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7)
《冀中的地道戰》收錄在人教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材,需要掌握:19個漢字,12個詞語。課文分別從冀中地道戰出現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活生產、如何對付和防御敵人的“掃蕩”、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的情況等方面作了詳細介紹,歌頌了我國人民在對敵斗爭中展現出來的無窮無盡的智慧和頑強斗志。《冀中的地道戰》第1-3段寫地道戰的產生及作用。第4-7段寫地道的式樣、構造及功能。第8段寫地道戰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的地位。

1、能帶著問題,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2、理解地道戰取得成功的關鍵源于中國人民的智慧和保家衛國的頑強斗志。
了解作者信息【作者簡介】周而復(1914—2004),著名作家、書法家,原名周祖式。1938年畢業于上海光華大學英國文學系,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文學成就】作品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文學獎。許多名篇被收入教科書和拍攝成影視劇。【主要作品】《西流水的孩子們》《白求恩大夫》《高原短曲》《上海的早晨》等。
掌握課文的寫法本文從不同方面介紹地道戰,先介紹冀中地道的總體結構,再分別介紹各種具體的設計式樣及其保護人們、抗擊敵人、防止破壞和傳遞敵情信息的功用,體現了它設計周密、易守難攻、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的特點。
拓展知識內容【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開始局部抗日戰爭,1937年七七事變后開始全面抗日戰爭,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為止。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以中國共產黨為中流砥柱,以國共合作為基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長期抗戰,最終取得勝利。我國已將9月3日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時代背景】1942—1944年,冀中平原的抗日戰爭進入困難時期。日本帝國主義調集了幾十萬軍隊對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實行野蠻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他們在鐵路和大道的兩旁挖了很深的封鎖溝,挖出的泥土就用來筑成封鎖墻,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封鎖政策。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粉碎敵人的“大掃蕩”,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長期堅持平原游擊戰爭,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狠狠地打擊了敵人。
思維導圖構思課文
我會認:侵(qīn)、略(lüè)、壘(lěi)、丘(qiū)、擱(gē)、陷(xiàn)、拐(guǎi)、岔(chà)、任(rén)我會寫:筑(zhù)、堡(bǎo)、黨(dǎng)、妨(fáng)、蔽(bì)、侵(qīn)、略(lüè)、丘(qiū)、陷(xiàn)、拐(guǎi)詞語:侵略(qīn lüè)、修筑(xiū zhù)、粉碎(fěn suì)、領導(lǐng dǎo)、打擊(dǎ jī)、堅持(jiān chí)、游擊(yóu jī)、拐彎(guǎi wān)、不計其數(bù jì qí shù)、陷坑(xiàn kēng)、無窮無盡(wú qióng wú jìn)、隱蔽(yǐn bì)
漢字記憶方法擱(gē)擱(ɡé)樓、擱(ɡē)板任(rén)任(rèn)何、責任(rén)人
掌握課文全解內容1、有了地道戰這個斗爭方式,敵人毒辣透頂的“掃蕩”被粉碎了。首尾呼應,這句話寫了地道戰粉碎了敵人的“掃蕩”,與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相呼應,強調了地道戰這一斗爭方式在粉碎敵人“掃蕩”中發揮的重要作用。2、【4】地道的式樣有一百多種。就拿任(rén)丘(qiū)的來說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別村相通的地道挖在莊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個兒高的人彎著腰可以通過;地道的頂離地面三四尺,不妨礙上面種莊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大洞,洞頂用木料撐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許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shuān)牲ロ,有的擱(gē)東西,有的作廁所。地道里設施齊全,儼然成了人們的一個生活場所,滿足了人們的多種需求。3、【1】1942年到1944那幾年,日本侵(qīn)略(lüè)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還修筑了封鎖溝和封鎖墻,十里一碉(diāo),八里一堡,想搞垮我們的人民武裝。寫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 ,想搞垮我們的人民武裝。4、一個大洞容得下一百來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經常準備著開水、干糧、被子、燈火,在里面住上個三五天不成問題。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氣孔,從氣孔里還能漏下光線來。氣孔的口子都開在隱蔽的地方,敵人很難發現。人藏在洞里,既不氣悶,又不嫌暗。氣孔的設計非常精妙,既隱蔽,又解決了地道里空氣流通和光線的問題,讓地道里的人既不氣悶,又不嫌暗。5、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堅持了生產,還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驚人的奇跡。這句話中的“奇跡”與第3自然段中的“奇跡”相呼應,第3自然段中指地道戰這種斗爭方式的開創是一種奇跡,本段中指地道戰在抗日戰爭史上創造了驚人的奇跡。6、【3】說起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在廣闊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計其數的地道,橫的,豎的,直的,彎的,家家相連,村村相通。敵人來了,我們就鉆到地道里去,讓他們撲個空;敵人走了,我們就從地道里出來,照常種地過日子,有時候還要打擊敵人。靠著地道這種堅強的堡壘(lěi),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堅持了敵后游擊戰爭。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地道比作堡壘,突出強調了地道在與敵人斗爭中的威力。7、有的老太太把紡車也搬進來,還嗡嗡嗡地紡線呢。列舉老太太在地道里紡線的事例,說明地道的構造非常合理,能滿足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需求。8、【5】地道的出口也開在隱蔽的地方,外面堆滿荊棘。有的還在旁邊挖一個陷(xiàn)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虛蓋著,板上鋪些草,敵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離出口不遠的地方挖幾個特別堅固的洞,民兵拿著武器在洞里警戒;拐(guǎi)彎的地方挖一些岔(chà)道,叫“迷惑洞”,敵人萬一進來了,分不清哪條是死道,哪條是活道。進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兒等著他們;就算進了活道,他們也過不了關口。原來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個很窄的“孑(jié)口”,只能容一個人爬過去。只要一個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意思是一個人把著關口,上萬人也打不進來。引用名句,突出了“孑口”的險與窄,說明了“孑口”在地道中的重要作用。9、【6】敵人嘗到了地道的厲害,想方設法來破壞,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氣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許多妙法來防備。洞口準備著土和沙,可以用來滅火。“孑口”上裝著吊板,如果敵人放毒氣,就把吊板放下來擋住,不讓毒氣往里透。對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溝連接起來,敵人放水的時候,水從洞口進來,就流到枯井暗溝里去了。任敵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為各個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轉移到旁的村子去。后四句話具體寫出了冀中人民防備的妙法,與上文提到的火攻,水攻,毒氣攻相對應,突出了地道的奇特以及冀中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98476.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