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糝湯的由來(山東特色名吃糝湯)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2)
《說苑·雜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糝”的記載《禮記·內則》稱:“糝,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這里所說的“糝”,頗類今糝,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糝湯的由來?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糝湯的由來
《說苑·雜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糝”的記載。《禮記·內則》稱:“糝,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這里所說的“糝”,頗類今糝。
“糝”這個字它究竟怎么念呢?漢字:糝
讀音 (魯南地區方言中念sá)
在現代漢語拼音中沒有(sá)這個讀音,但是聰明的魯南人填補了這個空白,語言學家太有必要到魯南地區來喝一碗香噴噴又養胃又養顏的“糝”。
正確的讀音有三個 “糝” sá,shēn,sǎn
1、糝(糝)
sá 方言,米粒(指煮熟的)。字典上查不到
2、糝(糝)
shēn 谷類制成的小渣:玉米糝兒。
3、糝(糝)
sǎn 涂。“石青糝之。”——《核舟記》
多用雞肉(或牛、羊肉)和麥仁、面粉、蔥、姜、鹽、胡椒粉、五香粉、香油、醬醋等原料,經多道工序制成,湯稠味濃,講究“熱、辣、香、肥” 。
糝湯大致分為兩類,一種為臨沂地區的“黑糝”,在熬制的時候放入大量的黑胡椒,并添加進粉碎的大骨頭進行熬制,所以湯色偏黑、偏濃。一種為改用了白胡椒即另一種為棗莊、濟寧地區的“白糝”。臨沂與棗莊的“糝湯”,經營場所都差不多,但各有不同風味和特點。臨沂的表現為油、熱、辣、咸、黑、稠,味道厚重,顏色不大好看,粘乎乎一碗下肚,得喝一上午熱水才能沖開;棗莊的糝湯則是清、淡、香、白,不稀不稠,不咸卻辣,喝下去很暖胃。泰安的糝是清湯,不同與臨沂的黑糝、濟寧的胡椒粉白糝。臨沂的糝太膩,油大;濟寧的糝,口味偏辣。
故事相傳“糝”的名字與乾隆皇帝有關。話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經過如今的郯城馬頭鎮時,想品品當地的名吃,當地的官員就把這種味道獨特的早餐獻了上來,乾隆爺一嘗,怎么從來沒喝過如此可口的東西,隨口問了一句:“這是啥(糝)?”地方官員忙點頭:“這是啥(糝),這是啥(糝)。”因此,天子的隨口一問就成了它如今的名字—糝。
來山東一定要喝糝!尤其是去臨沂、濟寧、泰安、棗莊!
大廚熟練的磕開一個雞蛋,到入碗中、攪勻。用大勺在煮沸的桶里攪拌攪拌,把湯和麥仁(很少的哦)沖入碗里,生的蔥末、姜末放入碗里,“好了,自己端。”。
糝上桌了,牛肉、三代子隨便選,一個煎餅、兩根油條....實在是太美味了!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204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