育家行動計劃學員、天津市中小學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赴澳學員、市級骨干教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常務理事。積極致力于課程改革的研究、學習與實踐。
“理想的語文課堂傳遞的是素養、是能力、是理念,能夠豐盈學生的生命。”本科畢業后就入職于天津市南開中學的王蕊已扎根教育一線20余載。從天津市南開中學到南開中學濱海生態城學校(以下簡稱“濱海南開學校”),王蕊以生為本,推廣“公能文新”大語文教育觀,以活動課堂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引領無數學子走入理想院校。
博士任教,不唯教學而教學
“我們老師上過新聞聯播呢!”“我們老師可是博士!”高質量的教育發展需要高水平教師的支撐,但對于王蕊這個年紀的基礎教育教師而言,博士生并不多見,她的學生也總為此而感到自豪。
王蕊本科畢業后,沒有像許多同學一樣選擇那時的“高薪”職業,而是進入中學任教,在不斷探求如何更好地“教書育人”的過程中,王蕊堅定了繼續學習的念頭。在努力工作的同時,王蕊順利考入南開大學繼續求學。碩博期間的學業任務并不輕松,需要對現實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閱讀大量文獻,王蕊一邊工作、一邊研究、一邊反思、一邊總結,將研究學習所得反哺于教學實踐。
有人曾問王蕊,本科畢業后已經進入南開中學這樣的名校了,為什么還要繼續讀研?王蕊說:“學習是一個看見自己的過程,在系統的專業學習之后,我能明顯感受到專業素養的提升、學理素養的豐厚。”也有人不解,博士畢業后可以選擇從事科研工作的王蕊,為什么還要回到中學教師的崗位上?在王蕊看來,教師不能唯教學而教學,而應在不斷學習中增加思想厚度、提升精神境界。同時,教師需要通過自身的成長,提升教學的能力與水平,立德樹人、知識引領、扎實學識,向南開中學所涌現出的一位位大家學習,奠基教育基礎,躬身實踐,做好引路人。
2011年,王蕊順利取得博士學位,多年的求學經歷讓她能夠以更理性的視角深入思考教育教學。在檢驗、歸納、反思、探究教育原理的實踐中,王蕊的課堂深受學生喜愛,并榮獲全國基本功大賽現場授課一等獎、全國文學課堂大賽一等獎、一師一課部級優課等諸多獎項。同時,王蕊指導、帶領學科團隊教師獲得多個國家級專業比武大賽一等獎,帶領團隊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主持承辦國家級、市區級高水平教研活動。在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王蕊筆耕不輟,出版高水平專業學術書籍,并于國家核心期刊發表了多篇學術類、教育教學類論文,參與編寫和集校多部書籍,主持十多項國家級、市級課題。
“公能文新”,讓課堂“活”起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王蕊認為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某些弊端、固陋,以人文豐盈學生的生命。
剛開始工作時,王蕊就發現不少學生覺得語文課非常枯燥,老師認真地講,但學生只是機械地聽,不少學生認為語文就是死記硬背,甚至因為提分難而選擇回避。久而久之,更影響了個人正常的“輸出”狀態。王蕊曾先后前往日本、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以及國內很多省市參加學術研討,不同國家和地區躬身實踐的專家、教師產生的思想碰撞讓她更深刻地理解到語文應該“育人”而不是“育分”,語文是薪火相傳的母語傳承、文化賡續,而不是機械記憶的備考工具。結合南開中學的百年文化及自己的教學實踐,王蕊提出“公能文新”大語文教育觀。
育什么樣的人?王蕊提到張伯苓先生的理念——培養學生“愛國愛群之公德與服務社會之能力”,她認為語文要聚焦人的全面發展,培育具有大公大德、有實踐能力的人。教學不該限于掌握某個詞的含義,背誦某個文本,支離破碎的內容難以令學生體悟到文學之美及其蘊含的精神力量。學生應在語文學習中培育理想信念、擁有實踐的能力。如何育人?語文教學需以“文”載道、以“新”探求。“文”的重點在于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語文教學為學生鋪就“精神底色”;“新”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
在“公能文新”大語文教育觀下,王蕊很早就嘗試開展“活動課堂”,以項目式學習、任務群等方式鼓勵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在曾經的《中華經典文化研讀》選修課上,王蕊為各單元的內容設計出具體方案,將課堂的實施操作部分完全交給學生。一些學生起初會覺得這種課堂與自己無關,但隨著課程的推進他們逐漸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開始主動搜集并整理資料、思考呈現方式、對著鏡子試講。王蕊說:“活動課堂將閱讀演講、誦讀表達、論文習作、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相融合,學生總是很期待去展示自己小組協作的成果。活動課堂的開展將有限的課堂之上與無限的課堂之下結合在一起,聯動的是課堂內外,統籌的是課堂學習和課后實踐。學生從這樣的課堂中增強了探究意識,學習角色發生了轉變,也自然地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王老師的課喚醒了我對語文的熱愛。”王蕊曾經的學生小嚴說,語文課上的思考讓他有了對于未來的規劃。“因為樹立了理想,學習便更有動力。我知道自己是為了什么而去努力,心里特別踏實。”學生小奧從聽到語文課就想逃,到被王蕊的課所吸引,找回了語文學習的自信,乃至競選了語文課代表,還在高三時提筆寫起了小小說,“意外”獲得了全國作文大獎。進入北大后,因為對語文的興趣,小奧還將自己的專業轉為漢語言文學。王蕊說:“這些年我們的教研重點,一直圍繞如何挖掘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分數不是唯一,用語文來豐盈生命才是關鍵。”
薪火相傳,校園文化潤澤心靈
基于深厚的文化蘊藏,南開中學的語文學科將獨特的校園文化融入教學,王蕊作為學科主管,一直重視推行校園文學。在她看來,語文的核心素養由學科自身屬性決定,重中之重是“語言建構與運用”,而這又集中體現在寫作方面。
王蕊曾問學生:“你的作文寫完了自己看嗎,你信嗎?”學生不好意思地回答:“我不看的,我是寫給老師看的。”王蕊認為,活動課堂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公能”兼備之人,而作文同樣服務于人的培養,應學以致用、言之有物、以“我手寫我心”。王蕊總會以南開中學校友周恩來總理的作文《海軍說》為例:時年十八歲的周恩來就能心懷天下,思考中國未來的發展。這篇作文被收錄在南開中學編撰的《周恩來南開中學作文箋評》一書中,學生們能隨時讀到“學長”的作文范本。基于立德樹人的目的,王蕊在活動課堂中啟發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與思考,自然地進行作文訓練,學生由心而發的百余篇文章在全國多個作文大賽,如“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等諸多比賽中獲獎,并發表于各類國家級期刊。
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品牌學校對區域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南開,是系列學校的總稱。南開歷來有辦分校的傳統。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重慶南開中學、自貢蜀光中學等,這些南開學校都是在不同時期、肩負著不同歷史使命建立起來的,在南開中學薪火相傳的文化引領下廣受好評。濱海之于天津,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教育之于濱海,同樣需要高水平的教育者來引領。濱海南開學校在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蓬勃而起,離不開南開中學理事會理事長孫海麟的心血。
2019年,已經在南開中學擔任了多年語文學科主管的王蕊來到濱海南開學校。
“說‘教育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濱海南開學校工作期間,在濱海南開學校工作期間,我真切地看到潘岱忠校長帶領大家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為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促使南開精神在新區落地,促進新區教育發展所做的各種努力。沒有文化支撐的校園是沒有靈魂的,我只希望盡己所能,以課堂喚醒學生的生命,傳承南開精神,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談到這里,王蕊顯得十分動容。
王蕊說自己只是一個“小”老師,是全國1700多萬教師群體中的普通一員。過往教學中的點點滴滴,見證著這位“小”老師俯身一線教學的實踐與探索,彰顯著她的育人初心與使命擔當。未來,王蕊仍將積極致力于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堅持教書育人相統一,以教育的大使命踐行教育者的“不平凡”。
(作者:王梓霖)
來源: 《教育家》雜志社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8310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