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養娃不易,關注我!!!
0~6歲寶寶的喂養護理/早教啟蒙/育兒知識這里都有
第一句——如果我是你,我會怎么做?這種話,其實我們在家里要首先形成使用習慣,比如,孩子對我們大吼大叫的時候

我們可以平靜地跟他說
“爸爸知道你著急了,如果我是你,我會怎樣說”
共情之后,交給孩子正確的語言工具,這個比呵斥他,讓孩子情緒升級來得更有意義;
再比如,孩子自己穿衣服怎么也穿不進去,我們不要上來就糾正他說
“錯了錯了,不能這樣穿”
更不要上手去代勞,而是說
“如果我是你,我會把扣子先解開再套進去,這樣會更容易一點”
先把自己放入到孩子的角色里,然后再給出建議,這種建議就更容易被采納和接受,而且還不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感;
第二句——我會建議你怎么樣我們家孩子現在經常在他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會問我
“爸爸,你的建議是什么?”

他有一次跟別的小朋友吃飯的時候,看到旁邊的小朋友用勺子在吃意大利面,他就說
“我建議你用那個小叉子吃,這樣更容易”
我非常喜歡這個魔法句子的原因他背后其實是一個開放的心態,就是我的建議是這樣,我把我覺得好的方法告訴你,我做我該做的,至于你聽不聽那決定權在你,我也就不再糾結了,因為我們很容易會陷入到一個控制的漩渦中,我是為你好,你快點聽我的吧。我不想眼睜睜地看著你不好,我們一旦有了這種心態就非常難心平氣和地去給建議,所以總是好心辦壞事,讓別人討厭,但一旦我們用語言把那份安全距離給表達出來——如果我是你,我會這么做,其實我們也是在暗示,畢竟我不是你,我并不能代替你去做決定,那我們自己就會輕松很多,而且我們說出來的話也更加容易被接納;
第三句——我真希望你能怎么樣!這句話在我們表達不滿的時候可以用,比如:
我真希望你在拿我的東西之前可以問我一下;
我真希望你剛才沒有說那句傷人的話;
我們不指責,因為指責只是一種情緒,他不能解決問題,我們表達我們想要的,用一種不拐彎抹角的方式表達我們自己,其實這樣更有利,也更有效;
最可怕的就是那種從來沒有正面表達過需求的人,還整天抱怨別人
“你怎么那么不懂我”
“這還需要我明說嗎”

就是這種心態,這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距離,以我真實的觀察來看,有這種心態的人真的很難幸福;
第四句——不如我們怎么樣?“不如我們先玩這個游戲,再玩下一個,你說呢?”
“不如我們先去外面感受一下溫度,再來決定今天穿什么衣服,你說呢?”
“不如我們今天先這樣,下次有機會再試試你的方法,你說呢?”
探討性親子關系其實比灌輸性親子關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其實對于友情甚至愛情來說也是一樣的,很多爸爸媽媽會擔心說這樣孩子會不會更容易拒絕我們,那我們就要反思一下,我們是真民主還是假民主,我們是真探討還是以探討為名在變相的灌輸?
別的不說,當我們習慣了變相灌輸,孩子很快就會識破我們,并且對我們失去信任,到時候我們說什么他們都不會再相信了,所以探討性關系可能一開始會多花一些時間成本,但是灌輸性關系你最后失去的是整個關系,一個習慣了灌輸性親子關系的孩子,除非他有極大的社交天賦,否則很可能在其他關系當中也很難找到自己的定位,要么是習慣性服從,沒有自己的想法,要么會無意當中去模仿灌輸型的父母,給別人帶去壓迫感;
所以呢,在我們教給孩子這些魔法句子之后,我們作為家長也不要再去忽視孩子說
“你好好說話”
我們只需要簡單地問他
“你的魔法句子呢?試試你的魔法句子吧!”
你的孩子一定會很喜歡用這些魔法句子的,不信啊,你今天去試一下吧。
養娃不易,關注我!!!
0~6歲寶寶的喂養護理/早教啟蒙/育兒知識這里都有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