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7)
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中國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沈從文創作豐富,作品結集約有80多部,其作品有濃郁的地方色彩,體現了鄉村人物特有的風韻與神采。主要作品: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
二、我會寫組詞
臘:là(臘八、臘肉、寒冬臘月)
粥:zhōu(臘八粥、白粥、僧多粥少)
膩:nì(油膩、膩歪、玩膩了)
咽:yàn(咽氣、吞咽、狼吞虎咽)
匙:chí(湯匙、茶匙、大匙)
攪:jiǎo(打攪、攪拌、胡攪蠻纏)
稠:chóu(濃稠、稠密、稠人廣眾)
嘟:dū(嘟念、嘟囔、嘟嘟響)
腫:zhǒng(腫脹、腫塊、消腫)
熬:áo(熬夜、熬粥、熬藥)
褐:hè(褐色、褐土、褐煤)
缸:gāng(水缸、魚缸、煙灰缸)
臟:zāng(骯臟、臟土、臟兮兮)
三、多音字
匙:chí(湯匙)shi(鑰匙)
咽:yān (咽喉)yàn (咽下)yè(嗚咽)
勁:jìn(費勁)jìng(勁敵)
四、近義詞
合攏——聚攏 嘆氣——嘆息 預備——準備
沸騰——鼎沸 驚異——驚奇 攪合——摻合
資格——資歷 反抗——抵抗 猜想——猜測
有聲無力——精疲力竭
五、反義詞
沸騰——沉寂 整齊——雜亂 濃稠—稀薄
反抗——順從 清楚——模糊
六、理解詞語
好奇:對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覺得新奇而感興趣。
呻喚:呻吟叫喚。本文指鍋子中的臘八粥因受熱而發出聲音。
碗盞:碗。
攪和:混合;摻雜。
松勁:降低緊張用力的程度。
嘟囔:連續不斷地自言自語。
造句:勝利在望,我們不能松勁。
孥:兒子,或指妻和子。
驚異:驚奇詫異。
不消說:不必說。
噗:形容水、氣擠出等聲音。
七、句子解析
1.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
運用舉例子的方法,說明不論年齡大小,只要提到臘八粥,就立刻產生一種
甜甜的膩膩的感覺。這樣寫起到了一定的強調作用。
2. 住方家大院的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瘋了。
這句話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說明八兒歡喜至極。
3.不過因為一進灶房,就聽到那鍋子中嘆氣又像是正在呻喚的東西,因好奇而急
于想嘗嘗這奇怪東西罷了。
“嘆氣”“呻喚”把熬煮臘八粥的樣子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同時也突出了八兒的可愛與嘴饞。
4.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一鍋粥當人來寫,生動形象地突出了臘八粥的誘人,
增強了語言的親切感。
八、問題歸納
1.文章圍繞“臘八粥”講了什么內容?
文章圍繞“臘八粥”講了八兒等粥和八兒一家人喝粥兩件事。
2.八兒美妙猜想中的臘八粥是什么樣子的?表現了八兒的什么心理?
八兒猜想栗子稀爛,飯豆腫脹,花生仁兒面面的,棗子大了三四倍,糖放多了會起鍋巴。
這種種美妙的猜想,反映了八兒對臘八粥的美好向往,進一步突出了他想快點喝到臘八粥的迫切心理。
3.“呃……”他驚異得喊起來了,鍋中的一切已進了他的眼中。省略號有什么作用?
八兒由于個子矮看不到鍋中的粥,對臘八粥有許多美妙的猜測,現在媽媽把自己抱起來,終于看見了。禁不住發出一聲驚呼。省略號表示聲音的延長。
4.八兒為什么想起了染缸里的臟水?
這里是對八兒心理變化的描寫。16-17自然段寫了八兒對臘八粥的美好想象,現在看到粥的顏色卻是黑的,不由得想起了染缸里的臟水,心里有些許失望。
5.八兒和家人吃臘八粥的情景為什么要略寫?
課文略寫八兒和家人吃臘八粥是為了突出八兒苦苦等待吃媽媽煮的臘八粥的情景。
九、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人人喜愛臘八粥。寫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程度以及怎樣煮臘八粥。
第二部分(2-19):八兒等吃臘八粥。寫住方家大院的八兒等待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
十、課文主題
這篇課文敘述了八兒想吃臘八粥的故事,通過對八兒和媽媽的描寫,充分體現了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與喜愛,表現了臘八粥的香甜和八兒的可愛、機靈。
教材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一、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八兒的饞樣兒。
臘八節那天喜得要發瘋了,高興里藏著對臘八粥的饞。聽媽媽說要到夜里才能吃粥急紅了眼,裝出要哭的樣子,其實是一副饞像。“你吃三碗我吃三碗”“我吃三碗半,你就吃兩碗半”在這討價還價中那副饞樣再也藏不住了,已經完全掛在了臉上。饞樣還表現在八兒吞咽著口水想象鍋中臘八粥的樣子,吃一枚特別大的大棗時,吃飯時一碗接一碗狼吞虎咽的樣子。
二、課文主要寫了等粥和喝粥兩件事情,說說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想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等粥這件事詳寫,喝粥這件事略寫。詳寫等粥,略寫喝粥是為了突出八兒苦苦等待吃媽媽煮的臘八粥的情景,可以充分表現出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與喜愛,突出文章中心。
三、“花生仁脫了它的紅外套,這是不消說的事。鍋巴,正是圍了鍋邊成一圈兒。”像這樣細膩描寫臘八粥的句子,課文中還有一些,找出來讀讀,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文中類似的句子還有很多,如“鍋中的粥,有聲無力的嘆氣還在繼續”“栗子跌進鍋里,不久就得粉碎”。這些細膩的描寫,使臘八粥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從字里行間跳出來,香噴噴、甜膩膩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小練筆
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照樣子寫一種你喜愛的食物。
范例一
我最喜歡吃的一道菜就是糖醋里脊了,想起酸甜酥脆的糖醋里脊,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把里脊肉洗凈切成長條,放適量鹽、白胡椒粉、蛋清、放姜汁拌勻,腌制一會兒,然后撒上生粉。再放到油鍋里炸,炸好后另外用一個鍋,放適量番茄醬、白糖、一點清水,煮開后加一點兒淀粉水,煮到湯汁變稠關火,快速倒入炸好的里脊肉拌炒,撒上芝麻就完成了。不要說吃,但是看一眼這色香味俱全的糖醋里脊就讓人口水直流了,更不要說大口大口地吃了。
范例二
提起餛飩,有誰不立馬咽口水呢?瞧那些可愛的小餛飩在滾開的水里上下翻騰,透過薄薄的皮可以看到里邊的肉餡,從騰騰的熱氣里散發著濃濃的肉香……光是這樣看著就令人賞心悅目,何況是大口大口地吃到嘴里呢?
圖文講解








































































課堂測試
第一課時
一、文學常識。
1.本文的作者原名沈岳煥,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説《》《》、散文集《》等。
2.給多音字注音。
(1)蕃蕃咽( )喉腫痛,什么食物都難以下咽( )。
(2)球場遇到勁( )敵,反倒使他干勁( )更足了。
(3)他圈( )十畝地作為牧場,準備用來圈( )養牛群。
(4)塞( )外并不閉塞( )。
3.看拼音寫漢字。
(1)我最喜歡吃糖炒lì( )子。
(2)她把那絲chóu( )般的秀發扎起來,開始喝媽媽為她熬的濃chóu( )的粥。
(3)杯zhǎn( )碗里chéng( )放食物。
4.理解詞語。
(1)嘟囔:
(2)( ):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可想。
(3)( ):肌肉、皮膚或黏膜等組織由于發炎、瘀血或充血而體積增大。
(4)糊糊涂涂:
5.感知課文。
本文以“”為線索,寫了八兒粥——粥——猜粥——粥的情節,表現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
二、品讀達標。
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1.第1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是嘴里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請賞析語句。
第二課時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油膩(nì) 嘟囔(dū) 臘肉(là)
B.腫脹(zhǒng) 沸騰(fèi) 孥孥(nú)
C.鍋鏟(chǎn) 擱置(gē) 栗子(sù)
D.唾沫(tuò) 燜飯(mèn) 奈何(nài)
2.寫出下列語句運用的修辭手法。
(1) 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
(2)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是嘴里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 )
(3)你們想,媽的命令,看羊還不夠資格的八兒,難道還能設什么法來反抗嗎?( )
3.寫出下列語句運用的描寫人物的方法。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 ,你就吃兩碗半…… ”( )
(2)鍋中的一切,對八兒來說,只能猜想:……要是真的干紅棗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極了!……( )
(3)于是媽媽就如八兒所求的把他抱了起來。( )
閱讀能力大提升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臘八粥
冰心
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
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干果摻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母親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灶上擺著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現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農歷臘八!那時我已有了自己的家,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雖然我湊不上十八種干果,但是孩子們也還是愛吃的。抗戰后南北遷徙,有時還在國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們幾乎連個“家”都沒有,也就把“臘八”這個日子淡忘了。
今年“臘八”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見我的第三代幾個孩子,圍在桌旁邊,在洗紅棗,剝花生,看見我來了,都抬起頭來說:“媽媽說這臘八粥可好吃啦。您從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這些孩子們真饞。我說:“那是你們媽媽小時候的事情了,在抗戰的時候,難得吃到一點甜食,吃臘八粥就成了大典。現在為 什么還找這個麻煩?”
他們彼此對看了一下,低下頭去,一個孩子輕輕地說:“媽媽和姨媽說,您母親為了紀念她的母親,她每年煮臘八粥,您為了紀念您的母親,也每年煮臘八粥。現在我們為紀念我 們敬愛的周總理,周爺爺,我們也要每年煮臘八粥!這些紅棗、花生、栗子和我們能湊來的各種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羅漢,而是象征著我們這一代準備走上各條戰線的中國少年,大家緊緊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團結在一起……”他一面從口袋里掏出一小張疊得很平整的小日歷紙,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著“農歷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樣。他把這張小紙送到我眼前說:“您看,這是媽媽保留下來的。周爺爺的忌辰,就是臘八!”
我沒有說什么,只泫然地低下頭去,和他們一同剝起花生來。
(選自《冰心七十年代文選》,有刪改)
1.這篇文章的內容共涉及“我”家幾代人?寫到了煮臘八粥的哪些人?
2.文章的線索是什么?文章通過這條線索把哪三件事串聯在了一起?
思維創新大拓展
三、請你在括號里分別填上一個字,然后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一讀,你會有意外的驚喜。你能照樣子也來寫一寫嗎?
一衣帶( )落石( )生入( )里逃( )離死別
牛鬼蛇( )通廣( )快人( )口如( )覽無余
手無寸( )證如( )清水( )而不( )事求是
虎口余( )死存( )羊補( )不可( )門而入
答案第一課時
一、1.沈從文 邊城 長河 湘行散記
2. (1)yān yàn (2)jìng jìn (3)quān juàn (4)sài sè
3.(1)栗 (2)綢 稠 (3)盞 盛
4.(1)指連續不斷地自言自語。 (2)無可奈何 (3)腫脹 (4)內容混亂的。
5.臘八粥 盼 想 看[來源:學,科,網]
二、1.突出臘八粥在八兒頭腦中的初步印象,為描寫實際看到的臘八粥做鋪墊。
2.該句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選取了三個不同年齡段的人對臘八粥的態度,以點帶面,說明臘八粥所有人都喜歡。
第二課時
一、1.C 解析:“栗”應讀“lì”。
2.(1)擬人 (2)反問 (3)反問
3.(1)語言描寫 (2)心理描寫 (3)動作描寫
二、1.五代人。母親、“我” 、“我”的第三代幾個孩子。[來源:學科網ZXXK]
2.臘八粥。“我”的母親紀念她的母親、“我”紀念“我”的母親、“我”的第三代孩子紀念周總理。[來源:Zxxk.C
三, 水,出,死,生
神,大,心,一
鐵,山,秀,實
生,亡,牢,破
我是梵果教育,關注小學孩子的學習。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或者收藏,同時我們平臺有海量的學習資料及各年級部編版語數英電子課本,需要的請私信我。,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188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