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中考說明文閱讀選擇題(中考語文總復習專題)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7)
說明文閱讀說明文在近幾年全國各地的語文中考試卷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其難度也在逐年提高從各地的中考題看,出題角度更側重于對能力的考查,相應的文體知識已被淡化了,且在選材與命題中呈現以下趨勢:,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中考說明文閱讀選擇題?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中考說明文閱讀選擇題
說明文閱讀
說明文在近幾年全國各地的語文中考試卷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其難度也在逐年提高。從各地的中考題看,出題角度更側重于對能力的考查,相應的文體知識已被淡化了,且在選材與命題中呈現以下趨勢:
1.閱讀材料以課外為主,注重選文的科學價值。選文視野開闊,材料以生態環境、前沿科學、社會熱點問題、民俗風情、傳統文化為主,注重時代性、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近幾年,前沿科學、社會熱點問題的比例不斷加大。
2.以考查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說明方法為主,并關注領會作品所體現出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的思想方法。主要考點有:(1)判斷說明的對象,正確體會被說明對象的特征;(2)了解說明順序,正確劃分文章結構;(3)辨析說明方法及其作用;(4)理解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整體感知文章(文段、文句)的內容(含義),并品析重點詞句的作用;(5)創新性試題和鑒賞類題目,主要形式有:課內外知識的遷移、學科知識間的滲透與運用、知識閱讀后的感悟與創新、社會熱點問題的思索與個人見解、品析鑒賞與自主探究等。
3.題型上仍以簡答題為主,但選擇題的比例在逐漸擴大,有的省市甚至全部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有的省市還出現了判斷題。
第24講 說明的對象及特征
考點一:說明文的分類
(1)事物說明文:介紹事物形體特征的說明文。
(2)事理說明文:介紹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內部規律等科學知識的說明文。
考點二:明確說明對象
(1)首先,要區分說明文的類型。事物說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說明對象,對象往往可以從題目中找出來。事理說明文中的說明對象不能只看題目,只有通讀全文,在整體感知文章大概內容的基礎上,經思考分析后才能明確文章的說明對象。事理說明文的對象往往就是文章說明的主要內容。
(2)其次,抓住文章中心句及關鍵性詞語。值得注意的是,整篇文章有整篇文章的說明對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說明對象,千萬不要把局部的說明對象當作整篇文章的說明對象。
考點三: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和概括說明的內容
(1)找中心句:事物的特征或說明的內容一般有概括性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一般出現在文章的開頭、結尾。如果是段落的中心句則出現在段落的開篇或結尾。
(2)概括、提煉、歸納。有時文中沒有明顯交代事物的特征,有時交代的特征只是表面而非本質的,就需要用概括、提煉的方法來歸納事物的特征。
(2015·安徽)
擬態——神奇的自然禮物
康樂
①當你在森林小徑散步時,可能會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葉,但你的腳還沒有踏上去,“枯葉”卻突然飛起,瞬間變成一只閃耀著墨藍色光澤的美麗蝴蝶。它翩然飛去,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原來是罕見的枯葉蝶。
②你或許還會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動,細看卻覺蹊蹺——“虎甲”竟然長著超長的觸角!原來這是一種螽斯①的若蟲②,它模擬虎甲的體色、外形和跳躍行為,以防被獵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蛻皮,它就會成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寬闊,脈絡清晰,像一片樹葉。
③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擬態!
④擬態,表現為一種生物與另一種生物或周圍自然界物體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很高,簡直難以分辨,可以保護其中某一物種或兩個物種。這種相似性可表現在外形、顏色、氣味、鳴聲和行為等方面。擬態非常神奇,也很常見,在動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機制。
⑤已有的科學研究認為,一方面,大自然的“進化接力賽”促進了不同物種之間互惠互利的協同進化,導致了擬態;另一方面,為了適應相似的選擇壓力而導致的平行進化也會促進擬態的發生。研究者推測導致擬態的生物機制可能是這樣的:第一步是與調節形態變化有關的修飾基因發生突變;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響的基因受到了選擇,導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實上,親緣關系很近的動物并不都采用擬態的對策適應環境。相似的基因組為什么能產生如此大的表型變異和分化?更多物種的擬態及其機制仍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探索。
⑥擬態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大自然的饋贈,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神奇、復雜和美麗,使自然生態系統更加穩定、多樣和有序。擬態的美學特征也經常讓我們深感意外,同時也讓我們領悟到它存在的道理,從而激發我們的好奇心。
(選自《大自然》總第183期,有刪改)
【注】 ①螽(zhōng)斯:一種昆蟲。②若蟲:蝗蟲等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在卵孵化之后,翅膀還沒有長成期間,外形跟成蟲相似,但較小,生殖器官發育不全,這個階段的昆蟲叫作若蟲。
1.閱讀①—④段,用文中的詞語填空。(考點三)
枯葉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________兩個方面的擬態,而螽斯的擬態還表現在________方面。
2.從第④段看,擬態的主要特點是什么?(考點三)
3.從全文看,擬態有什么作用?(考點三)
【思路點撥】 第1題考查內容概括與思路梳理。根據第④段的介紹,我們知道擬態在動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表現在外形、顏色、氣味、鳴聲和行為等方面。回頭看①段,介紹了枯葉蝶外形和顏色方面的特點;第②段介紹螽斯的若蟲,模擬虎甲的體色、外形和跳躍行為。通過綜合分析不難看出,在擬態行為上,螽斯比枯葉蝶更為高級,不僅表現在外形和體色方面,還表現在行為上。
第2題考查說明對象的特征。本文說明的對象是“擬態”,第④段對“擬態”作了充分的介紹。該段共三句話,前兩句的關鍵詞是“相似性”。第三句介紹“擬態”“也很常見,在動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關鍵詞是“常見”。
第3題考查提取篩選內容信息的能力。統觀全文,大體按照:引出說明對象(擬態)——分析成因——介紹作用的思路進行說明。文章最后一段介紹擬態的作用,主要從美化自然、穩定生態系統、激發人們的好奇心三個方面入手。此外,選文第④段中“可以保護其中某一物種或兩個物種”一句提到擬態在保護物種方面的作用,不能忽視。解答此題,要緊扣“從全文看”這一題目要求,把要點找全。
【參考答案】 1.顏色(或“體色”);行為
2.相似性;普遍性(或“常見”)(意思對即可)
3.可以保護其中某一物種或兩個物種;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神奇、復雜和美麗,使自然生態系統更加穩定、多樣和有序;擬態的美學特征讓我們領悟到它存在的道理,從而激發我們的好奇心。(意思對即可)
1.(考點一、二)本文是一篇______說明文,說明對象是______。
2.(考點三)第①段和第②段側重寫了擬態__________的特點。
(一)(2016·原創)
羊年說羊(節選)
余夫
①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中,羊與人相伴,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歲月。遠古時期,羊曾是人們狩獵的對象。后來,人們發現羊性情溫順、繁殖能力較強,就將其馴養。一般人都認為羊是愚蠢的動物,但事實并非如此。現在有充足的證據表明,羊比人們想象中的要聰明得多,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精明。
②羊病了會自我治療。科學家發現,如果所吃食物讓它們感覺不舒服,出現便秘和胃灼痛,羊就會挑選其他一些可以通便或幫助止痛的食物。也就是說,它們能正確地認出并吃下那些能治病的食物。
③羊有著難以置信的記憶力,能辨認和記住面孔,包括它們同類的面孔和人的面孔,甚至能區分人高興和憤怒的表情。科學家為羊搭建了一個帶有兩個門的羊棚,每個門后面各放一個食料槽,這兩個門唯一的區別就是上面掛有不同的照片:第一個門上掛著面帶微笑的人像或頗感愜意的羊的像;在第二個門上則掛著面帶怒容的人像或受驚的羊的像。然后,他們便往羊棚里趕羊。結果發現,絕大多數羊都喜歡進第一個門。科學家發現羊至少可以識別50種不同的面孔,并記住一兩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它們知道與憤怒的面孔相比,高興的面孔是什么樣的。而且,羊更喜歡人微笑溫和的面容,而討厭發怒、受驚時的表情。
④羊會用聲音表達感情,雌羊能辨別它們每只羔羊的聲音。這說明,在人聽來都是一樣的咩咩聲,其含義可能是各不相同的。不僅如此,羊的發聲特征雖然受到遺傳限制,但也可以隨著后天環境的變化而形成屬于某一個小群體的“口音”。英國科學家在一些羊生下來一周時記錄了它們的叫聲,隨后將這些羊放到不同羊群中喂養,在它們長大一些后再記錄它們的叫聲。有趣的是,雖然有親緣關系的羊最初的叫聲都很相似,但隨著它們在不同的羊群中成長,它們的叫聲特征逐漸與所在羊群中其他羊的叫聲趨同。也就是說,它們已經慢慢習得了這個小群體的“口音”。這說明,群體生活可以影響羊的發聲系統。
⑤羊還能通過連猴子都經常會失敗的心理測試。英國科學家在羊的面前依次放置成對的不同顏色的桶,每次有一個桶中盛有食物。然后,他們將食物從一個桶中移入另一個桶中,同時還改變桶的顏色,最后改變桶的形狀。但羊不僅認出了不同的顏色組合,并根據顏色組合的不同改變行為,它們還會根據桶的形狀的變化改變行為。科學家說,一般只有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能做出這類反應,其他大型動物要做到是很困難的。澳大利亞科學家將一群羊放進復雜的迷宮中進行試驗,發現它們不僅能夠找到走出迷宮的方法,而且走的次數越多,走出迷宮就越容易。
⑥此外,羊還有非凡的嗅覺。以色列警方已經據此訓練出全球第一只專門聞炸彈的“反恐山羊”,其嗅覺靈敏度甚至超過了警犬。這只山羊名叫拉洛莎,是一只兩歲的母羊。它對各種炸藥的氣味非常敏感,與警犬相比,性格乖巧的羊看上去無疑要友善得多。很明顯,羊正日漸成為警方的寵兒。
(選自《百科知識》2015年第1期,有刪改)
★1.(考點一、二)本文說明的對象是______,本文介紹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特征。
★2.(考點三)羊的聰明之處表現在哪些方面呢?結合文章第②—⑥段的內容,請你完成下列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羊有難以置信的記憶力→(2)__________________→羊能通過連猴子都經常失敗的心理測試→(3)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⑤段使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你指出其中一種并簡要分析其作用。
4.請你從說明文語言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③段和第⑥段畫線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1)科學家發現羊至少可以識別50種不同的面孔。
(2)羊正日漸成為警方的寵兒。
5.2015年1月5日,羊年生肖郵票《乙未年》開始全國發行(見右圖)。該郵票以綿羊作為造型基礎,蘊含著吉祥祝福之意。請你認真觀察圖示,用簡潔、平實的語言說出該郵票兩個方面的美好寓意。
(二)(2015·鄂州)
米樹香香,糖樹甜甜
喬娟
①食品安全問題讓人們越來越懷念在真實泥土里生發出的無污染綠色蔬菜,在日月精華里慢慢長成的農家豬。當注水米、拋光米、含鉻含鉛米充斥市場,連吃碗米飯都成了奢望時,人就會變得越來越愛幻想:如果有那么一種樹,來自自然來自山,不喂飼料不喂藥,不結蘋果不結梨,結出大米白又白。你會認為我在異想天開嗎?且慢嘲笑,在地球的某一角,真有這樣一種天然純生專結大米的樹。在馬來半島、印尼諸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這些風光旖旎的島嶼上,生長著一種棕櫚科植物,它并無美麗的身姿,開花也不好看,但超務實、超有愛:專門向人提供賴以生存的口糧——大米。不用費心想什么繞口的名字,就叫它米樹好啦。
②米樹終年常綠,10年就可長到20米,舒展開的葉子比雙人傘還要大,足足有6米。當然,與寬葉相配的是它那直徑足有8米的粗壯樹干。長這么粗并不是單純肥胖,人家粗,粗得務實,是專為大肚能容而生的。那胖胖的樹干里含有豐富的淀粉,這種淀粉就是當地土著居民最重要的食物來源——西谷大米。你會問,明明是淀粉,怎么變成大米了呢?是這樣:土著人把米樹砍倒后,將樹干鋸成均勻的一段段,再把每個段落劈成兩半兒,用竹制斧頭把段落內的淀粉刮出來,放在水桶里用勁兒攪拌,待淀粉沉到桶底,撇去最上面的水,把沉淀好的淀粉晾干,就變成了潔白均勻晶瑩剔透的顆粒物——西谷大米。用它做成的米飯,清香可口,軟糯滑爽。
③大米好吃卻不易得。米樹20年的壽命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它和我國南方的竹子一樣,一生只開一次花,且開花即
死。它死后,不管活著時體內存有幾百公斤淀粉,都會在死后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一段干癟空虛的樹干兀自挺立。所以在當地,米樹開花是讓人心慌的事,一定要搶在時間前面,搶在米樹開花前收集淀粉。只要把握得好,一棵米樹足足可以得到400斤西谷大米,很高產。
④有米樹就應該有糖樹,香香甜甜相伴永遠。大自然超級給力!加拿大真有糖樹。叫槭樹,又叫糖槭樹,是加拿大的標志和國花,堪稱國寶,所以加拿大又叫“槭樹之國”,加拿大的國旗、國徽圖案上都有槭樹葉子。這種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樹不僅外形美麗,還超有“內涵”,它為人們送來甜蜜。每到春天,工人們就在高達40米,壽命500年的糖槭樹樹干上打孔,孔內插上管子,這樣,白色的樹汁就會慢慢流到桶內。用這種樹液熬制出來的糖漿,色澤亮黃,香甜如蜜。它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營養價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楓糖,并廣泛應用于食品加工業。
⑤我國獨具慧眼,早在1958年,廬山種植園就引進了糖槭樹,繼而在湖北、遼寧、北京、南京、長沙等地引種成功。如果有朝一日再引進米樹,吃著樹上結出的大米,喝著樹上流的蜜水,我們的生活就更完美了!
(選自《知識窗》2014年第7期)
1.文章第①段用生動的文字,從食品安全問題寫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考點三)請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出米樹或糖樹的三個突出特點。
3.文章第②段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考點三)下列與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項是( )
A.米樹終年常綠,有10年的壽命,可長到20米高,舒展開的葉子可達6米寬,樹干直徑可達8米粗。
B.在馬來半島、印尼諸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這些風光旖旎的島嶼上生長的米樹,每一棵都給人們提供足足400斤的西谷大米。
C.米樹一生只開一次花,且開花即死,所以在當地,一定要搶在米樹開花時收集淀粉。
D.用“槭樹之國”加拿大的槭樹樹液熬制出來的糖漿,營養價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楓糖,并廣泛應用于食品加工業。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8610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