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7)
期中測試卷(分值120分)
一、積累與運用。(26分)
1.給文段中加點的字注音并根據拼音寫漢字。(5分)
楊絳先生的文字淡雅chún( )香,如清水芙蓉。她的一生曾遭遇了許多磨難,但都能溫wǎn( )應對。她寫的《干校六記》,文字樸實簡白,筆調冷jùn( )。既對弱者予以關愛,又透露著剛正不阿( )的精神。她認為,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 )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2.依次填入下列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________永世長存。在歷史的天空中,當年的烽火連天、金戈鐵馬已經遠去,但________是在世的老兵還是血染沙場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們永遠________。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英雄人物始終是________歷史的精神坐標。
A.功勞 即使 銘刻 標注
B.功勛 即使 銘記 標記
C.功績 無論 銘刻 標榜
D.功勛 無論 銘記 標注
3.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他們倆雖然是一母同胞,但性格脾氣、處事方式迥乎不同。
B.《我的長征》這部影片可歌可泣,很值得同學們一看。
C.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使敘利亞局勢變得撲朔迷離。
D.他不茍言笑,總是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印象。
4.(2017·山東濰坊)下列各句,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3分)
A.走過這家溫暖的書店,安慰著這個城市行色匆匆的人們疲憊的精神和靈魂。
B.因為搭上了網絡購物的順風車,快遞行業迸發出極大的生長活力讓人瞠目結舌。
C.大雁之所以能夠穿越風雨,行穩致遠,關鍵在于其結伴成行,相互借力。
D.深海勘探開發技術裝備的研制,將不斷推進我國大洋海底可燃冰的開采工程效率。
5.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我每次讀《阿長與<山海經>》的時候,都會被阿長那淳樸的愛所感動。
B.“我的朋友啊,”他說:“我——我——”
C.“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顆顆寶石,鑲嵌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
6.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孫權勸學》選自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遷主持編纂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B.《老王》一文中通過敘寫作者與老王的交往,體現了作者的平等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
C.令,敬辭,用于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如令尊(對方的父親)、令堂(對方的母親)
等。
D.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寫了眾多的小人物,他對這些小人物分外寬厚,筆鋒也不像小說那
樣犀利,如長媽媽做了一點好事,他就用詩一樣的語言進行贊美。
7.古詩文默寫。(6分)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寒光照鐵衣。
(3)《逢入京使》中寫詩人由于行程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達懷親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韓愈在《晚春》中賦予花木以人的情思,表現它們珍惜最后的美好時光,爭芳斗艷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與鑒賞。(44分)
(一)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各題。(5分)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8.“折柳”二字在詩中即指________________,又含____________之事,代表了古代的一種文
化習俗,一種美好的傷感情緒。(2分)
9.第二句中的“散”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14分)
在國外唱《我的祖國》
葉公覺
①我的兒子本是一位新生代的驕子,他熱衷于港臺歌星們演唱的歌曲,對我來說這些歌曲旋律夸張別扭,一點也不好聽,有的甚至像說話一樣,毫無音樂性,但兒子喜歡,我一向對他喜愛的歌不以為然。
②自從兒子出國以后,我發現他的愛好有了改變。從他發來的電子郵件中知道,他開始喜愛中國的山水畫,常從網上下載反映祖國風貌的畫片,而且也喜歡起一些老歌來,其中一首就是《我的祖國》。兒子在電子郵件中高興地告訴我,他如今是每天口不離這首歌,越唱越覺得祖國家鄉的可愛。
③我從小學時代起,就唱“一條大河波浪寬”,但當初注重的是歌聲的優美、旋律的舒展,對于歌詞所描寫的祖國的形象反而沒有注意,大概因為一直生活在很小的生活范圍內,對祖國的含意缺乏深切的理解吧?而今我的兒子在異國他鄉歌唱《我的祖國》應該有更深一層的感受。
④我和《我的祖國》的詞作者喬羽先生有過一面之緣,那年他來我所居城市采風,我陪同他,與他同行的還有石祥、凱傳。后來他還給我寫過信,用毛筆寫的,很瀟灑的筆跡,我至今珍藏著。他待人很熱情真誠。他給電影《上甘嶺》寫的插曲《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美景,仿佛就是描寫的我的家鄉江南風光。“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寫出了中國人民既好客又嫉惡如仇的民族性格。這首歌傳唱幾十年不衰,總是有它的道理的。如今在遠離家鄉的地方,我的一向不愛好老歌的兒子,也熱愛起這首老歌來,可見它的魅力非凡。
⑤后來我也有機會去國外小住,在別人的國家里,語言又不能相通,每天除了看看華語電視外,只能讀中文書聊解寂寞。有時也哼唱起《我的祖國》這首歌來。
⑥有一次華人聚會,會后有精彩的文藝演出,其中第一個節目就是一位中國留學生唱的《我的祖國》,那身穿鮮艷絲綢中國服裝的女留學生一開口就像郭蘭英當年唱的那樣聲情并茂:“一條大河波浪寬……”臺下的人們似乎迫不及待地附和著唱起來:“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我的聲音顫抖著也跟唱起來:“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陽光……”
⑦歌聲從臺上的獨唱漸漸變成了全場的合唱,在合唱聲中,有鬢發斑白的老學者,有青春年華的留學生,有事業興旺的企業家,有隨夫留洋的伴讀夫人,有僑居海外多年的僑界領袖,有中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大家似乎忘了各自的身份,都以一個祖國的兒女的同樣身份真心實意地唱著這首歌,因為我們有同一個祖國,我們是唱著《我的祖國》成長起來的。歌聲中,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故鄉,想起了美好祖國的山山水水,我發自內心地深情獨白:祖國,我愛你!
10.文章第①段先寫兒子熱衷于港臺歌星們演唱的歌曲,這樣寫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而今我的兒子在異國他鄉歌唱《我的祖國》應該有更深一層的感受。”“更深一層的感受”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結合上下文,說說“我的聲音顫抖著也跟唱起來”一句中“顫抖”一詞有何妙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結合文章,請你分析《我的祖國》傳唱幾十年不衰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文,完成各題。(12分)
小巷里燃起一盞燈
李曉
①那一年,因為父親在城里上班,我由鄉下學校轉到城里上初一。
②學校晚自習下課以后,我每天要經過一條黑漆漆的沒有路燈的小巷。臘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過世,傳來哀哀戚戚的哭聲,嚇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石板路上有一層青苔,我一個趔趄滑倒在地,門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來。
③我高一腳低一腳地走在小巷里,突然想哭。小巷里的風呼嘯著打轉兒,像是凄涼的哭聲。我想起一個人走在鄉下黑夜的山梁上,風也是這么來來回回吹,為了壯膽,我獨自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一扇窗戶里,突然亮起了燈,一扇木窗推開了,燈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我抬頭一看,只見一位老奶奶正探出頭來,朦朧的燈光下,我看見她慈愛的臉。老奶奶不說話,但我看見她在沖我笑著,那意思是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第二天中午放學回家,我經過那條巷子時,只見兩個老人靠在兩把藤椅上,他們手里各自握著一杯熱茶,正笑瞇瞇地說話。我明白了,這是小巷子里的一對老夫妻,望一望他們家那木質雕花的窗戶,我想,他們差不多與這條小巷里的風霜歲月同齡吧。
⑥幾天后,我晚自習后回家,小巷里有了燈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盞燈掛在了門前,為我,為我這樣懷著膽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盞燈。
⑦這一盞燈,就這樣陪伴著我讀到了初三。初三下學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學回家經過小巷,只見兩個男人從老人房子里抬出一個人,快步沖出小巷。
⑧一連兩天晚上,小巷里的燈沒有再亮起來。第三天中午,我看見小巷里搭起了靈堂,照片上笑瞇瞇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滿臉都是淚水。
⑨幾天后,小巷里的燈又亮了起來。看到那團黃色的燈暈,我總覺得,那一盞燈有些溫暖,也有些孤獨。我白天從小巷里經過,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著一杯熱茶,笑瞇瞇地望著我。我沖他點了點頭,老人也點點頭,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飯。
⑩初中畢業以后,因為父親工作調動,我又回到了鄉下中學讀高中。三年后,當我捧著大學錄取通知書回到小巷,想再拜訪那位可敬的老人。然而,小巷依舊,木門卻緊鎖,向幾戶人家打聽,我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
?懷著一種悵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在江上清涼的夏風中,我默默祝福,老人手里握著的那一杯熱茶,永遠也不要涼了。
?多年后,昔日的那條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三峽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漲,這個城市的下半身,都已被一湖碧水覆蓋。
?然而那條小巷里的燈,依然在我的心里,它一直溫暖地照著我,穿過黑漆漆的迷惘歲月,穿過冰涼落寞的憂郁年代。
?在你的人生中,有這樣一盞燈嗎?也請你,在那小巷里,為別人,也為自己,燃起這樣一盞燈。
14.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一盞燈”在文中多次出現,起到______________作用。(2分)
16.請從描寫的角度品析第③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請把第④段橫線處老奶奶的心理活動補充完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13分)
【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隨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尋復南奔。有氣干,拳勇過人,能手執馬鞍,倒立馳騁。年二十余,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請洪仲,洪仲深讓①之而不為報。永乃發憤讀書,涉獵經史,兼有才干。帝每嘆曰:“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傳》)
【注釋】①讓:責備。②露布:公開的文告。
18.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不辭而別 蒙辭以軍中多務
B.精益求精 自以為大有所益
C.尋復南奔 尋根問底
D.兼有才干 品學兼優
19.下列“之”字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3分)
A.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讓之而不為報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親之信之
2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呂蒙、傅永這兩個人物有哪些共同特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作與表達。(50分)
22.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題一】以“一路走來一路歌”為題,寫一篇作文。
【題二】以“夢想是_________的花朵”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如果選擇題二,先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字數不少于500字;
③字跡工整,書寫清楚,卷面整潔;
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期中測試卷
1.醇 婉 峻 ē qián
2.D
3.B
4.C【解析】A項成分殘缺;B項結構混亂;D項搭配不當。
5.A
6.A【解析】《資治通鑒》是由司馬光主持編纂的。
7.(1)明月來相照
(2)朔氣傳金柝
(3)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4)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8.《折楊柳》曲調 折柳送別
9.“散”是飄散、飛散的意思,一個“散”字讓笛聲有了可視可觸的形象,使笛聲隨著春風悄
悄地在洛城的夜空飄蕩而無所不在。
10.一方面引出下文內容;另一方面,與下文寫兒子愛好有改變構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兒子的
愛國之情。
11.由祖國的美麗、富饒、強大所生發出的愛國情感
12.“顫抖”表現了“我”在聽到這首歌時,從心靈深處涌起的強烈的愛國之情,細膩而真切。
13.①歌聲的優美、旋律的舒展;②寫出了家鄉的美麗風光,表達了中國人民既好客又疾惡如
仇的民族性格;③能唱出祖國兒女的心聲。
14.示例:本文記敘了我每晚放學經過小巷時,一對老夫妻點燃一盞燈為我照明的故事,贊美
了這對老夫妻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15.線索
16.示例:環境描寫,渲染了小巷里寒冷凄涼的氛圍,烘托了我獨自走夜路害怕(恐懼、膽怯、
孤單)的內心感受。
17.示例:孩子,快走,奶奶給你燈光。
18.D
19.A
20.(1)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
(2)有個友人寄給他一封信,(他)卻不能回復。
21.他們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將、武夫);認識到讀書意義后都能刻苦學習;都有了驚
人的長進。(意對即可)
【參考譯文】
【甲】略
【乙】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時候跟隨叔父傅洪仲從青州進入魏國,不久又向南方奔走。(他)很有氣魄和才干,勇氣過人,能夠用手抓住馬鞍,倒立在馬上飛快地奔跑。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有個朋友給他寫信,但是(他)卻不會回信,就請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責備他,不幫他回信。傅永于是發憤讀書,廣泛閱讀經書和史書,兼有文韜武略。皇上常贊嘆說:“戰場上能擊退賊兵,平時能作文書,只有傅修期了。”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153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