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適合吃什么美食(七夕會美食但愛鲞魚美)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13)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看了標題后,有人可能對“鲞”字一時反應不過來,“鲞”魚是何模樣?有人以為“鲞”與謄寫的“謄”相似,也就蒙一下,就叫“謄(音藤)”魚吧。略略科普一下:鲞(音想....<p>看了標題后,有人可能對“鲞”字一時反應不過來,“鲞”魚是何模樣?有人以為“鲞”與謄寫的“謄”相似,也就蒙一下,就叫“謄(音藤)”魚吧。</p><p><img alt="七夕適合吃什么美食(七夕會美食但愛鲞魚美)(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c1f6f547914149d0859581c4eee3b8bb.jpg"/></p><p>略略科普一下:鲞(音想)魚是一種魚類的稱謂,是生長在我國的渤海、黃海、東海的常見魚類,學名叫作鰳魚、北方稱鲙(音快)魚、白鱗魚,南方稱曹白魚、白力魚、鲞魚等,據資料記載,鰳魚在我國已有5000年的捕撈歷史。它是東海主要的漁獲之一。以前為了保存鲞魚起見,大量的鰳魚被制作鰳鲞,也就是鰳魚干,因此鲞還有一種解釋為“干”,最常見的是“黃魚鲞”“鰻鲞”。</p><p>“鲞”:宋范成大贊稱,“美下著魚,是為鲞字。”那鲞魚味美,更是物超所值。青島即墨那一帶,有著過年吃鲞魚的習俗,是大年夜不可或缺的一道菜。</p><p>既然鲞魚的鮮美不亞于帶魚和黃魚,那為何不受常人待見?主要因其刺太多。</p><p>我緣何成了食鲞的老饕呢?還得從五十多年前說起,那時我是單身漢,姑父母疼愛我,時不時地叫我去打打牙祭,我至今忘不了那次吃鲞魚的情景。姑父是山東榮成海邊長大的,烹制海魚的功夫深厚,知我喜歡吃魚,特地準備一條銀光閃閃的鲞魚。那天中午親自下廚掌勺,在魚身上劃了數刀,在冷油熱鍋中,放入整條的鲞魚,魚皮金黃,再翻一面,然后,神奇地把魚鏟在大盤里,皮一點不壞。然后,配制獨家的醬汁,將魚小心地放入鍋中,倒入醬汁,再加入些許高湯,開大火燒開,再小火燉入味,然后大火收汁,讓湯汁把魚身浸著,再撒上點香菜,那時滿屋凈是魚香味,我大快朵頤,而且學會了姑父教我的在舌尖齒頰之間,如何靈巧默契地吮咂剔出魚刺的方法,此后,我遠離鲞魚雖鮮美而多刺的煩惱。從那時起,我時不時地向姑父討教一些挑選、烹飪鲞魚的經驗,還在家中試燒鲞魚解解饞。</p><p>結婚后,太太不喜歡吃鲞魚,怕刺多,喜歡帶魚、鯧魚、小黃魚,而我就好鲞魚這一口,有時餐桌上放著兩份魚,別人見之說,我家是一桌兩魚。經不住我的勸說,她慢慢地品嘗出鲞魚獨到的美味,而且學會了規避多刺的方法?,F在,她也喜歡吃鲞魚,終于“志同道合”了。</p><p>如今,除了紅燒、清蒸外,我又從寧波朋友那里,學著烹制三刨咸鲞魚蒸蛋、蒸肉餅子。朋友介紹了蘇州一張美食名片:蝦籽鲞魚。他還錄制了蘇州人制作蝦籽鲞魚的視頻,我想按圖索驥,如法炮制,鲞魚的美味不就更加豐富了嗎?(倫豐和)</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