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24節氣古詩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二十四節氣歌)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3)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首詩的節氣分別指:
立春、春雨、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分美景
立春:指春季的開始。
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漸增。
驚蟄:指喚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春分到來,使得晝夜平分。
清明: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谷雨到來后,雨量充足谷類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有芒麥類作物成熟。
夏至:夏天來臨。
小暑: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刻。
立秋:秋季到來。
處暑:處暑是炎熱的暑天結束了。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積雪。
冬至:寒冬天來臨。
小寒:開始寒冷。
大寒:最冷的時候。
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與天干地支以及八卦等是聯系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農耕生產與地理氣候資源息息相關,優越的地理氣候資源是誕生農耕文明的重要條件。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區,有著巨大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從而形成了世界上最為典型的季風氣候。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冬季受來自內陸的干冷氣流的影響,天氣寒冷,干燥少雨;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濕潤多雨。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水熱搭配好,對農作物的生長十分有利。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表現為"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征。氣候要素主要包括氣溫、降水和光照等。光照充足、降水豐沛、高溫濕潤的雨熱同期是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優越的氣候條件,適宜農作物生長。在此誕生了農耕文明,二十四節氣也是起源于該地區。
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廿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著密切的關系。北極星位于地球地軸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與天樞連線的五倍延長線上。由于地球的自轉,而北極星正好處在天球轉動的軸上,所以相對不動,而在軸邊上的北斗星看起來就像圍繞著北極星轉一樣,這就產生了"斗轉星移"。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國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轉星移時我國相應地域的自然節律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上古時代我國古人判斷節氣變化的依據。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共二十四個節氣。廿四節氣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在歷史發展中,廿四節氣被列入農歷,成為農歷的一個重要部分。
喜歡文章可以點贊加關注,學習找我不迷路。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2169.html
上一篇:咱倆的拼音怎么讀(咱倆怎么讀)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