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函谷怎么讀(漢中靈巖寺內(nèi)34)
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在靈巖寺博物館南站廳里
存放這一方有趣的石刻
大家先來看看這方石刻

(順序從右至左)
撐cheng 搘zhi天 tian地 di
據(jù)說這方石刻上的字是女皇武則天創(chuàng)造的
這些字怎么讀呢?
是如何發(fā)明的?
有什么樣趣事呢?
接下來
我們就一起走進這方石刻
了解它的故事

這四個字,打眼一看,好像不認識,再仔細看看,似乎還是不認識。
咨詢過后才知這四個字讀作“撐支天地(cheng zhi tian di)”。
相傳是一代女皇武則天游靈巖寺時自己創(chuàng)造的四個字,釋義為“支撐起一片天地”。知道讀音與釋義后再來看這四個字,那是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啊。
第一字“撐”。她把右半部分用了一個“棠”字,與“唐”諧音。
第二個字“搘”。用了“手”“老”“日”三部分組成,可是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這個字的右下部分隱藏著一個“旨”字,這個字的運用可不得了,因為唐朝是一個封建等級制度非常森嚴的社會,而“旨”只有皇帝、皇后這種站在金字塔尖的最高領導人才能用,據(jù)傳,武則天游靈巖寺時尚未入宮(武則天14歲入宮,獲封“才人”),由此可見,武則天從小就是不甘平凡的一位女性。
第三個字“天”。她用了“苗”“戈”兩部分組成,我們都知道苗是禾苗,戈是兵器,可這兩個字放在一起怎么能稱為“天”呢?經(jīng)過查閱歷史資料終于明白,原來,武則天執(zhí)政期間“以農(nóng)為本”,她在《臣軌》一書中指出“建國之本,必在于農(nóng)”,“家給人足,則國自安焉”,“古之王天下者,必國富而粟多,然粟生于農(nóng),故先王貴之”。并且要求官員大力勸農(nóng),除末作,興農(nóng)功。這樣,在她執(zhí)政的年代里,人口不斷增加。據(jù)當時統(tǒng)計,永徽時全國戶數(shù)為380萬戶,到武則天臨終的神龍元年,增長為615萬戶,幾乎增長一倍!
而最后一個“地”字就更形象了,我們今天是“土”“也”合為地,康熙字典中記載為“水”“土”(坔)合為地,而武則天她認為土上有山有水才能稱之為地,于是就有了這個“山”“水”“土”合成的地字。

武則天在文字上大膽改革,增減前人筆劃,共創(chuàng)造了19個漢字,被天下廣泛用之,比如她為自己取名為“曌”(zhao),意為日月當空,明君當世,字義一看即明。本文中說的第二個“搘”字,在現(xiàn)今簡化版的古代漢語詞典中也是有收錄的。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存在并被承認的唯一一位女性皇帝,她不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軍事戰(zhàn)略家,雖然她所造漢字都是為了她的政治目的服務的,但通過這些漢字,我們卻能看到她的才氣和非凡的智慧。
待疫情散去
去靈巖寺的小伙伴們
一定要親眼去看看這方石刻哦
感受一下女皇武則天的才氣智慧
來源:靈巖寺博物館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9999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