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語文初二筆記莊子二則(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莊子二則》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21分)
1.下列對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p>
A.安知魚之樂(怎么,哪里) B.《齊諧》者,志怪者也(記載)
C.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生的馬)
D.是魚之樂也(這)
2.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鵬/之徙于南冥也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C.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D.去/以六月息者也
3.下列句中加點詞不屬于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B.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C.《齊諧》者,志怪者也
D.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是魚之樂也 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茍全性命于亂世
C.子固非魚也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D.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 云歸而巖穴暝
5.下列句子中對加點詞的意義、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其名為鯤 ②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燮湟砣舸固熘啤、苡型ひ砣慌R于泉上者
A.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D.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相同。
6.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莊子散文在先秦諸子散文中風格獨特。如《逍遙游》,具有想象奇特、善用譬喻的特點,富于浪漫主義色彩。
B.古體詩多為五言或七言,也有四言和雜言,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曹操的《短歌行》及陸游的《書憤》等。
C.東晉陶淵明是山水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他恬淡悠遠的詩風對王維、孟浩然等唐代山水田園詩人有著深遠影響。
D.孟子,名軻,儒家學派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稱為“亞圣”,他的思想及其政治言論主要收錄在《孟子》一書中。
7.比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p>
①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②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③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④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二.閱讀題(80分)
(一)閱讀文言文《北冥有魚》,完成下面各題。(24分)
《北冥有魚》 (《莊子.逍遙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6分)
(1)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 (2)《齊諧》者,志怪者也。( )
(3)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
(4)野馬也,塵埃也。( )
(5)怒而飛( ) (6)去以六月息也( )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3)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3.作者筆下的“鵬”是個什么樣的形象?(4分)
4.你喜歡鯤鵬嗎?談談你的理由。(4分)
5.賞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4分)
(二)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回答完成下列各題。(12分)
【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選自課文《<莊子>二則》)
【乙】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鼻f子曰:“臣患①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 睫②。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shù)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躋③為盜于境內(nèi),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蓖跄酥?。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④?!?/p>
(選自《韓非子·喻老》)
注釋:①患:擔憂。 ②睫:眼毛。 ③莊躋:楚國的大盜,實為人民起義領袖,與楚王不同時,系寓言假托。④明:眼睛明亮,引申為明智
1.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標2處)(1分)
莊躋為盜于境內(nèi)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的詞語。(4分)
(1)怒而飛( ) (2)志怪者也( )
(3)楚莊王欲伐越( )
(4)王乃止( )
3.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化而為鳥/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B.安知魚之樂/王 之伐越,何也
C.去以六月息者也/不以千里稱也
D.不知其幾千里也/安求其能千里也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shù)百里,此兵之弱也。
(三)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回答完成下列各題。(10分)
(甲)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乙)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下面句中加下劃線的詞,在意思上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 不獨子其子
B鵬之背 /大道之行也
C.南冥者,天池也 /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D.亦若是則已矣 / 是謂大同
2.翻譯句子。(4分)
(1)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甲文莊子筆下的大鵬是一個碩大無比、力大無窮、志存高遠、善借長風的形象
B.乙文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有:各社會階層都互相關愛、安居樂業(yè)、人盡其力、物盡其用。
C.甲文想象雄奇瑰麗,多用對偶句,造成鋪排效果,文章氣勢磅礴。
D.乙文善用整齊的對偶句式,排比的修辭,文章也氣勢磅礴.
(四)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回答完成下列各題。(17分)
[甲] 莊子《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乙]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B.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C.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D、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1)齊諧者,志怪者也( )
(2)去以六月息者也( )
(3)弗學,不知其善也( )
(4)教然后知困( )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2)故曰:教學相長也
4.[甲] 文中,“鯤鵬”可高飛九萬里,能從北海飛到南海,但必須借助“海運”“扶搖”,意在說明什么?(3分)
5.“教學相長”與“學學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3分)
(五)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回答完成下列各題。(17分)
[甲]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梁上?!?/p>
[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B.是魚之樂也 /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是故謀閉而不興 / 思而不學則殆
D.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 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1)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 )
(2)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
(3)故人不獨親其親( )
(4)男有分,女有歸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請循其本
(2)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4.[甲]文中,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3分)
5.[乙]文中描繪的理想境界和《桃花源記》文中闡述的“大同”社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出三點即可)(3分)
答案:
一.選擇題
1.C 解析 “野馬”應譯為“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
2.B 解析 本句的誦讀節(jié)奏應是: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3.A 解析 B項中的“水”名詞作狀語,在水面上。C項中的“怪”,形容詞作名詞,怪異之事物。D項中的“怒”形容詞作動詞,振奮,這里指鼓起翅膀。
4.A 解析 A項中兩個“是”均譯為“代詞,這”;B項,確定/保全;C項,本來/鞏固;D項,說話,引文/停留在大氣層上的水滴或冰晶膠體的集合體。
5.C 解析 ①②句中的“名”分別譯為“名字”“命名”,③④句中的“翼”分別譯為“翅膀”“像翅膀一樣”,故選C項。
6.B 解析 陸游的《書憤》屬于近體詩,格律謹嚴。
7.B 解析 ①②④句中的“其”均為代詞,它,指大鵬。③中的“其”表選擇。
二.閱讀題
(一)答案:
1.(1)同“溟”,海。 (2)形容詞用作名次,奇怪(怪異)的事物。 (3)盤旋飛翔。 (4)山野中的霧氣。(5)振奮,這里指鼓起翅膀。 (6)氣息,這里指風。
2.(1)用力鼓動翅膀飛,它的翅膀就像懸掛在天空中的云。(2)這種鳥,海水運動時就要遷徙到南海。(3)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
3.作者筆下的“鵬”是一個碩大無比、力大無窮、志存高遠、善借長風的形象。
4.示例一:我喜歡鯤鵬。因為鯤鵬入深海,翔九天,胸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搏擊長空,縱橫大海,就像諸葛亮、毛澤東等歷史人物,他們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推動歷史向前發(fā)展。
示例二:我不喜歡鯤鵬。因為我喜歡知足常樂,淡泊名利,就像普 通的勞動者,他們愛崗敬業(yè),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
5.此句運用豐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激發(fā)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皳簟薄皳弧钡茸謧魃瘛⑸鷦?讓人產(chǎn)生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
(二)答案:
1.莊躋為盜于境內(nèi)/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
2.振動翅膀 記載 想要 于是
3.D
4.(1)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
(2)大王的軍隊被秦、晉打敗后,喪失土地數(shù)百里,這說明楚國軍隊軟弱。
(三)答案
1.D
2.C
3.(1)(大鵬)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
(2)(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他仍在地下(的行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四)答案:
1.B(A第一個為“這,這個”,第二個是判斷動詞,跟現(xiàn)代文中的“是”意思相同B都是“知道”的意思C第一個為“最好的”,第二個為“到”D第一個為“反思”,第二個同“返”,為“返回”。 )
2.(1)記載 (2)氣息,這里指風 (3)好 (4)困惑
3.(1)當它用力鼓動翅膀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懸掛在天空的云。
(2)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
4.鯤鵬是有所倚,非真正的“逍遙”。
5.相同點:兩者都強調(diào)了“教”是學習、進步和提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不同點:前者是從教和學兩個方面來說明教和學的關系:二者是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后者則只從教的角度來說明,是對前者的補充論證。
二者關系:前者是全文的觀點,后者是引用論據(jù)來補充強調(diào)觀點的,二者是主從關系。
(五)答案
1.D(A第一個為“游玩”,第二個為“游動”B第一個為結構助詞“的”,第二個為音節(jié)助詞,可不譯。C第一個為表示承接的連詞,第二個為轉(zhuǎn)折連詞。D都是介詞“在、到”的意思。)
2.(1)怎么 (2)完全、肯定 (3)以……為親 (4)職分、職守
3.(1)請(讓我們)追溯話題的本原
(2)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4.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5.示例:①人人安居樂業(yè),生活悠閑、平和;②人人受到社會的關愛;③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④貧富差距不懸殊;⑤有共同的信仰和道德價值觀。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587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