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匯總(新部編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整理12-24課)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匯總(新部編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整理12-24課)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導讀12、《詩經》兩首一、重點字詞,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匯總?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匯總12、《詩經....

12、《詩經》兩首一、重點字詞,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匯總?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匯總(新部編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整理12-24課)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匯總

12、《詩經》兩首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雎鳩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

荇xìng菜 寤寐wù mèi 芼māo 萋qī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未唏xī 湄méi

躋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君子好逑 逑:配偶。

(2)寤寐思服 思服:思念。

(3)左右芼之 芼:挑選。

(4)宛在水中央 宛:仿佛、好像。

(5)道阻且長 阻:艱險。

(6)白露未已 已:止,這里是“干,變干”。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游哉,輾轉反側。

(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4)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菜長短不齊,在船的左右兩邊撈。好姑娘美麗又善良,我從早到晚追求著她。

(2)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艱險又彎曲。順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關雎》《蒹葭》這兩首詩。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游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筆之。竊窕淑女,鐘鼓樂之。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臍。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在創作手法上,多采用賦、比、興的創作手法。

《關雎、蒹葭》重點字詞整理

【關關雎鳩】雎鳩鳥不停地鳴叫。關關,擬聲詞。雎鳩,一種水鳥,一般認為就是魚鷹。

【洲】水中的陸地。

【窈窕】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配偶。

【荇菜】一種可食的水草。

【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兩邊撈。流,撈取。

【寤寐】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思服】思念。

【琴瑟友之】彈琴鼓瑟表示親近。

【芼】挑選。

【鐘鼓樂之】敲擊鐘鼓使她快樂。

【蒹葭】蘆葦。

【蒼蒼】茂盛的樣子。

【伊人】那人,指所愛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那一邊,指對岸。

【溯洄從之】逆流而上去追尋她。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從,跟隨,這里是追尋的意思。之,代“伊人”。

【阻】艱險。

【溯游】順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到達。宛,仿佛、好像。

【萋萋】茂盛的樣子。

【晞】干。

【湄】岸邊,水與草相接的地方。

【道阻且躋】路又險又高。阻,險。躋,高。

【坻】水中的高地。

【采采】茂盛,眾多。

【未已】還沒有完。

【涘】水邊。

【右】彎曲。

【沚】水中的小塊陸地。

【伊人】那人,指所愛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那一邊,指對岸。

【溯洄從之】逆流而上去追尋她。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從,跟隨,這里是追尋的意思。之,代“伊人”。

【阻】艱險。

【溯游】順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到達。宛,仿佛、好像。

【萋萋】茂盛的樣子。

【晞】干。

【湄】岸邊,水與草相接的地方。

【道阻且躋】路又險又高。阻,險。躋,高。

【坻】水中的高地。

【采采】茂盛,眾多。

【未已】還沒有完。

【涘】水邊。

【右】彎曲。

【沚】水中的小塊陸地。

13、最后一次講演

一、背景介紹

《最后一次講演》是聞一多先生在1946年7月的李公樸追悼會上所做的講演,在講演中先生對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當天下午先生就遭到了國民黨特務人員的暗殺。

抗日戰爭勝利后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反動政府內外勾結,瘋狂策劃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妄圖使中國永遠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這種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反內戰、反獨裁”的愛國主義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蓬勃興起,國民黨反動派冒天下之大不韙,一方面撕毀政協會議,派兵向解放區大舉進攻;另一方面,在他們暫時統治的區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殺手段瘋狂鎮壓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愛國民主戰士李公樸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學召開追悼會李公樸先生的大會,聞一多先生主持了這次大會,會上由于混入了國民黨分子,在李公樸夫人血淚控訴的過程中,他們毫無顧忌,說笑取鬧,擾亂會場,使人們忍無可忍,李夫人剛剛離開講臺,聞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滿腔悲憤的發表了這一篇講演。會后聞一多先生又參加了記者招待會,在他離社返家途中,被特務分子暗殺了。這篇講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講演。”

二、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驊,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

1912年考入清華大學留美預備學校。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 1932年聞一多離開青島,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三、字詞

1.注音釋義:

挑撥離間(jiàn):搬弄是非,破壞團結。

賦予:給予。

卑劣(liè):卑鄙惡劣。

蠻橫(mán hèng):(態度)粗暴而不講理。

光明正大:形容襟懷坦白,行為正派。

辯字組詞:

厲:嚴厲 恰:恰巧 撥:挑撥 賦:賦予

勵:獎勵 洽:洽談 拔:選拔 斌(bīn):同“彬”。

反義詞:

光明正大──偷偷摸摸 光榮──無恥 光明──黑暗

四、課后練習

1、《最后一次講演》是______在______的追悼會上所作的講演。

2、解釋詞語:

①挑撥離間:

②賦予:

3、下面的句子表現了聞一多( )

我們隨時像李先生那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跨進大門!

A、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

B、堅持真理的精神。

C、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精神

D、不畏強暴的精神

4、“這幾天,大家曉得,在昆明出現了歷史上最卑污、最無恥的事情!”句中連用兩個“最”有什么作用?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 )

A、講演一開始就說明李先生沒有罪。

B、引起聽眾注意。

C、講演一開始就義正辭嚴地揭露反動派的卑劣無恥。

D、使敵人害怕

5、題為“最后一次講演”有什么意義?

答案:

1、聞一多;李公仆

2、①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破壞團結。②賦予:給予。

3、A

4、表明事情的程度和性質之嚴重。C

5、表明這是聞一多先生生前最后的一次講演,體現了聞一多先生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

最后一次講演

反動派暗殺李先生的消息傳出以后,大家聽了都悲憤痛恨。我心里想,這些無恥的東西,不知他們是怎么想法,他們的心理是什么狀態,他們的心是怎樣長的!(捶擊桌子)其實很簡單,他們這樣瘋狂的來制造恐怖,正是他們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們制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特務們,你們想想,你們還有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你們以為打傷幾個,殺死幾個,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嚇倒了嗎?其實廣大的人民是打不盡的,殺不完的!要是這樣可以的話,世界上早沒有人了。

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你們將失去千百萬的人民!你們看著我們人少,沒有力量?告訴你們,我們的力量大得很,強得很!看今天來的這些人,都是我們的人,都是我們的力量!此外還有廣大的市民!我們有這個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真理是永遠存在的。歷史上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不被人民毀滅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嗎?翻開歷史看看,你們還站得住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我們的光明就要出現了。我們看,光明就在我們眼前,而現在正是黎明之前那個最黑暗的時候。我們有力量打破這個黑暗,爭到光明!我們的光明,就是反動派的末日!(熱烈的鼓掌)

閱讀題:

1、選段中最能表現聞一多先生觀點的是哪句話?(2分)

2、文中“你們”“我們”各指的是誰?(2分)

你們: 。

我們: 。

3、試分析“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一句話的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分)

4、這一選段中“黑暗”和“光明”的含義各是什么?(4分)

5、這段文字驗證了《聞一多的說和做》中 的方面。 從中可以表現聞一的 精神。(2分)

6、賞析下列語句(4分)

1)現在是黎明之前那個最黑暗的時候。(2分)

2)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真理是永遠存在的。(2分)

參考答案:

1、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真理是永遠存在的。(2分)

2、“你們”是指國民黨反動派及其幫兇,“我們”是指作者及愛國民眾(2分)

3、殺害李公仆嚇不倒人民,會有更多的人不畏犧牲,起來斗爭。表達作者對敵人的憤恨、對革命必勝的信念。(4分)

4、“黑暗”指反動統治,“光明”指人民解放。(4分)

5、說, 大無畏革命(2分)

6、(4分)1)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明反動派作垂死掙扎及斗爭更加殘酷。

2)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的強大力量和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心。

14、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詞語解釋:

【格物】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推究。

【致知】

求知,得到知識。致,獲得。

【正心】

使心地端正。儒家提出的一種修養方法。

【修身】

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指陶冶身心,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齊家】

整齊家政。使家庭整齊有序。

【治國】

使社會秩序安定。治,社會秩序安定。

【平天下】

使天下太平安定。

【袖手旁觀】

比喻置身世外,不加過問的冷淡態度,本課指不作任何探究實驗的消極觀察。

【清談】

本指魏晉間一些士大夫不務實際,空談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實際的談論。

【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急。

【彷徨】

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

【自然科學】

研究自然界各種物質和現象的科學。它包括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等。

【人文科學】

即社會科學,研究各種社會現象的科學。它包括政治經濟學、法律學、文藝學等。

【一帆風順】

船掛滿帆,順水行駛。比喻非常順利,沒有阻礙。

【誠意】

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誠懇。

【抽象】

不能具體經驗到的,籠統的;空洞的。

【誠意】

使心地誠懇。儒家提倡的一種修養方法。

【推之于四海,傳之于萬世】

推廣延伸到全國各地,流傳千秋萬代。

字詞歸類

(1)讀一讀寫一寫

朱熹:(xī) 彷徨(pang huáng) 肇(zhào)諾(nuò)

(2)多音字

量【(liáng)測量 (liàng)數量】 埋【(mái)埋沒 (mán)埋怨】

(3)釋義

格物:探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 誠意:文中指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思想純正。

致知:使心中已知之“理”,推開拓展,使認識達到無所不知的極限。致:推極。知:認識。

彷徨:猶豫不決,不知該往何處去。 正心:心要端正。

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助別人。 一帆風順: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

修身: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齊家:即把自己的家庭整頓好。

知識清單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肇zhào 嘹liào望 彷徨páng huáng

2、解釋下列詞語。

(1) 格物致知;窮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則,而總結出理性的知識。

(2) 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助別人。

(3)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4) 一帆風順: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

3、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1)“四書”之一的《大學》里這樣說:一個人教育的出發點是“格物”和“致知”。

(2) 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毅力。

(3) 我覺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學術不可缺少,而且對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也是不可少的。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大學》本身就說,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田地,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2、在環境激變的今天,我們應該重新體會幾于年前經書里說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這意義有兩個方面:第一,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應該有想像力、有計劃,不能消極地袖手旁觀。

3、科學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以求到的。

三、文學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是美國的物理學家。

2、“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書。

15、我一生中重要的抉擇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抉擇(jué) 阻礙(ài)

墮落(duò) 膏藥(gāo)

如日中天(zhōng) 狡辯(biàn)

2.詞語解釋

陽奉陰違:指玩弄兩面派手法,表面上遵從,暗地里違背。

風口浪尖:比喻激烈尖銳的社會斗爭前哨。

強詞奪理:指無理強辯,沒理硬說成 有理。

平易近人: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了解。

招搖撞騙:假借名義,進行蒙騙欺詐。

3、成語積累

出類拔萃:指才干、實力、能力大大高出同類而拔尖。

多多益善:形容一樣東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陽奉陰違:表面上遵從,暗地里違抗。

招搖撞騙:假借名義,到處炫耀,進行詐騙。

風口浪尖:比喻社會斗爭極為激烈、尖銳的地方。

強詞奪理:本來沒有理,硬說成有理。

平易近人:態度謙遜和藹,使人容易接近。

4.作者簡介

王選(1937—2006),“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被譽為“當代的畢昇”“漢字激光照排之父”。2002年,王選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6 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認 準字形

驟雨(zhòu) 襁褓(qiǎnɡ bǎo) 崩潰(kuì)

攜手(xié) 闡述(chǎn) 誕生(dàn)

枷鎖(jiā) 祈禱(qí dǎo) 拙劣(zhuō)

湛藍(zhàn) 縈繞(yíng) 聲譽(yù)

沉甸甸(diàn)

2.詞語解釋

襁褓: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

行將就木:快要進棺材了。指人臨近死了。木:棺材。

分崩離析: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暴風驟雨:又猛又急的大風雨,比喻聲勢浩大,發展急速而猛烈。

相輔相成:指兩件事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缺一不可。

自圓其說:指說話的人能使自己的論點或謊話沒有漏洞。

3.作者簡介

顧拜旦(1863—1937)法國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1896年至1925年,他曾擔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并設計了奧運會會徽、奧運會會旗,由于他對奧林匹克不朽的功績,被國際上譽為“奧林匹克之 父”。

4.寫作背景

本文是顧拜旦在1919年4月瑞士洛桑國際奧委會全體委員大會上發表的演講。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文獻,顧拜旦用詩歌般的語言闡述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內 涵與價值。

顧拜旦的一生,是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奉獻的一生,他不惜傾家蕩產、奔走呼號。他光輝的一生可以說為奧林匹克運動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 已”,為世界文化史和體育史留下了不朽的篇章。現代奧運走過 了百年歷史,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也成功舉辦了2008年夏季奧運會,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個奇跡的誕生吧!

17、壺口瀑布

這是一篇描寫水的游記。作者梁衡調動形象生動的筆觸,細致地描繪了壺口瀑布的情狀和態勢,熱情贊美了祖國壯麗的河山。全文寫景細膩,主要借助了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寫出了瀑布的聲響、形狀、態勢及偉力,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寫景不是孤立地寫景,而是在寫景中抒情言志。

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體的描寫之中,

二是巧妙聯想。由小小的壺口瀑布透視黃河博大寬厚的雄壯之美,再由黃河的性格聯想到人歷盡艱難、寧壓不彎、勇往直前的精神。

基本積累

{聲:“隱隱如雷”,“震耳欲聾”

水{勢:其勢如千軍萬馬

{形: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

但河水正這般暢暢快快地馳騁時......更涌、更擠、更急。(形成原因)

石{如鋼似鐵的...蜂窩雜陳。

龍槽被齊齊地...存存地剁去。(形成原因)

1.指導學生積累字詞。

(1)朗讀課文,注意以下加點字的讀音。

寒噤(jìn) 推搡(sǎng) 霧靄(ǎi) 出軋(zhá)

汩汩(gǔ) 怒不可遏(è) 挾而不服(xié)

(2)學生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

推搡:使勁推;推擠。

寒噤:寒戰。

霧靄:霧氣,形容霧氣騰騰的樣子。

出軋:(鋼板)從軋鋼機里出來。

汩汩:形容水流動的聲音。

怒不可遏: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憤怒到了極點。這里形容水勢不可阻擋的樣子。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被震聾了。

前呼后擁:前面有人吆喝開路,后面有人簇擁護衛。多形容舊時官吏出巡時的聲勢。

2.作者簡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著名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

18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

課文指導:

1、讀課文第1自然段,各拉丹冬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樣的?

各拉丹冬西北陰坡盡是冰雪;東南陽坡是形態多樣高峻的大山。

2、從第2自然段可知這里的氣候特征怎樣?

多嚴寒,總是云遮霧障的。

3、作者在各拉丹冬考察時遇到哪些困難?

高山反應,缺氧,地震,寒冰,最大的困難是摔了一跤,以至尾椎骨折斷不能很好出行了。

4、作者在文中描寫最主要的景觀是什么?

冰塔林。

5、文中哪一句可看出各拉丹冬是長江的源頭?

最后一自然段:那是堅冰之下的流水之聲,……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寫作特點:

1、以時間和地位轉換為序,組織材料。

如文章開頭和第12自然段第一句話既有表時間,還有交代作者行蹤的語句;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慢慢從礫石灘上走下來,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交代作者行蹤也很明顯。

2、寫景優美,融情于景。

作者觀察細致,尤其是對冰塔林的描繪,運用比喻等修辭,再滲入自己的情感,讓人如臨其境。如“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一句,就是很好的體現。

3、氣候嚴寒,地貌高峻,冰體多端。描繪冰塔林遠望(總寫),奇美近觀瓊瑤仙境,晶瑩潔白冰體多樣,光彩奪目,時光永恒。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字音

裸露(luǒ) 黧黑(lí) 醞釀(yùn niàng)

凍瘡(chuāng) 礫石(lì) 接踵而至(zhǒ ng)

虔誠(qiáng) 詛咒(zǔ zhòu) 腈綸(jīng)

懈怠(dài) 敦實(dūn) 熠熠生輝(yì)

演繹(yì)

2.詞語解釋

黧黑:形容黑。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個又一個接連 不斷地到來。接踵:后面人的腳尖接著前面人的后跟。

草壩子:平坦的草地。

詛咒:咒罵。

虔誠:肅敬而有誠意。

懈怠:松懈懶惰。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車馬等像水流一樣連續不斷。

皺褶:皺紋,這里指冰山上的波形紋。

3.走近作者

馬麗華,漢族,1953年出生于山東濟南,1976年進藏,在西藏工作了27年,曾 經寫過10多本關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紀實作品。代表作有《走進西藏》。

19 登勃朗峰

1.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作家、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工作)。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耶歷險記》等。

課文問答:

1.為什么作者認為乘車騎騾的游客“可憐可憫”?

因為當時天氣灼熱難當,乘坐在緩慢爬行的騾子背上和轔轔前進的馬車里,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之下,不能像“我們”一樣在樹林中避暑納涼,稍作歇息。

2.穹頂為 什么會隨“我們”拾級而上而“愈升愈高”?

這是登山造成的錯覺。因為山路陡峭,有些地方看似不遠,但想要到達卻很難。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感覺穹頂“愈升愈高”。

3.作者在看到勃朗峰沿途的美麗風 光時,聯想到肥皂泡,這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由眼前的絢麗色彩聯想到肥皂泡,化抽象為具體,想象生動,充滿情趣, 抒發了作者對勃朗峰的風光美景的贊美之情。

4.本文分幾個部分?每一部分各寫了什么?

本文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從第一段到第六段,主要寫作者徒步登勃朗峰途中所看到的山野勝景;第二部分從第七段到第十一段,主要寫乘敞篷馬車趕路時遇見的奇人逸事。

5.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作者在文中記述 了與友人游覽勃朗峰的經歷,或濃墨重彩,或簡筆勾勒,筆法多變,妙趣橫生。寫上山,用散文筆法,描繪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變幻的光影,引出無限感慨;寫下山,以小說筆法,敘述奇人奇事、驚險的旅途、怪異的車夫,富有傳奇色彩。

6.本文在刻畫馬車夫時運用了哪些手法?

本文在刻畫馬車夫時主要運用了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等,生動形象地為讀者刻畫了一個風趣幽默的“車王”形象。

字詞解析: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翌日( ) 隧道( ) 俯瞰( ) 穹頂( ) 溝壑( ) 拾級( )

[答案] yì suì kàn qiónɡ hè shè

2.根據拼音寫漢字。

zhòu( )然 敞pénɡ( ) 顛bǒ( ) liáo( )繞 浮zào( )

[答案] 驟 篷 簸 繚 躁

3.請把下列詞義或詞語補充完整。

(1)美不勝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輕歌曼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相輝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 :紛紛到來;連續不斷地到來。

(5)________: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

[答案] (1)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2)輕松愉快的 歌聲和柔和優美的舞蹈。(3)(各種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4)紛至沓來 (5)名副其實

20 一滴水經過麗江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矗立(chù) 目眩(xuàn ) 開閘(zhá)

徘徊(huái) 翡翠(fěi) 硯池(yàn)

蘸到(zhàn) 擦拭(shì)

2.記住重點詞的意思

矗立:高聳直立。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的走。

蒼勁:指老練剛勁。

五彩斑斕:指顏色非常好看,色彩相當豐富,多種顏色錯雜繁多耀眼。

目眩神迷:眼花繚亂,心神搖蕩。多形容所見情景令人驚異。

3.作者簡介

阿來,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馬爾康縣,當代作家,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80年代中后期轉向小說創作,主要作品有詩集《棱磨河》,小說集《舊年的血跡》《月光下的銀匠》,長篇 小說《塵埃落定》《空山》,長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階梯》,散文集《就這樣日益在豐盈》。

4、總結全文

縱觀《一滴水經過麗江》全文,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風景如畫的麗江和麗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動、精美的語言介紹了麗江民俗民風,給人以無限的美感。

21 《莊子》二則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莊子曰:“鯈(tiáo)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譯文

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就是魚兒的快樂呀。”惠子說:“你又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就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是從哪里知道魚的快樂’等等,既然你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卻又問我,所以我說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注釋

1.濠梁:濠水的橋上。濠,水名,在現在安徽鳳陽。

2.鯈(tiáo)魚:一種淡水魚中的銀白色小魚,喜歡在水層下面游動,長約16厘米,又名白鰷。

3. 是: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來(子固非魚也)。

5. 全:完全,確定是。

6.請 循其本:從最初的話題說起。請:請允許我,循:從…說起。其,話題。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你說”汝安知魚樂“等等。汝安知魚樂:你怎么(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呢。”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 

8.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既:已經,之:它,指“魚之樂”,下文的同此意。

一詞多義

1.固

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魚也:本來。

2.見

莊子往見之:看望,拜見。

胡不見我于王:引見。

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譯文

北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云彩。這只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

【注釋】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傳說北海無邊無際,水深而黑。

②鯤(kūn):上古傳說中的大魚

③鵬:本為古“鳳”字,這里用表大鳥之名。

④怒:奮起,這里指鼓起翅膀。

⑤垂:垂掛

⑥海運:大海動蕩。徙:遷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齊諧:書名。一說人名。

⑨志:記載。 怪:怪異的事情

⑩擊:拍打,這里指鵬鳥奮飛而起雙翼拍打水面。

?摶(tuán):環繞而上。一說“摶”當作“搏”(bó),拍擊的意思。扶搖:又名叫飆,由地面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

?去:離,這里指離開北海。息:氣息,這里指風。

?野馬:春天林澤中的霧氣。霧氣浮動狀如奔馬,故名“野馬”。

?塵埃:揚在空中的土叫“塵”,細碎的塵粒叫“埃”。

?蒼蒼:深藍色。

?極:盡。 通“耶”表疑問,相當于“嗎”“呢”

【作者作品】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老莊”。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其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靜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莊子一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

《莊子》,道家經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內篇7篇是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學術界認為是他人偽作。《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它不僅有很高的哲學成就,對后世文學的發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人們評價這本書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魯迅先生更評價說: “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解題】《逍遙游》是《莊子》中的第一篇,在全書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譯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海面上急驟的狂風盤旋而上直沖九萬里高空,離開北方的大海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方才停歇下來”。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里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藍湛藍的,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抑或是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

【課文理解】

1.文章標題為北冥有魚,后來怎么又寫鳥了?

鳥是由魚變化而來的。鯤的體積有幾千里,變成鳥后,鳥的背部不知有幾千里。說明莊子想像力豐富。

2.大鵬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呢?

鯤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

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范圍大(長度:從北海到南海;高度:九萬里)四個方面極寫鯤鵬形象磅礴壯觀。用夸張的手法描述鯤鵬,“不知其幾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萬里”言其活動天地,極言鯤鵬形體之大、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勢之壯觀,一開頭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

3.賞析句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此句運用豐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擊”“摶”等字傳神、生動,讓人產生豐富的想像和聯想。

4.在莊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說理。使文章生動活潑,寓意雋永,感染力強。文章借鯤鵬的寓言說明什么道理?

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那么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沒有局限呢?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翻譯:天色深青,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它是高曠遼遠而沒有邊際嗎?說明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的。

莊子給出確定的結論,鵬鳥和人們一樣,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鵬鳥認識也是有局限的啊。

6.默寫重點句子

(1)本文綜合運用夸張和比喻的句子是:其翼若垂天之云

(2)可以概括出扶搖直上、鵬程萬里兩個成語的句子是: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22、《禮記》二則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

雖然有美味的內食,但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說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

【作者】《禮記》 【朝代】先秦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譯文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

通假字

學半(“學”同“敩(xiào)”,教導)

選賢能(“與”同“舉”,選撥)

、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同“鰥”,老而無妻)

古今異義

教然后知(古義:困惑。今義:困難。)

有至道(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不知其也(古義:味美。今義:意義。)

男有分,女有(古義:女子出嫁。今義:歸還。)

大道之行也(古義: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今義:大路。)

一詞多義

親 1、不獨其親(動詞,以……為親)

2、不獨親其(名詞,父母)

其 1、不知旨也(代詞,它的,指“嘉肴”的)

2、此之謂乎(語氣副詞,表示推測,恐怕)

子 1、不獨其子(動詞,以……為子)

2、不獨子其(名詞,子女)

修 1、講信睦(動詞,培養)

2、蓋簡桃核狹者為之(形容詞,修長)

分 1、男有,女有歸(名詞,職分,職守)

2、舟首尾長約八有奇(量詞,長度單位)

詞類活用

使有所終,有所用,有所長(老,形容詞用作名詞,老年人;狀,形容詞用作名詞,壯年人;幼,形容詞用作名詞,幼童)

文言句式

此之謂乎(“此之謂”,就是“謂此”,賓語前置)

文學常識

《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據傳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雖有嘉肴 知識點

一、注音

嘉肴(yáo ) 自強( qiǎng ) 兌命(yuè ) 學學半(xiào )

二、劃分節奏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三、重點翻譯

1、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嘗,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也不知道它的好處。

3、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

6、故曰:教學相長也。

所以所“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

7、《兌命》曰:“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

《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四、重點字詞解釋:

1、雖有嘉 肴

雖:即使;嘉:好、美;肴:用魚、肉做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吃;旨:甘美

3、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處

4、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反:反省;自強:自我勉勵。

6、: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長:促進 推測語氣;此之謂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知識點總結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選賢與jǔ能 睦mù 男有分fèn

貨惡wù其棄于地

點撥:注意多音字“與”“分”“惡”的讀音。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人不獨親其親。 親:以……為親。

(2)男有分,女有歸。 分:職分,指職業、職守。

歸:女子出嫁。

(3)貨惡其棄于地。 惡:憎惡。

(4)盜竊亂賊而不作。 亂:造反。 作:興起。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與通舉 解釋為:選拔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大道之行”具體表現在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三方面。

(2)希望全社會親如一家的句子是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3)希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歸。

(4)希望社會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句子是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點撥:重點理解“與”“信”“修”等詞語。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因此人們不單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單撫育自己的子女。

點撥:重點理解“親”(第-個“親”意思足“以……為親”,第二個“親”指父母)的意思。

(3)男有分,女有歸。

男子有職業,女子有歸宿。

點撥:重點理解“分”“歸”等詞語。

(4)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白己謀私利。

點撥:重點理解“惡”“棄”等詞語。

(5)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樣奸邪之謀不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點撥:重點理解“興”“亂”“賊”“作”等詞語。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大道之行也》一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這部著作是儒家經典之一,共49篇。其中“禮運”部分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人名)答問的著作。

23 馬說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相xiàng馬 祗zhǐ 駢pián死

槽櫪lì 不外見xiàn

點撥:“相”是多音字,“見”是通假字。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柢:只是。

(2)駢死于槽櫪之間 駢死:并列而死。

(3)不以千里稱也 稱:著稱。

(4)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且:猶,尚且。

(5)執策而臨之 執:拿。 臨:面對。

(6)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吃。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飼 解釋為喂

(2)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 解釋為表現

(3)其真無馬邪 邪通耶 解釋為表示疑問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用原文填空并翻譯。

1.有一位名人曾經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以想到《馬說》中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譯: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

2.寫千里馬的悲慘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譯:只能屈辱于低賤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

3、表明愚妄無知、平庸淺薄的飼馬者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譯:鞭打它不能按照千里馬的方法,喂養它不能喂飽它而使它的才能施展出來,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4.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譯: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這是不識好馬呀。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韓愈,字退之,唐代(朝代)文學家,散文尤其著名,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

24 唐詩二首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文

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后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頂漏水,屋內沒有一點兒干燥的地方,房頂的雨水像麻線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之后,我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是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注釋

⑴秋高:秋深。怒號(háo):大聲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幾層茅草。三,泛指多。

⑶掛罥(juàn):掛著,掛住。罥,掛。長(cháng):高。

⑷塘坳(ào):低洼積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邊低地。

⑸忍能對面為盜賊: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忍能,忍心如此。對面,當面。為,做。

⑹入竹去:進入竹林。

⑺呼不得:喝止不住。

⑻俄頃(qǐng):不久,一會兒,頃刻之間。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

⑽布衾(qīn):布質的被子。衾,被子。

⑾嬌兒惡臥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壞了。惡臥,睡相不好。裂,使動用法,使……裂。

⑿床頭屋漏無干處:意思是,整個房子都沒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據《辭源》釋義,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開天窗,陽光便從此處照射進來。“床頭屋漏”,泛指整個屋子。

⒀雨腳如麻:形容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雨腳,雨點。

⒁喪(sāng)亂:戰亂,指安史之亂。

⒂沾濕:潮濕不干。何由徹: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徹,徹曉。

⒃安得:如何能得到。廣廈(shà):寬敞的大屋。

⒄大庇(bì):全部遮蓋、掩護起來。庇,遮蓋,掩護。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是泛指貧寒的士人們。俱:都。歡顏:喜笑顏開。

⒄嗚呼:書面感嘆詞,表示嘆息,相當于“唉”。

⒅突兀(wù):高聳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廣廈。見(xiàn):通“現”,出現。

⒆廬: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賣炭翁

原文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譯文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燒炭。

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發灰白,十個手指也被炭燒得很黑。

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干什么?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里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集市上趕去。

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們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騎著兩匹馬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的太監和太監的手下。

太監手里拿著文書,嘴里卻說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

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無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炭的價錢了。

>>>>注釋

⑴賣炭翁:此篇是組詩《新樂府》中的第32首,題注云:“苦宮市也。”宮市,指唐代皇宮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場上去拿,隨便給點錢,實際上是公開掠奪。唐德宗時用太監專管其事。

⑵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⑶煙火色:煙熏色的臉。此處突出賣炭翁的辛勞。

⑷蒼蒼:灰白色,形容鬢發花白。

⑸得:得到。何所營:做什么用。營,經營,這里指需求。

⑹可憐:使人憐憫。

⑺愿:希望。

⑻曉:天亮。輾(niǎn):同“碾”,壓。轍:車輪滾過地面輾出的痕跡。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長安有貿易專區,稱市,市周圍有墻有門。

⑾翩翩:輕快灑脫的情狀。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騎(jì):騎馬的人。

⑿黃衣使者白衫兒:黃衣使者,指皇宮內的太監。白衫兒,指太監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稱:說。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詔書。

⒁回:調轉。叱:喝斥。牽向北:指牽向宮中。

⒂千余斤:不是實指,形容很多。

⒃驅:趕著走。將:語助詞。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夠。惜,舍。

⒄半匹紅綃一丈綾:唐代商務交易,絹帛等絲織品可以代貨幣使用。當時錢貴絹賤,半匹紗和一丈綾,比一車炭的價值相差很遠。這是官方用賤價強奪民財。

⒅系(jì):綁扎。這里是掛的意思。直:通“值”,指價格。

>>>>現實意義

白居易在《新樂府》中每首詩的題目下面都有一個序,說明這首詩的主題。《賣炭翁》的序是“苦宮市也”,就是要反映宮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唐代皇宮里需要物品,就派人去市場上拿,隨便給點錢,實際上是公開掠奪。唐德宗時用太監專管其事。白居易寫作《新樂府》是在宮市為害最深的時候,他對宮市有十分的了解,對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賣炭翁》來。這首詩的意義,遠不止于對宮市的揭露。詩人在賣炭翁這個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勞動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賣炭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平。讀著這首詩,讀者所看到的決不僅僅是賣炭翁一個人,透過他,還能看到有許許多多種田的、打漁的、織布的人出現在眼前。他們雖然不是“兩鬢蒼蒼十指黑”,但也各自帶著勞苦生活的標記;他們雖然不會因為賣炭而受到損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賦稅的重壓下流著辛酸和仇恨的淚水。《賣炭翁》這首詩不但在當時有積極意義,即使對于今天的讀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同步練習題

1、“曉駕炭車輾冰轍”中的“輾”有什么表達作用?

“輾”_字既寫出了天寒冷,已經結了冰,從而突出說明了賣炭翁的辛苦,又寫出了寫出牛車的重量,說明了賣炭翁的勤勞。

2、“翩翩兩騎來是誰”中的“翩翩”一詞表現了宮使怎樣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輕快灑脫的情狀。這里表現了宮使得意忘形,驕橫無理的樣子,與賣炭翁為生活操勞的凄慘的個人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揭露了唐代“宮市”的罪惡。

3、“宮使驅將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說明了賣炭翁怎樣的心理?

說明賣炭翁雖萬般不舍卻又無可奈何的心理。

4、全詩反映了封建社會怎樣的情況?

反映了封建統治者的橫暴掠奪,反映了宮市的弊端帶給勞動人民不幸。

5、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詩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宮市的揭露抨擊。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314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