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知識>六上語文8單元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26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人教部編版)
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備課素材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紀(jì)念性文章,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
課文的段落以空行為標(biāo)志,共分五段。課文先寫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愛戴。接著觸景生情地轉(zhuǎn)入對伯父生前的點滴回憶,分別敘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談《水滸傳》啟發(fā)教育"我"認(rèn)真讀書;伯父在笑談"碰壁"中抨擊舊社會;伯父熱情地救護和幫助黃包車車夫;伯父關(guān)心女傭阿三。最后總結(jié)伯父是一個怎樣的人,呼應(yīng)開頭,點明主題。
全文脈絡(luò)清晰,敘事清楚。第一段是果──魯迅先生受到人民的愛戴,后幾段是因──魯迅先生受到愛戴的原因。在敘事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一基本主題。課文以小孩的口吻敘述,給人以樸實、親切之感。"伯父"是侄女對魯迅的親切稱呼,"先生"則是對魯迅的崇敬與愛戴。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一讓學(xué)生感受魯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導(dǎo)學(xué)生學(xué)習(xí)抓住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三培養(yǎng)學(xué)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與文章相關(guān)的資料介紹】
魯迅遺囑: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病逝。第二天,天津《大公報》發(fā)表《魯迅的七條遺囑》。全文如下:
【上海十九日下午十一時發(fā)專電】魯迅在《中流》雜志第二期發(fā)表《死》一文中有七條遺囑。(一)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錢?!吓笥训?,不在此例。(二)趕快收殮,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關(guān)于紀(jì)念的事情。(四)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蟲。(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xué)家或美術(shù)家。(六)別人應(yīng)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dāng)真。(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fù),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魯迅祖父(1838-1904),本名致福,后改名福清,字震生,號介孚,一號梅仙。翰林出身,曾外放江西金溪縣任知縣,后因科場案入獄,使得周家開始走向衰落。周介孚"自由讀書的主張與實踐"為魯迅"在傳統(tǒng)教育的封閉體系中打開了一個缺口"。
:魯迅父親(1861—1896),本名周鳳儀,字伯宜。他思想開明,是洋務(wù)運動的同情者。后為病魔所纏,他的病使魯迅飽嘗了生活的困頓艱辛。
:魯迅母親(1858—1943),她慈祥而剛毅,善良而果敢,思想比較開通,對魯迅有極大影響。
:魯迅二弟(1885—1967),原名周遐壽,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
:魯迅三弟(1888—1984),原名周松壽,生物學(xué)家。
課后作業(yè)
基礎(chǔ)積累大鞏固
一 、給下面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標(biāo)出。
吊唁(yān yàn) 挨打(āi ái)
女傭(yòng yōng) 追悼(diào dào)
殯儀館(bīn bìn) 正月(zhēng zhèng)
二、句子小探究。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1."四周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碰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句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句是___________句,改為陳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能力大提升
三、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往事
父親的朋友送給我們兩缸蓮花:一缸是紅的,一缸是白的,都擺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xiāng)的園院里,卻有許多:不但有并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 九年前的一個月夜,祖父和我在園里乘涼。祖父笑著和我說:"我們園里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家庭中添了你們?nèi)齻€姊妹。大家都喜歡,說是應(yīng)了花瑞。"
半夜里聽見繁雜的雨聲,早起是濃陰的天,我覺得有些煩悶。從窗內(nèi)往外看時,那一朵白蓮已經(jīng)謝了,白瓣兒小船般散飄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夜還是菡萏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兒,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緊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欹斜。在無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對屋里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的傾側(cè)了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并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的打著,只能在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zhuǎn)無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母親呵!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1.這篇散文抒寫和歌頌的對象是什么?全文的點睛之筆是什么?
2.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 )
A.說明我喜歡蓮花已不是一天兩天了。
B.抒發(fā)自己對故鄉(xiāng)園院中紅蓮的思念之情,介意表達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懷念。
C.寫一段趨勢,豐富文章內(nèi)容,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D.借祖父的話暗示"我"與紅蓮之間的關(guān)系,為后文主題的揭示設(shè)下伏筆。
3."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一句中的"不寧的心緒"指什么?
4.試用簡明的詞語概括文中"我"的感情變化。
5.我國唐代詩人孟郊曾寫過一首詩《游子吟》,其中的四句"什么"抒發(fā)了與本文相同的感情。寫作手法上都是抓住了生活的細(xì)節(jié),以小見大的反應(yīng)自己對生活的感情。
思維創(chuàng)新大拓展
四、魯迅《自嘲》詩中有這么一句話,意思是:對待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愿服務(wù)。你知道這句話是什么嗎?
參考答案
一、yàn ái yōng dào bìn zhēng
二、1.當(dāng)時社會黑暗 2.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 3.社會黑暗,人們經(jīng)常會遭受挫敗與迫害
4.反問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當(dāng)然容易碰壁
三、1.對象是母親!點睛之筆是倒數(shù)第四段!
2.D
3.指我擔(dān)心母親與我們的距離越來越遠(yuǎn),親情越來越難以表達。
4.煩悶,憂郁,舒心,感動,溫暖。
5.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暉。
四、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8546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