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下冊六年級語文第12課(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多音字待dài(接待)(等待) dāi(待會兒),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下冊六年級語文第12課?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下冊六年級語文第12課
多音字
待dài(接待)(等待) dāi(待會兒)
夾jiá(夾襖)(夾被) jiā(夾板)(內外夾擊)
強qiánɡ(堅強)(爭強好勝) jiànɡ(倔強)(強嘴) qiǎnɡ(勉強)(強詞奪理)
近義詞
會意—領會 含糊—模糊 占據—占領 恐怖—恐懼 沉著—冷靜 殘暴—殘忍
粗暴—粗野 嚴峻—嚴重
反義詞
含糊—清楚 殘暴—仁慈 幼稚—成熟 粗暴—溫和 沉著—慌張
詞語解釋
【被難】因災禍或重大變故而喪失生命。運用∶4月 21 日是幾位礦友的被難日。
【慈樣】(老年人的態度、神色)和藹安詳。運用∶我的奶奶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幼稚】(多義詞)①他還是個幼稚的孩子呢,不要苛責他。("幼稚"指年紀小。)②這是我幼稚的想法,請大家多提意見。("幼稚"形容頭腦簡單或缺乏經驗。)
【局勢】(政治、軍事等)一個時期的發展情況。運用∶戰爭時期,這里的局勢很混亂。
【嚴峻】嚴厲;嚴肅。運用∶這些地區正面臨著嚴峻的問題。
【輕易】(多義詞)①她做任何事情都不輕易放棄。("輕易"指隨隨便便。近義詞∶隨便。反義詞∶慎重。)②勝利不是輕易得來的。("輕易"指簡單容易。近義詞∶容易。反義詞∶困難。)【紛亂】雜亂;混亂。運用∶我的思緒很紛亂。【僻靜】(地方)偏僻清靜。運用∶他家在一個僻靜的小巷里。
【恐懼】驚慌害怕。運用∶聽到那種尖厲的聲音,我感到非常恐懼。
【一擁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時闖進門來。運用∶商店搞促銷,剛一開門,早已等候在外的顧客便—擁而入。
【沉著】鎮靜;不慌不忙。運用∶她在緊急關頭總是沉著機敏。
【怒氣沖沖】(成語)形容滿臉的怒氣,異常激動。運用∶他怒氣沖沖地推開門往外走去。
【會意】會心。運用∶我對媽媽使了一個眼色,她立刻會意了。
理解句意的方法—結合背景法
結合背景法就是結合作者所寫的這篇文章的特定背景來理解句子的方法。如,理解第5段中的“這一次不知道為什么,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這句話時,就可以結合時代背景來理解。當時北京處于白色恐怖中,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繼續領導黨的北方組織堅持革命斗爭。當時的局勢十分嚴峻,不是同孩子談心的時候,并且像防止革命的書籍和文件落到敵人手里這樣的事情,也不是簡單的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故只能“含糊地回答我。這體現了李大釗同志對待親人的感愛、和善和對待工作的嚴肅、認真。
課文句子理解:
1.賞析下面句子
(1)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
語言描寫。"堅決"體現了父親說話時的毫不猶豫和留下的決心。他知道局勢險惡,處境危險,但仍不肯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說明父親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這表現了他對革命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和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品質。
(2)父親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動作描寫。"不慌不忙"一詞說明父親對敵人的到來早有準備,表現了他臨危不懼、從容不迫的精神。
(3)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外貌描寫、神態描寫。"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敵人對李大釗施了重刑,"平靜"說明李大釗在經受殘酷的折磨后依舊堅強,"慈詳"充分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
2.課文是怎樣表現李大釗忠于革命的偉大精神和堅貞不屈的高貴品格的?
(1)通過具體來例來表現。如“父親每天夜里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又出去了。有時候他留在家黑,埋頭整理書籍和文件”,表現了李大釗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
(2)通過語言來表現。如“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表現了李大釗對革命事業的高度負責。
(3)通過行為來表現。如“父親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表現了李大釗臨危不亂,把個人生死寞之度外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4)通過神態來表現。如“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表現了李大釗對革命來業的堅定信念和對親人深沉的愛。
寫法借鑒
寫法點撥 照應
照應,是指一篇文章首尾或前后內容的關照和呼應。前面說的,后面要有著落,后面寫的,要與前面交代相合,這樣互相輝映,相得益彰,從而使文章前后貫通,結構完整,中心突出。課文多處采用前后照應的寫法,首尾連貫。如,課文首尾提到“4月28日”形成照應,突出這個日子的難忘。又如,前面講到“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后面交代“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這樣前后照應,會讓讀者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我們在習作中如何運用照應呢?(1)把好便有落腳;前有伏筆,后便有交代;前面提出問題,后面便予以回答。(2)照應的形式要靈活。①內容與課題照應。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內容要和題目協調一致,這樣題目才能成為文章的眼睛,讓人了解文章寫了什么。②開頭和結尾照應。可以在開頭交代事情發生的原因,結尾交代事情的結局,這樣文章就有頭有尾,結構完整。③情節之間相照應,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一個情節接一個情節寫下去,使文章清楚明白,脈絡清晰。④人物語言相照應,可先交代一個人說了什么話,后面再交代這個人是怎樣按照自己的話來做的。這樣給人的印象會更深刻。除了這些照應方法外,還有時間照應、設問照應、物品照應、心理照應等。
運用示例
(開頭)依稀想來,已有幾年未踏上這一條灑滿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親親手用鵝卵石鋪成的,在月下泛著朦朧柔和的光。路的那頭,連著河邊的小屋,連著我的父親。父親啊,你是否依然執著地坐在岸邊,哀怨地吹著笛子,等著兒子的歸來。
(結尾)路很美,很美,是月劃過的痕。月是路的魂,父親的笛聲是我的心魂。
結構圖示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368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