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斜的多音字(斜字讀音考xia)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斜”,可以讀“霞”嗎?那不妨先看一下為什么小雞三只腳。
小明高興地回家,告訴媽媽:“我上數學課,回答問題得獎了!”媽媽也很高興,問:“你回答了什么問題呢?”小明說:“老師問,小雞幾只腳,我回答三只!”媽媽說:“小雞應該是兩只腳,你回答錯了,老師為什么還獎勵你?”小明說:“同學們回答的都是四只,只有我的答案最接近!”
最接近就是對的嗎?
網上看,許多人對語文教材“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字的讀音的改動,爭論很激烈!一方認為,我們上小學時候就讀“霞”,多少年后讓我們懷疑,難道我們上了個“假小學”?難道我們學錯了?為什么要改?改過來一點也不押韻,古典文化的氣息蕩然無存!另一方認為,我們現在是普通話教學,小學語文講的是現代漢語,說的是普通話,學的是規范字,讀的是標準音,“斜”字,除了押韻的意義,普通話里沒有“霞”這個讀音,它根本不是個多音字,有的只是古今讀音的不同!既然不是多音字,為什么要讓孩子在現代漢語的學習中發古音呢?古今讀音不同的字多了,難道押韻就要改,不押韻就不改嗎?莫非我們的孩子,要把古代的讀音都學一遍嗎?
似乎都有道理,那誰的觀點對呢?
我認為,兩種觀點都不足取,沒有大家都能接受的做法了嗎?有,那就是擱置爭議,注意,擱置不是壓制,擱置是暫時的放下,等時機成熟了再拿出來,在這里,擱置爭議就是等時機到了再拿出來討論。那,這樣的時機是什么時候啊?我認為,這樣的時機應該是在大學階段。
我們成年人之間有爭議的問題少嗎?一定要讓孩子從有爭議的地方學起嗎?除了《山行》這首詩,難道我們就沒有可選的古詩讓孩子們學習了嗎?或者說,我們選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就是讓孩子了解古今文字的讀音差異嗎?顯然不是!等孩子大了,不纏著爸爸媽媽要正確答案的時候,讓他們自己去判斷不好嗎?
我們再討論一下這個“斜”字該如何讀。
不少人之所以認為這個字應該讀“霞”,一方面是先入為主,自己小時候就這么學的;第二是押韻。讀“霞”,和“家”、“花”押韻!押韻應該是沒錯的,但押韻就應該讀“霞”嗎?古今的讀音,難道只有韻母發生了變化?聲母和音調也會變化的!比如“白”字,有人考證出古代讀[b?],這應該是入聲吧?但 現在我們的“白”字有幾個讀音?是多音字嗎?但在戲劇或傳統評書里面,把“白”讀作“脖”的現象,存在吧?你讓小學生讀[b?],讀“脖”,還是讀“白”呢?有人拿《說文解字》的讀音作為古人讀音的標準,那我們看看說文解字的讀音就沒有爭議了嗎?

《說文解字》中的“斜”字
我們大致說一下《說文解字》的背景。許慎是東漢人,他編寫這部書應該用的都是篆書字體,之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正文是篆體,釋文是楷體,是這部書散佚之后,后人(宋代徐鉉等)重編整理過的。古人治學很嚴謹的,和原作不一致的地方,一般也會標注,比如上圖左數第三欄,就注有“臣徐鉉等曰”等字樣,一般尊重原著,但也有明顯的和原著不一致而不標注的,比如讀音,從漢到宋,讀音是有變化的。古人標音,大致有三種方法:直音法、讀若法、和反切法。從宋代到現在,讀音變化更是巨大,如果不了解整個的宋代讀音,雖然了解了反切的取音方法,但用現在的普通話讀音去反切古代的讀音,出現“斷章取音”的現象,就一點也不奇怪了!我們就以這個“斜”字為例,看看從漢代到宋代,從宋代到現在的讀音變化。
《說文解字》標注,斜,余聲,讀若“荼”,似嗟切。翻譯一下:斜,余是聲旁,讀起來像“荼(途)”的發音,似的聲母,嗟的韻母和聲調進行組合讀音。
余,這個字和“斜”的現在讀音,有一點類似嗎?斜,讀起來和“荼”很接近嗎?這個“斜”字,反切出來應該是“sia”的讀音,而不應該是“霞”呀!宋代,相對漢代。離我們稍近一點,所以這個反切的讀音,應該是宋代的讀音,圖中讀若的讀音應該是漢代的讀音,徐鉉編纂的時候應該尊重了原著,沒動,才出現了讀音的很大差異(這是我琢磨的),那,“荼”在宋代讀什么呢?

《說文解字》中的“荼”字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荼”在宋代讀“突”,一聲,和現在的二聲“圖”比較,音調變了。
我們再回到“斜”字的反切讀音“似嗟切”的這個“似”的讀音,看看漢代讀什么?

《說文解字》中的“似”字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字漢代應該是讀作“?(同“以”)”,宋代讀作“喜”。
如果“似”讀作“喜”的話,“似嗟切”就應該切出“歇”的讀音,這樣,這個字的讀音就和“霞”接近了,因為“嗟”字也應該考慮它的音變,畢竟,它是一個從“口”“差”聲的字。
“斜”讀作“霞”,應該由來已久,我估計應該在王力先生之前,因為這都是傳承的,不是空穴來風,有人說,王力先生考證出(《詩詞格律》)這個字應該讀(sia,二聲),其中s是濁音,這個清濁音的提法,應該是近代以來的事情吧?古人應該沒有這個說法,或者有,我沒留意過?和s相對應的濁音,應該是z吧?那么這個“斜”字應該讀“zia(二聲)”?王力先生也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嚴謹治學的學者,他是怎么考證出來的,我不知道,老師們教(四聲)我!我更傾向于讀“霞”,因為宋離唐很近,宋音應該跟唐音,而不是漢音,我們讀唐詩,也應該跟隨宋音才更接近唐音。
考證這個字的讀音,還有一個直接的辦法,就是去方言里找,有人說,方言是古漢語的活化石,是有一定道理的。也許,王力先生實地考察過這個字的讀音。中原河洛地區和關中地區的朋友,你們那里的方言怎么讀這個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8898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