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曹植怎么做出七步詩的(你可能讀的是一首假七步詩)
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曹植七步詩的故事盡人皆知,一般的版本都是這樣的曹丕在朝堂上命題作文,題目是《兄弟》,但詩歌之中不能出現(xiàn)兄弟的任何紫煙,時間是行走七步的時間,寫出來賞你一條命,寫不出來剝奪你的命,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guān)于曹植怎么做出七步詩的?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曹植怎么做出七步詩的
曹植七步詩的故事盡人皆知,一般的版本都是這樣的。曹丕在朝堂上命題作文,題目是《兄弟》,但詩歌之中不能出現(xiàn)兄弟的任何紫煙,時間是行走七步的時間,寫出來賞你一條命,寫不出來剝奪你的命。
但是曹植何許人也,他是被后世謝靈運用“才高八斗”這個成語認證過的詩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這點難度根本不在話下。
于是曹植就沒有用七步,張口便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是《三國演義》里引用的版本,大概是為了便于讀者閱讀,羅貫中把這首詩給簡化了,其實在《世說新語》里,這首詩是這樣的: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對于《三國演義》版本,這首詩多了幾個生僻字,但是寫得更形象更具體了。
但是宋朝的李昉卻說不,這不是最原始的版本。李昉整理過一本書《太平廣記》,在這里他引用了《世說新語》曹丕強迫曹植作詩的故事,但是內(nèi)容卻大相徑庭。
故事的前提還是沒有變,魏文帝曹丕一門心思找個機會弄死自己這個弟弟曹植。
有一天哥倆出去玩,路上看見兩頭牛打架。
牛嘛,打架只能拼蠻力,牛頭相抵。
結(jié)果一頭牛力氣不支,步步后退,最后跌入井里死掉了。
曹丕一看,機會來了,就對自己的弟弟說:“來吧弟弟,此情此景,你不想吟詩一首嗎?”
曹植說好。
曹丕說別著急,我還有限制條件呢。第一不能出現(xiàn)牛、死、斗、井四個中的任何一個字。第二字數(shù)不能低于四十個字,也不能高于四十個字。第三時間限制是在馬行百步之內(nèi)必須寫完。
如果無法按時交卷,也沒啥,只不過你的頭顱和身軀就要分離。
這哪兒是牛打架,這是哥倆較勁。
曹植沒有選擇,只能做。
他打馬而行,最終做出一首詩:
“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
行至凼土頭。峍起相唐突。
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他寫完馬還沒有走完百步,時間還有。
此情此景,讓曹植萬般感慨,決定再寫一首,便是那首著名的:
“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合著曹植寫了兩首詩,我們熟知的只不過他臨場發(fā)揮出來的。
至于哪個故事版本是正確的,已經(jīng)不得而知了。
曹植七步詩的故事后來影響了許多人,歷史上許多文人小時候都效仿過這個橋段。
唐朝有個詩人叫史青,大年三十這天他給唐玄宗吹噓自己的才華,說七步成詩根本不在話下,他能五步成詩。
玄宗說好,那就試試,請以《除夕》為題寫一首。
史青張口就來:
今歲今宵盡, 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 春迎五更來
氣色空中改, 容顏暗里摧
風(fēng)光人不覺, 已著后園梅 "
李隆基很是高興,賞賜了他。
一面紅妝惱殺人
宋朝的時候著名的寇老西寇準也曾被人考驗過。
寇準那會還小,才七歲,和家里人一起去登華山,有人就讓他用華山為題目寫一首詩。
幼年寇準只走了三步就寫出來了:
只有天在上 , 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 , 回首白云低,
當然這兩個人雖然在更少的步數(shù)內(nèi)寫出來這首詩,但是他們當時的心理壓力和憤懣肯定和曹植沒法比,這詩的質(zhì)量也有差別,所以不太有名。
正是由于曹植這首詩太過有名,所以“相煎何急”成了一個著名的成語。
1925年5月7日北京女子師范大學(xué)學(xué)生在一次集會中遭到北洋政府的軍警的鎮(zhèn)壓,校長楊蔭榆為虎作倀,開除了六名學(xué)生(其中有一個就是劉和珍,她在次年的三一八慘案中遇害,魯迅先生寫下那篇《記念劉和珍君》)。隨后楊蔭榆以召集緊急會議之名,請客吃酒,勾結(jié)拉攏北洋政府,用“相煎何急”形容學(xué)生對自己的逼迫,她儼然成了受害者“豆子”,而學(xué)生呢成了豆萁。
上面這句話魯迅沒說過
魯迅先生氣不過,寫下了一首《替豆萁申冤》: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燼你熟了,正好辦教席。
哭的不是鍋里的豆子了,而是灶里的豆萁,豆萁說我把你煮熟了,你成為桌上的菜,好好去請你的客,吃你的飯。
先生高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讓楊蔭榆自己打臉。
等到了1943年的時候,抗日戰(zhàn)爭時期,郭沫若寫過一篇《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在他筆下,豆萁和豆子是相互成全的,豆子熟透了的時候,豆萁早已化為了灰燼。熟了的豆子變成酒席上的佳肴,變成灰燼的豆萁則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條根長出來的,怎么會愿意犧牲自己為兄弟奉獻呢?
說的是中華民族同仇敵愾的事,讀來令人奮進。
著名數(shù)學(xué)家華羅庚,給他弟弟們寫過一首詩,也是反七步詩而用之: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樂。不惜身成灰, 愿弟早成熟。
他說豆萁在鍋底下很高興,因為自己燒成灰,豆子就成熟了。這是一個兄長對弟弟的殷切期望。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349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