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小升初畢業班語文復習在第一輪拼音、字詞、句子、閱讀、古詩詞等全面總復習之后,還要回歸課本按以往小升初畢業考的經驗來看,六年級下冊本學期的語文課本知識,還是畢業考的考查重點希望孩子們在最后一周多的時間里,再把課本內容細致復習一遍預祝畢業班的小朋友都取得滿意的成績為自己的小學語文學習,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語文六年級部編版第六單元測評卷?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語文六年級部編版第六單元測評卷
小升初畢業班語文復習在第一輪拼音、字詞、句子、閱讀、古詩詞等全面總復習之后,還要回歸課本。按以往小升初畢業考的經驗來看,六年級下冊本學期的語文課本知識,還是畢業考的考查重點。希望孩子們在最后一周多的時間里,再把課本內容細致復習一遍。預祝畢業班的小朋友都取得滿意的成績!為自己的小學語文學習,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第五單元14.文言文二則(1)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一、字詞解釋
(1)弈:下棋(2)通國:全國
(3)善:善于,擅長。 (4)使:讓
(5)誨:指導(6)一人雖聽之:指弈秋講的內容
(7)以為:認為(8)援:引,拉
(9)繳:系在箭上的絲繩,這里指箭
(10)俱:一起(11)弗若:不如
(12)為是其智弗若與: 為,因為;與,同"歟"語氣詞,嗎
二、譯文
弈秋是全國的最善于下棋的人。(有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誨;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里卻一直想著天上有鴻鵠要飛過來,想要拉弓搭箭去射它。雖然(他)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但是不如前一個人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啊。
三、主題
《學弈》通過講述弈秋教兩個人學下棋的事,說明了在同樣的條件下不同的態度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告訴我們學習應該專心致志(一心一意),不能心不在焉(三心二意)的道理。
(2)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一、字詞解釋
游:游歷,游學。辯斗:辯論,爭論。故:原因,緣故。
以:認為 去:距離 初出:剛升起
及:到,到了盤盂:盛物的器皿湯:熱水
滄滄涼涼:寒涼。 孰:誰 為:同"謂",說
決:判斷 汝:你 知:同"智",智慧
二、譯文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見兩個小孩在(為什么事情)爭論,便問他倆爭論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正午時離人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正午卻像個盤盂,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三、主題
《兩小兒辯日》圍繞著太陽什么時候離人近,什么時候離人遠的問題,講述了兩個孩子辯斗的理由,孔子面對這個問題無法做出判斷。體現了兩個孩子善于觀察、敢于質疑、說話有理有據的特點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也說明了學習是無止境的。
《兩小兒辯日》所表達的道理:
1.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勇于探索、大膽質疑的品質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2.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
3.認識事物從不同角度出發考慮,會得出不同的結論,要注意客觀、全面、科學地分析事情。
【名句節選】
孟子: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孔子: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溫故而知新。
15.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一、重點字詞
司空見慣:指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
追根溯源:追溯事物發生的根源。
無獨有偶:雖然罕見,但是不只一個,還有一個可以成對兒(多用于貶義)。
見微知著:見到一點兒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
字音:機械(xiè) 領域(yù)
字形:"司空見慣"的"慣"和"一以貫之"的"貫"字要區別;
"誕生"的"誕"字右邊是"延",不要寫成"廷"。
著(zhù)著名 著(zhuó)執著
解(jiě)解釋 解(jiè)押解 解(xiè)解數
二、課文解析
1.本文開篇直接提出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接著通過波義爾發明石蕊試紙、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學說"、阿瑟林斯基發現腦電波的變化和做夢有關三個具體的事例說明了這一觀點,最后進行總結,指出只有具備見微知著的觀察力、獨立的思考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才能發現問題,發現真理。
這三個事例都是按照"發現問題——不斷發問——研究問題——找到真理"的順序來介紹的。
2."那些在科學領域有所建樹的人,都善于從細微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真理。"
這里的"?"是指發現問題、不斷發問,"拉直"是指不斷解決疑問,"!"是指找到真理。直觀形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文末引用數學家華羅庚的話,有何作用。
引用名言證明自己的觀點,更有說服力,更能吸引讀者。
4.閱讀材料里的詹天佑有著怎樣的精神?
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和不斷研究探索的科學精神。
16.表里的生物一、作者資料
馮至(1905—1993) 詩人、學者。原名馮承植,字君培。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開始發表新詩。代表作品有《蟬與晚秋》、《昨日之歌》、《伍子胥》。
二、重點字詞
①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②柔和:溫和而不強烈。
③和諧:配合得適當。
④單調:簡單、重復而沒有變化。
⑤唯恐:只怕。
蟄(zhē)傷 缽(bō)子
調diào(單調) 調tiáo(調整)
三、課文理解
1.這是一篇回憶兒童生活的散文。本文通過寫"我"對父親的表能發出聲音產生了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小蝎子的故事,表現了兒童的天真,啟示我們應對周圍的事物多觀察,多思考。
課文中的"我",是一個好奇心強、愛觀察思考又比較執著的孩子。
2.父親取出一把小刀,把表蓋撥開,我的面前立即呈現出一個美麗的世界:……
"美麗的世界"具體指表的內部構造。
3.我看得入神,唯恐父親再把這美麗的世界蓋上。
"唯恐"表現出"我"被表里這個"美麗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了,對它著迷了。
17.*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一、重點字詞
①全神貫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②鄙夷不屑:指輕視,看不起。
③憎惡: 憎恨,厭惡。 ④高傲: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人;極其驕傲。
憎惡(zēng wù) 鄙(bǐ)夷不屑(xiè)
屏 bǐng(屏氣凝神) 屏 píng(屏幕)
二、本文主題
本文通過描述2155年孩子們在家"上課",機器人當老師,一次又一次地進行測驗,媽媽在家監督學習等,反映了孩子們對這種學習生活的厭惡,啟發我們在發展現代教育的同時,要關注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健康。
三、課文解讀
1.用較快的速度默讀這篇科幻小說,看看在作者的想象中,未來的上學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今天的學校有專門的集中上課的地方,未來的學校是在家里。今天的老師是真人,未來的老師是機器人。學習模式上,今天是同齡人學習同樣的課程,教法固定;未來是根據個人情況學習不同的課程,對每個孩子的教法都是不同的。
2.大膽想象一下,未來的學習生活還有可能是什么樣的?
示例:我認為未來的學習生活應該是適合每個學生的,學校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如積累了哪些知識,有什么興趣愛好,有什么特長,將來適合做什么工作等,根據這些特點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用機器老師和真人老師相結合的方式教育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成為優秀人才。
語文園地 5一、詞語解釋
走馬觀花:"走"在文言文里是"跑"的意思,所以"走馬觀花"的意思是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
自愧弗如:"弗"在文言文里是"不"的意思,所以"自愧弗如"的意思是自己感覺不如別人而內心慚愧。
聲淚俱下:"俱"在文言文里是"全、都"的意思,所以"聲淚俱下"的意思是邊訴說,邊哭泣,形容極其悲慟。
不以為然:"然"在文言文里是"是的,對的"的意思,所以"不以為然"的意思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輕視意)
過猶不及:"及"在文言文里是"到"的意思,所以"過猶不及"的意思是事情辦得過火,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
赴湯蹈火:"湯"在文言文里是"熱水"的意思,所以"赴湯蹈火"的意思是跳進熱水,踏著烈火,比喻不避艱險,奮不顧身。
二、名句積累
1.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
2.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
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
4.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淮南子》
理解:上面都是古代關于改革創新的名言,從各個方面闡述了改革創新的重要性。
釋義:
1.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礙,事物才能不斷地發展。說明在面臨不斷發展的局面時,必須要改變現狀,進行變革和革命。
2.如果能夠做到一天新,就應保持天天新,從而不間斷地更新。說明我們應該及時反省,不斷革新。
3.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顏色更青。比喻后人如果能用功研究學問,堅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前人更有成就。
4.如果對人民有好處,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襲舊的規矩。說明我們應以人民的利益為重,以事業的成功為重,而不必拘泥于陳規舊習。
拓展積累:
日新之謂盛德。——《周易》
惟進取也,故日新。——《少年中國說》
凡人之情,窮則思變。——《資治通鑒》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370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