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知識>法幢寺怎么讀(請教海幢寺的)
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13)
海幢寺的“幢”——怎么讀?
自從禪風(fēng)雅意開展后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
已經(jīng)被問了N多次
是海zhua?ng寺?海táng寺?還是…?
而且,“幢”在粵語里又該發(fā)什么音呢?

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還有人為此爭得面紅耳赤?那么,這個“幢”字在這里,究竟該怎么讀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捋一捋。
“幢”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個多音字,現(xiàn)代漢語里的“幢”有兩個音,一是zhua?ng,一是chua?ng,分別對應(yīng)不同的意思。
要想了解“海幢寺”的正確讀音
就要理解“海幢”二字
海幢寺有一塊清代石碑《鼎建海幢寺碑記》,里面提到:海幢寺的“海幢”二字是取佛經(jīng)中“海幢比丘在昔能修習(xí)般若波羅蜜,入百萬阿僧祇劫,了無障礙”之意。


《鼎建海幢寺碑記》殘碑拓片 廣州市海幢寺藏
在佛教中,“幢”為法器,有布質(zhì)如旗幟以及石制如柱子兩種。帶有這兩種含義的“幢”讀音皆為chua?ng。且有學(xué)者研究考證,“海幢比丘”的“幢”與佛教法器的“幢”意思一樣。
所以海幢寺在現(xiàn)代漢語中應(yīng)讀↓

至于另一個讀音:當(dāng)“幢”為量詞的時候,比如一幢樓房,用zhua?ng↓

“幢”的粵語讀音
生活在廣州的小伙伴們,知不知道粵語的“海幢寺”又該怎么讀呢?
根據(jù)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廣州音字典》,“幢”在粵語里有三個讀音,分別是 cong4(粵語音床),zong6(粵語音狀)和tong4(粵語音唐)。
cong4(粵語音床)對應(yīng)佛教的法器“幢”;zong6(粵語音狀)對應(yīng)量詞“幢”;

《廣州音字典》 饒秉才編
2003 廣東人民出版社
當(dāng)讀“海幢寺”以及“海幢公園”的時候,為tong4(粵語音唐)↓

這個粵語讀音在一些外文資料里也可以得到佐證:
比如展覽里的廣彩羅漢圖文盤,紋盤底部有墨筆書“Canton in Hoi Tong Temple”字樣:


廣彩羅漢圖紋盤
廣州市海幢寺藏
還有,由德國人舒樂采用現(xiàn)代測量技術(shù)測繪、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發(fā)行的《廣東省城內(nèi)外全圖(河南附)》,其中標(biāo)示海幢寺為“Hoi Tong Monastery”。

《廣東省城內(nèi)外全圖(河南附)》海幢寺部分
圖片源自沈曉鳴《海幢寺讀音考》
海幢寺在英文里的不同名稱
18世紀(jì)末,海幢寺曾兩次作為兩廣總督接見外國使團的場所,后來又成為官方指定外商游玩之地。由此,海幢寺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外銷畫和外國人的記錄當(dāng)中。在那些文獻里,除去上文提到的“Hoi Tong”, “海幢寺”還有其他不同的英文名稱。
名稱一:
Temple of Honam (Honan)
Honam(Honan),就是廣州的“河南”,指珠江以南地區(qū),即今天海珠區(qū)一帶。明末屈大均《廣東新語》說,廣州南岸江水四環(huán)的大洲稱為“河南”。

廣東省城內(nèi)外全圖(河南附) 廣州市國家檔案館
在外國人的記載中,用Temple of Honam(Honan)或Honam(Honan)Temple來稱呼海幢寺很常見。
英國《倫敦時事畫報》1858年12月11日刊登海幢寺住持就任儀式,上面寫著“AT THE TEMPLE OF HONAM”。


英國《倫敦時事畫報》1858年12月11日
刊登海幢寺住持就任儀式
廣州市海幢寺藏
英國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這本書里,是“Honam Temple”。

英文版《中國與中國人影像》
【英】約翰?湯姆遜 1874
出版社:Sampson Low, Marston, Low, and Searle
名稱二:
Ocean Banner Monastery
曾任廣州沙面天主教堂主持牧師的英國人約翰·亨利·格雷(John Henry Gray)寫過一本《廣州七天》(Walks in the City of Canton),里面第三章分別用Hai-Chwang-sze/Ocean Banner Monastery/Honam Temple 來稱呼海幢寺。

英文版《廣州七天》
【英】約翰·亨利·格雷 1875
出版社:De Souza & Co
名稱三:
Sea Screen/Sea—screen Temple
美國人亨特(William C. Hunter)所著的《舊中國雜記》中曾提到海幢寺,稱其為“The Sea Screen Temple”。

英文版《舊中國雜記》目錄
【美】亨特 1911
出版社:Kelly and Walsh, Limited
香港藝術(shù)館收藏了一幅由法國畫家奧古斯特·波塞爾(Auguste Borget)所畫的海幢寺,他們網(wǎng)站英文翻譯也使用:Sea-screen Temple。

圖片源自香港藝術(shù)館官方網(wǎng)站
福利來啦——
文末小討論
海幢寺收藏有一幅19世紀(jì)的版畫,下方寫著“Landing Place and Entrance to the Temple of Honan, Canton”(海幢寺碼頭和入口)。


19世紀(jì)海幢寺碼頭畫 廣州市海幢寺藏
此圖最早見于英國建筑師、藝術(shù)家托馬斯· 阿羅姆(Thomas Allom)和歷史學(xué)家喬治· 賴特(G.N.Wright)1842 年合作出版的《中國:那個古老帝國的風(fēng)景、建筑與社會習(xí)俗》(China, In a Series of Views : Displaying the Scenery, Architecture, and Social Habits, of That Ancient Empire),被放置在介紹海幢寺的部分。
由于該書出版后影響頗大,此圖還被印制成版畫廣為流傳,并被后世許多圖書采用,長期以來后世都認(rèn)為此圖描繪內(nèi)容的確為“海幢寺碼頭和入口”。

但是,托馬斯· 阿羅姆并未到過中國,也沒到過海幢寺,其繪畫是根據(jù)前人作品二次創(chuàng)作而成。從畫面上的建筑風(fēng)格來看,所畫更像是道教而非佛教的廟宇,且與同時期其他描繪海幢寺海山門的外銷畫相比,差異也非常明顯。
故有專家認(rèn)為,此圖所描繪的可能并不是“海幢寺碼頭和入口”。

1796年西班牙人阿格特訂制海幢寺外銷畫冊中的海山門
廣州市海幢寺藏


海幢寺及海珠砲臺 約1850 香港藝術(shù)館藏品
供稿丨展覽策劃小組
編輯丨展覽策劃小組 宣傳推廣工作小組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106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