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04閱讀(22)




一、內容概述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節選自《居里夫人傳》,傳主是先后兩次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居里夫人,作者艾弗?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課文節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記述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爾?居里在棚屋中通過艱苦努力,終于在瀝青鈾礦里提煉出鐳,見到鐳的美麗的顏色的過程。文章內容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至6段,集中描繪簡陋惡劣的工作場所與環境;第二部分7至19段,記述居里夫婦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第三部分20至26段,描寫居里夫婦發現鐳的場景。文章用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語言,既為我們再現了居里夫婦提煉出鐳的科研過程,也為我們展現了居里夫人獻身科學、忘我奉獻的人格魅力。
二、選文特點
在關于居里夫人的傳記作品中,艾弗?居里的《居里夫人傳》是一部佳作,既客觀真實,可信度高,又生動流暢、飽含深情,這些特點在本文中得到了很好體現。
第一,予深情與敘述的敘事技巧。由于居里夫婦所從事的科研工作的專業性過強,一般讀者較難理解。文章對居里夫婦的具體科研過程和方法一筆帶過,沒有進行描寫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深情舒緩地為讀者推出了一個個鏡頭。又由于身份特殊,在敘述過程中,作者的情感猶如涓涓細流滲透在字里行間,使得全文飽含情思,富有詩意。縱觀全篇文章,刻畫人物形象血肉豐滿,表現人物品格潤物無聲。
第二,恰當引用補充細節,真實可信。文章除了對居里夫人做正面和側面刻畫以外,還有多處引用,分別出自《居里夫人自傳》《居里傳》,多為傳主的信札和日記。這些引用文字為讀者把握傳主特點,恰當地補充了歷史細節,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也極大提高了可讀性。
三、單元定位
本文與剛剛學過的《列夫?托爾斯泰》均為傳記,同屬自讀課文。與本單元前面兩篇教讀課文相比較,二者有許多相同點,都以巨人為主,內容真實,事件典型,同時注重藝術表現。
根據統編教材編寫意圖,要求學生在學習前面兩篇教讀課文和傳記作品《列夫?托爾斯泰》的經驗積累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借助助讀系統、旁批、閱讀提示進行自主學習,提升語文素養,獲得精神啟迪。
四、學習目標
教學內容、學習目標的確定,既要從語文教學的本質出發,要充分挖掘文本的獨特價值,更要緊緊圍繞學生的實際學情。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課堂上的空耗現象,提高課堂效率,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具體到本文目標,可以確定如下。
1.準確把握人物形象。本文雖然屬于敘事性作品,但與一般的敘事作品不同,文章沒有緊張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而是用一個個鏡頭為讀者呈現了居里夫人科研生活的各個側面與片段,并且恰當引用了居里夫人的信札、日記等。學生要能通過讀文章,從這些鏡頭和引用文字中認識、把握居里夫人的性格特點與科學精神。
2.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現人物的寫作手法。作為一篇傳記,本文在表現傳主特點的時候,不僅把人物放在事件中來表現,而且為了確保真實性,多次引用傳主的信札、日記,增強了可信度、可讀性,二者相互印證,相得益彰。
3.品味語言,體會情感。前面已經說過,本文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次女,他對自己的母親懷著無限崇拜之心,驕傲之情,這些情感都融進了字里行間,使得文章語言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特別是文章的后半部分,敘述居里夫婦欣賞美麗的顏色,這一部分宛如一幅溫馨的家庭畫卷和一支浪漫的小夜曲,洋溢著滿足與寧靜,富有感染力。還有本文的標題美麗的顏色也是含義豐富,值得品味。
五、學習方法
在教學本文時,要體現出自讀課文的課型特點。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圍繞學習目標,通過自讀、發現、合作、討論、品味、體會等,既識人又品文,既提升語文素養,又得到人文熏陶。
六、學習過程
結合本文的文本特點、學習目標、課型特點等,本文的學習過程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
1.搜集資料,了解居里夫人主要科學成就和個人品質。居里夫人是一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他的科學成就早已為世人所矚目和認可,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就是最好的證明。同時,關于居里夫人不畏艱辛、持之以恒,獻身科學、淡泊名利的故事廣為流傳,學生耳熟能詳。學生在課前收集這些資料,既可以加深對居里夫人的認識,也可以為本文的學習做好心理鋪墊,拉近情感距離。自讀課文,發現印證。這一環節可以分兩步進行,首先課堂交流,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關于居里夫人的資料,說說在自己的認識中居里夫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因為居里夫人的科學成就和個人品質是人盡皆知的,如果再讓學生讀了文章之后來概括,仍然脫離不了這些幾乎是定論的結論。所以,與其讓學生讀課文之后來貼標簽式的概括,不如先說認識,再回到文章中去印證。
2.讀文章,找出能作為上述評價的依據的內容。學生對居里夫人的性格特點等已形成了既有認識,因此分析人物性格就可以一帶而過,而對于本文有哪些表現居里夫人性格的內容則比較陌生。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回到文章中去,結合具體內容加以分析印證,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語文素養。在這一環節結束時,教師還應提醒學生加以注意,學生所列舉的這些事件并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中的情節,而是一個個并列的鏡頭,是為了從不同側面多角度的表現人物特點。
3.三分析表現手法。在上一環節,學生通過概括事件,印證了自己對居里夫人性格特點的認識和評價。但是對于作者是如何表現人物的,特別是文中為何多次引用居里夫人信札、日記還未關注,而這恰恰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點。這個問題可以由老師主動巧妙地引出,比如老師可以提問:一般的傳記作品都是由作者對傳主進行敘述、描寫等,但是在本文中卻有多數由居里夫人自己來說,如文章第五六十一十四十五段,這是否合理?然后由學生思考、討論,形成結論,大量引用傳主自己的信札和日記中的話,既為讀者補充了未知的歷史細節,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也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可讀性,使讀者仿佛回到了歷史現場。
4.欣賞富有情味的語言,體會作者情感。本文看似簡單,很多內容一望而知。那么教學著力點應該放在哪里?細細揣摩本文的文本內容和文本特點,就會發現,其中最能打動人、感染人的當屬文章語言詩意而有節制,特別是后半部分敘述居里夫婦欣賞美麗的顏色這一鏡頭,有幾個句子值得玩味。這幾個句子是最能生動的表現居里夫人科學精神和個人品質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到語言深處品味欣賞,可以通過抓重音、語速等反復讀。教師要引導學生品析,深刻體悟隱含在文字中的居里夫人身上的那種低調、內斂、謙遜的品質,并潛移默化的滲透語文學習的方法和語文學習的品質。
5.最后回到文章標題美麗的顏色,揣摩其多重含義,實現對于文章的深入理解。
七、總結評價
本文與前一篇課文同屬傳記,二者既有相同點,也有明顯的不同點。教師可以在課堂的最后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歸納異同,形成認知。
相同點表現為都以巨人為主,內容真實,事件典型,同時注重藝術表現。不同點表現為《列夫?托爾斯泰》采用了先抑后揚的寫法,大量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在描寫中插入精當的議論。美麗的顏色則以鏡頭組合式的敘述娓娓道來,在敘述中飽含深情。為了增強文章的真實性,還多數引用了傳主的信札日記。
建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外閱讀《居里夫人傳》全文或《居里夫人自傳》全書,走進偉大科學家、偉大女性的內心世界,逐步實現統編教材所設計的讀整本書的編寫意圖。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1158.html
下一篇:火龍果功效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