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虎的各種書法(虎年到了書法虎)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虎年快到了
讓我們來看看
“虎”字的演變
虎,象形字。像虎形,巨口銳牙,利爪長尾,身有花紋。都是頭上尾下的豎寫。
“虎”字始見于商代。殷商后期,已經有一些很省簡的寫法,以一單線條代表有花紋的身軀,這成為入周以后的基本形式。
西周逐漸省去利爪形,西周中晚期省去后腿形,而且長尾不再上翹,虎頭下如同是個側人形。
至戰國中晚期,秦系文字斷成上下兩塊,下部有兩種形式:其一,從晚周和春秋成“人”形,小篆從之,其二,變成“A”形,秦隸從之。

春秋早期還可以見到承西周未省后腿的形式,戰國晉系文字仍有這種余脈。
秦后,兩漢至魏隸書都承秦隸,下部作“”或“”,楷書作“”;另有楷書“虎”字雖于漢隸無征,卻本于小篆。
唐代正定文字,以“虎”為正體, “”為異體,此后, “”字漸廢,僅用于書法藝術。
本義是被稱為百獸之王的猛虎,后可用來比喻威武勇猛。

書法“虎”字怎么寫

師酉簋

石鼓文

吳讓之
篆書“虎”字寫法

衡方碑

衡方碑

王基碑
隸書“虎”字寫法
“虎”字書寫時需注意

元珍墓志

敬使君碑

唐 · 顏真卿

明 · 黃道周
楷書規范的虎字古今相同,在碑帖中不常用。碑帖中還有三種寫法。主筆的起勾處行筆要慢,最后出筆要快。不宜太快或太慢,太快則渙浮有未完成之感、太慢則遲澀沒有結尾之感。

宋 · 蘇軾

唐 · 顏真卿

元 · 趙孟頫

徐伯清

明· 文征明

黃輪
行書亦有三種寫法,但很少見規范字的那種寫法,“慮”“處”等字亦然。行書為了書寫方便快捷,其書寫筆順與楷書略有不同,像“王”字行書的順序。

明 · 徐渭

明 · 祝允明

晉 · 王羲之

明 · 董其昌

毛澤東
草書“虎”字是由楷書行書的“hu”字將寶蓋型的左點變成一撇演化而來。有基本寫法(與常見寫法相比少一個轉折)和常見寫法(多一個轉折),即所謂的“一筆虎”。另外,還有“帶點的兩筆虎”。在寫一筆虎時,寫到兩個轉圈處要慢,寫一豎時要快。從“龍”、“虎”的草書可以看出,若沒有楷書行書的基礎,寫出來要么顯得拘謹,要么就顯得散漫。
田楷“虎”字怎么寫

您學會寫“虎”字了嗎?
趕緊練習一下吧!
美不要私藏 轉發給朋友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