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九年級下語文知識點總結(九年級下冊語文知識歸納)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6)
第一單元
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主要內容:詩歌采用第一人稱,以“我”向“你”(祖國)的傾訴,將個體的“我”融入祖國的大形象里,并承擔起為祖國取得“富饒”“榮光”“自由”的重任,表達了主人公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陳毅《梅嶺三章》主要內容:三首詩形式上可以獨立成篇,內容上卻是一個整體,每首詩各有側重。第一章表現了革命者視死如歸的氣概和除惡務盡的決心。第二章表達了作者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第三章抒寫了革命者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終生的崇高理想。
《短詩五首》1.《月夜》展現了“五四運動”前夕一代青年的個性覺醒,以及追求人格獨立,追求思想自由的意識。
2.《蕭紅基畔口占》寄托了作者對已故作家蕭紅的懷念之情。
3.《斷章》:哲理詩,告訴我們字宙間的事物存在著普遍聯系,相互依存;這個事物與那個事物的關系,是有條件的、受制約的。
4.《風雨吟》:詩中的“我”作為一個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樣乘風破浪的有為青年,面對苦難中的祖國,產生了強烈責任感、使命感與對中國社會前途、對民族命運的深深的擔憂。
5.《統一》:聶魯達,智利詩人,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統一》是一首哲理詩,告訴我們世界是多樣的,世界因多樣性而美麗;世界又是統一的,透過繁多的現象窺見單一的本質。
高爾基《海燕》(散文詩)1.文學常識:《海燕》是高爾基在1901年寫的短篇小說“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結尾部分,原題為《海燕之歌》。高爾基,蘇聯作家,主要作品有自傳體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
2.主要內容:文章運用象征的手法,謳歌了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的勇猛堅強、樂觀自信和獻身精神。
3.象征手法的運用是《海燕》最大的特色。
4.思考:課文歌頌的是海燕,為什么還要寫海鷗、海鴨和企鵝?在寫海燕高傲地飛翔時,為什么還寫了大海、狂風、烏云和雷電?

第二單元
魯迅《孔乙己》1.主要內容:選自《吶喊》,作者魯迅。文章塑造了孔乙已這一既可憐又可氣,既可嘆又可悲的讀書人形象,揭示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表現當時一般群眾的冷漠麻木,揭露了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
2.這篇小說以酒店小伙計(我)的視角敘述故事,有何效果?
線索人物。作者以一個不諳世事的酒店小伙計的口吻,不動聲色地講述著孔乙已的凄慘遭遇,讓人體會到,連一個孩子都這樣冷漠,可見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而且以第一人稱講述故事,顯得更為真實親切。
3.思考:小說中多次寫到旁人的說笑、哄笑,“笑”貫穿全文,有什么作用?
4.思考:下面課文鏈接中的“大約”和“的確”看似矛盾,實則另有深意。請說說你的理解。
【課文鏈接】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已的確死了。
契訶夫《變色龍》1.契訶夫,俄國作家、戲劇家。
《變色龍》這篇小說通過鮮明生動的對話刻畫了警官奧楚蔑洛夫這個沙皇的忠實走狗見風使舵、趨炎附勢、媚上欺下的形象,揭露了沙皇專制統治的黑暗腐敗,也揭示了小市民階層麻木、庸俗、愚昧的社會現象。
作者除善用對話表現人物思想性格外,還運用對比手法和細節描寫凸顯人物特征,鮮明地表現主題。
2.本文以“變色龍”為題的好處是什么?
(1)小說借變色龍這種動物顏色多變的特點,喻指奧楚蔑洛夫見風使舵的奴オ性格特征。全文緊扣一個“變”字展開情節,刻畫人物。
(2)以“變色龍”為標題,不僅富有諷刺意味,而且形象、醒目,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3.思考:文中設置“軍大衣”這一細節有何作用?
4.下面兩則材料都有“衣服”的細節,請結合文章內容說說作者這樣安排對塑造各自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材料甲】警官奧楚蔑洛夫穿著新的軍大衣,提著小包,穿過市場的廣場。
“席加洛夫將軍?哦!·……葉爾德林,幫我把大衣脫下來……真要命,天這么熱,看樣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還不懂:它怎么會咬著你的?”(契訶夫《變色龍》)
【材料乙】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魯迅《孔乙已》)
《變色龍》中的“軍大衣”交代了奧楚蔑洛夫的身份,脫“軍大衣”既揭示了他因判錯案而膽怯的心理,也表現了他借此為自已變色爭取時間以便見風使舵的狡猾。
《孔乙已》中的“破長衫”是孔乙已讀書人身份的象征,既說明他生活貧困、性格懶惰,又說明他追求功名、自命清高,揭示了他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
“阿城《溜索》(筆記小說)1.主要內容:這篇小說記述的是“我”跟隨馬幫,乘著溜索跨越怒江大峽谷的經過。文中大量篇幅描寫的是怒江大峽谷的高峻險惡,寫初次溜索的“我”和牛都被極其艱險的峽谷嚇得失了神,然而駝隊的漢子們不慌不忙,在領隊的帶領下從容地乘著溜索飛渡深不可測的大峽谷。馬幫人面對大峽谷,從容不迫,舉重若輕,表現了他們的無畏、勇敢、沉著、冷靜。
2.下面的課文鏈接中用不少筆墨寫牛,這對環境描寫和人物刻畫各有什么作用?
【課文鏈接】牛們早臥在地下,兩眼哀哀地慢慢眨。兩個漢子拽起一頭牛,罵著趕到索頭。那牛軟下去,淌出兩滴淚,大眼失了神,皮肉開始抖起來。漢子們縛了它的四蹄,掛在角框上,又將繩扣住框,發一聲喊,猛力一推。牛嘴咧開,叫不出聲,皮肉抖得模糊一層,屎尿盡數撒泄,飛起多高,又紛紛揚揚,星散墜下峽去。過了索子一多半,那邊的漢子們用力飛快地收繩,牛倒垂,升到對岸。
這邊的牛們都哀哀地叫著,漢子們并不理會,仍一頭一頭推過去。牛們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瘋了一樣抖。
牛不肯挪動半步的恐懼和溜索時流淚發抖:
①側面表現怒江峽谷的高峻險惡;②與“我”“戰戰兢兢互相映襯,又與領隊及漢子的勇敢無畏形成反襯。(對牛的描寫,從側面表現了怒江峽谷的高峻險惡,也反襯了首領及漢子的無畏勇猛)
3.本文寫了馱隊飛渡峽谷的故事,請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蘊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1)【深刻意蘊】①飛渡映谷的情景:表現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戰,戰勝艱險。②馱隊的人際關系。體現團結協作,相互信任,關心愛護。③動物形象:隱喻人應該像雄鷹飛翔、像駿馬奔馳,而不是像牛那樣軟弱畏縮。④“我”與領隊的對照:表示人會在艱苦磨煉中成長。
(2)【情感取向】駿馬、雄鷹、高山快谷:對雄奇險峻崇高的贊美。②領隊、精瘦漢子:對樂觀向上人生態度的贊美。③牛的恐懼、發抖:對平庸、畏難的厭棄。④本文所寫生存畫面:張揚了原始、野性的陽剛之美。
“劉紹棠《蒲柳人家(節選)》1.主要內容:本文節選的部分濃墨重彩描寫了三個主要人物,六歲男孩何滿子是小說的主要線索人物,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學問是小說的兩個主要描寫對象。文章表現了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學問俠肝義膽、仗義輕財、嫉惡如仇、扶危濟困的美好品德。

第三單元
《魚我所欲也》這篇短文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論”為依據,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一篇代表作,也讓我們初步領略《孟子》說理的雄辯、氣勢的磅礴、文采的豐富。文中先以“魚”和“熊掌”設喻,得出“生”與“義”不可兼得則“舍生取義”這一中心論點,接著運用因果推理和假設推理進行論證,告誠人們不能“失其本心”。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是《戰國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傳文。這篇文章寫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國,與秦王展開面對面的激烈斗爭,終于折服秦王,保存國家,完成使命的經過。文章歌頌了唐雎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愛國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驕橫欺詐、外強中干的本質。文章內容精彩,情節完整,引人人勝;人物形象生動,秦王的色厲內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強暴、英勇沉著,都寫得栩栩如生。
《送東陽馬生序》本文是一篇贈序。贈序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字,內容多是勉勵、推重、贊許之辭。作者通過講述自己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辛和現在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越的對比,說明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于自?勤奮與專心與否。同時贊揚馬生的謙虛好學,表達了對他的期望與勉勵之情。情真意摯,語重心長。對比手法的運用是本文寫作上的顯著特點。
《詞四首》1.《漁家傲·秋思》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下片則抒發了邊關將士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情懷。
2.《江城子·密州出獵》表達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渴望報效朝廷之志。首三句直接點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后轉寫自己的感想。下片敘述獵后的開懷暢飲,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衛國守邊的重任。結尾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
3.《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通過對早年抗金部隊豪壯的陣容以及對自己沙場生涯的追憶,表達了詞人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
4.《滿江紅》曲折地反映了秋瑾參加革命前復雜矛盾的心情。上片主要表達了詞人自己初離家庭時的矛盾心情,下片寫詞人雖有凌云壯志,但知音難覓,不覺淚濕衣襟。

第四單元
《短文兩篇》1.《談讀書》(隨筆):作者培根,英國哲學家、作家。《談讀書》圍繞讀書的話題,探討了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態度和方法、讀書的價值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觀點。
2.《不求甚解》(雜文、駁論文):通過對“不求甚解”語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淵明讀書“不求甚解”的本質,引導讀者認真體會“不求甚解”的含義,樹立正確的讀書態度,選擇正確的讀書方法。
《山水畫的意境》(文藝論文)主要內容:本文論述了“畫山水,最重要的問題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的觀點。
《無言之美》朱光潛,美學家、翻譯家,主要作品有《文藝心理學》 《談美》 《西方美學史》
《驅遣我們的想象》論述了“欣賞文藝作品,要學著驅遣自已的想象力,通過文字去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這一觀點。
第五單元
郭沫若《屈原》(節選)1.文學常識:選自話劇《屈原》,這是一部歷史劇。本文選自劇本第五幕第ニ場。
2.課文的主體是屈原的獨白。體會獨白中“風”“雷”“電”等形象的象征意義,說說獨白表達了屈原怎樣的思想感情?
風、雷、電象征人世間追求正義、光明的變革力量。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表現了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摧毀黑暗的熱望,也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
3.戲劇的有關知識。
(1)舞臺說明:它是劇作者根據演出需要,提供給導演和演員的說明性文字。它會交代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的服裝,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動作等。
(2)獨白:它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內心深處思想感情的一種戲劇藝術表現方法。
何冀平《天下第一樓》(節選)1.主要內容:以老北京繁華的商業區前門為背景,講述了在清末至民國動蕩的歲月里,創業于清代同治年間、傳至民國初年的老字號烤鴨店“福聚德”由入不敷出、搖揺欲墜到東山再起、名噪京師而又衰退敗落的曲折故事。
2.福聚德衰落的原因:主要原因一一內部的鉤心斗角;根本原因一一當時正值風云變幻的歷史時期,社會秩序混亂,文化封閉落后。
3.課文中的戲劇沖突主要有:(1)唐茂昌強行要錢,王子西勉強應對;(2)克五借機敲詐,盧孟實威嚴應對;(3)盧孟實處罰不成器的小伙計,厚賞成順;(4)羅大頭要挾撂挑子并羞辱盧孟實。(5)唐茂盛支錢要人,盧孟實欲哭無淚。這些戲劇沖突都是圍繞福聚德由盛而衰的原因展開的。
孫鴻《棗兒》(獨幕話劇小品)1.主要內容:《棗兒》是一個獨幕話劇小品。全劇以“棗兒”為線索,圍繞著“棗兒”展開情節,描寫了老人和男孩之間的一段親切交往,巧妙地串起現實與回憶,思念與盼望,表現了老人對兒子、男孩對父親的深切親情,反映了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交遷。
2.象征手法:全劇運用了象征的藝術表現手法。在劇中,“棗兒”是親情的象征,是故鄉的象征,也是傳統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園的象征。
3.思考:劇本開頭和結尾用了同一首童謠,但出現的方式不同。結合童謠兩次出現時的情境,說一說:童謠在劇中起什么作用,兩次出現時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第六單元
《曹劌論戰》這篇課文記敘了我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一一長勺之戰的全過程。全文緊扣“論戰”這一中心,通過曹劌對戰爭的有關論述和對長勺之戰的正確指揮,表現了他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說明了①取信于民,②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③并掌握戰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文章對曹劌的言論寫得十分詳備,而對戰場上的搏殺寫得極為簡略,這樣安排對表現曹劌杰出的政治、軍事才能,突出文章主題,效果非常顯著。
《鄒忌諷齊王納諫》本文細致地刻畫了一個精細、聰明的謀臣形象一鄒忌,他通過生活中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諷勸齊王納諫除弊,從而說明國君必須廣開言路,采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弊,才可以興國。本文故事情節環環相扣,結構完整。文章由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鄒忌從具體的生活小事中悟出了道理,這是進諫的緣起;接著寫入朝見齊威王進諫,這是進諫的內容;最后寫齊威王納諫除弊,齊國大治,燕、趙、韓、魏朝齊,這是進諫的結果。
《陳涉世家》課文記敘了陳勝、吳廣領導的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經過和浩大聲勢,歌頌了農民戰爭的巨大威力,表現了陳勝的偉大抱負以及在關鍵時刻所顯示出來的非凡謀略和領導才干。
文章以事件發展的順序來組織全文,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有關起義以前的事跡,只選其典型事例來介紹陳涉高出常人的言行,寫得比較簡略。有關起義籌劃過程和起義場面,寫得十分詳盡,這主要是為了突出陳涉的非凡才干。寫作戰過程,則又寫得相當概括,以免人物形象淹沒在大場面的活動之中。作者緊扣“起義”這一中心,詳略得當地寫了起義的前前后后,重點明確,有助于作品主題的揭示,更有助于陳涉形象的勾勒。
《出師表》“《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本文以十分懇切的言辭,反復勸勉后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也表達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報先帝而忠陛下”的拳拳深情,歷來備受世人推崇。由于本文體裁是奏章,內容是陳述意見,提出政治主張,所以整體以議論為主。為使劉禪知道開創基業的艱難,激勵他以先帝為榜樣,作者在文中兼敘了自己的身世、追隨先帝的原因和以身許國的經過。在議論和敘述中,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詩詞曲五首》1.《十五從軍征》描繪了一位在外征戰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后的種種場景,暴露了古代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奴役和對人性的損害。
2.《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詩中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產生的惆悵之情。
3.《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詞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拾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詞人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之意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
4.《過零丁洋》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詩人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詩人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了詩人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
5.《山坡羊.潼關懷古》撫今追昔,由歷代王朝的興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詞人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425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