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知識>汾陽話方言姑娘怎么說(晉語)
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12)
汾陽方言有著豐富、成系統(tǒng)的文白異讀現(xiàn)象,其中白讀音體現(xiàn)了古老的語音層次,非常寶貴(詳見 【汾陽方言語音教程】第六課 - 文白異讀現(xiàn)象)。白讀音除了廣泛存在于本土日常用語中以外,還大量保留在村鎮(zhèn)名稱的讀音中,非常值得總結(jié)和詮釋。本文將會對汾陽村名讀音進行一次窮舉式的解讀,力求涵蓋大多數(shù)村名,并將其歸為七大類:
一、神奇的「家」字二、帶「河、何」二字的村名三、帶「城」字的村名四、帶「社」字的村名五、ing → ii 的村名六、由于改名而名、音不符的村名七、其他特殊村名解讀
文中提到的村名讀音大量參考了趙駿程1964《汾陽話與普通話》以及李衛(wèi)鋒2017《汾陽方言研究》。另外鳴謝村史愛好者黃劍飛同學(xué)對本文的大力支持,同時感謝提供語料的前輩老師們。
一、神奇的「家」字汾陽村鎮(zhèn)名稱的讀音中,最為顯著也最為廣泛的一個語音特征,就是「家」字的讀音。《汾陽方言研究》的作者李衛(wèi)鋒博士在 《尋找汾陽話里的「家」》 一文中曾經(jīng)舉例說明了「家」字在汾陽話尤其是村名中的各種情形。
我們知道,用姓氏冠名的村鎮(zhèn)名,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家」字并不讀 jia,而是讀一個沒有聲母的單元音 a。雖然其聲母弱化至消失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有大量的例子體現(xiàn)著這一現(xiàn)象的存在。
比如
紫家墕,讀音 zi a i米家莊,讀音 mii a zhuo富家莊,讀音 fu a zhuo高家莊(現(xiàn)寫作高豐村)讀音 gw a zhuo唐家堡,讀音 tuo a beu趙家堡,讀音 zhw a beu郭家莊,讀音 gueq a zhuo……等等注,本文注音采用 汾陽方言拼音方案,下同
而「家 a」由于在村名中廣泛存在合音的現(xiàn)象,這也帶來了許多特殊的發(fā)音,接下來我們就分類舉例一下。
類型 1
蘆家垣 luo y 音同 狼垣盧家莊 luo zhuo 音同 狼莊東/西路家莊 luo zhuo 音同 浪莊侯家墕 huo i 音同 黃墕劉家莊 lio zhuo 音同 良莊
該四個村名皆屬于 -ou 韻母 家 a → 合音為 -uo 韻母的情況。
蘆家垣 lou a y → luo y盧家莊 lou a zhuo → luo zhuo路家莊 lou a zhuo → luo zhuo侯家墕 hou a i → huo i 劉家莊 liou a zhuo → lio zhuo
究其原因,是因為 -ou 韻母發(fā)音末尾u開口度較小,與開口度較大的 a 合音后,u反而變成介音,而 a 由于受到 u 的牽扯,開口度無法達到 a 本來的大小,只到達 o,繼而成為 uo 韻母。
類型 2
馮家莊 feng la zhuo 音同 馮啦莊宋家莊(西)shung la zhuo 音同 宋啦莊東/西陳家莊 cheng la zhuo 音同 陳啦莊
該三個村名皆屬于 -ng 韻尾 家 a → 合音為 -ng la 的情況。之所以第二個字「家」由原本的 a 變成了 la,其原因是首字「馮、宋、陳」等字的鼻音韻尾影響后字「家」的聲母,導(dǎo)致「家」讀 nga ,在鼻音弱化的過程中又進一步變成 na,再進一步變成 la,完成 feng a zhuo → feng nga zhuo → feng na zhuo → feng la zhuo 的演變過程。在趙駿程《汾陽話與普通話》一書中,「宋家莊」就被記錄為 song na zhuo
該演變過程和汾陽話「人家」讀 er la 如出一轍。汾陽話「人家」的演變鏈條推測是 reng a → reng nga → r na → er la。其過程和上述三個村名讀音演變過程基本一致。值得一說的是,孝義話「人家」和汾陽話的不同之處在于孝義話選擇了 reng a 的徹底合音,尤其隨著鼻音的弱化,今天孝義話「人家」讀音為 ra。
但是也有村鎮(zhèn)名盡管也符合該條件,并不遵循這一音變。比如 申家堡 讀 sheng a beu,并不讀 sheng la beu,孫家莊和宋家莊(東) 讀 shung a zhuo → shuang zhuo,并不讀 shung la zhuo,任家堡,讀 reng a beu,并不讀 reng la beu,董家莊 讀 dua zhuo,并不讀 dung la zhuo。
類型 3
東/西雷家堡 luai beului a beu → luai beu
汾陽話 雷 讀音 lui,和 家a 合音以后雙元音 ui 末尾開口度變大,但是沒有成為 lua,而是由于 i 的影響,a 和 i 合音成了一個開口度比 a 偏小的元音,和汾陽話「乖,懷,甩」等字一樣。因此合音后的雷家堡我們拼音寫作 luai beu。
類型 4
賈家莊 jia zhuo 音同 加莊
其演變是由于 賈jia 家a 合音后 變成 jia: ,由于 jia 和 a 元音相同,因此合音后只是元音變長,但是在口語中這個長元音已不明顯。值得注意的是合音后的 賈家jia莊zhuo 其中 jia 已經(jīng)不再是「賈」的上聲調(diào),而是變成了陰平,音同「加莊」。
同理有 馬家社 ma: sw。由于 馬ma 和 家a 元音相同,合音后形成 ma: 長音并且變調(diào)為陰平。
類型 5
曹家莊 cua zhuocao a zhuo → cua zhuo
其合音方式由于 ao 雙元音韻母開口度由大變小,而「家 a」開口度再度變大,合音后避免了 aoa 開口度 大→小→大 的繁瑣變化,因此直接跳過了ao 開口度起始較大的位置,直接成了 cua zhuo。
類型 6
3. 家合音類型六00:0000:13未加入話題
楊家莊 ia: zhuo
類似的,io a zhuo → ia zhuo 其合音方式也是由于 io 雙元音韻母開口度由大變小,而「家 a」開口度再度變大,合音后避免了 ioa 開口度 大→小→大 的繁瑣變化,因此直接跳過了io 開口度由大變小的過程,成了 ia zhuo
類似的還有:
王家池 ua shi
此二者屬于 io/uo a → ia/ua 的例子
而同樣屬于 uo 韻,有三個帶「張家」的村名卻各自體現(xiàn)出了截然不同的合音規(guī)則。他們分別是:
1. 杏花村鎮(zhèn)的張興堡(張家堡)zhua beu2. 宋家莊鄉(xiāng)的上/下張家莊 zhuo zhuo 以及栗家莊鄉(xiāng)的張家堡 zhuo beu3. 石莊鄉(xiāng)的張家莊 za zuo
我們試著一個一個來分析:
1. 杏花村鎮(zhèn)的張興堡(張家堡)zhua beu
這個最好理解,zhuo a beu → zhua beu,非常符合一般認(rèn)知規(guī)律。我們不需要做更多解讀。
2. 宋家莊鄉(xiāng)的上/下張家莊 zhuo zhuo
zhuo a zhuo → zhuo zhuo 其合音原理可能是因為汾陽話 zhuo 的發(fā)音末尾 o 和 這些地區(qū)口音 家a 的開口度接近,合音后并未對「張zhuo」的發(fā)音帶來實質(zhì)性影響,只是在合音后的音節(jié)末尾調(diào)值上揚。
同理還有
栗家莊鄉(xiāng)的張家堡 zhuo beu肖家莊鄉(xiāng)的康家堡(今康寧堡)kuo beu
3. 石莊鄉(xiāng)的張家莊 za zuo
zuo a zuo → za zuo 我們可以看到 張zuo 和 家a 合音后直接抹掉了 張zuo 原來的韻母 uo,直接變成了 za。這可能是因為石莊鄉(xiāng)方言沒有翹舌音,因而其合音結(jié)果與其他不同。
類型 7
4. 家合音類型七、八、九00:0000:09未加入話題
肖家莊 xyo zhuo
肖家莊的讀音一直以來令人費解,因為「肖(以及其本名蕭)」在汾陽方言肖家莊話的讀音里,或者是文讀音 xiao,或者是白讀音 xiw,不論是哪個,與「家 a」都很難產(chǎn)生 xyo 的發(fā)音。筆者推測其原因,是因為肖家莊處于汾陽城區(qū)方言和汾陽東鄉(xiāng)方言的交界處,很可能過去肖家莊村是以東村話人口為主的。東鄉(xiāng)方言「肖/蕭」的白讀音是 xiu(參見 汾陽的「東村話」為甚與眾不同? ),肖xiu 和 家a 合音后形成 xyo 的可能性大增。
類型 8
裴家會 pia/bia hui
過去屬汾陽(今屬文水)的裴家會,讀作 pia hui,是因為 裴pei 家a 合音后pei 的起始開口度與 i 差異不再明顯,故形成 pei a → pia 的音變。當(dāng)?shù)厝艘约凹酱逡粠ёx作 bia hui(原因詳見 汾陽的「東村話」為甚與眾不同? )。
類型 9
另外,第一個字是入聲字(參見 用汾陽話讀《賣炭翁》,才發(fā)現(xiàn)隱藏在唐詩里的秘密 )的村名,與 家a 合音后,失去了原本的主元音和喉塞韻尾,直接變成了原聲母 原介音(如有) 長元音a,例如:
石家莊 sheq a zhuo → sha zhuo郝家莊 heq a zhuo → ha zhuo郭家莊 gueq a zhuo → gua zhuo
其他帶 家 字的村名大多容易理解,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當(dāng)然,也有個別汾陽村名里的「家」并不讀 a,而是直接讀 jia。比如:
韓家橋 xi jia qiw余家垣 yy jia y
二、帶「河、何」二字的村名何家莊 xi a zhuo何家垣 xi jia y峪道河 yeq dao xi河北 xi beq干河 gi xi東河頭 dong xi tou
河、何 二字在村名中讀 xi,其實我們在 「汾陽方言文化」為甚汾陽話把「河」讀作 xi? 一文中已經(jīng)詳細(xì)解讀過。這是汾陽方言白讀音的體現(xiàn)。「河、何」二字在呂梁一帶的許多方言中都帶有介音 i,比如嵐縣 河、荷、何 讀 hie。汾陽話由于元音進一步高化以及聲母顎化,變成了 xi 音,體現(xiàn)了古老的演變層次。
而遺憾的是,不少汾陽人以為應(yīng)該寫作「峪道溪/東溪頭/干溪」,實則本末倒置,想當(dāng)然地用普通話的讀音來給汾陽話安排正字。
相似的,帶「韓」字的村名里,「韓」也都讀 xi,例如:
韓家垣 xi a y韓家橋 xi jia qiw
其原因是在汾陽話的古老白讀音體系中,「韓」增生了介音 i(hian),并且失落了鼻音韻尾(hie),元音高化(hi),進而顎化成 xi 音,和「顯、賢」等字讀音合流,
三、帶「城」字的村名6. 帶「城」字的村名00:0000:24未加入話題
「城」字在汾陽村名的讀音里分為兩派,一派是白讀音,讀 shi,如:
小虢(瓜)城 xiw gua shi城子 shi zeq南/北偏城 nan/beq pi shi廣城 guo shi潴城 zheu shi團城 tu shi
另外, 上/下古池、上/下池家莊在古汾陽縣志上記做上/下古城、上/下成家莊,分別讀做:
上/下古池(城) shuo/ha geu shi上/下池(成)家莊 shuo/ha shi a zhuo
城/成 讀 shi 也是汾陽方言古老層次的白讀音體現(xiàn)。其規(guī)則我們在 汾陽話文白異讀現(xiàn)象總結(jié)之【壹】梗攝·曾攝 有所歸納。和「正/蒸/整」讀 zhi,「剩/盛/升」讀 shi 同理,「城/成」古音類似 zieng,在后世演變中,普通話聲母變成翹舌的同時失落介音 i,讀 cheng,而晉語則保留了介音 i,但是失落了主元音和韻尾,同時聲母沒有變成塞擦音而是保留了擦音成分,變成了 shi。
另一派是文讀音,讀 cheng,如:
陽城 yo cheng虞城 yy cheng羅城 lw cheng堡城寺 beu cheng si籽城坊 zi cheng fo
一般來說,文讀音代表著新的層次,外來的層次。但是陽城、虞城、羅城都是歷史非常悠久的村子,如果說他們是后起的名字,顯然說不通。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這些地名經(jīng)歷過文人「正音」,把外來的官話音帶入了村里并傳了開來。
四、帶「社」字的村名
7. 帶「社」字的村名00:0000:40未加入話題
社在汾陽話中白讀音為 xi。老一輩讀「社會」為 xi hui,「公社」為 gong xi。村名中「社」讀 xi 的例子有:
洪南社 hong nan xi
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很多村名「社/舍」難以分清,因為讀音相同。比如「北舍、上林舍」的「舍」也是讀 xi,我們在【汾陽話正字】002 - 舍 一文中有過講解。而原先屬于孝義的胡家社在孝義縣志中也是寫作「胡家舍」。
這里順便提一下「舍科 xi ku」這個村名,這是一個晉語區(qū)西部非常常見的村名,從呂梁到忻州到陜北到大同乃至甘肅都有非常多叫做「舍科、舍窠」的村名。推測可能是一個晉語古老的本土詞,可能是居所的意思。
另一派帶「社」字的村名不讀 xi 而是讀 shw(也有部分人讀 xi 的)。
九枝社 jiu zi shw東社 dong shw胡家社 fu a shw原家社 y a shw馬家社 ma shw
讀 sw 而不讀 xi,這看起來是文讀音,然而實際上是由于這些村子坐落在汾陽的東鄉(xiāng)和西鄉(xiāng),汾陽東鄉(xiāng)方言和西鄉(xiāng)方言這類字和城區(qū)方言讀音不同。我們看這張表:

我們看到,這類字在城區(qū)方言中都讀 ji qi xi i 音,而在東西鄉(xiāng)方言中讀 zhw chw shw rw 音,這是東西鄉(xiāng)方言與城區(qū)方言的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差異。
五、ing → ii 的村名8. ing → ii 的村名00:0000:15未加入話題
即文讀音為 ing 韻母,白讀音為 ii 韻母的村名歸類。該類讀音我們也已經(jīng)在 汾陽話文白異讀現(xiàn)象總結(jié)之【壹】梗攝·曾攝 進行過總結(jié):
鄧家坪 deng a pii太平 tai pii肅靜 xieq zi金井 jin zi唐興莊 tuo si zhuo青堆 ci tei昌寧宮 xio nii gong平陸 pii liu石獅嶺莊 sheq si lii zhuer拐嶺底 guai lii dii
六、由于改名而名、音不符的村名9. 名音不符的村名00:0000:26未加入話題
栗家莊(李家莊)lii a zhuo
栗家莊在古縣志中的記載是李家莊,因此讀 lii a zhuo 而不是 lia zhuo。恰好冀村鎮(zhèn)有一個「李家莊」和這里栗家莊的讀音完全一致,側(cè)面證明了本名是李家莊。
演武(鹽務(wù)) i vu
古縣志本名 鹽務(wù),是古代官方生產(chǎn)鹽的地方。i2 vu4 二音的聲調(diào)分別是 陽平、去聲,和 鹽務(wù) 完全相符。而 演武 二字都是上聲調(diào),和 i vu 無法相符。是后來改的名字。
建昌(堿場) jian chuo
古縣志本名 堿場。也是由于多為鹽堿地,故名。jian3 chuo2 二音的聲調(diào)分別上聲、陽平,和 堿場 二字完全相符(注意,場在這里讀對應(yīng)普通話 cháng 那個音。另外,今汾陽人多讀 jian3 chuo4,音同堿唱,后字讀為去聲。這是因為陽平和去聲在汾陽話中同調(diào)型,都是平調(diào),只是調(diào)的高低不同,在一些情況下,二者容易發(fā)生互轉(zhuǎn)。)而建昌二字分別是去聲、陰平,和 jian3 chuo2 完全不符。也是后來改的名字。
古(黑)浮圖 heq fu tou
古縣志本名黑浮堡,后有縣志寫古浮圖,古碑刻記錄作黑浮圖。今人考證因古時候有鐵佛塔,塔身全黑,故名。浮屠/圖,佛塔也。改「黑」為「古」可能也是因為鄉(xiāng)人不喜「黑」字。至于「圖」讀 tou 而不讀 teu,可能和汾陽話組租讀zou,粗醋讀cou,爐路讀lou 同理。
見喜 jiai chung 音同 介村
古縣志中似乎一直都是記錄「見喜」,然而和當(dāng)?shù)厝说淖x音 jiai chong 相差甚遠(yuǎn)。推測原名為「介村」或者其他類似的字,改名為「見喜」的歷史應(yīng)該也比較久遠(yuǎn)了。
大/小向善(下舍)ha xi
我們在【汾陽話正字】002 - 舍 中詳細(xì)講解過「下舍」改名為「向善」的由來。
西河(侯)堡 si hou beu
呂梁地名志記載舊名為西侯堡,今讀依然保留。
玉蘭 yy2 lan2
村名口語讀 yy2 lan2 而非 yy4 lan2,前字讀陽平而非去聲。古縣志記錄為「魚蘭」,符合今讀。
萬戶侯(頭) van fu tou
萬戶頭改為萬戶侯,比較明顯,不需要解釋太多。
古莊(官道)gu dao
古莊村所在的那條路,正對汾陽舊東關(guān)城映通門 - 長巷營一線。是古代通往北方的官方驛路,故名官道。官字汾陽話白讀 gu。相同的還有杏花村鎮(zhèn)的官道村,也讀 gu dao。該村也處于古官方驛路的途上。同理,汾陽城有三官巷,音 sa gu huo(「三」字的鼻韻尾由于鼻化且由于「官」字聲母影響而失落),
另:東/西龍觀(lw2 gu1)村,古代縣志有寫「龍官」村的。聲調(diào)也更為符合「官」字。
古賢(故顯)geu xi
讀音雖然相合但聲調(diào)顯然不符,古縣志記載為「故顯」,符合讀音聲調(diào)。另外,相似名字的古賢莊村,讀音為 gueq xi zhuo 音同「郭顯莊」,村名來源不明。
孝臣(兒)村 huer chung
我們在 「汾陽方言文化」孝臣村為甚叫「huer 」村? 有過詳述
小虢(瓜)城 xiw gua shi
我們在 從「虢城 vs 瓜城」到「陰入對轉(zhuǎn)」看汾陽話入聲韻的演變 有過詳述
南/北趙郡(景) zhw4 jin3
據(jù)古縣志記載為「趙景王村」,明《汾州府志》曰「相傳景王禱水而泉」故名。
七、其他特殊村名解讀10. 其他特殊村名00:0000:30未加入話題
平陸 pii liu
平陸的「陸」此處讀 「柳liu3」,而不讀 「綠lueq6」。村碑記有寫「平六」的,但聲調(diào)并不符合「六」。筆者推測平陸村最初可能來自晉南移民,在晉南方言中,運城的平陸縣讀音就是 pie liu。
東/西龍觀 lw gu
對于「觀」讀 gu,這是很常見的汾陽話白讀音。道觀、觀音都是讀 gu。不過上文中我們也提到了古代縣志常常寫作「官」,蓋因為這個gu的聲調(diào)更符合「官」的陰平,而不符合「觀」的去聲。另外「龍」字脫落鼻韻尾的讀法晉中呂梁方言不存在,晉南方言疑似有。懷疑東/西龍觀村可能曾由晉南移民所建立。
義豐 nii vu
有人認(rèn)為是「宜武」,對應(yīng)不遠(yuǎn)處的「尚文」村。然而似乎并沒有確鑿的證據(jù)。如果我們姑且認(rèn)為「義豐」就是本來的村名,那么和「平陸」村一樣,也很有可能是晉南移民建立的村落。
晉南方言中,「義」字發(fā)音多含有鼻音聲母(其實許多晉中方言也是如此)讀 ni。而「豐」字脫落鼻韻尾就更是只有晉南才有這種讀法了。且作為一個猜測。
平陸、東/西龍觀、義豐 這些村落都處在汾陽南面偏西一些的區(qū)域,恰恰又都出現(xiàn)了晉南方言特征的村名,不得不讓人聯(lián)想這一代過去人口是不是確實來自晉南移民。
菽禾 shueq gu 音同 菽果
這里「禾」讀 gu,很可能是由于 菽 字古音 *?iuk 有 - k 韻尾,容易影響到后字「和」的聲母,導(dǎo)致「和」此處讀 /ku/,即拼音的 gu。村名清代縣志作「束火」,村內(nèi)重修狐神廟碑文作「淑和」。菽、束、淑的古音都符合 -k 韻尾特征。
北廓 beq geq
離古莊(官道 gu dao)不遠(yuǎn)。得名應(yīng)該由于坐落于汾陽城北,似乎應(yīng)該寫作「北郭」,外城曰「郭」,「廓」是遼闊、大的意思。這里的「郭」讀 geq 而不是 gueq,應(yīng)該是懶音造成的。如果一定要把介音u讀出來,整個村名會十分拗口,必須做一個合口動作。而如果去掉u介音,整個村名讀起來就順暢多了。久而久之人們習(xí)慣了這種簡易讀法。
北榆苑 beq reu y谷雨墕 gueq reu i
這里的「榆」和「雨」讀 reu 而不是 yy,很顯然是西鄉(xiāng)方言。我們在 「汾陽方言文化」說說汾陽話里的蔬菜 介紹過「玉蔓菁」汾陽話讀 reu meu zi 而非 yy meu zi 的讀法,是典型的西鄉(xiāng)方言特色。我們在 汾陽的「三泉話」有些甚特點? —— 讀《汾陽西南方言語音研究》 有過介紹。不過「苑」并沒有按照西鄉(xiāng)方言讀 iu,著是因為 iu 并不兼容城區(qū)方言音系。「榆、雨」讀 reu 是和城區(qū)方言的「如、乳」同音的,因此可以兼容。而「苑」iu 的讀音無法在城區(qū)找到對應(yīng)同音音節(jié),因此這個村名在城區(qū)方言進行了自適應(yīng)。
向陽峽 haq、石峽 haq
這里順便提一下「峽」的白讀音 haq,由于音同「匣haq」,這兩個地名經(jīng)常被人們誤寫為「向陽匣、石匣」,實際上是張冠李戴。具體解讀詳見:向陽匣?向陽峽?—— 汾陽地名里的方言學(xué)問 。
北船頭 bieq chu tou
這是汾陽所有帶「北」字的村名里唯一讀 bieq 而不讀 beq 的。汾陽話「北」有兩個音(不考慮 bei 這種普通話滲透音)一個是白讀的 beq,見于如「北關(guān)、北門、北榆苑、河北、北舍、北偏城」等本土地名。另一個讀音是文讀 bieq,見于「北京、北大街」等外地地名或者新的地名,還有「西北風(fēng)」等詞匯。這里「北船頭」的北讀 bieq 似乎是不太符合本土地名規(guī)則。不過這很可能是演武鎮(zhèn)方言的特色,畢竟大多數(shù)晉語都沒有 beq 的層次,絕大多數(shù)都讀 bieq。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北船頭今天官方寫作北川頭,演武方言「川船」同音同調(diào),可能因此成為了互換字。
普會 beu hui
這里的「普」不讀 peu 而是讀 beu,古縣志寫為「堡會」,而道光版縣志則開始寫作「普惠」。具體原因不名。
昌寧宮 xio nii gong
這里的「昌」聲母比較特別。但并非孤例,汾陽話「赤」讀 sheq,比如「赤?溜 sheq dueq liu」「赤手空拳 sheq shou kong qy」「赤拍腳兒sheq piaq jier」。「赤」和「昌」都屬于中古漢語 昌母 聲母。
靈符泉 lw2 fu4 qy2
古縣志中,這條泉水被記載為靈浮泉、而村名則記載為林符泉,姑姑洞有碑刻,上書「林符泉」。然而今讀 羅付泉。讀音來源不明。
東遙莊 dong i zhuo
遙字在城區(qū)方言白讀為 iw,在東鄉(xiāng)方言白讀為 iu,都不符合 i 的讀音。推測可能因為該村落距離文水接近,文水方言「遙」即讀 i。
仁巖 reng nian
舊縣志作「仁顏」,雖然似乎今天汾陽話「巖」不符合 nian 的讀音,但實際上根據(jù)趙駿程《汾陽話與普通話》,「巖」也是讀 nian。事實上「巖顏」二字在古音中都是鼻音聲母「疑母」,保留鼻音聲母是汾陽話的存古特征。
青堆 ci tei
按照讀音,似乎應(yīng)該是 青臺。在「汾陽青堆村名溯源」一文中,引用了「…村子重建齊臺上…」的說法。清徐縣有「西青堆」村,當(dāng)?shù)匾沧x作「齊臺dei」。或許二地「青堆」村有共同祖籍或者移民歷史。兩地的文獻記載都提過「高出河面的墓冢」的來源。
另外,「堆」字在晉南方言中有 dei 的讀法,比如山西翼城方言「推讀tei、對讀dei,退讀tei」,或許也可以考慮考證青堆村移民來源來進行突破。
員莊 yng zhuo
這個村名看似錯字/音,然而實際上「員」自古以來就是讀「云」的,這無論是在宋朝的《廣韻》還是元朝的《中原音韻》中都是如此,因此是正音。在《廣韻》中記載:「員,益也,說文作員,物數(shù)也,又音圎又音運,姓也」。值得一提的是,古孝義縣志中寫作「運莊」,可能是作者不知道員字的本來讀音,使按照發(fā)音來寫字了。
后記村名讀音堪稱方言化石陳列室。不僅僅保留了豐富的、層次古老的白讀音,還囊括眾包了相當(dāng)多有趣的細(xì)節(jié)。比如「菽禾村 shueq gu」所體現(xiàn)的中古-k韻尾殘存,比如「員莊 yng zhuo」所體現(xiàn)的「員」字本來讀音,還比如「社/舍」不同讀音shw/xi所體現(xiàn)的城區(qū)與東西鄉(xiāng)方言的差異,又比如「北bieq川頭」所體現(xiàn)出來「北」字讀音的演武層次,還比如「平陸liu、義豐vu、龍lw觀、青堆tei」所帶來的晉南移民猜想,更不用說一個「家a」字合音就能帶出無數(shù)種變音……如是種種,無不把汾陽方言的奧秘、趣味、存古、歷史以及研究價值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足令人陶醉而不能自拔。
文章倉促,資料有限,詢訪不足,一些村名在不同人口音中的讀音亦有不同,文中提到的例子定有缺漏、錯誤。還請讀者不吝指正。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83517.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