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計劃(部編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策劃及單元測試)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計劃(部編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策劃及單元測試)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8)

導讀穿越歷史時空再現大師風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計劃?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計劃穿越歷....

穿越歷史時空 再現大師風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計劃?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計劃(部編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策劃及單元測試)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計劃

穿越歷史時空 再現大師風采

——部編語文八(上)第二單元備課

一、單元篇《藤野先生》《回憶我的母親》*《列夫·托爾斯泰》*《美麗的顏色》

二、教材簡析

文章主旨

《藤野先生》這篇回憶性散文重點敘述了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贊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追述了自己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回憶我的母親》是朱德同志在母親鐘太夫人逝世之后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回憶了母親勤勞的一生,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抒發了對母親無限敬愛的深情,也表達了作者盡忠于人民,盡忠于黨的決心。

《列夫·托爾斯泰》是作家茨威格傳記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獨立成篇的一個章節。作者用他力透紙背而又妙趣橫生的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展示了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美麗的顏色》是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傳記作品《居里夫人傳》中的一個章節。課文選取幾個鏡頭,描述了居里夫人工作條件的簡陋、提取鐳的艱辛勞動、樂觀親密的生活和成功后的喜悅,頌揚了居里夫人獻身科學的精神和堅守、樂觀、淡泊的人格。

寫作特點

《藤野先生》

(1)雙線并行,脈絡分明,形神益彰;

(2)選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質:

(3)語言樸素含蓄,精練深刻,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回憶我的母親》

(1)抓住典型事例和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品質;

(2)夾敘夾議、敘議結合突出文章主題;

(3)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包含深情敬意。

*《列夫·托爾斯泰》

(1)運用比喻夸張細致刻畫人物形象;

(2)運用欲揚先抑手法反襯人物靈魂。

*《美麗的顏色》

(1)成功地運用人物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

(2)敘述中多處摘引居里夫人的筆錄,增強真實性,直接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三、人文素養

了解別樣人生

豐富生活體驗

四、語文素養

(1)了解回憶性散文、傳記內容真實、事件典型、注重細節的特點;

(2)學習刻畫人物方法;

(3)品味風格多樣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五、單元教學建議(注意拓展閱讀文章推薦)

單元課

時安排

(9課時)

學習重點

單元導讀課

2課時

單元導讀 文學常識 字詞積累

讀寫、理解、積累

主題閱讀課

4課時

《藤野先生》 《列夫?托爾斯泰》

《回憶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

《列夫?托爾斯泰》 《阿長與山海經》《瑣憶》《母親與書》

概括典型事例

分析人物形象

賞析表達方式

分析欲揚先抑手法

群文閱讀課

1課時

《美麗的顏色》 幾篇文章

課外引領課內

主題寫作課

2課時

單元寫作訓練《學寫傳記》

閱讀指導、實踐寫作、講評互評

綜合實踐課

1課時

人無信不立

了解、搜集、整理

第一課時

知曉大師故事

課型:單元導讀課

課時安排:2課時

學習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能夠提取文章中的關鍵信息;

2、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學習內容與步驟:

學生活動:

1.學生齊讀單元導讀,把握單元要點。

2.教師提示導讀要點,學生通讀課文。

要求:帶著下列幾個問題,通讀《藤野先生》、《回憶我的母親》、《列夫?托爾斯泰》、《美麗的顏色》四篇課文。對文章整體感知,概括事例,理清思路:

①《藤野先生》記錄了作者留學過程中的哪幾件事,試為每一件事擬一個小標題。(課本P26)

②《回憶我的母親》中母親的“勤勞”是通過哪些事例體現出來的?從文中還可以看出母親具有怎樣的品格?(課本P32)

③概括列夫?托爾斯泰、居里夫人的人物形象。

3.小組合作,總結問題答案。

4.分享閱讀成果,學生提出疑問,共同解決。

5.再讀課文,梳理感知課文內容,小組交流對文章的讀后感。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追尋作者人生路

課型:單元導讀課

課時安排:2課時

學習目標:

1.讀準生字讀音、熟記字形;理解并掌握生詞詞義,能恰當運用。

2.了解重要作者的生平簡介及其寫作背景。

3.了解人物傳記和回憶性散文的特點。

教學內容與步驟:

教師布置學生梳理字詞、文學常識、文體知識任務,并提出完成任務的具體要求。

學生活動:

1.學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重點字詞,組內交流補充(限時)。

2.利用工具書了解生字詞音義與用法,并做批注??偨Y易錯字。教師歸納并點評。

3.教師選取重點詞語(四字短語)進行造句或語段訓練。

4.了解作者及其寫作背景,再讀課文,小組之間交流討論,解決疑問,教師補充。

5.學生結合單元內文章初步感知傳記、回憶性散文的特點。

6.了解夸張修辭。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故人難忘形飛揚

課型:主題閱讀課

課時安排:2課時

閱讀篇目:

《藤野先生》 《列夫?托爾斯泰》

學習目標:

1. 能夠分析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典型事例等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 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質。

學習活動:

任務一:基礎知識梳理

(一)“散文”與“傳記”

敘事散文:或稱記敘散文,以敘事為主,敘事情節不求完整,但很集中,敘事中的情滲透在字里行間。側重于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據該類散文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將它區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

傳記: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主要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跡,根據各種書面的、口述的回憶、調查等相關材料,加以選擇性的編排、描寫與說明而成。傳記和歷史關系密切,某些寫作年代久遠的傳記常被人們當史料看待。傳記大體分兩大類:一類是以記述翔實史事為主的史傳或一般紀傳文字;另一類屬文學范圍,傳記作者在記述傳主事跡過程中,可能會滲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斷,但和小說不同,傳記一般不虛構,紀實性是傳記的基本要求。

基本特點:

講究真實,記錄典型事例。適當發揮想像,用一些傳神的細節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任務二:感知人物形象

要求:1.采用速度的閱讀方法;2.閱讀過程中必須圈點標畫;3.依照“任務一”相關知識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藤野先生》(閱讀6——23自然段)

1、文中具體寫了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的哪幾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性格?引用課文內容簡要回答。

2、畫出描寫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說說作者初到仙臺時,目睹耳聞藤野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列夫?托爾斯泰》(閱讀1——5自然段)

3、這一部分是通過哪些方面對列夫?托爾斯泰進行描寫的,表現出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任務三:合作交流

1、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任務二相關內容。

2、討論過程中要及時做好記錄。

3、討論內容要有條理,語言表述要清晰、完整。

方法點撥:

①通過人物描寫來分析人物形象,如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描寫來分析人物形象;

②通過故事情節、典型事例來分析人物形象;

③通過側面描寫來分析人物形象。

任務四:當堂測練

寫100字的片段,通過外貌與動作描寫展現班內某位同學的某種性格特點。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故人難忘形飛揚

課型:主題閱讀課

課時安排:2課時

閱讀篇目:

《藤野先生》 《列夫?托爾斯泰》

學習目標:

3. 能夠分析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典型事例等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4. 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質。

學習活動:

任務一:復習回顧,銜接新舊

小組討論上節課中的相關任務,快速回顧兩篇課文。

任務二:探究手法,技巧點撥

(一)小組展示:

《藤野先生》(或《列夫?托爾斯泰》)第( )自然段的屬于( )描寫,展現出人物的性格。

(二)精講點撥

任務三:強化訓練,學以致用

1、閱讀《列夫?托爾斯泰》第6——9自然段,分析人物形象,并探究表現人物何種品質?

2、完成互動訓練相關習題。

教學反思:

第五課時

議到真處情自來

第五課時

課型:主題閱讀課

課時安排:1課時

閱讀篇目

《回憶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

學習目標:

1.理解作者反復提及的“感謝母親”,體會蘊藏在其中的情感。

2.找出文中議論抒情的句子,理解其含義,并分析其表達作用。

學習活動

任務一:通讀文章,整體把握

1、回顧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2、瀏覽課文《回憶我的母親》,默讀選文胡適的《我的母親》

要求:用鉛筆標畫出文中抒情、議論的句子,并試著做批注。

任務二:品味語言,對比閱讀

1、理解以下句子含義

2、分析其表達效果和情感

提示:從畫龍點睛,刻畫人物形象,升華主旨等方面進行分析。

課文:

①母親在家庭里極能任勞任怨。她性格和藹,沒有打罵過我們,也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

②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

③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④我用什么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選文:

①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

②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任務三:小組討論,交流展示

任務四:學以致用,頌揚母愛

運用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寫一寫對母愛的感觸,班內交流。(不少于100字)

教學反思:

附選文:

我的母親

胡適

我小時身體弱,不bai能跟著野蠻的孩子們du一塊兒玩。我母親也不準我和zhi他們亂跑亂跳。dao小時不曾養成活潑游戲的習慣,無論在什么地方,我總是文縐縐的。所以家鄉老輩都說我“像個先生樣子”,遂叫我做“穈先生”。

這個綽號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兒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裝出點“先生”樣子,更不能跟著頑童們“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門口和一班孩子“擲銅錢”,一位老輩走過,見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擲銅錢嗎?”我聽了羞愧得面紅耳熱,覺得太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們鼓勵我裝先生樣子,我也沒有嬉戲的能力和習慣,又因為我確是喜歡看書,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過兒童游戲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監割”(頂好的田,水旱無憂,收成最好,佃戶每約田主來監割,打下谷子,兩家平分),我總是坐在小樹下看小說。

十一二歲時 ,我稍活潑一點,居然和一群同學組織了一個戲劇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槍,借得了幾副假胡須,就在村口田里做戲。我做的往往是諸葛亮、劉備一類的文角兒;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榮一箭從椅子上射倒下去,這算是我最活潑的玩藝兒了。

我在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兒底子。但別的方面都沒有發展的機會。

有一次我們村里“當朋”(八都凡五村,稱為“五朋”,每年一村輪著做太子會,名為“當朋”),籌備太子會,有人提議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隊學習吹笙或吹笛。族里長輩反對,說我年紀太小,不能跟著太子會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這學習音樂的唯一機會。

三十年來,我不曾拿過樂器,也全不懂音樂;究竟我有沒有一點學音樂的天資,我至今還不知道。志于學圖畫,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紙蒙在小說書的石印繪像上,摹畫書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見了,挨了一頓大罵,抽屜里的圖畫都被搜出撕毀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學做畫家的機會。

但這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兒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從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么事,說錯了什么話,要我認錯,要我用功讀書。

有時候她對我說父親的種種好處,她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屁股。”(跌股便是丟臉、出丑。)她說到傷心處,往往掉下淚來。到天大明時,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學。

學堂門上的鎖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學堂門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門。先生家里有人把鎖匙從門縫里遞出來,我拿了跑回去,開了門,坐下念生書。十天之中,總有八九天我是第一個去開學堂們的。等到先生來了,我背了生書,才回家吃早飯。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就嚇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后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借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有一個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飯,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一件單背心。這時候我母親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來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說:“穿上吧,涼了?!蔽译S口回答:“娘(涼),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p>

我剛說了這句話,一抬頭,看見母親從家里走出,我趕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晚上人靜后,她罰我跪下,重重的責罰了一頓。她說:“你沒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她氣得坐著發抖,也不許我上床去睡。

我跪著哭,用手擦眼淚,不知擦進了什么微菌,后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醫來醫去,總醫不好。我母親心里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我母親23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后母。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萬分之一二。家中經濟本不寬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經營調度。大哥從小就是敗子,吸鴉片煙,賭博,錢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見了香爐就拿出去賣,撈著錫茶壺就拿出去押。

我母親幾次邀了本家長輩來,給他定下每月用費的數目。但他總不夠用,到處都欠下煙債賭債。每年除夕我家中總有一大群討債的,每人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廳的兩排椅子上滿滿的都是燈籠和債主。

我母親走進走出,料理年夜飯、謝灶神、壓歲錢等事,只當做不曾看見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門”了,我母親才走后門出去,央一位鄰舍本家到我家來,每一家債戶開發一點錢。作好作歹的,這一群討債的才一個一個提著燈籠走出去。

一會兒,大哥敲門回來了。我母親從不罵他一句。并且因為是新年,她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這樣的過年,我過了六七次。

大嫂是個最無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個很能干而氣量很窄小的人。她們常常鬧意見,只因為我母親的和氣榜樣,她們還不曾有公然相打相罵的事。她們鬧氣時,只是不說話,不答話,把臉放下來,叫人難看;二嫂生氣時,臉色變青,更是怕人。

她們對我母親鬧氣時,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這一套,后來也漸漸懂得看人的臉色了。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又因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兒比我只小一歲,她的飲食衣料總是和我的一樣。我和她有小爭執,總是我吃虧,母親總是責備我,要我事事讓她。

后來大嫂、二嫂都生了兒子了,她們生氣時便打罵孩子來出氣,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話罵給別人聽。我母親只裝作沒聽見。有時候,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或到左鄰立大嫂家去坐一會,或走后門到后鄰度嫂家去閑談。她從不和兩個嫂子吵一句嘴。

每個嫂子一生氣,往往十天半個月不歇,天天走進走出,板著臉,咬著嘴,打罵小孩子出氣。我母親只忍耐著,人道是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這一天的天明時,她就不起床,輕輕地哭一場。

她不罵一個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她丈夫來照管她。她剛哭時。聲音很低,漸漸哭出聲來。我醒了起來勸她,她不肯住。這時候,我總聽得見前堂(二嫂住前堂東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門開了,一個嫂子走出房向廚房走去。

不多一會,那位嫂子來敲我們的房門了。我開了房門,她走進來,捧著一碗熱茶。我母親慢慢止住哭聲,伸手接了茶碗。

那位嫂子站著勸一會兒,才退出去,沒有一句話提到什么人,也沒有一個字提到這十天半個月來的氣臉,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進來的嫂子總是那十天半個月來鬧氣的人,奇怪得很,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兩個月的太平清凈日子。

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但她有時候也很有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個無正業的浪人,有一天在煙館里發牢騷,說我母親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大概總有什么好處給他。

這句話傳到了我母親耳朵里,她氣得大哭,請了幾位本家來,把五叔喊來,她當面質問他她給了某人什么好處。直到五叔當眾認錯賠罪,她才罷休。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度過了少年時代,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我14歲(其實只有12歲零兩三個月)就離開她了。

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第六課時

欲揚先抑顯人格

課型:主題閱讀課

課時安排:1課時

閱讀篇目:1 X(《列夫·托爾斯泰》 《阿長與山海經》《瑣憶》《母親與書》

學習目標:1.通過合作交流探究,理解體會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及其作用;

2.領悟托爾斯泰普通外表下所蘊含的高尚人格與情操。

學習活動:

任務一:回顧課文,賞析手法

1、回顧所學課文《阿長與山海經》,思考課文是怎樣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的?

2、明確欲揚先抑的手法

欲揚先抑是一種人物描寫技巧。欲揚先抑的“揚”,是指褒揚、抬高?!耙帧?,指按下、貶低。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用這種方法,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任務二:自主學習

略讀《列夫·托爾斯泰》,精讀《瑣憶》,

(1)請從《列夫?托爾斯泰》中找出寫“抑”(主要為外貌)和“揚”(高貴精神品質)的句子。(用不同顏色筆標注)

(2)《瑣憶》一文文章開始時作者口中的很多人和作者認為魯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不近人情,甚至刻薄)

(3)《瑣憶》一文文章最后,通過哪些事情,作者認為魯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熱情但不是嚴厲)

任務三:小組討論,交流展示

1、作者先寫托爾斯泰極度平凡甚至丑陋的外表,又寫了其高貴的品格,兩者是否矛盾?為什么?

2、《瑣憶》中,欲揚先抑的寫法對于魯迅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任務四:交流展示,教師總結

1、思考: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對于刻畫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確:

①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真實;

②使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動人;

③使作品情感更加真摯動人。

2、從這三方面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兩篇文章《列夫?托爾斯泰》《瑣憶》運用欲揚先抑寫作手法的作用。

任務五:推薦閱讀

課下閱讀《母親與書》,體會此文運用欲揚先抑的作用。

教學反思:

附選文:

瑣憶

唐弢

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边@是他自己的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當我還不曾和他相識的時候,時常聽到有人議論他:“魯迅多疑?!庇行┤诉€繪聲繪聲,說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氣大,愛罵人,如何睚眥必報,總之,魯迅是不容易接近的,還是不去和他接近好。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眾口鑠金”,意在說明輿論的力量。那么反過來,偽造的“眾口”當然也可以吐出污泥,將真相埋沒。我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不過也曾有過一個時期,的確很想見見魯迅先生。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間,魯迅先生經常在《申報》副刊《自由談》上寫稿,攻擊時弊,為了避免反動派的檢查,他不斷更換筆名。我當時初學寫作,也在這個副刊上投稿,偶而寫些同類性質的文章。我的名字在文藝界是陌生的,由于產量不多,《自由談》以外又不常見,那些“看文章專用嗅覺”的人,就疑神疑鬼,妄加揣測起來,以為這又是魯迅的化名。他們把我寫的文章,全都記在魯迅先生的名下,一面施展叭兒狗的伎倆,指桑罵槐,向魯迅先生“嗚嗚”不已。自己作的事情怎么能讓別人去承擔責任呢?我覺得十分內疚,很想當面致個歉意,但又害怕魯迅先生會責備我,頗有點惴惴不安。正當想見而又不敢去見的時候,由于一個偶然的機緣,我卻不期而遇地晤見了魯迅先生,互通姓名之后,魯迅先生接著說:

“唐先生寫文章,我替你在挨罵哩。”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出于意料之外。我立刻緊張起來,暗地里想:這回可要挨他幾下了。心里一急,嘴里越是結結巴巴。魯迅先生看出我的窘態,連忙掉轉話頭,親切地問:

“你真個姓唐嗎?”

“真個姓唐,”我說。

“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興,“我也姓過一回唐的?!?/p>

說著,就呵呵地笑了起來。

我先是一怔,接著便明白過來了:這指的是他曾經使用“唐俟”這筆名,他是的確姓過一回唐的。于是我也笑了起來。半晌疑云,不,很久以來在我心頭積集起來的疑云,一下子,全都消盡散絕了。

從那一次和以后多次的交談中,魯迅先生給我的印象始終是:平易近人。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深沉,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仿佛處處在告白他對現實社會的不調和。然而這并不妨礙他的平易近人,“能憎,才能愛?!被蛘叩箍梢哉f,恰恰是由于這一點,反而更加顯得他的平易近人了吧。和許多偉大的人物一樣,平易近人正是魯迅先生思想成熟的一個重要的標征。

對待青年,對待在思想戰線上一起作戰的人,魯迅先生是親切的,熱情的,一直保持著平等待人的態度。他和青年們談話的時候,不愛使用教訓的口吻,從來不說“你應該這樣”“你不應該那樣”一類的話,他以自己的行動,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動的故事,作出形象的暗示,讓人體會到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有些青年不懂得當時政治的腐敗,光在文章里夸耀中國地大物博;看得多了,魯迅先生就嘆息說:“倘是獅子,夸說怎樣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豬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頭?!庇行┣嗄暌挥錾峡淇淦湔劦膶W者,立刻便被嚇倒,自慚淺薄;這種時候,魯迅先生便又鼓勵他們說:“一條小溪,明澈見底,即使淺吧,但是卻淺得澄清,倘是爛泥塘,誰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淺呢?也許還是淺點好?!庇浀迷陂e談中,魯迅先生還講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樣盡心竭力,克己為人,卻絕口不提。他經常為青年們改稿,作序,介紹出書,資助金錢,甚至一些生活上瑣碎的事情,也樂于代勞。有一次,我從別處聽來一點掌故,據說在北京的時候,有個并不太熟的青年,靴子破了,跑到魯迅先生住著的紹興會館,光著腳往床上一躺,卻讓魯迅先生提著靴子上街,給他去找人修補。他睡了一覺醒來,還埋怨補得太慢,勞他久等呢。

“有這回事嗎?”我見面時問他?!斑?,有這回事,”魯迅先生說。

“這是為的什么呢?”

“進化論嘛!”魯迅先生微笑著說?!拔叶媚愕囊馑迹愕纳囝^底下壓著個結論:可怕的進化論思想?!?/p>

我笑了笑,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進化論牽制過我,”魯迅先生接下去說,“但也有過幫助。那個時候,它使我相信進步,相信未來,要求變革和戰斗。這一點終歸是好的。人的思想很復雜,要不然……你看,現在不是還有猴子嗎?嗯,還有蟲豸。我懂得青年也會變猴子,變蟲豸,這是后來的事情?,F在不再給人去補靴子了,不過我還是要多做些事情。只要我努力,他們變猴子和蟲豸的機會總可以少一些,而且是應該少一些。”

魯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著遠處。

如果把這段話看作是他對“俯首甘為孺子?!钡慕忉專敲?,“橫眉冷對千夫指”呢?魯迅先生對待敵人,對待變壞了的青年,是決不寬恕,也決不妥協的,也許這就是有些人覺得他不易接近的緣故吧。據我看來,“橫眉冷對”是魯迅先生一生不懈地斗爭的精神實質,是他的思想立場的概括。就戰斗風格而言,又自有其作為一個成熟了的思想戰士的特點。他的氣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對任何問題的時候,仿佛都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勢:從容不迫,游刃有余。諷刺顯示他進攻的威力,而幽默又閃爍著反擊的智慧。對社會觀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獨抒新見,入木三分。魯迅先生的后期雜文,幾乎都是諷刺文學的典范,他的談話,也往往表現了同樣的風格。日本占領東北以后,國民黨政權依賴美國,宣傳美國將出面主持“公道”,結果還是被人家扔棄了。當宣傳正在大吹大擂地進行的時候,魯迅先生為我們講了個故事,他說:“我們鄉下有個闊佬,許多人都想攀附他,甚至以和他談過話為榮。一天,一個要飯的奔走告人,說是闊佬和他講了話了,許多人圍住他,追問究竟。他說:‘我站在門口,闊佬出來啦,他對我說:滾出去!’”聽講故事的人莫不大笑起來。還有一次,國民黨的一個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學,男女同泳,鬧得滿城風雨。魯迅先生幽默地說:“同學同泳,皮肉偶而相碰,有礙男女大防。不過禁止以后,男女還是生活在天地間,呼吸著天地間的空氣??諝鈴倪@個男人的鼻孔呼出來,被那個女人的鼻孔吸進去,又從那個女人的鼻孔呼出來,被另一個男人的鼻孔吸進去,淆亂乾坤,實在比皮肉相碰還要壞。要徹底劃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規定男女老幼,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氣流通,又防拋頭露面。這樣,每個人都是……喏!喏!”我們已經笑不可仰了,魯迅先生卻又站起身來,模擬戴著防毒面具走路的樣子。這些談話常常引起我好幾天沉思,好幾次會心的微笑,我想,這固然是由于他采取了諷刺和幽默的形式,更重要的,還因為他揭開了矛盾,把我們的思想引導到事物內蘊的深度,暗示了他的非凡的觀察力。我又想起一件事情。我的第一本書,最初也是經魯迅先生介紹給一家書店,而后又由另一家拿去出版了的。當時因為雜志上一篇《閑話皇帝》的文章,觸犯了日本天皇,引出日本政府的抗議,國民黨政權請罪道歉,慌做一團,檢查官更是手忙腳亂,正在捧著飯碗發抖。書店把我原稿送審的時候,凡是涉及皇帝的地方,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從秦始皇到溥儀,從凱撒大帝到路易十六,統統都給打上紅杠子,刪掉了。好幾處還寫著莫名其妙的批語。我一時氣極,帶著發還的原稿去見魯迅先生,把這些地方指給他看。

“哦,皇帝免冠啦!”魯迅先生說。

“您看,還給我加批呢。強不知以為知,見駱駝就說馬腫背,我真不懂得他們為什么要講這些昏話!”

“騙子的行當,”魯迅先生說,“總要干得像個騙子呀。其實他們何嘗不知道是駱駝,不過自己吃了《神異經》里說的‘訛獸’的肉,從此非說謊不可,這回又加上神經衰弱,自然就滿嘴昏話了。”

魯迅先生站起身,在屋子里踱了幾步,轉身扶住椅背,立定了。“要是書店愿意的話,”他說,“我看倒可以連同批語一起印出去。過去有欽定書,現在來它一個官批集,也給后一代看看,我們曾經活在什么樣的世界里?!?/p>

“還要讓它‘留芳’百世嗎?”

“這是官批本,”魯迅先生認真地說?!澳憔土硗馊ビ∧阕约旱膭e集。快了!一個政權到了對外屈服,對內束手,只知道殺人、放火、禁書、擄錢的時候,離末日也就不遠了。他們分明的感到:天下已經沒有自己的份,現在是在毀別人的、燒別人的、殺別人的、搶別人的。越是兇,越是暴露了他們卑怯和失敗的心理!”

聽著魯迅先生的談話,昏沉沉的頭腦清醒過來,我又覺得精神百倍了。在苦難的夢魘一樣的日子里,魯迅先生不止一次地給我以勇氣和力量。他的深刻的思想時時散發出犀利的光彩。說話時態度鎮靜,親切而又從容,使聽的人心情舒暢,真個有“如坐春風”的感覺?!叭缱猴L”,唔,讓人開懷令人奮發的春風呵!每當這種時候,我總是一面仔細地吟味著每句話的含義,一面默默地抑制著自己的感情。不然的話,我大概會呼喊起來。真的,站在魯迅先生面前,我有好幾次都想呼喊,我想大聲呼喊:我愛生活!我愛一切正義的東西!

寫于魯迅八十誕辰之時,北京。

母親和書

趙麗宏

又出了一本新du書。第一本要送的,當然是zhi我的母親。在這個世界上,最關注我的,是dao她老人家。

母親的職業是醫生。年輕的時候,母親是個美人,我們兄弟姐妹都沒有她年輕時獨有的那種美質。兒時,我最喜歡看母親少女時代的老照片,她穿著旗袍,臉上含著文雅的微笑,比舊社會留下來的年歷牌上那些美女漂亮得多,就是三四十年代上海灘那幾個最有名的電影明星,也沒有母親美。母親小時候上的是教會的學校,受過很嚴格的教育。她是一個受到病人稱贊的好醫生??吹剿秊椴∪碎_處方時隨手寫出的那些流利的拉丁文,我由衷地欽佩母親。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母親是個嚴肅的人,她似乎很少對孩子們做出親昵的舉動。而父親則不一樣,他整天微笑著,從來不發脾氣,更不要說動手打孩子。因為母親不茍言笑,有時候也要發火訓人,我們都有點怕她。記得母親打過我一次,那是在我七歲的時候。那天,我在樓下的鄰居家里頑皮,打碎了一張清代紅木方桌的大理石桌面,鄰居上樓來告狀,母親生氣了,當著鄰居的面用巴掌在我的身上拍了幾下,雖然聲音很響,但一點也不痛。我從小就自尊心強,母親打我,而且當著外人的面,我覺得很丟面子。盡管那幾下打得不重,我卻好幾天不愿意和她說話,你可以說我罵我,為什么要打人?后來父親悄悄地對告訴我一個秘密:"你不要記恨你媽媽,那幾下,她是打給樓下告狀的人看的,她才不會真的打你呢!"我這才原諒了母親。

我后來發現,母親其實和父親一樣愛我,只是她比父親含蓄。上學后,我成了一個書迷,天天捧著一本書,吃飯看,上廁所也看,晚上睡覺,常常躺在床上看到半夜。對讀書這件事,父親從來不干涉,我讀書時,他有時還會走過來摸摸我的頭。而母親卻常常限制我,對我正在讀的書,她總是要拿去翻一下,覺得沒有問題,才還給我。如果看到我吃飯讀書,她一定會拿掉我面前的書。一天吃飯時,我老習慣難改,一邊吃飯一邊翻一本書。母親放下碗筷,板著臉伸手搶過我的書,說:"這樣下去,以后不許你再看書了。"我問她為什么,她說: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你現在這樣讀法,會把自己的眼睛毀了,將來想讀書也沒法讀。"她以一個醫生的看法,對我讀書的壞習慣作了分析,她說:"如果你覺得眼睛壞了也無所謂,你就這樣讀下去吧,將來變成個瞎子,后悔來不及。"我覺得母親是在小題大做,并不當一回事。

其實,母親并不反對我讀書,她真的是怕我讀壞了眼睛。雖然嘴里嘮叨,可她還是常常從單位里借書回來給我讀。《水滸傳》、《說岳全傳》、《萬花樓》、《隋唐演義》、《東周列國志》、《格林童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牛虻》等書,就是她最早借來給我讀的。我過八歲生日時,母親照慣例給我煮了兩個雞蛋,還買了一本書送給我,那是一本薄薄的小書《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在50年代,哪個孩子生日能得到母親送的書呢?中學畢業后,我經歷了不少人生的坎坷,成了一個作家。在我從前的印象中,父親最在乎我的創作。那時我剛剛開始發表作品,知道哪家報刊上有我的文章,父親可以走遍全上海的郵局和書報攤買那一期報刊。我有新書出來,父親總是會問我要。我在書店簽名售書,父親總要跑來看熱鬧,他把因兒子的成功而生出的喜悅和驕傲全都寫在臉上。而母親,卻從來不在我面前議論文學,從來不夸耀我的成功。我甚至不知道母親是否讀我寫的書。有一次,父親在我面前對我的創作問長問短,母親笑他說:"看你這得意的樣子,好像全世界只有你兒子一個人是作家。"

父親去世后,母親一下子變得很衰老。為了讓母親從悲傷沉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我們一家三口帶著母親出門旅行,還出國旅游了一次。和母親在一起,談話的話題很廣,卻從不涉及文學,從不談我的書。我怕談這話題會使母親尷尬,她也許會無話可說。去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套自選集,四厚本,一百數十萬字,字印得很小。我想,這樣的書,母親不會去讀,便沒有想到送給她。一次我去看母親,她告訴我,前幾天,她去書店了。我問她去干什么,母親笑著說:"我想買一套《趙麗宏自選集》。"我一愣,問道:"你買這書干什么?"母親回答:"讀啊。"看我不相信的臉色,母親又淡淡地說:"我讀過你寫的每一本書。"說著,她走到房間角落里,那里有一個被簾子遮著的暗道。母親拉開簾子,里面是一個書櫥。"你看,你寫的書,一本也不少,都在這里。"我過去一看,不禁吃了一驚,書櫥里,我這二十年中出版的幾十本書都在那里,按出版的年份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一本也不少,有幾本,還精心包著書皮。其中的好幾本書,我自己也找不到了。我想,這大概是全世界收藏我的著作最完整的地方??粗赣H的書櫥,我感到眼睛發熱,好久說不出一句話。她收集我的每一本書,卻從不向人炫耀,只是自己一個人讀。其實,把我的書讀得最仔細的,是母親。母親,你了解自己的兒子,而兒子卻不懂得你!我感到羞愧。母親微笑著凝視我,目光里流露出無限的慈愛和關懷。母親老了,臉上皺紋密布,年輕時的美貌已經遙遠得找不到蹤影。然而在我的眼里,母親卻比任何時候都美。世界上,還有什么比母愛更美麗更深沉呢?

第七課時

何以彰顯大師風范

課型:群文閱讀課

課時安排:1課時

閱讀篇目:1 X(課文《美麗的顏色》 《一位讓人心疼的大師》《飛鳥過后留印記——平靜的第二次訪華》

學習目標:

1.了解鏡頭式的對比在表現人物品格中的有效性。

2.體會不同領域大師的高貴品質。學習大師高尚精神。

學習活動

任務一:自主閱讀

要求自主閱讀這篇文章,帶著問題,圈點勾畫、批注相關語句。

1.速讀叢書中文章《一位讓人心疼的大師》,思考: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大師?(在原文中勾畫出相關文字)作者如何表現了大師的風采?

作者運用_______的手法,將______和_______( ),表現了大師________的特點

2.詳讀課文《美麗的顏色》,思考:作者介紹了怎樣一位居里夫人?(勾畫相關語句)以怎樣的方式讓大師的風采在文字中凸顯的?

作者運用_______的手法,將______和_______( ),表現了大師________的特點

3.快速默讀,一分鐘達到500字《飛鳥過后留印記——平靜的第二次訪華》,思考作者以怎樣的方式表現了泰戈爾先生的為人特點?

任務二:交流展示

1、小組合作,交流探討,并標記相關討論結果。

2、小組派代表展示,其余小組補充。教師總結、歸納并板書。

任務三:推薦閱讀

《寂寞的茨威格》《發光的羅丹》《阿來的如花時間》《胡適先生二三事》(節選)

選擇其中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文章,寫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教學反思

附選文:

一位讓人心疼的大師

余秋雨

  在歐洲,有一位讓人心疼的大師,那就是西班牙的塞萬提斯,《堂吉訶德》的作者。

  他的生平,連隨口講幾句都很不忍心。

  他只上過中學,無錢上大學,23歲當兵,第二年在海戰中左手殘廢。他拖著傷殘之身仍在軍隊服役,誰料4年后遭海盜綁架,因交不出贖金被海盜折磨了整整5年。脫離海盜后開始寫作,后因父亡家貧,再次申請到軍隊工作,任軍需,又因受人誣陷而入獄。出獄后任稅吏,又第二次入獄,出獄后開始寫《堂吉訶德》。但是就在此書出版的那一年,他家門前有人被刺,他因莫名其妙的嫌疑而第三次入獄,后又因女兒的陪嫁事項再一次出庭受審……

  總之,這位身體殘廢的文化巨人有很長時間是在海盜窩和監獄中度過的,他的命運實在太苦了。

  《堂吉訶德》已經出版,而且引起廣泛轟動。但是,無論是地方官員還是法官,明明知道他的文學才華卻不愿憑著一點良知,認真審查他遭受的災難,給他一點點起碼的公平。

  當時的西班牙與英國不同,沒有讓只讀過中學的塞萬提斯像莎士比亞那樣受到一批“大學才子”的審判,審判他的是真的法庭。然而正是這些真的法庭,使他聯想到綁架了他5年之久的海盜,他們也有事沒事就審判他。

  當海盜的審判與法庭的審判連在一起組成他的人生過程時,他不能不搖頭苦笑。

  我一時想不出世界上還有哪位作家比塞萬提斯承受過更多的苦難。他無法控訴了,因為每一項苦難來自不同的方向,他控訴哪方?

  因此,塞萬提斯開始冶煉苦難。一個作家,如果吞入多少苦難便吐出多少苦難,總不是大本事,而且這在實際上也放縱了苦難,居然讓它囫圇出入、毫發無損。塞萬提斯正恰相反,他在無窮無盡的遭遇中摸透苦難的心竅,因此對它既不敬畏也不詛咒,而是凌駕于它的頭上,俯視它的來龍去脈,然后再反躬自問。

  終于,他的抵達正是另一個人物的出發,那就是騎瘦馬、舉長矛的堂吉訶德。這是塞萬提斯用自身苦難鑄造成的,由此證明他已徹底降伏苦難,獲得了一種人類學上的讀解。

  堂吉訶德一起步,世界破涕為笑。

于是,塞萬提斯也就在至高層次上詮釋了漫畫和寓言。

  前一段時間我在馬德里看到了塞萬提斯的紀念雕像,雕像的下前方便是堂吉訶德的騎馬像,后面還跟著桑丘。堂堂一國的首都在市中心以群雕方式來紀念他,而且把這個紀念廣場以國名相稱,叫做西班牙廣場,我看在規格上已超過莎士比亞。這片土地以隆重的驕傲來洗刷以往的無知,很可理解。但遺憾的是,堂吉訶德和桑丘的雕像過于寫實,就像是用油畫的筆法描摹一幅天才的漫畫,成了敗筆。德國美學家萊辛在《拉奧孔》中曾娓娓論述,由史詩轉換成雕塑是一種艱難的再創造,可惜西班牙歷來缺少萊辛這樣等級的理論家。

  西班牙廣場上的這組雕塑,塞萬提斯為白色,堂吉訶德和桑丘為黑色。白色的塞萬提斯天天注視著眼前黑粗笨拙的這一對寶貝又會暗笑,就憑你們這模樣怎么還能流浪遠方,把苦難流浪成寓言?

  塞萬提斯晚年看到了別人偽作的《堂吉訶德》第二卷,于是趕緊又披掛上陣與文化盜賊搏斗,方式也就是趕寫真的第二卷。真的第二卷出版次年,他因水腫病而去世。

說莎士比亞是一個假人,給塞萬提斯一本假書,看來異地同理:都想否定他們的真實存在。他們太使周圍垂涎,太使周圍不安。

直到兩百多年后,德國詩人海涅指出:塞萬提斯、莎士比亞、歌德成了三頭統治,在敘事、戲劇、抒情這三類創作里分別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在海涅眼里,只有這三頭統治,只有這三座高峰。但是歌德出生太晚,并世而立的只有兩頭,同在歐洲,卻隔著大海,當時兩個國家還對立著。

  我前面已經說過,似乎是上帝的安排,戲劇家莎士比亞戲劇性地在自己的生日那天去世,使4月23日成為一個奇怪的日子。誰知還有更奇怪的事情,似乎又是上帝,也只能是上帝,覺得兩座高峰不能獨遺一座,居然把塞萬提斯的去世也安排在同一天!

  那么,1616年的4月23日,也就變得更加奇怪。

  當時,無論是英國的斯特拉福,還是西班牙的馬德里,都沒有對他們的死亡有太大的驚訝。人類,要到很多年之后,才會感受到一種文化上的山崩地裂,但那已經是余震。真正的坍塌發生時,街市尋常,行人匆匆,風輕云淡,春意闌珊。

飛鳥過后留印記——平靜的第二次訪華

孫宜學

相對于第一次訪華的轟轟烈烈、毀譽參半,泰戈爾的第二次來華顯得過于平靜。1929年3月,泰戈爾借道中國去日、美講學,下榻于福熙路913號的徐志摩家中。鑒于第一次訪華的不愉快經歷,泰戈爾到中國前一再叮囑徐志摩,這次他來中國,一定不要再像上次那樣弄得人人皆知,到處去演講。他只需靜悄悄地在家里住幾天,做一個朋友的私訪,大家談談家常,親親熱熱的像一家人,愈隨便愈好。徐志摩明白老人的心情,所以對泰戈爾的這次來訪,持極其低調和保密的態度,只有一些好友知道。

  當時徐志摩與陸小曼新婚不久,“房子那么小”,使陸小曼羞愧得不敢讓泰戈爾入住。而泰戈爾不去印度同胞的高廳大廈,就喜歡他們的小家,而且還不愿意住他們費盡心思布置的一間“印度式房間”,就愛他們的臥室和那張“破床”,因為他愛其“東方風味,古色古香”。在這個浪漫小家庭里,泰戈爾感受到親情和溫暖,過的是極普通的家居生活。對徐志摩與陸小曼夫婦,泰戈爾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樣地寵愛”。每次印度同胞請吃飯,他一定要帶他們同去。在向印度人介紹徐志摩和陸小曼時,泰戈爾有次說他們是他的兒子、媳婦,這使徐志摩與陸小曼受寵若驚。泰戈爾還在徐志摩的紀念冊上用毛筆畫了一幅水墨自畫像,并在畫像右上角用鋼筆題寫了一句英文詩。

  6月11日,泰戈爾結束在日、美的講學,轉道上海返回印度,又住在徐志摩家中。泰戈爾這次在上海只住了兩天。離開上海的前夕,他把自己穿的一件紫紅色絲織印度長袍送給徐志摩夫婦,并深情地說:“我老了,恐怕以后再也不能到中國來了,這件衣服就給你們留做紀念吧。”

  臨行前,泰戈爾和徐志摩還約定,到1931年泰戈爾70歲大壽時,徐志摩去印度為老詩人祝壽。然而,年輕的詩人卻遭遇了空難。

  之后詩人再也沒有踏上中國的土地,但三次來華卻使詩人的心永遠牽掛著這個讓他悲喜交加的國家。他對這個文明古國的愛,從來沒有因為曾經的不愉快而有絲毫減少。泰戈爾的中國之行與上海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三次中國之行都是始于上海,終于上海。上海見證了詩人的悲喜,并留下了詩人實實在在的足跡。雖然詩人表示厭惡上海的西化色彩和逐利市風,但恰恰是這個西化的東方都市,以自己的寬容和博大的胸懷,讓詩人倦飛的翅膀和疲憊的心靈得到暫時的棲息,并使詩人獲得了真正的友誼。

  在老詩人內心深處,必定留下了對上海的特別牽掛。

  飛鳥飛過,必然會在天空中留下痕跡,只是這縹緲的印痕,需用心去感悟。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8851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