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知識>楚辭名句大全100句(楚辭中美了千年的句子)
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楚辭》 【戰(zhàn)國】屈原 宋玉 等 著
《楚辭》是最早的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及浪漫主義文學(xué)源頭。“楚辭”之名首見于《史記·酷吏列傳》。可見至遲在漢代前期已有這一名稱。其本義,當(dāng)是泛指楚地的歌辭,以后才成為專稱,指以戰(zhàn)國時楚國屈原的創(chuàng)作為代表的新詩體。
西漢末年,劉向?qū)⑶⑺斡竦淖髌芬约皾h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匯編成集,計十六篇,定名為《楚辭》。是為總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別是:《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漁父》《九辯》《招魂》《大招》《惜誓》《招隱士》《七諫》《哀時命》《九懷》《九嘆》《九思》。這個十七篇的篇章結(jié)構(gòu),遂成為后世通行本。
【作者介紹】
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國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戰(zhàn)國時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nèi)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秦將白起攻破楚國郢都后,屈原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人,“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屈原的出現(xiàn),標(biāo)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源頭之一,與《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并稱“風(fēng)騷”,對后世詩歌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dāng)年紀(jì)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釋義】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我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艱難!
【解析】雖然屈原是楚國貴族,是個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間對勞動人民的深入接觸,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處境,所以,在他的詩歌里常有憂國憂民的詩句。這句話就表現(xiàn)了他對人民的深切同情。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離騷》
【釋義】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縱然死掉九回我也不會懊喪。
【解析】這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對美好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擊強秦的侵略,維護楚國的獨立,實行清明的政治。詩人為了實現(xiàn)理想,雖九死而無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終不悔。這種精神,影響了千百代人。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屈原《離騷》
【釋義】老百姓過日子樂趣各樣,我獨自愛修養(yǎng)習(xí)以為常。即使我被肢解也不變我的思想,又怎能挫敗我遠大志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釋義】前面的路程遙遠而又漫長,我要上天下地到處去尋覓(心中的太陽)。
【解析】這句話體現(xiàn)了屈原一個至清的浪漫主義詩人的求索精神。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屈原《九歌·國殤》
【釋義】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大司命》
【釋義】喻指詩人感嘆自己沒有新相知的歡樂,卻有與妻子生別離的悲苦。
鳥飛返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九章·哀郢》
【釋義】鳥飛千里最終回到自己的老窩,狐貍死的時候,據(jù)說那個頭總是朝著它的出生地。
【解析】這里用比喻的形式表達了詩人絕不背棄故國,最終要返歸故國的決心;
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屈原《九章·涉江》
【釋義】我不能改變志向,去順從世俗啊,當(dāng)然難免愁苦終身不得志。
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屈原《九章·涉江》
【釋義】這是詩人屈原自己乘龍駕馬,去尋古帝重華(帝舜)同游于天上,以至于可以和天地日月一樣亙古永存。
【解析】后世人用這兩句指偉大的精神品格具有永恒的價值。
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屈原《卜居》
【釋義】(現(xiàn)實)世界渾濁不清:蟬翼被認為重,千鈞被認為輕;黃鐘被毀壞丟棄,瓦鍋被認為可以發(fā)出雷鳴(般的聲音);讒言獻媚的人位高名顯,賢能的人士默默無聞。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shù)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事。
——屈原《卜居》
【釋義】所謂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長處;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問題;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顯不了靈的地方。您(還是)按照您自己的心,決定您自己的行為(吧)。龜殼蓍草實在無法知道這些事啊!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漁父》
【釋義】世人都被污染,唯獨我一人清凈;眾人都已醉倒,唯獨我一人清醒。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漁父》
【釋義】滄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纓;滄浪的水濁,可以洗我的腳。
【解析】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漁父的一次對話中,漁父勸他“與世推移”,不要“深思高舉”,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寧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塵埃。漁父走了,唱出了上面的幾句歌:滄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纓;滄浪的水濁,可以洗我的腳。這仍是“與世推移”的意思。在漁父看來,處世不必過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來為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沉浮。至于“深思高舉”,落得個被放逐,則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漁父的談話,表現(xiàn)出了兩種處世哲學(xué)。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宋玉《九辯》
【釋義】秋天的氣息是多么的讓人感到悲戚啊!蕭瑟的景啊,草木荒的荒、落的落,一片衰敗景象。
【解析】這句話出自宋玉的《九辨》,宋玉是屈原的學(xué)生,寫過很多賦。古人有悲秋的傳統(tǒng),大都源于此句。是詩人對秋的體會,千百年來得到了大家的共鳴。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宋玉對楚王問》
【釋義】他唱的歌曲愈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
【解析】宋玉的這句話表達了不為人知的苦悶,同時也表現(xiàn)了君子不與小人同日而語的崇高情懷。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243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