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納悶的反義詞是什么呢標準答案(它的反義詞是什么)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曾經有人說,風口上豬也能飛,要順勢而為,現在已被證明的是,那些個追逐風口的大部分確實是豬。
——坤鵬論
逆流而上永遠不如隨波逐流來得舒服。
但是,要論最后的成果,前者往往遠遠大于后者。
曾經有人說,風口上豬也能飛,要順勢而為。
現在已被證明的是,那些個追逐風口的大部分確實是豬。
人生中,選擇是很重要。
可是,如果只選不做,光說不練,做到最好,頂多也就是個指南針。
讓我選?
我寧愿做一個實干的人,因為在實干中照樣可以發現前進的方向和選擇。
并且,實干出來的方向和選擇永遠層出不窮,這樣的路才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順暢。
講真,絕對超過任何一種坐而論道出來的方向和選擇!
一、從結果和出口逆流而上
坤鵬論記得小學有段時間,班里流行畫迷宮,然后讓其他同學走迷宮。
當時有個同學總能最快走出別人畫的迷宮。
他的方法是,每次拿到迷宮圖后從出口倒著走起。
就像蓋房子,有沒有事先不考慮要建幾層的人呢?
相信不會有這樣的人。
首先,要決定蓋幾層的房子,然后再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打地基的問題。
同時,還要設計好要造什么樣的房子,畫出細致的設計施工圖,這樣才會開始正式施工。
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很少會這樣倒著想,一般都是順時針從入口開始,并隨波逐流。
于是,我們總是這樣說著:“現在的情況既然這樣了,我看就先這樣吧,然后我再這么做……”
之前,坤鵬論講過目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目標,比如:《為什么你的目標總是無法實現?》、《10年!如何擁有500萬?》……
里面引用的一個調查記憶猶新,它講的是那些把目標清晰地寫出來的哈佛MBA畢業生,10年后的收入是沒有明確目標的同學的10倍,而在人數占比上,前者是3%,后者84%。
制定目標其實就是一場逆向思維的演練。
因為這個過程都是先訂目標,然后再以它為基準用倒推的方式思考事物發展的順序。
不用這種方式考慮出口、出路,很難做成事。
就像做企業,目標定不下來,預算就不可能做出來,那就更談不上什么戰略了……
其實對于個人來說也是一樣,如果養成對于任何問題都能從結果、出口、出路、目標的角度思考的習慣,那么你的人生將是有戰略的人生。
考慮好目標,然后做好假設,接著從各個角度反復地驗證假設,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有戰略性。
投資也一樣,對于99%的投資者來說,買入就是為了賣出,買的好,其實全是為了能夠賣得好。
因為只有賣出,才是落袋為安,而不再是虛幻的賬戶浮盈。
正如布魯斯·柯凡納所說:“在我進入之前,我就知道何時該退出。”
巴菲特還有個名言:“如果你不打算持有某只股票達十年,則十分鐘也不要持有。”
其實,他們講的都是在擁有前就想好出路、目標和結果。
所以,不管是股市,還是任何生意,永遠都是買的沒有賣的精,會買是徒弟,會賣才是師傅。
前兩年,坤鵬論的一位做風投的朋友說過,有一種創業就是奔著被別人收購的。
后來自己也慢慢地領悟,做企業,也要首先考慮好自己企業的出路問題。
企業一般有四條出路:上市、被收購、清算、繼承。
雖然清算是創業大概率的結果,但沒人會從一開始認為自己做不成。
上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在資本的摻和之下,不在人家的資本局中,你很難上市。
繼承,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同樣也需要費不少的周折,時間拉得會比較長。
總的來說,被收購是不少創業者的最佳出路。
現實些吧!
別總想著做未來的阿里、騰訊或是百度,實話說,這樣的目標太高,恐怕很難實現。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換條出路,不成為BAT,而是將來把自己的產品或是自己的公司賣給BAT。
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思考的重點放在研究它們:
“最想要的產品是什么?”
“最缺的產品是什么?”
“最薄弱之處是什么?”
“還有什么沒有介入的領域?”
……
所以,比起做阿里,不如做讓馬云感興趣的公司更好。
二、它的反義詞是誰?
尋找反義詞是逆向思維的一個捷徑,就像各種發明都是由事物的對立面開始研究的。
正如坤鵬論以前所講,幸福就是快樂時光。
那么,為了避免自己不幸福,就不做、躲避與快樂相反的事情。
當時我也分析了,快樂真正的反義詞并不是悲傷,就跟愛的反義詞不是恨一樣。
愛真正的反義詞是冷漠,而快樂真正的反義詞則是無聊。
那么,我們起碼要保證自己不無聊,這基本就可以和不幸福擦肩而過了。
不無聊就是有事做。
人只要有事做,且完成得不錯,就會有成就感,成就感其實就是快樂。
因為,快樂是人類精神的一種愉悅,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是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我想要什么,我喜歡什么,我期望什么,這些滿足的越多,快樂的次數也就越多。
那么,多做事,多做能夠產生成就感的事,快樂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多,自然幸福也就隨之不斷到訪。
幸福,就是這么簡單!
三、它最怕什么?
這是坤鵬論在投資的過程中不斷思考感悟出來的。
也就是找出事物最怕什么,然后全力去避免它即可。
它和芒格所說的“知道死地在哪里,然后不去”是異曲同工。
比如:坤鵬論之前在《錢最怕什么……》講過的:
錢,最怕什么?——怕丟!
價值投資的基石是安全邊際,說白了,就是以不丟錢為基石。
所以,所有價值投資的經典名著都是在變著花樣談著——別丟錢以及如何最大可能地不丟錢。
理財也一樣,同樣也是怕丟錢,錢就是你的本金。
所以,金融騙子,龐氏騙局的套路都是,你盯著人家的利息,人家盯著你的本金。
同樣,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最怕也是——丟錢。
所以金融的核心才是風險控制,也就錢放得出去,關鍵得收得回來。
再比如:我們購買保險后,最怕什么?
怕不賠!
錢一年一年交了,結果出險理賠的時候,卻發現人家條款里面寫明了你的情況不賠,或是你當初沒如實告知自己的情況,不賠。
所以,坤鵬論在推薦保險時,都會幫助客戶好好研究和分析保險合同條款,只要明白了什么情況不賠,將這些情況避免掉,保險選擇就So easy了!
在這里我再往深里講講,也就是金融業務最怕什么?
前兩天有朋友咨詢時表示,他擔心現在買的保險,過兩年保險公司修改條款,就白買了!
之前坤鵬論講過,金融做的是金錢的未來交易,比如:我告訴,今天給我10塊,明年我還給你20元。
你憑什么給我錢?
第一,我這個人信用好,也就是值得信任,之前從沒干過坑人的事(或是干了也沒人知道),而且有一說一,講了給20,真就給20,注意,這都是以前的我,不能100%代表未來的我。
第二,我還會和大家簽合同(契約),把這件事在合同中說明白,一是明確收益,二是講明如果不能實現承諾我要負擔什么樣的責任。
不管是第一點,還是第二點,其實都是為了讓別人信任我。
實話說,第一點講講可以,做背書也沒問題,但空口白牙就是空口無憑,特別是金融是生意,是面向全社會的生意,不是光賣給親朋好友,還有很多機構、企業以及個人,怎么最高效地讓他們信任,只有具有法律意義的合同。
而且,這里面還有個關鍵,只有標準化的商品才能成規模,而合同就完成了金融標準化的工作。
合同是金融的產品,金融只能用合同作為產品。
所以,說白了,金融其實就是在買賣著一張張合同。
那么,合同最怕什么?
合同最怕違約,違約包括不執行合同,或不按合同執行。
歸根結底,違約意味著信用丟失,失去別人的信任。
那么,沒有信用就沒有信任,誰還再敢和你進行未來的交易?!比如:投資、保險等。
所以,大部分金融產品都無法給出100%的保證,事先就留好不執行的相應條款;同時,合同一旦訂立,就是一口唾沫一個坑,除非雙方同意,絕對是不能單方面修改。
如果真遇到合同訂得不利于金融機構怎么呢?
一般來說,要不就誠心誠意地溝通,讓客戶自己放棄,要不就是扛著扛著吧。
就像某些保險公司多年前利率很高的理財型保險,現在照樣咬著牙按合同執行著呢!
不過,就像坤鵬論之前講過的,金融總會出現泡沫,一旦泡沫就是自然發生的龐氏騙局,宿命一定是破滅,而破滅的時候,就是金融合同大面積違約,也就是意味著金融危機的降臨。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余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余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416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