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一、資料,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七下語文一單元重點知識歸納?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七下語文一單元重點知識歸納
第1課 鄧稼先一、 資料 助讀 | 題目 解說 | 文章以人名為題,鄭重簡潔,點明了文章的寫作對象。 鄧稼先(1924-1986),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
文體 知識 |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人物傳記是通過對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領域進行系統描述、介紹的一種文學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達到對人物特征和深層精神的表達和反映,對歷史和時代的變遷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
作者 簡介 | 楊振寧,出生于安徽省合肥縣(今肥西縣),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此外曾在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領域做出多項貢獻?,F定居于清華大學。 | |
背景 資料 |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這位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制造和研究第一線的科學家,結束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光輝一生。對于鄧稼先的逝世,楊振寧教授無限悲痛。為了緬懷好友,作者以中華幾千年文化為背景,以一百年來民族情結、50年朋友的深情為基調,用飽含感情的語言寫了這篇傳記。 | |
二、 基礎 知識 | 字音 字形 | 元勛(xūn) 奠(diàn)基 選聘(pìn) 謠(yáo)言 背誦(sòng) 晝(zhòu)夜 昆侖(lún) 摯(zhì)友 開拓(tuò) 殷紅(yān) 籌(chóu)劃 彷(pánɡ)徨 鮮(xiǎn)為人知 至死不懈(xiè) 當之無愧(kuì) 家喻戶曉(xiǎo) 鞠(jū)躬盡瘁(cuì) 鋒芒畢露(lù) 婦孺(rú)皆知 獸鋌(tǐnɡ)亡群 |
詞語 積累 | 1.可歌可泣:值得歌頌,使人感動得流淚,指悲壯的事跡使人非常感動。 2.鮮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3.鋒芒畢露:指銳氣和才干全都表現出來。多形容人氣盛逞強。 4.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知道。 5.鞠躬盡瘁: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 6.馬革裹尸: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指將士戰死于戰場。 7.婦孺皆知:連婦女兒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8.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 | |
三、 課文 歸納 | ||
內容 主旨 | 這篇文章歌頌了鄧稼先忠厚謙虛、真誠樸實的思想品格,以及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身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中華民族的深情,對有著50年友誼的老朋友的深情。 | |
寫作 特色 | 1.用小標題,結構獨特 小標題形式多樣,有時間、人物、成就、情感、語言、評價等,句式各不相同。作者采用“橫式結構法”,以主題式的小標題連綴,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六個部分各有各的重點,同時又連成一個整體。 2.對比鮮明,突出形象 作者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突出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3.句式多變,情感濃烈 本文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長句和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服從于感情表達的需要。作者善用短句,使篇章顯得簡潔、明快,形成一股氣勢,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開篇幾段的句子簡短整齊,讓人過目難忘。 | |
第2課 說和做
——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一、 資料 助讀 | 題目 解說 | 文章題目點明了寫作對象和主要內容,簡潔明了。 聞一多,本名家驊,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青年時代是新月派詩人,代表作品有詩集《紅燭》《死水》,表現出深沉的愛國激情。中年時代是舊經典的研究學者,晚年成為青年所愛戴的、昂頭作獅子吼的民主戰士,“一二?一”慘案后,他英勇投身愛國民主運動,直到犧牲生命。 |
作者 簡介 | 臧克家(1905—2004),山東諸城人,詩人,以一篇《老馬》成名,被譽為“農民詩人”。1933年9月,詩人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烙印》??箲鸨l后,詩人熱情地奔赴抗日前線,從事進步文化工作,出版了《從軍行》《淮上吟》等詩集。解放后出版的詩集有《春風集》《歡呼集》《臧克家詩選》和長詩《李大釗》等。 | |
背景 資料 |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國立青島大學學習期間,是聞一多先生的高足,經常出入于聞一多的辦公室和家中,向老師請教;聞一多也很賞 識臧克家,聞一多先生遇難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寫《我的先生聞一多》以示悼念。 | |
二、基礎知識 | 字音 字形 | 秩(zhì)序 深宵(xiāo) 小楷(kǎi) 碩(shuò)果 卓(zhuó)越 迭(dié)起 澎湃(pài) 校(jiào)補 漂(piǎo)白 赫(hè)然 地殼(qiào) 彌高(mí) 慷慨(kǎi) 衰(shuāi) 微鍥(qiè)而不舍 炯(jiǒnɡ)炯目光 迥(jiǒng)乎不同 氣沖斗(dǒu)牛 兀(wù)兀窮年 心不在焉(yān) |
詞語 積累 | 1.鍥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迥乎不同:很不一樣。 3.兀兀窮年:用心勞苦地一年到頭這樣做。 4.群蟻排衙:指整齊地排列著。 5.慷慨淋漓:形容情緒十分激動;說話、寫文章意氣昂揚,言辭暢快。 6.氣沖斗牛:形容氣勢之盛可以直沖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 |
三、 課文 歸納 | ||
內容 主旨 | 這篇文章夾敘夾議,記敘了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方面的言行與作為革命家的他在言行上的表現,表現聞一多嚴謹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 |
寫作 特色 | 1.銜接緊密,過渡自然 作者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總領全文,前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表現他“作為學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現他“作為革命家的方面”。前半部分與后半部分,銜接緊密,過渡自然。 2.結構嚴謹,選材典型 在表達方式上,本文以記敘為主,而以議論來結構文章。這樣夾敘夾議,結構嚴謹。同時文章多次用到照應,有首尾照應,有行文前后多次照應,有行文與題目的照應。多種方式的照應,使文章結構嚴謹。 選材典型。如對聞一多“作為革命家的方面”的描寫,選取了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等典型事例,把聞一多先生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充分表現出來。 3.用語疑練,感染力強 本文語言形象生動,精練含蓄,感情濃烈,富于音樂美。如“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潛心貫注,心會神凝”等,形象地寫出了聞一多先生做學問時的專注,飽含贊美之情,極富感染力。 |
第3課 回憶魯迅先生(節選)
一、 資料 助讀 | 題目 解說 | 文章題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言簡意賅。 魯迅(1881—1936),20世紀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也是20世紀的文化巨人之一,魯迅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文學不過是他傳播思想的武器。魯迅的作品對人的精神創傷與病態進行無止境的發掘,對中國人的“奴性”進行了徹底的批判,是對現代中國人的靈魂的偉大拷問。 |
作者 簡介 | 蕭紅(1911~1942),現代最優秀的女作家之一,原名張乃瑩,黑龍江呼蘭縣人。在魯迅的關懷與扶持下,蕭紅成為30年代文壇上活躍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有小說《生死場》《呼蘭河傳》等?!渡缊觥妨腥媵斞钢骶幍摹芭`叢書”,魯迅親自校閱并寫了序言。 | |
背景 資料 | 為了培育蕭紅這朵中國三四十年代中國女性文學園圃的奇葩,魯迅甘作春泥,甘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傾注了大量心血。魯迅和蕭紅之間的動人情誼已經成為文壇佳話,被千千萬萬的讀者傳誦……在林林總總的魯迅回憶錄中,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是一枝獨秀。它不僅是魯迅回憶錄中的珍品,而且可謂是中國現代懷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獻于魯迅靈前的一個永不凋謝的花圈。由于作者蕭紅跟回憶對象魯迅之間有著直接交往,對回憶對象充滿著緬懷崇敬之情,素材又來自于親歷、親聞、親見,因此作品不僅富于 史傳性,而且也富于文學性。 | |
二、 基礎 知識 | 字音 字形 | 咳嗽(ké sou) 調羹(tiáo ɡēnɡ) 闔(hé) 抹殺(mǒ) 揩(kāi) 憂郁(yōu yù) 喘(chuǎn) 膩(nì) 校對(jiào) 疙(ɡē)瘩 深惡(wù)痛絕 |
詞語 積累 | 1.深惡痛絕:指對某人或對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2.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輕視意)。 | |
三、 課文 歸納 | ||
內容 主旨 | 這篇回憶性散文,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感覺,捕捉魯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在我們眼前展現了一個生活化、真實化的魯迅,讓我們領略到魯迅平凡而偉大的精神,展現了先生關心、扶持青年人和熱愛祖國、支持革命的崇高形象。 | |
寫作 特色 | 1.選材視角獨特 魯迅先生對蕭紅來說,既似親長,又是導師,亦是知己。蕭紅對魯迅先生的愛戴與仰慕,那種深厚的情感,深埋于文中。恰因為她獨特的視角,她不是將魯迅當作一個“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來歌頌,而是從日常生活里看似瑣碎微不足道的細節里,層層疊繪出一個鮮活的魯迅,看似信筆而行,散漫蕪雜,細品卻非常有味,也使得該文成為眾多紀念魯迅的文字中最出色、最感人的作品之一。 2.細節描寫成功 神情、語言、動作、細節的描寫,在蕭紅的筆下信手拈來,把一個偉大的人物回憶得有血有肉,可知可感,令人親近。一代偉人一生中最后的光陰,永遠定格在這樣樸實優美的文字中。魯迅先生的開朗、熱誠,關心青年,關愛家人,矢志創作,珍惜時間,熱愛生活,博愛蒼生等偉大品質無不淋漓盡致地被蕭紅表現了出來。 |
第4課 孫權勸學
一、 資料 助讀 | 題目 解說 | 文章題目點明了寫作對象和主要內容,簡潔明了。 孫權,字仲謀,三國時吳國的創建者。勸學,勸勉呂蒙勤奮讀書學習。 |
作者 簡介 |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即為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鑒。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 |
背景 資料 | 三國時期,孫權大將周瑜和劉備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軍隊,不久周瑜病死了。魯肅代替周瑜成為孫權的謀佐,然而劉備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吳三方鼎峙的局面。為了加強國力,孫權勸呂蒙多學習。“孫權勸學”的故事就發生了。 | |
成語 理解 | 1.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F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2.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 |
二、 基礎 知識 | 字音 節奏 | 初,權/謂呂蒙(méng)曰:“卿/(qīng)今/當(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shè)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suì)拜蒙母,結友/而別。 |
字詞 詳解 | ①初,權②謂呂蒙曰:“卿③今④當涂⑤掌事,不可不學!”蒙⑥辭⑦以軍中多⑧務。 ①初:當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②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③今:現在。④當涂:當道,當權。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辭:推托。⑦以:用。⑧務:事務。 權曰:“①孤②豈欲③卿④治經⑤為⑥博士⑦邪?、嗟岙敘馍娅C,?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 ①孤:古時王侯的自稱。②豈:難道。③卿:古代君對臣的愛稱。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④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易》《書》《詩》《禮》《春秋》等書。⑤為:成為。⑥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⑦邪:語氣詞,后寫作“耶”。⑧但:只,只是。⑨當:應當。⑩涉獵:粗略地閱讀。?見:了解。?往事:指歷史。?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孰:誰。?若:比得上。 孤常讀書,自①以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學。 ①以為:認為。②益:好處。③乃:于是,就。④始:開始。⑤就:從事。 ①及魯肅②過尋陽,與蒙③論議,大④驚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復吳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②過:經過。③論議:討論,評議。④驚:驚奇。⑤才略:才干和謀略。⑥非復:不再是。復,再。 蒙曰:“①士別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見事之晚⑧乎!”肅⑨遂⑩拜蒙母,結友而?別。 ①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分別幾天。三,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為什么。⑦見事:知曉事情。⑧乎:表示感嘆語氣,可譯為“啊”。⑨遂:于是,就。⑩拜:拜訪,拜見。?別:告別。 | |
重點 句子 |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譯: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學習! 2.卿言多務,孰若孤? 譯:你說(你)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的事務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譯: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那個阿蒙了! 4.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譯: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 5.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譯: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 6.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譯:有抱負的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譯:長兄為什么知曉事情這么晚??! 8.蒙辭以軍中多務。 譯: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 | |
三、 課文 歸納 | 內容 主旨 |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啟示:①開卷有益: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長才干。②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③不能總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④不能找借口輕言放棄。 |
寫作 特色 | 記事簡練,詳略得當 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答,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并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容,并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句作結。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068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