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常見題型
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2.這篇散文,作者從“你”的角度來抒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種敘述人稱?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對………的稱呼大多用第三人稱,而在……中卻有兩處用了第二人稱,這樣寫有何作用?

第一人稱的作用
(1)有真實感,親切自然。
(2)更易于表現描寫人物的心理狀態。(3)使作品情景顯得更真切。
我戰戰兢兢跨上角框,領隊吼一聲:“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覺耳邊生風,僵著脖頸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覺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這索由十幾股竹皮扭絞而成,磨得賽刀。——《溜索》
本文以第一人稱敘述有什么作用?
①“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為貫穿全文的線索。
③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實感。
③以“我”的膽怯和領隊及漢子進行對比,突出他們的勇敢無畏。

第二人稱的作用
(1)便于對話。
(2)便于抒情,增強文章感染力。
(3)增加親切感,就好像是作非面對面交談一樣。
(4)用于事物,有擬人化的效果。
可愛的青菜,土地美麗的女兒,請用你樸素的光輝照耀我。
——《青菜》
這篇短文是用第幾人稱寫青菜的?這種寫法對內容的表達起什么作用?
用第二人稱的寫法,起的是擬人化作用,便于直接對青菜抒發自己的贊美之情。

第三人稱的作用
(1)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反映現實自由、靈活。
(2)作者可以置身事外,敘述一切作者想要敘事的事件。
(3)使讀者有更大思考空間去冷靜地分析事物。
還是在二次戰役的時候,有一支志愿軍的部隊向敵后猛插,去切斷軍隅里敵人的逃路。當他們趕到書堂站時,逃敵也恰恰趕到那里,眼看就要從汽車路上開過去。這支部隊的先頭邊就匆匆占領了汽車路邊一個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岡,阻住敵人。一場壯烈的搏斗就開始了。
采用第三人稱寫法,自由、靈活地選取三個典型事例來表現志愿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這三個事例從不同側面集中表現了志愿軍戰士最本質的思想感情。
“松骨峰戰斗”——對敵人的恨,體現出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火中救小孩”——對朝鮮人民的愛,體現了國際主義精神;
“防空洞談話”——高尚的苦樂觀,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

感謝您的點贊,關注,轉發!
(圖片來自網絡)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108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