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黑板報漂亮粉筆畫邊框(那些腦洞大開的)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4)
文|誠言呈語
對于80后來說,黑板報是個只有字面,沒有延伸意義的概念。
是的,就是個“寫在黑板上的簡報”而已。
盡管出黑板報的要求年年都有,但是在學業的壓力下,這份“簡報”,經常就是一個版面用一個學期。
不到新學期開始的時候,甚至都沒人能想起來在教室的后墻上,還有塊黑板這件事。

而且那時的黑板報,從形式到內容都單一得毫無簡化余地。
這并不是夸張,而是事實。
在形式上,只要是能把字寫得漂亮的,就算是優秀黑板報;而能用粉筆畫上兩朵花的,那得叫創意黑板報。
至于內容,也是千篇一律的抄報紙,或者抄雜志。
所以在我的學生時代里,黑板報幾乎只是個概念,一個幾乎超脫于實物本身而獨立存在的純概念。

其實80后的黑板報水平比較拉胯,主要還是因為那個年代的可參照物太少。
在課外讀物里,畫最多還得算是《足球俱樂部》。
所以別說創意了,就連創作的基礎都有點夠嗆。
不過,在漫畫普及,審美提高的今天,中學生們無論從繪畫功底還是素材掌握上,都遠勝于“眼神已經開始變得慈祥”了的80后。
而黑板報在他們的手中,也不再是個負擔,而是展現自己才華的另一扇窗。

在早些時候,那些走紅于網絡的黑板報,還是比著葫蘆畫瓢。
這倒不是說現在的學生創意不夠,而是把黑板報作為班級文化的日本,多年來也一直都是只求模仿得更像,不求自己創造得多好。

但是單純的模仿,顯然擋不住國內中學生們的創作熱情。
在短暫地比樣學樣之后,他們便開始在黑板報中加入更多的原創元素。
比如說最常見的詩歌體裁吧。
用美觀的字體板書一遍詩詞內容,這并不麻煩。
但是這類題材的配圖素材,即便是在網上,都不太能見到高水平的原創,所以只能自己聯想。
你別說,很多創意還真不錯。
他們硬是通過自己對古詩詞的理解,把意境通過粉筆,刻畫得入木三分。

從色彩到搭配,從字體到布局,都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當然了,單一的題材并不足以展示當代中學生的創作水平。
一年好幾次的節日板報,也必須安排上。
雖然乍一看上去,似乎還是沒跳開美術作品的美學范疇。
但是以黑板為底的創作,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能做到這一步,其實已經實屬難得了。

當然了,有局限性,就有人會去想如何破局。
對于那些繪畫功底極佳的高中生來說,不能換黑板,那就把黑板換一個“材質”。
就像下面這副黑板報作品,如果不做一下說明的話,是不是你也沒看出來這金屬材質風,完全是用粉筆畫出來的?

先別急著叫好,因為在腦洞大開的中學生面前,剛才的這些,其實還只能算是常規操作而已。
在一些把黑板當畫板的作品中,你甚至會懷疑這到底是不是黑板所能承載的畫面。

看到這,我突然反應過來一問題。
拋開畫面布局和藝術創意,單純地看字體的話,其實很多黑板報上的藝術字,并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畫”出來的。
畫過字的人應該都知道,把藝術感和字體原有的美感融為一體,本身就是一件很難兼顧的事。
而從創作上來講,這也已經不單純是練過字,或者練過畫的范疇了。

當然了,在少數學校里,教學用的粉筆只有白色等幾種基礎顏色。
這看上去,可能限制了黑板報的創作上限。
但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客觀條件,也只能是客觀條件。
因為只要把細節拉滿,只需要兩種顏色,也能創作出一副讓美術老師“壓力山大”的板報。

在看過了這些腦洞大開的黑板報作品后,我感覺現在的學生,實在是太有創意了。
可即便是這樣,卻為什么依然有這么多的人在篤定,如今的學生創造力就是不如國外呢?
在我看來,這其實和80后設計不出這樣的黑板報,是一個道理。

論學業,如今的學生比我們那時,可是要累多了。
但在他們的生活中,有漫畫、有動畫,有文化、有科技。
長時間、多方面、大范圍地攝取素材,為他們的創意和想象奠定了基礎。
所以一提起黑板報的設計,他們就如手到拈來一般,在腦海里立刻可以形成整體規劃和大致雛形。
反觀缺乏這方面積累的我們這一代,缺少積累缺乏素材,所謂的創意,也只能是像是在一張白紙上,隨便畫點什么。

所以,創意和想象的基礎,源自于積累,而不是空想。
沒有知識做底蘊的想象,只能是無本之木;而沒有眼界做基礎的創造,也只會是無源之水。
別再對如今的學生做各種不切實際的要求了。
一幅簡單的黑板報就能告訴我們,實際上這一代的學生,遠比想象中的更優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8938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