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專題二 說明文閱讀說明文文體知識梳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中考語文概括題答題要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考語文概括題答題要點
專題二 說明文閱讀
說明文文體知識梳理
1. 分類
按說明 對象分 | 事物性說明文 | 對具體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質、特點、用途等作客觀而準確的說明。如《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夢回繁華》。 |
事理性說明文 | 闡釋抽象事理的成因、關系、原理、本質、規律等內容的說明文。如《大自然的語言》《大雁歸來》《時間的腳印》。 | |
按說明 語言分 | 平實性說明文 | 以平實的筆法,客觀準確地介紹人物、事物和知識,說明事物的變化和事理,使文章具體、科學、簡明易懂。如《中國石拱橋》。 |
文藝性說明文 | 在說明中兼用文學的筆法,對要說明的事物進行具體的描繪,生動活潑,容易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如《蟬》《夢回繁華》。 |
2. 說明方法 [統編八上P116 寫作: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速記口訣:舉槍打獵莫分高下,圍坐飲酒話天下。舉(舉例子)槍打(打比方)獵(列數字)莫(摹狀貌)分(分類別)高下(下定義);圍坐(作詮釋、作比較)飲(引資料)酒話(畫圖表)天下。
舉例子 (2016·15, 2008·14) | 特點 | 為了把事物(或事理)及其特征等說明得更加具體、清楚、明白,在說明過程中舉出一些實例來進行說明。 |
標志 | “例如”“比如”“據說”“譬如” | |
作用 | 通過舉……的例子,真實具體地說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說明更有說服力,更具體。 | |
舉例 | 《中國石拱橋》中,作者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 |
作比較 (2017·12, 2016·13, 2012·15) | 特點 | 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彼此有一定聯系或者有相似點的事物進行比較,從而介紹某一事物的性質、發展、變化。 |
標志 | “比”“而”“相對于”“也”“較……”“與……不同” | |
作用 | 把……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特征(道理),使說明更加具體、深刻。 | |
舉例 | 《中國石拱橋》中“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極少出事,足見它的堅固”,把盧溝橋與兩岸河堤相比較,充分說明了盧溝橋十分堅固的特點。 | |
打比方(2016·13) | 特點 | 使用比喻修辭,將說明對象的某一特點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 |
標志 | “像……”“仿佛……”“如……”“猶如……” | |
作用 | 將……比作……,形象生動地說明了……的特征(道理)。 | |
舉例 | 《中國石拱橋》中“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把橋洞比作虹,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石拱橋橋洞的外形特征。 | |
列數字 (2012·15) | 特點 | 運用具體的數字資料介紹事物特點。 |
標志 | 確數、約數、小數、分數、百分比、度數等(注:年代不屬于列數字) | |
作用 | 用具體的數字,科學、準確、具體地說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說明更準確、直觀,更有說服力。 | |
舉例 | 《中國石拱橋》中“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用具體的數字,準確具體地說明了趙州橋的外部結構,給人以準確鮮明的印象。 | |
分類別 (2009·13) | 特點 | 將事物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門別類。 |
標志 | “一類(種)是……另一類(種)是……”“(一)(二)(三)(四)……”“首先……”“其次……”“然后……” | |
作用 | 為了說明……的特征(道理),條理清晰地從……方面(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 |
舉例 | 《大自然的語言》中列舉物候現象來臨的決定因素時就用了分類別。 | |
摹狀貌 (2012·15) 特點 | 特點 | 為表達事物的某種特征,將其形狀、外貌等加以形象化地描摹。 |
作用 | 對事物進行細致地描摹,使說明對象更具體、形象、生動。 | |
舉例 | 《中國石拱橋》中“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描繪石刻獅子的“千態萬狀”,說明盧溝橋在裝飾上的重要特點,突出了橋的形式美。 | |
引資料 | 特點 | 引用言論、資料、傳說、民謠等。 |
作用 | ①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②引用神話傳說、謎語、軼事趣聞等,增強說明的趣味性。 | |
舉例 | 《中國石拱橋》中引用唐朝張嘉貞的話“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說明趙州橋設計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張 的贊語“初月出云,長虹飲澗”,說明趙州橋形式優美,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 |
下定義 | 特點 | 用最準確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事物的本質意義和特征。(注意:下定義要嚴密,必須概括本質特征;作詮釋不一定有本質特征) |
標志 | “……是……”“這就是……”“……叫(作)……” | |
作用 | 準確簡明地揭示了……的本質特征。 | |
舉例 | 《大自然的語言》中“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溫層。”說明了逆溫層的本質特征。 | |
作詮釋 | 特點 | 從一個側面,對事物的某一個特點作一般性的解釋說明。 |
作用 | 具體解釋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說明通俗易懂。 | |
舉例 | 《中國石拱橋》中“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具體解釋說明了石拱橋的特征、設計原理,使說明通俗易懂。 |
3. 說明順序[統編八下P47 寫作:說明的順序]
時間順序 (2017·11) | 用途 | 多用于介紹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制作工序等,如說明生產技術、產品制作、工作方法、歷史發展、文字演變、生物成長等。 |
標志 | 一般文中會出現表示時間先后的標志性詞語,如季節、年月、時代、朝代等。 | |
舉例 | 法布爾的《蟬》介紹蟬卵孵化為幼蟲到蛻皮再到鉆入土中的過程就采用了時間順序。 | |
邏輯順序 (2016·14, 2013·13) | 用途 | 說明事理的內部聯系以及認識事物的規律。 |
分類 | ①從概括到具體。如《中國石拱橋》,先從石拱橋的基本特點(概括),說到它在世界橋梁史上的地位和主要優點(概括),然后再說到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概括),接下來以趙州橋、盧溝橋為例具體解說(具體)。②先總說后分說。如《蘇州園林》,先總說蘇州園林的特點,然后從四個主要角度和三個次要角度加以分說。③從現象到本質。如《恐龍無處不有》,用在南極發現恐龍化石這一事實佐證“板塊構造”的理論就采用了從現象到本質的順序。④其他:從原因到結果、從特點到用途、從整體到部分、從主要到次要。 | |
空間順序 | 用途 | 常用于介紹建筑物、景點或具體物品。 |
標志 | 表方位、立足點、行蹤變化的詞語。如由內到外、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遠到近、由中間到兩邊、由整體到局部等。 | |
舉例 | 《夢回繁華》一文對《清明上河圖》畫面的主體內容的介紹就采用了空間順序。用“畫面開卷處”“畫面中段”“后段”將畫作切分為三個部分,然后按照從前到后的空間方位依次進行說明。 | |
注:一篇說明文,一般以一種說明順序為主,同時兼用其他說明順序。如《中國石拱橋》整體上采用的是從概括到具體的邏輯順序(見上面分析),而在舉橋梁例子的時候,則采用了從古到今的時間順序: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趙州橋(公元605年左右)、盧溝橋(公元1189到1192年)、江東橋(800年前)、長虹大橋(1961年)…… | ||
4. 說明文結構
總分式 | (1) “總一分”式:如《蘇州園林》(具體分析見P164“說明順序”)(2)“總—分—總”式:如《被壓扁的沙子》中第一段總說恐龍滅絕的問題最終也許會得到解決,第二至十六段具體說明了關于恐龍的兩種對立理論,最后一段總說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 (3)“分—總”式:這種結構較少被采用,這里不做解說。注: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安排。 |
遞進式 | 事理說明文多用遞進式結構,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邏輯順序的說明文。 |
并列式 | 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之分,沒有輕重之別,是平行式的結構。多用于空間順序的說明文。 |
承接式 | 各層之間按照事物發展過程安排層次,前后互相承接。多用于時間順序的說明文。 |
5. 說明文的語言
準 確 嚴 密 性 | 修 飾 限 制 性 詞 語 | 表程度 | 主要、近、極、幾乎、比較、相當、更、最、很大程度上、稍微 | “幾乎”起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極個別特例,說明××差不多是××,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
表推測或估計 | 大概、大約、左右、也許、可能 | “可能、大約、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計、推測,說明了××只是估計,不是絕對肯定,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 ||
表時間 | 到那個時候、當時、剛剛、迄今、目前、自古以來 | “當時”限定了時間,只說明了××當時是××,但現在不是,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 ||
表頻率 | 往往、經常、常常、通常、總是、有時、一般 | “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是一般情況,表明還會有特別或例外的情況。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 ||
表范圍 | 全、都、大部分、大多數、大面積、少數 | “大多數”從范圍上限制,說明不是全部,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 ||
表數量 | 之一、多、有余、很少 | “之一”起限制作用,表明××只是其中的一種,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 ||
關聯 詞語 | 恰當地使用關聯詞語,可使語言表達更連貫、更嚴密,使語義更具層次感,突出說明內容的重點,從而更好地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的特點。如《中國石拱橋》中“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一句,準確地使用“不但……而且……”這一組關聯詞,層次清楚地說明了這種設計的優越性。同時遞進的句式進一步突出了“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這一實用效果。 | |||
生動形象性 | 修辭方法 的使用 (2017·13, 2012·16) | 判斷方法 | 運用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修辭方法。 | |
舉例 | 《大自然的語言》“杏花開了……‘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用“傳語”“暗示”“唱歌”寫出了物候對氣候變化的反應,說明了物候對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 |||
表達方式 的使用 | 判斷方法 | 使用記敘、描寫(富有表現力的動詞、形容詞)。 | ||
舉例 | 《大自然的語言》第一段用“蘇醒”“萌發”“次第開放”“孕育果實”“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等詞語描寫四季景色,生動地說明了自然現象與氣候的關系。 |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9515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