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便宜又好吃的早餐(江陰舊時第一早餐)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16)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舊時江陰人早餐桌上最受人歡迎的當屬“大餅油條”了,大概這樣的吃法起源于南宋,盛行于明清以后,一直到我的童年,那都是不折不扣最受江陰人歡迎的第一早餐。江陰人對....<p> 舊時江陰人早餐桌上最受人歡迎的當屬“大餅油條”了,大概這樣的吃法起源于南宋,盛行于明清以后,一直到我的童年,那都是不折不扣最受江陰人歡迎的第一早餐。江陰人對大餅油條還有獨特的稱呼,大餅叫“麻尖角”或者“麻尖糕”,油條則叫“油煠檜”。</p><p><img alt="江陰便宜又好吃的早餐(江陰舊時第一早餐)(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9522a6ac0f494fa7a03af2f2acc80285.jpg"/></p><p> “油煠檜” </p><p> 正宗的江陰城里人叫油條——“油煠檜”,這里的“煠”江陰話念“sa”,就是炸煮的意思,是江陰人飲食生活中的常用詞,小時候對這樣的稱呼不以為然,也從沒有去深究為什么油條要叫“油煠檜”,直到上世紀80年代在縣中當老師時,偶爾在圖書館看到一本書,說到油炸鬼油煠檜的,才恍然大悟。這江陰土話中蘊含的竟然是如此的具有民族大義和做人的操行。難怪400年前的江陰人會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81天抗清壯舉,這小小的地方小吃身上竟也擁有一份氣節,一份人格精神。</p><p><img alt="江陰便宜又好吃的早餐(江陰舊時第一早餐)(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7f7dfa5633b24334898101572c226fe7.jpg"/></p><p> 油條作為江陰人早餐桌上最常見也是最喜愛的小吃,出自哪朝哪代已經無從考證了。周作人先生曾經考證說:北宋蘇東坡時代,浙東觀察副使劉廷璣在《在園雜志》中記載他去迎接蘇東坡時“渡黃河至王家營,見草棚下掛油炸鬼數枚,制以鹽水和面,扭做兩股如粗繩,長五六寸,與熱油中炸成黃色,味頗佳,俗名油炸鬼。” 那油炸鬼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油條,只是油條不只在北方流行,江南也流行。范寅在《越灣》一書中說:“麻花,即油炸檜”,也就是說是油炸秦檜。秦檜是南宋臭名昭著的奸臣,是禍害民族英雄岳飛的罪魁禍首,人們痛恨之賣國求榮,謀害忠臣,故將民間這一小吃油炸鬼改名油炸檜,已示痛恨之切。</p><p><img alt="江陰便宜又好吃的早餐(江陰舊時第一早餐)(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e4b5afc14538496ea41321a1d7a75435.jpg"/></p><p> 小時候家中都喜歡吃大餅油條,所以經常吃。上世紀70年代初,大餅油條還不是尋常百姓家每天的家常小吃。家境尚好的我們,也只是每周開一次這樣的“小葷“。我家住文亨橋堍的西大街,文亨橋是早就不見了,我的印象里就是一條熱鬧的十字路口兼菜場而已,而熱鬧的菜場中竟沒有一家大餅油條店,這是我至今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早晨一大早我得穿過熱鬧的文亨橋菜場,往東兩里光景的司馬街和小廟巷口,那里有一家大餅油條店,說他是店,也就兩張長方桌,一個烙餅桶,一個炸油條的爐子。西邊一張桌做大餅,東邊一張桌壓油條。每天天沒亮,噼噼啪啪、踢踢踏踏的切大餅和小竹棍壓油條的聲音,和著鼓風機的轟鳴聲就遠遠傳開了,我能從工人俱樂部那里,辨別出今天的店面是否開張還是歇業。</p><p><img alt="江陰便宜又好吃的早餐(江陰舊時第一早餐)(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49311c42711947429d5594887544e7da.jpg"/></p><p> 炸油條的是我同學的母親,一位帶著蘇北腔江陰話的大眼睛阿姨,她炸的油條又黃又松,每次我去,她會告訴我,馬上夾餅吃,可以用專用的壓板壓一下,香且脆;如果不馬上吃就不用壓。事實上壓過的油條,迅速去掉了油條中的水汽,又香又脆,確實好吃多了。不壓的回去也不會馬上變軟,夾在餅中滋味無窮,且百吃不厭。為了多爭取幾分買大餅油條后的零花錢,以便積攢后買連環畫,家里的這一份工作都是由我一個人完成的,因為有刺激,所以我總是樂此不疲。</p><p><img alt="江陰便宜又好吃的早餐(江陰舊時第一早餐)(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6435486a00154eb7a81d53b321bb24e5.jpg"/></p><p> 如果油條買多了,父親會變著法的做出其他吃法:一是把油條切成手指甲大小的丁,拌上一勺華士醬油和幾滴麻油,那可是搭粥或者泡飯最好的佐菜了;二是把油條切成稍大一點的小塊,蓬松的油條像一朵朵花,澆上華士醬油,舀上一調羹的熟豬油,切上一撮蒜葉,澆上一勺子滾開水,這就成了我們又一最愛——醬油油條湯。幾十年后我仍然鐘情于此,讓兒子大惑不解我的這一吃法。外婆的做法就更實惠了,她會吩咐父親買兩把新鮮的韭菜,讓我多買兩根油條,到10點光景,一陣有序的忙碌,韭菜切成碎丁,油條剁成小丁,澆上熟豬油,鹽一拌,就是上佳的餛飩餡了。只要比平時煮餛飩的時間稍短,一會兒噴香且上口的韭菜油條餛飩就成了。</p><p><img alt="江陰便宜又好吃的早餐(江陰舊時第一早餐)(6)"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ed46e83bb1374af7bb5facdfe63a942b.jpg"/></p><p> 如今,兒時調皮的我們,一個個都為人父、為人爺了,弟兄幾個聚首回憶起童年的好吃,仍然念念不忘大餅油條,以及由油條派生出去的其他吃法,只是再也不叫“油煠檜”</p><p><img alt="江陰便宜又好吃的早餐(江陰舊時第一早餐)(7)"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515a346a71e348d6934d1929973ca63f.jpg"/></p><p> “麻尖角”</p><p> “麻尖角”的誕生,一定是伴隨著“油煠檜”一起走進尋常百姓家的,宋朝皇帝南渡建立了南宋王朝,大量流民一路逃難進入江南,隨之而來的是北方人的文化一起跟了過來,自然民以食為天,吃的自然也就跟著過來了,那油煠檜因為痛恨殺害岳飛的秦檜而得名,想來那時的南宋百姓心目中有多愛憎分明了,可“油煠檜”太油,光這樣吃填不飽肚子,于是應運而生的自然是它的絕配燒餅,北方燒餅各式各樣,到了江陰,也不知怎的,燒餅里最簡單的“麻尖角”竟然一炮走紅。</p><p><img alt="江陰便宜又好吃的早餐(江陰舊時第一早餐)(8)"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572373dd64bb4bf184046c7310a50ac5.jpg"/></p><p>在我看來,黃田港風檣賈船林立,商鋪攤販云集,大多數的小生意人無非是趕個早市,一副“麻尖角”夾“油煠檜”的大餅油條,是絕好的早餐,微微的咸夾著悠悠的香、濃濃的油鮮裹著淡淡的面鮮,這樣的配搭真的是渾然天成,好像是老天安排好的最簡單、最方便,最有利于販夫走卒行腳方便的早餐,于是有人買,自然就有人賣,這簡簡單單的大餅油條就這樣在江陰大地走紅,一晃就是千百年。</p><p><img alt="江陰便宜又好吃的早餐(江陰舊時第一早餐)(9)"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e9f3d766fa774a53b4d1517ad9989721.jpg"/></p><p>?</p><p>“麻尖角”的好吃在于面粉經過一夜老酵的醞釀,早晨在大餅師傅反復地揉壓甩打下面餅得到淋漓盡致的融合,搟面杖一陣揉壓,條狀的面餅已經攤鋪在長長的臺面上了,裹挾著濃郁蔥花香的微微咸的一層漿頭被緊緊的包在里面,再刷一層甜咸堂堂的漿頭于面餅表面,大海碗里撈一把芝麻順手一撒,一把卜刀甩得乒乒乓乓,幾下子,一長條的面餅就變成了一個個菱形的面餅,做餅師傅的本事遠沒有結束,</p><p><img alt="江陰便宜又好吃的早餐(江陰舊時第一早餐)(10)"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6e9e9f9bf6634e87ba9eae0f8ca5fee3.jpg"/></p><p>他雙手從小臂開始,在旁邊的木桶里浸得濕透,一手挑去桌子上菱形的軟塌塌的面餅,對著偌大的桶箱壁上快速的一貼,面餅就老老實實的貼緊在爐壁上,炭火似乎非常照顧師傅的,浸透水的雙壁紅彤彤,但就是不會燙傷,不是有兩把刷子的師傅是沒有那樣的本事考“麻尖角”的。他用皮囊做成的鼓風機輕輕一鼓,炭火就熊熊燃燒起來,火太大不行,太小又不行,師傅看幾下火勢,手里那把大得夸張的特制火鉗在他手里舉得高高,還發出啪嗒啪嗒的聲響,周圍的人家就是憑借著這聲音就知道,新一鍋的“麻尖角”要出爐了。</p><p><img alt="江陰便宜又好吃的早餐(江陰舊時第一早餐)(1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51285289b6964fd79b51e43a20d3e0e3.jpg"/></p><p> 江陰人吃“麻尖角”是一定要夾“油煠檜”的,光“麻尖角”沒味,光“油煠檜”沒勁,我童年時一角錢買一個“麻尖角”兩根“油煠檜”,麻尖角一頭一撕,兩根“油煠檜”一折一壓,往“麻尖角”里一塞,鼓鼓囊囊的大餅油條就完成了,拿起來還不油手,邊吃邊趕路,做生意人硬是在趕路上完成了早飯,擠出來的時間可以忙更多的生意,而我們學生仔,無非是省了一個睡懶覺的時間,所以一付大餅油條吃到學校沒有吃完,油拉拉的往書包里一塞,先應付不遲到再說。那時候許多學生的書本都是有油跡的,基本因為如此。</p><p><img alt="江陰便宜又好吃的早餐(江陰舊時第一早餐)(1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f563ba9bb9ef4c5894c98437a4f369c3.jpg"/></p><p>?</p><p>江陰的“麻尖角”和北方的燒餅不一樣,和其他地方的大餅也不一樣,其他地方都是或長方或橢圓,或咸或甜,且都輔以油酥,而江陰的“麻尖角”簡簡單單,就是老酵發酵,加點蔥鹽,撒點芝麻,就是靠老酵和堿水、鹽與面與火發生的熱變,所產生的香、松、韌、硬、咸、鮮吸引眾人。當然要吃甜的,大可以吃圓圓的帶有油酥的燒餅或者更高級一點的“草鞋底”了。可絕大多數江陰人都好“麻尖角”和“油煠檜”的組合,因為只有它們的組合才是真正的具有江陰味道的第一早餐。</p><p><img alt="江陰便宜又好吃的早餐(江陰舊時第一早餐)(1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4efc057300284c9f879a78b178176505.jpg"/></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