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積累與運用(46分),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guān)于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7單元測試卷?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7單元測試卷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積累與運用。(46分)
1.下列加點字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4分)
A.晝夜(zhòu) 耕耘(yún) 幼稚(zhì) 撩亂(liáo)
B.篝火(gōu) 明澈(chè) 點綴(zhuì) 招供(gōng)
C.啃玉米(kěn) 櫻桃(yīn) 河蚌(bàng) 搖晃(huàng)
D.倭瓜(wō) 涼颼颼(shōu) 秉性(bǐng) 眷戀(juàn)
2.讀拼音,寫詞語。(8分)
3.下面句中加點字詞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D )(4分)
A.晝出耘田夜績麻(在田間除草。)
B.短笛無腔信口吹(隨口。)
C.彩絲穿取當銀鉦(一種金屬打擊樂器。)
D.草滿池塘水滿陂(池水。)
4.下列“ABB”式詞語運用錯誤的一句是( A )(4分)
A.明晃晃的月光照射在草地上。
B.路邊有許多毛嘟嘟的狗尾草。
C.藍悠悠的天空中不時飄過幾團白云。
D.老牛慢悠悠地走過村前的小路。
5.“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兒煙波浩渺之勢。”這句話前后之間的關(guān)系是( A )(2分)
A.轉(zhuǎn)折 B.遞進 C.假設(shè) D.因果
6.“山銜落日浸寒漪”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A )(4分)
A.遠遠的青山,銜著紅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粼粼波光。
B.遠遠的青山,映照著紅紅的落日,真是燦爛無比。
C.青山對落日依依不舍,更加讓人覺得夜晚的寒冷就要來了。
D.遠遠的青山,在落日的映襯下顯得寒氣逼人,讓人感到一片凄涼。
7.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B )(4分)
A.“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寫出了農(nóng)村生活的繁忙,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B.稚子用彩絲穿冰當銀鉦的做法新穎、有趣,充滿智慧。
C.“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表達了一種晚歸的悠然閑適。
D.范成大、楊萬里、雷震都是宋代的詩人。
8.按要求寫句子。(6分)
(1)蜜蜂胖乎乎,圓滾滾。
改成比喻句:蜜蜂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
(2)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嗎?
改為陳述句: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9.補充下列詩句。(10分)
(1)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
(2)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
(3) 稚子金盆脫曉冰 ,彩絲穿取當銀鉦。
(4)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5)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
二、閱讀理解。(24分)
(一)祖父的園子(節(jié)選)
祖父整天都在園子里,我也跟著他在里面轉(zhuǎn)。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后邊,用腳把那下了種的土窩一個一個地溜平。哪里會溜得準,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但沒有把菜種蓋上,反而把它踢飛了。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鋤頭,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作谷穗留著。
祖父發(fā)現(xiàn)我鏟的那塊地還留著一片狗尾草,就問我:“這是什么?”
我說:“谷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把草拔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1.形容祖父大笑的四字詞語最貼切的一項是( C )(3分)
A.哄堂大笑 B.眉開眼笑 C.開懷大笑 D.笑逐顏開
2.文段中畫線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C )(3分)
A.比喻 B.擬人 C.排比 D.夸張
3.選文寫“我”在祖父的園子里 栽花 、 拔草 、 鏟地 和不認識狗尾巴草 等,反映了“我”在祖父園子里 自由、快樂 的思想感情。(5分)
(二)春天放紙鳶
夜幕降臨,漫步在鄉(xiāng)間道路上,除了春風撲面有種柔和的感覺之外,忽而傳來陣陣熟悉的風箏葫蘆聲,那“嗡嗡”的聲音,不由得勾起我對童年的回憶。
在我十二三歲時,每到春季,父親總要扎個風箏,供我們賞玩。父親( 扎 )風箏時,左鄰右舍好多人幫著( 劈 )竹篾、打面糊、糊紙等。風箏準備就緒,還是那些人幫助( 托 )著風箏到田野里,拉繩的和( 提 )風箏尾巴的就配合我父親放風箏,一旦風箏飛到了空中,個個看了心里甜滋滋的。
后來,父親見到別人風箏上掛葫蘆,在空中嗡嗡作響,幾里以外的人都能聽到。于是,他也制作風箏葫蘆。他先弄來幾個干燥的瓠瓜,在瓜蒂處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約留住整個瓠瓜的三分之二吧,然后,用一塊圓形木塊蓋住截口,同時用松香封住接合處,以免漏氣,最后要在木塊中間雕出一個斜形口子,這樣,風箏葫蘆就算制作完成了。在風力的作用下,那葫蘆就發(fā)出“嗡嗡”的響聲,掛在風箏上,老遠就能聽到時高時低的風箏葫蘆聲。
受父親的熏陶,我也喜歡制作風箏。開始時,我只是用麥秸稈和舊報紙,制作簡單的小風箏。后來,又萌發(fā)了制作大風箏的念頭。同伴們見到我要制作大風箏了,個個鼎力支持,跟在我后面溜溜轉(zhuǎn)。我自己制作的風箏飛上了空中,我和伙伴們高興得手舞足蹈。從那以后,每到冬春大風時節(jié),我就有制作和放風箏的習慣。
我在同伴中是放風箏的高手,貪玩的小伙伴都很聽我的話,否則我們放風箏時就不帶他去。藍天中的風箏,承載了我童年的美好回憶,讓我思鄉(xiāng)之情又倍增幾分。
1.“手舞足蹈”的近義詞是 興高采烈 和 欣喜若狂 。(3分)
2.在文中括號里選擇合適的動詞填空。(4分)
提 托 扎 劈
3.對于風箏葫蘆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3分)
A.做風箏葫蘆的原料是瓠瓜,在瓜蒂處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約留住整個瓠瓜的三分之一。
B.用一塊圓形木塊蓋住截口,同時用松香封住接合處,以免漏氣。
C.最后要在木塊中間雕出一個斜形口子。
D.風箏上掛葫蘆,在空中嗡嗡作響,能發(fā)出時高時低的聲音,幾里以外的人都能聽到。
4.對文中畫線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B )(3分)
A.寫“我”很自私,小伙伴要是不聽話,就不帶他去放風箏。
B.“我”和小伙伴很貪玩,也寫出“我”的淘氣與天真。
C.那時“我”的地位最高,因為“我”常用放風箏來威脅小伙伴。
D.那時“我”知道有些孩子不喜歡放風箏,所以擅自安排。
三、習作。(30分)
成長就是一段美妙的記憶,成長就是一段蛻變的過程,成長,就是從懵懂到成熟的階段……
在成長中,你經(jīng)歷過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請把這些事情中令你感觸最深的地方寫清楚,寫具體,注意流露真情實感。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030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