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美食短做起來(美食短攻略)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14)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短視頻“風口”的說法已經延續近兩年,事實上,2016是移動視頻準入門檻不斷提高、垂直領域集中爆發的一年。據《2016年中國短視頻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僅今....<p><strong>短視頻“風口”的說法已經延續近兩年,事實上,2016是移動視頻準入門檻不斷提高、垂直領域集中爆發的一年。據《2016年中國短視頻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就有43筆投資涌向短視頻行業,內容制作、綜合平臺/社區成為兩大熱門投資方向。</strong></p><p><strong>在細分領域,以“美食”為代表的生活方式類短視頻成為重要垂直流量入口,據調研機構Tubular Labs數據,去年在以YouTube和Facebook為主的平臺上,與美食相關的視頻獲得了230億的瀏覽量,比前一年增長170%。</strong></p><p><strong>將視線投向國內,美食類短視頻入局者眾,頭部梯隊已集結完畢;但對抱有美好愿景的PUGC創業者而言,美食題材似乎是最容易嘗試的一類內容。</strong></p><p><strong>溫暖治愈的美食短視頻是否真如預想般容易入門?那些慰藉心靈的美好畫面是如何拍出來的?從單槍匹馬到機構化運營,品牌化落地又要經過幾重考驗?</strong></p><p><strong>本篇專訪四家美食短視頻領域的“大V”,為你一一拆解實操方法論。</strong></p><p>日食記,微博十大影響力視頻欄目,全網累計播放量約50億,粉絲超1000萬;</p><p>罐頭視頻,微博十大影響力美食大V,三個月兩輪融資后估值1億元,播放量迄今破10億,粉絲達500萬;</p><p>曼食慢語,由YouTube上擁有最多華人粉絲的美食網紅一手打造,平均每期播放量1000萬 ,粉絲累積500萬 ;</p><p>污妖王的廚房,AB站知名UP主“我的樣子平平無奇”個人節目,AB站粉絲40萬 ,播放量:7000萬 ,最高彈幕達3.2萬條。</p><h2>創業緣起與自我定位</h2><p><strong>《日食記》</strong><strong>| 比美食更重要的是呈現生活審美</strong></p><p>念金融,做平面設計師,當電視臺編導,折騰不停的姜老刀在走出傳統媒體后,創立了罐頭場工作室。2013年末,罐頭場出品的美食視頻《圣誕節的姜餅人》,在優酷和微博上獲得了強烈反響。2014年,罐頭場正式轉型運營“日食記”品牌系列短視頻;2015年12月,罐頭場獲得了一筆來自淺石創投的千萬級人民幣融資。</p><p>對于“日食記”,姜老刀并不只是把它定位為美食節目,而是將其稱為<strong>“一檔影響年輕人生活方式,具有文化品牌屬性的短視頻內容”</strong>。<strong>在節目中始終堅持食物跟人情之間的連接,真實、接地氣又具有生活審美,是罐頭場給自己制定的標準。</strong></p><p><img alt="怎么把美食短做起來(美食短攻略)(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姜老刀談到,團隊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因為生活方式短視頻重要的是內容是否符合團隊本身的審美和生活方式,這點直接決定了是否能夠做出足夠讓人信服的調性。</p><p>場景</p><p>“從美食來說,首先燈光的色溫直接決定了你這個場景的情緒,所以通常我們會以暖色調的燈光和陽光為主;</p><p>畫幅</p><p>其次我們使用了2.4:1的畫幅,這種電影畫幅其實并不適合美食,因為它的視角比較大。但這種構圖會讓整個場景具有溫馨的電影場景感,也方便我們隨時隨地說故事;</p><p>音樂</p><p>而音樂我們比較個人喜好的選擇了偏民謠的曲目,配合剪輯營造一種緩慢愜意,又略帶孤獨感的氛圍。”</p><p>在內容生產機制上,《日食記》則偏向于新媒體的生產方式,團隊多以“腦暴”的形式構思選題。姜老刀認為,正是因為“腦暴”的不確定性,才讓想法具有多元化的可能性。“未來總是不斷的在變化,我們要做的始終是順應變化,根據時代的需求來調整我們的表達方式,不變的只是自己內心對內容的某種執念。”</p><p><strong>罐頭視頻</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關鍵詞:生活品質、移動化、互動化</strong></p><p>在門戶網站八年的磨礪給了罐頭視頻創始人劉婭楠以出色的“網感”和一雙火眼金睛,“我看一眼稿子的標題就能預測會有多少流量。”盡管在得知她將要跳槽的意愿時,不少公司都為她伸出了橄欖枝,但劉婭楠最終決定創業。“‘罐頭視頻’由Can Video演化而來,意思是<strong>每個人都無所不能。它不是一個號,而是要做一家媒體。”</strong></p><p>從節目定位上,“罐頭視頻”以三個關鍵詞來定義自己,一是<strong>生活品質</strong>,這是內容定位,幫助大家提高生活技能;二是<strong>移動化</strong>,這是形式定位,拍攝剪輯方式必須是為用戶在手機上觀看而準備的;三是<strong>互動化</strong>,“罐頭視頻”并不完全是一檔單向傳播的媒體節目,他們追求用戶的反饋,并希望在互動中實現病毒式傳播。</p><p><img alt="怎么把美食短做起來(美食短攻略)(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在接受全媒派采訪時,罐頭視頻的合伙人之一徐丹陽表示,<strong>罐頭視頻的節目制作受到了美國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病毒式傳播的啟發。</strong>“他們專門給社交媒體生產內容,從內容生產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主動追求用戶的轉發和互動。”但罐頭視頻無意像Buzzfeed那樣全面開花,他們更專注于生活方式領域。</p><p><strong>與互動化的特點相契合,“罐頭視頻”的靈感來源,以用戶需求為主,實用性和趣味性五五開。</strong>“我們會根據季節、節假日、平常生活中的常見事物進行內容創作,目前是柚子上市的季節,我們就做了《電飯鍋蜂蜜柚子茶》,這期視頻單一平臺播放量就超過了1500萬。另外,在視頻中制作和植入一些小段子,也滿足了90后用戶對趣味性的觀看需求。”</p><p>目前罐頭視頻有六檔固定欄目<strong>:罐頭小廚、罐頭DIY、星期5來啦、舉起爪兒來、工匠實驗室、你敢答應嗎</strong>。每一檔欄目的包裝都會根據內容進行明顯的風格區分,比如《工匠實驗室》是男性硬朗的風格,《罐頭小廚》則是適合年輕女性的歡快的有感染力的風格。</p><p><strong>《曼食慢語》</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從“興趣”到“品牌”</strong></p><p>曼食慢語可能更接近人們心中對“美食博主”的定義。創始人Amanda說,“做菜是我自小的興趣。我非常享受將不同的食材搭配創造出一道美味的過程。出國后,我開始以圖文的形式寫美食博客。因為長期在YouTube上關注美妝視頻,覺得以視頻形式呈現美食制作過程應該會挺有意思的,于是自己開始琢磨拍視頻,莫名地就成為了中國最早做美食視頻的人之一。”</p><p>從2010年開始寫美食博客,到2013年拍美食視頻,Amanda與美食的觸電迄今為止已有六年余了。<strong>和起步階段的單兵作戰不同,現在的她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專注在菜譜研發和教學上。</strong>談到做原創美食的靈感,她為我們分享了一個故事,“之前去日本伊豆半島的河津,當地有種特產叫‘一夜干’,嘗起來像中國的咸魚,味道挺不錯的。后來因為機緣巧合又回到河津去拍節目,就以‘一夜干’為食材制作了一道中式的料理。”<strong>靈感來源于生活,不管是旅行時的經歷,還是吃過的一道菜、看過的一檔節目,都可以給她以啟發</strong>。</p><p><img alt="怎么把美食短做起來(美食短攻略)(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相比于其他的美食內容創作者,Amanda將自己的風格總結為<strong>“實用,精美,真實,專業”。</strong></p><p>“實用——研發的菜譜及講解方式,都是以實操為導向。我喜歡分享很多烹飪和廚具保養的干貨,近期也專門開辟了“曼食干貨館”的欄目,去解決粉絲在日常制作食物過程中的問題;</p><p>精美——我本身是攝影愛好者,所以對畫面構圖的美感有很高的要求,小到食物擺盤、廚具顏色,大到整個廚房的布景和設計,背后都會有思考;</p><p>真實——我會突顯食物應有的狀態,還原所有的料理過程,不會因為拍攝的需要而讓操作過程失真;</p><p>專業——我花非常多的時間在菜譜研發和料理搭配上,保證我的每一個食譜都是獨家原創,另外,在聘請了資深的攝制團隊之后,我們在視頻制作上也變得更加專業。”</p><p>2015年,Amanda回國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strong>“曼食文化”</strong>,視頻內容也逐漸發展為<strong>以Amanda IP為核心的《曼食慢語》、《曼食快語》、《曼達小館》三個品牌</strong>。但受到市場認可、獲得資本青睞的Amanda卻表示,盡管現在很多人會希望她去做一些事,說一些話,但如果這些事、這些話背離自己內容創作的本心,她便會拒絕。<strong>“因為我不想離我的觀眾越來越遠。我做美食視頻的初衷就是為了把我對美食制作的知識和經驗分享給別人,讓觀看者從烹飪中獲得快樂。這個初心,我一直在堅持。”</strong></p><p>相比前三位的規模性制作,“污妖王的廚房”(AB站ID“我的樣子平平無奇”)的團隊體量則小很多,目前只有UP主“我的樣子平平無奇”與一位負責攝影的姑娘。<strong>“我承包了笑點,她承包了顏值。</strong>”</p><p><img alt="怎么把美食短做起來(美食短攻略)(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而節目整體“污”的定位也并非一蹴而就。“《污妖王的廚房》是我個人的第一個系列視頻欄目。節目制作之初,其實并沒有明確的定位,只算是基礎的視頻美食教程。<strong>在一次偶然制作了象拔蚌的視頻并火遍AB站之后,我發現這種污污的小情趣是大家喜聞樂見的視頻類型。</strong>”從早期的“家常菜”,到中期的“古怪食物”直到目前的“污妖王系列”,這兩次<strong>大的方向的調整建立在對美食視頻的同行以及AB站平臺用戶的調研基礎之上。</strong></p><p><img alt="怎么把美食短做起來(美食短攻略)(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除了“污”,“真實”也是“污妖王的廚房”的流量吸金法則。“目前比較多的美食視頻拍的都美美美,燈光、鏡頭、BGM都非常專業,用戶看完了很想自己做,可是少許是多少啊?火候怎么掌握啊?我怎么做不出來啊?”因此,當“我的樣子平平無奇”在處理食物時,他會將細節全都呈現出來,甚至是失敗的經歷。</p><p><img alt="怎么把美食短做起來(美食短攻略)(6)"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污妖王的廚房:超大只荷包蛋!!!》</p><p>視頻地址: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5115056/</p><p>“在生活中我是一個逗比又自負的人,一本正經的污是粉絲對我最大的印象。再加上我個人是不露臉的,比較磁性的嗓音又讓我在色情美食男主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p><p>“顏值媲美白古,聲音低沉性感,會做好吃的,有點小聰明,能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超級心疼女粉絲,還有一點點小情色。還有什么更符合AB的小仙女對男孩子的想象呢?”</p><p>“欠缺靈感的時候,一般我會玩幾局守望先鋒,然后就拖更了”</p><p><img alt="怎么把美食短做起來(美食短攻略)(7)"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我的樣子平平無奇”說這是他的自拍</p><p>不難看出,鮮明的個人特色也是“我的樣子平平無奇”能在二次元世界攬活如此多粉絲的重要因素。</p><h2>美食短視頻“擠爆”,如何爭奪一席之地?</h2><p>對四位美食短視頻大V的采訪中,我們發現,一方面,他們都對于自己的受眾有著非常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在用戶互動機制上,他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p><p><strong>獲取用戶:對癥下藥or無招勝有招</strong></p><p>罐頭視頻的用戶群以90后為主,70%為女性。他們有成熟的用戶運營機制,會定期反饋用戶意見,“基本每一條視頻評論,我們都會去看”。</p><p>與其比較相似的是<strong>“污妖王的廚房”</strong>,“從目前的數據上看,主要的受眾是高中生及大學生,男女比例約7:3。我把他們定義為三觀初建的新生代,自己的目標也是打造受年輕人喜愛的偶像。在內容制作方面,根據粉絲的反饋對視頻進行調整是必須的。一般我會先做問卷,然后根據數據的反饋進行調整。”</p><p>相比之下,《日食記》和《曼食慢語》在用戶經營上則顯得更為隨性。</p><p>粉絲畫像多為90后到95后的年輕女性的<strong>《日食記》</strong>,在粉絲運營法則上的秘訣是“像一個‘人’一樣跟觀眾保持交流”。姜老刀說:“目前我們變得越來越不在意流量,我們更關注觀眾對于內容的反響和忠誠度。未來也不會加快單一節目的更新速度,因為內容需要時間和呼吸節奏,不會因為數據去刻意增加速度來獲取無效流量。”</p><p><img alt="怎么把美食短做起來(美食短攻略)(8)"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而《曼食慢語》也表示,“喜歡我節目的主要以20至35歲年輕大城市女性為主。我不會刻意去調整自己,相識是彼此的緣分。在這個自媒體豐富的時代,你不用去滿足或討好所有人,只需要把自己的特長盡力做到最好。”</p><p><strong>社交分發:平臺的差異決定粉絲的差異</strong></p><p>談到社交平臺和視頻網站的差異,《曼食慢語》認為,相比于偏年輕化的<strong>微博</strong>用戶希望在盡短時間內獲得信息,更歡迎有槽點或者娛樂性強的節目,<strong>優酷愛奇藝</strong>等視頻網站的用戶比較愿意花時間來看長內容的東西。而<strong>YouTube</strong>的海外用戶會更喜歡文化類的內容,涉及到傳統飲食文化的節目會很受歡迎。</p><p><img alt="怎么把美食短做起來(美食短攻略)(9)"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來自“污妖王的廚房”的UP主“我的樣子平平無奇”告訴全媒派,目前該節目主要發力的平臺分兩類,<strong>一類是垂直且粉絲粘性很強AB站,一類是微博微信等輕資訊輕社交平臺</strong>,而這兩者在內容制作的要求上有非常大的差別:</p><p><strong>AB站的粉絲停留時間普遍較長,視頻長度大約20min左右;而微博微信則必須控制在5min之內。在視頻風格上,AB站更像男朋友笨手笨腳地教你做菜;而微博微信則需要激烈的沖突和密集的笑點。</strong></p><p><strong>風格化標簽 網紅屬性</strong></p><p>在《日食記》中,“酥餅”,一只被姜老刀從家門口撿來的貓咪,是視頻里除了美食最主要的角色。如今,它已經成為了微博上擁有三百多萬粉絲的“喵界網紅”。談到對這位形象大使的未來規劃,姜老刀坦言,<strong>會繼續努力讓其能成為微博第一萌寵</strong>。同時,“酥餅大人”也將<strong>面臨競爭</strong>,“據說我家的小刀(金毛獵犬)也有相當的粉絲群體。另外我們最近拍攝一部迷你劇,養了一只蠢萌的柴犬,出乎意料的演技極佳。預感將來他會是酥餅的強力競爭對手。”</p><p><img alt="怎么把美食短做起來(美食短攻略)(10)"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看過“罐頭視頻”節目的人,想必都會對總在視頻中出現的一個萌妹子<strong>“罐頭妹”</strong>印象深刻。在讓員工變網紅這件事上,“罐頭視頻”最初并非刻意為之,在無意嘗試后,網友反饋積極,因此在之后的節目中,他們便有意地開始培養“網紅”,并讓其成為節目IP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某種程度上,這跟傳統媒體中的<strong>“明星主播制”</strong>是一脈相承的。</p><p><img alt="怎么把美食短做起來(美食短攻略)(1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h2>視頻趨勢觀察:不僅僅關于美食</h2><p>僅聚焦“爆款”內容是短視的,更需要觀察移動視頻生產的完整生態:模式化生產能力、IP衍生、電商渠道,以及對生產者自身對行業的清醒認知。</p><p><strong>短視頻如何實現“工業化”流程?</strong></p><p>以罐頭場為例,在《日食記》成為現象級產品后,團隊開始試水拍攝<strong>自制劇</strong>。從單一節目到網劇,形式的變化實際是對不同內容需求的觸達。</p><p>“視頻是一個強工業流程的產品,當每個團隊到了需要擴充內容的時候,我覺得才是真正考驗團隊是否具有工業化標準的時候。<strong>難度在于維度和深度的擴充,而不是頻次。</strong>我不知道我們是否可以成功,不過我對團隊有信心,因為這才是我們的專業。”</p><p><img alt="怎么把美食短做起來(美食短攻略)(1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罐頭場團隊 </p><p><strong>短視頻如何導流電商渠道?</strong></p><p>除了廣告變現,對于生活方式類短視頻來說,電商是更為理想的“流量儲水池”,也是品牌落地的最后一環。</p><p>但是,從內容到商品,首要需想清楚“導流”的方向。</p><p>曼食曼語:“流量越來越貴,由于好內容對于商品的導流作用,所有的電商都想做內容或者買內容。但從電商往內容走很難,從內容往電商走卻很容易。優質頭部的短視頻公司會有很長的紅利期。提升自我品質始終是最重要的一點。”</p><p><strong>認清行業趨勢:深度專業生產才有優勢</strong></p><p>個體UGC做短視頻,有爆紅的可能,但缺乏持續生產實力。或許,有顆“網紅心”的自媒體人該認清這個現實:純UGC在短視頻行業沒有任何優勢。</p><p>UGC體量龐大,也能覆蓋更多小眾需求領域,但從模式化內容生產來看,隨機的UGC必然要走向專業PGC。</p><p>“我們有團隊、有資金、有動力,每天都在絞盡腦汁去想如何生產更好的內容,隨機生產內容的UGC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罐頭視頻徐丹陽說。</p><h2>下一步怎么走?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了</h2><p><strong>推新節目 簽約網紅</strong></p><p>污妖王已在籌備新節目的上線,UP主透露,雖然新節目名字還未最終確定,但已開始內測時,粉絲的接受度和驚喜感都比較高。“它是我們進軍短視頻領域的嘗試,傳播的平臺也更加側重于微博微信平臺。”</p><p>對于曼食文化而言,通過優質內容繼續沉淀粉絲是短期重點目標。目前,他們已簽約兩位國外美食“網紅”——素食綾也和Emojoie Cuisine,期望在豐富品牌同時,借優質自媒體人的內容打通更多受眾。</p><p><strong>批量生產 品牌愿景</strong></p><p>罐頭視頻5月上線,2個月之內已完成日更的目標,對他們而言,可批量化生產模式是下一步運營重點:“目前處于優化內容階段,接下來會在完善內容的同時加大產能。我們在內容生產上有著成熟的生產模式,我們會按照這個模式批量生產。”</p><p>而對于更早試水垂直短視頻生產的罐頭場來說,除了完整的IP內容生態,長遠的品牌形象、甚至參與塑造生活方式的發展愿景,才是“終極目標”。</p><p><strong>“希望十年后日食記是一個生活方式的品牌,可以影響每一代年輕人用自己選擇的方式去生活。希望罐頭場團隊的每一個人最終可以在罐頭場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strong></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