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知識>歐楷最難寫的九個基本筆畫(歐楷九成宮36個基本筆畫解讀)
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歐楷《九成宮》36個基本筆畫解讀,從此習(xí)歐不迷茫。
歐楷基本筆畫是學(xué)習(xí)歐楷的基礎(chǔ),它可以幫助初學(xué)者更好地理解歐楷結(jié)字。基本筆畫理解了就可以,不需要經(jīng)常去練習(xí)。因為歐楷的筆畫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jù)整字和布局不斷作出調(diào)整。
寫字絕不是簡單組裝基本筆畫。因為那樣沒有了整體感和連貫性,寫出來的字會很呆萌,也可以說寫出來“字同印刷”,毫無美感。要根據(jù)特定的字形去理解基本筆畫,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下面是歐楷《九成宮》李琪本里面的例字,可以幫助初學(xué)者更好地理解基本筆畫。
1、豎點【宇】


①自左上方逆鋒起筆;
②折筆向右偏下頓筆;
③向下方折筆后蓄勢向下行筆;
④轉(zhuǎn)筆后向上方回鋒收筆。
說明:可以不回鋒,直接指向下一筆“左點”。注意筆斷意連。
2、側(cè)點【安】


①自上順鋒起筆;
②向左下方邊轉(zhuǎn)筆邊按筆;
③向右下方邊轉(zhuǎn)邊按筆;
④折筆向上回鋒收筆。
說明:回鋒是為了指向下一筆“橫折”。
3、左點【悅】


①自上方向下順鋒起筆;
②向左下方順勢邊轉(zhuǎn)筆邊按筆;
③向右下方折筆按筆;
④折筆后向上回鋒收筆。
說明:回鋒是為了指向下一筆“右點”。
4、右點【玉】


①自左上方向右下方順鋒起筆;
②順勢邊轉(zhuǎn)筆邊按筆;
③向左下邊轉(zhuǎn)筆邊按筆;
④折筆后向上回鋒收筆。
說明:不要刻意寫成“三角一肚”。自然書寫為佳。
5、撇點【盛】


①自下而上逆鋒起筆;
②折筆向下右方頓筆;
③轉(zhuǎn)筆蓄勢后向左下方寫小撇,力至筆端。
說明:歐楷的撇點千變?nèi)f化,不存在一成不變的寫法。
6、反捺點【深】


①自左上方向右下方順鋒起筆;
②順勢向右下方邊行筆邊按筆,力量逐漸增大;
③轉(zhuǎn)筆后回鋒收筆。
7、相向點【遂】


①先寫左點,后寫右點;
②左點既可以藏鋒起筆,也可以露鋒起筆;
③右撇點與左點相互取勢,相互呼應(yīng)。
8、長橫【皇】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向右鋪毫力行;
④提筆轉(zhuǎn)鋒向右下頓筆作圍;
⑤提筆回鋒收筆。
說明:長橫的起筆有切筆,也有逆鋒起筆,要靈活運用,切記不可以一成不變使用切鋒起筆,顯得呆板。
9、短橫【天】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向右鋪毫力行;
④提筆轉(zhuǎn)鋒向右下頓筆作圍;
⑤提筆回鋒收筆。
10、長弓橫【右】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蓄勢向右行筆,中間部分稍輕,稍呈弓形;
④提筆轉(zhuǎn)鋒向右下頓筆作圍;
⑤提筆回鋒收筆。
11、中垂露豎【針】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蓄勢向下鋪毫力行;
④至末端處提筆向右下頓筆;
⑤提筆回鋒收筆。
說明:垂露豎的回鋒,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主要看下一筆在左邊還是右邊。一般在右邊多,所有向右回鋒。
12、左垂露豎【閣】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蓄勢向下鋪毫力行,中部略呈弧形;
④至末端處提筆向右下頓筆;
⑤提筆回鋒收筆。
說明:左垂露豎,回鋒必須向右回鋒,不可以向左回鋒。原因就是,要指向下一筆。
13、懸針豎【年】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蓄勢向下鋪毫力行;
④行筆至三分之二處力量逐漸減小,末端處呈針尖狀,力至筆端。
14、斜撇【食】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蓄勢向左下方撇去;
④力量逐漸減小,力至筆端,注意中鋒行筆。
說明:力至筆端非常重要,千萬不可以寫成“鼠尾撇”。
這跟握筆有關(guān)系。如果筆握死了,撇就很容易出問題。所以要做到“指實掌虛”。
15、新月撇【尤】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蓄勢向下作弧;
④力量逐漸減小,力至筆端,注意中鋒行筆。
說明:歐楷基本上都是逆鋒起筆的多,含蓄內(nèi)斂是歐楷的特點,如果露鋒過多,鋒芒畢露,字體就顯得不夠穩(wěn)重。
16、回鋒撇【疾】


①左上角逆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向左下寫彎,中間部分提筆斂鋒,不宜過肥;
④至末端處向左下挫筆后,提筆向上回鋒,再挫筆蓄勢,向左上出鉤。
17、柳葉撇【應(yīng)】


①自上方順鋒起筆;
②順勢向左下方寫撇,中間部分力量逐漸增大;
③稍稍駐筆后提筆向左下方寫撇,力量逐漸減小,力至筆端;
④該撇兩頭尖,中間肥,但重心要穩(wěn)。
18、長斜撇【名】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蓄勢向左下方撇去;
④力量逐漸減小,力至筆端,注意中鋒行筆。
18、短斜撇【足】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蓄勢向左下方撇去;
④力量逐漸減小,力至筆端,注意中鋒行筆。
20、平撇【利】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蓄勢向左下方撇去;
④力量逐漸減小,力至筆端,注意中鋒行筆。
21、斜捺【杖】


①自左上方逆鋒起筆;
②折鋒向右輕頓后,轉(zhuǎn)鋒向右下方行筆;
③行筆過程中力量逐漸增大,
④至捺腳處頓筆后,提筆向右出鋒,捺畫要一波三折。
22、平捺【游】


①自左上方逆鋒起筆;
②折鋒向右輕頓后,轉(zhuǎn)鋒向右下方行筆;
③行筆過程中力量逐漸增大,
④至捺腳處頓筆后,提筆向右出鋒。平捺要比側(cè)捺的水平向度小,更加平穩(wěn)。
說明:“走之旁”千萬不要斷開來寫,氣斷了字就死了。某楷的寫法是完全錯誤的,值得批判。
23、橫鉤【當(dāng)】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向右鋪毫力行;
④至鉤處提筆上昂后向右下方頓筆;
⑤提筆轉(zhuǎn)鋒向左下方出鉤,注意中鋒行筆。
24、豎鉤【引】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向右鋪毫力行;
④至鉤處向右下輕頓;
⑤向上回鋒蓄勢后向左上方出鉤。
說明:歐楷豎鉤必須“一筆出鉤”,絕不允許描畫。
25、斜鉤【咸】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蓄勢向右下方鋪毫力行;
④行筆至出鉤處稍頓筆后折鋒向上,再駐筆蓄勢向右上出鉤。
說明:斜鉤的鉤不存在“內(nèi)圓外方”。無論是歐楷、顏體還是柳體,都是蓄勢出鋒,直接出鉤會顯得過于妖艷,不是歐楷本該有的特點。
26、豎彎鉤【也】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向左下方鋪毫緩行;
④至豎的末端處一路圓轉(zhuǎn)后向右鋪毫行筆;
⑤至出鉤處提筆折鋒向右,駐筆蓄勢后向上提筆出鋒。
說明:此出鉤借鑒了隸書的寫法。
27、背拋鉤【鳳】


①藏鋒或順鋒起筆;
②蓄勢后向右偏上行筆;
③折處提筆向右下方頓筆,再折筆向右下方蓄勢后,向右下方寫斜彎鉤。
28、豎平鉤【 乎】


①藏鋒或露鋒起筆寫豎;
②出鉤處順勢向下駐筆后再提筆轉(zhuǎn)鋒向左按筆,然后順鋒向左出鉤。
29、長挑【物】


①逆鋒向左下方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蓄勢向右上方行筆;
④力量逐漸減小,力至筆端,注意中鋒行筆。
30、短挑【城】


①逆鋒向左下方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蓄勢向右上方行筆;
④力量逐漸減小,力至筆端,注意中鋒行筆。
31、挑點【波】


①逆鋒向左下方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蓄勢向右上方行筆;
④力量逐漸減小,力至筆端,注意中鋒行筆。
說明:挑點的出鋒角度必須指向下一筆的起筆處。某楷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不可取。
32、橫折【相】


①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②折鋒向右下方頓筆;
③提筆轉(zhuǎn)鋒蓄勢向右鋪毫力行;
④至折處提筆上昂后向右下方頓筆;
⑤提筆向下鋪毫力行,回鋒收筆。
33、撇折【玄】


①先藏鋒寫撇;
②撇的末端處提筆向下方頓筆;
③折筆向右上方蓄勢后向右上行筆,力量逐漸減小,力至筆端。
編后語:經(jīng)常有網(wǎng)友提示小編,說要加強歐楷基本筆畫練習(xí)。小編有理由懷疑是網(wǎng)友受了不良“印刷體”的影響。
小編認(rèn)為,練習(xí)基本筆畫也要放到整字里面去理解,而不是單一苦練基本筆畫。
其實,結(jié)體比基本筆畫更重要。歐陽詢是結(jié)構(gòu)大師,而不是基本筆畫大師嘛。
當(dāng)然,這都是小編一家之言。歡迎師友們批評指正。
借用孫過庭書譜原話作結(jié)束語:“庶使一家后進(jìn),奉以規(guī)模;四海知音,或存觀省。緘秘之旨,余無取焉。”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665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