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第三單元單元概要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傳統文化”為主題,意在弘揚我國的民族傳統文化。《神州謠》讓我們感悟祖國的偉大,《傳統節日》向我們介紹了我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貝”的故事》這一課通過講述“貝”讓我們體會到漢字構造的奇妙,《中國美食》則通過講述我國菜肴來揭示我國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四課分別以壯麗河山、傳統節日、漢字、美食為題來展示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通過學習本單元課文,學生將收獲更多有關我國文化方面的知識,并體會作為華夏子孫深深的自豪之情。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71個字,會寫3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傳統節日》。
3.積累字詞,并掌握字詞的基本應用。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課文,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所描繪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課文所蘊含的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品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感情。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71個字,會寫36個字。
2.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難點:
1..鍛煉學生的信息搜索和語言表達能力。
2.加深學生生活常識的積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四、教學方法
本單元課文以我國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為主,而基于學生年紀較小的特點,記憶和理解力較弱,因此教學本組課文時,要在課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用多姿多彩的圖片和視頻與課文相融合,生動形象地向學生講述我國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豐富課文的同時,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課時安排
教學本組教材計劃用11課時完成教學。
(每篇課文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語文園地三”2課時)
教學時間:年月日 第周 星期午 第節
二 年級 語文 學科電子備課設計方案
主備教師
米
協備教師
教學內容
1、神州謠
課型
課文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9個字;掌握多音字“稱”“發”“中”。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節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朗讀課文認識我國主要的山河及歷史遺跡的位置分布,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及自豪感。
教學重點
識生字,朗讀課文
難點
認識我國主要的山河及歷史遺跡的位置分布。
教法、學法
教法:引導法、情境教學法。
學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準備
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體課件。(教師)
2.搜集歌頌祖國的詩詞歌謠和自然文化景觀。(學生)
教學時數
2課時。
滲透德育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國的詩詞歌謠和自然文化景觀的美好。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1.會認15個生字;會寫9個字;掌握多音字“稱”“發”“中”。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節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一次備課)
個性思考部分(二次備課)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祖國”,引導學生想出祖國有名的山川河流和名勝古跡。
2.出示我國的版圖和民族分布,引導學生認識祖國。.
學生自由發言,引導學生了解祖國的版圖及長江黃河、長城臺灣的分布,以及我國各個民族的地區分布。
3..揭示課題,板書課文題目
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生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2.小組交流自學生字詞情況。
3.仔細觀察“我會認”中的生字,找出這些字的特點,并組詞。
4.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出怎樣才能寫好這些字。
5.教師范寫,學生觀察、描紅、臨寫。
6.小組成員分小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1.指名學生分節朗讀。2.標出課文自然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并思考問題:
(1)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小節?一共有4小節。
(2)借助插圖,找出課文中出現的各種地點所在的位置。
3.指導學生理清課文。
4.請學生朗誦課前準備的歌頌祖國的詩詞歌謠。
四、總結,拓展
1. 總結本課學習內容,學生暢談本課學習所得
2. 布置作業,繼續描紅、臨寫、抄寫詞語,進一步鞏固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體會歌謠蘊含的情感。
3. 培養對“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的興趣。
教學過程(一次備課)
個性思考部分(二次備課)
一、復習導入
1.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生字,學生讀生字、新詞。
2. 請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3.導入新課。
二、精讀課文。
1.閱讀課文第2小節。
(1)這一小節都描述了哪些景物?(有黃河、長江、長城、珠峰)
(2)各種景物文中寫的什么特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黃河“奔”,即奔騰;長江“涌”,即水流湍急;長城“長”,即長;珠峰“聳”,即高。)
2.課文第3小節講的是什么?你知道臺灣的大致歷史嗎?第3小節講的是臺灣和大陸都是一家人。(借助課件多媒體展示臺灣的大致歷史)
3.課文第4小節講的是什么?你能說出幾個你知道的少數民族?說說他們大致都分布在哪兒?(第4小節講的是我國各個民族團結一致共同為祖國繁榮而奮斗。)
4.用自己的話復述一遍課文內容。
5.這首歌謠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這首歌謠作者通過展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寶島臺灣回歸祖國的期盼,各民族團結一致共同前進的贊揚,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深深的熱愛之情。)
6.品讀課前搜索到的《新三字經·立大志》。
三、總結課堂,生活感知。
1.復習本課生字。
認讀要求會寫的生字:
州 灣 民 誼 奮
島 峽 族 齊
2.學生認讀、組詞。
涌 聳 繁 榮
板書設計
1、神州謠
作業布置
1.你能想出哪些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句?
2.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黃河( )的長江( )的長城( )的珠峰
教學反思
教學時間:年月日 第周 星期午 第節
二 年級 語文 學科電子備課設計方案
主備教師
協備教師
教學內容
2.傳統節日
課型
課文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9個字;掌握多音字“傳、重、會、當”。
2.增強學生對各個傳統節日的了解。
3.激發生學習我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目標
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他們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并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理解課文,熟知文中出現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理解課文,熟知文中出現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難點
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語言講好故事的能力;加深他們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并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法、學法
教法:引導法、情境教學法。
學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準備
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體課件。(教師)
2.搜集我國各個傳統節日的習俗和故事。(師生)
教學時數
2課時。
滲透德育
1. 增強學生對各個傳統節日的了解,.通過解讀課文深化學生對傳統節日的理解。2.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語言講好故事的能力;加深他們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并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1.會認15個生字;會寫9個字;掌握多音字“傳、重、會、當”。
2. 增強學生對各個傳統節日的了解。
教學過程(一次備課)
個性思考部分(二次備課)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說說對自己知道的我國傳統節日及其習俗,引入課題。2.出示課件上有關節日的圖片或視頻。
3.揭示課題,板書課文題目,學生齊讀題目。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生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2.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生字詞學習方法,小組交流自學生字詞情況。
3.仔細觀察“我會認”中的生字,找出這些字的特點,并組詞。
4.指認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用生字組詞。
5.指導學生書寫。教師范寫,學生觀察、描紅、臨寫。
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出怎樣才能寫好這些字。三、整體感知,理清層次.指名學生朗讀。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并思考問題:
(1)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句話(一個句號為一句)?幾個節日?(本文一共有8句話,共7個節日。)
(2)課文共講了哪幾個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
(3)每個節日都是怎樣慶祝的?(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和課文講述,如春節貼窗花、放鞭炮;元宵節看花燈、吃元宵。)
四、總結,拓展
1. 總結本課學習內容。
2.繼續描紅、臨寫、抄寫詞語,進一步鞏固生字新詞,并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1.通過解讀課文深化學生對傳統節日的理解。
2.激發學生學習我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過程(一次備課)
個性思考部分(二次備課)
一、復習鞏固,檢查生字聽寫和背誦。
1.聽寫、回顧上節課所學生字。
2.組織學生背誦課文。
3.導入新課。
二、精讀課文,課外拓展。
組織學生齊讀課文。
(1)請同學講解各自搜集到的有關傳統節日的故事,如端午節——屈原投江。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解自己搜索到的節日故事,鍛煉他們講故事的邏輯能力。之后教師展示準備的多媒體課件,講解展示文中出現的各個節日的起源及有關故事。
(2)我國其它少數民族的節日都有哪些,他們都是怎么過他們的節日?學生齊讀課文,思考后回答問題。
學生自由發言,講述自己課前搜集到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之后教師展示多媒體課件,講解幾個我國重要的少數民族節日。
三、總結課堂,生活感知。
1.總結全文。
2.總結一下兩節課我們學到的知識。
3.請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板書設計
作業布置
1.換偏旁,組新字。
貼——( )轉——( )郎——( )宵——( )2.說出下列幾個少數民族的主要節日。
傣族( )藏族 ( )回族( )維吾爾族( )蒙古族( )朝鮮族( )
教學反思
主備教師
協備教師
教學內容
3、“貝”的故事
課型
課文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會認1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認讀“甲骨文”“飾品”的詞語,會寫“錢幣”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講“貝”是什么,在甲骨文中是什么樣子的以及在古代有什么用途,用“貝”作偏旁的字表示什么等內容讓學生認識形聲字的規律,感受中國語言文字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教學重點
了解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義特點,體會漢字字義與其偏旁的關系特點。
難點
通過學習形聲字感受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
教法、學法
教法:引導法、情境教學法。
學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法。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貝的漢字。(師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體課件。(教師)
3.搜索貝類圖片、貝類飾品。(教師)
教學時數
2課時。
滲透德育
通過學習形聲字感受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1.會認1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一次備課)
個性思考部分(二次備課)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說說對貝的了解,引入課題。
2.出示貝的圖片,指導學生觀察其形狀。
3.揭示課題,板書課文題目。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生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2.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生字詞學習方法。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新字。
(1)指認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2)開火車認讀生字。
(3)用生字組詞4.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出怎樣才能寫好這些字。
4.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出怎樣才能寫好這些字。
5.教師范寫,學生觀察、描紅、臨寫。
6.小組成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生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2.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生字詞學習方法。
3.仔細觀察“我會認”中的生字,找出這些字的特點,并組詞。(1)指認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2)開火車認讀生字。
(3)用生字組詞。
4.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出怎樣才能寫好這些字。教師范寫,學生觀察、描紅、臨寫。
5.指導學生小組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漢字的魅力。四、總結,拓展。
1. 學生暢談本課學習所得。
2.繼續描紅、臨寫、抄寫詞語,進一步鞏固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1.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有關的特點。
2.默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教學過程(一次備課)
個性思考部分(二次備課)
復習鞏固,導入課文。
1.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生字。
2.請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3.導入新課。
二、精讀課文。
1.朗讀課文。
2.標出自然段,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1)貝殼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在甲骨文中“貝”字的樣子像什么?
(2)貝殼有什么特點?在古代,人們把它用作什么?
(3)用“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4)你還知道哪些用“貝”作偏旁的字?
(5)學過本文我們知道“貝”作偏旁的字多與“錢”有關,你還能發現其它偏旁的字有什么特點嗎?舉例說明,如以“氵”為偏旁的字多與“水”有關。
三、總結課堂,生活感知。學生課堂討論交流:
貝的用途學生借助課外資料體會:貝在古代便于攜帶,用作錢幣、飾品等。在現代用貝可以做什么飾品呢?
2.認識更多“貝”字旁漢字,進一步了解“貝”字旁漢字大多表示什么?
(1)貝是生活在水里的動物,用貝殼保護自己的身體。甲骨文中的“貝”畫的就是貝類的兩扇殼張開的樣子。
(2)貝殼珍貴、漂亮,在古代人們把它們當作飾品戴在身上。
(3)用“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
(4)用“貝”字作偏旁的字有:貫 、貨、貪……
(5)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發現。
板書設計
3、“貝”的故事
水里的動物 貝殼張開的樣子
貝殼很漂亮,很珍貴,當作飾品
貝殼隨身攜帶,不易損壞
把貝殼當作錢幣
作業布置
組詞
貝( ) 珍( )甲( ) 錢( )產 ( )
有( )財( ) 買( )
教學反思
教學時間:年月日 第周 星期午 第節
二 年級 語文 學科電子備課設計方案
主備教師
協備教師
教學內容
4.中國美食
課型
課文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會認1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學會歸納總結漢字的構字規律,并能說出常見的菜名。
過程與方法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了解中國美食文化,知道哪些食物需要用到炒、烤、燒、爆、燉、炸、煎、蒸、煮,并且學會歸納總結漢字的構字規律等。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了解10種烹飪方式,體會熱愛勞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美食,探索美食的制作方法。
難點
歸納總結漢字的構字規律。
教法、學法
教法:引導法、情境教學法。
學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法。
教學準備
1.搜集自己知道或吃過的美食及大致做法。(師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時數
2課時。
滲透德育
懂得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1.會認1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學會歸納總結漢字的構字規律,并能說出常見的菜名。
教學過程(一次備課)
個性思考部分(二次備課)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說說對美食的了解,引入課題。
學生自由交流對美食的了解。
2.出示美食圖片,指導學生說說菜名。
3.揭示課題,板書課文題目。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詞。
1.看菜單,圈畫生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鼓勵學生自主認讀生字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生字詞學習方法。交流自學生字詞情況
3.仔細觀察“我會認”中的生字,找出這些字的特點,并組詞。
(1)指認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2)開火車認讀生字。
(3)用生字組詞。
4.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出怎樣才能寫好這些字。教師范寫,學生觀察、描紅、臨寫。
5.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并總結歸納漢字構字的規律。如與“水”有關的字“海、河、淋、澆、灑、湖、波、浪”等,它們都以“氵”為偏旁。學生利用字典查出與“水”“土”“木”“金屬”及“說話”等相關的字。
三、總結,拓展。
1.學生暢談本課學習所得。
2.繼續描紅、臨寫、抄寫詞語,進一步鞏固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讓學生了解10種烹飪方式,體會熱愛勞動的樂趣。
教學過程(一次備課)
個性思考部分(二次備課)
一、復習鞏固,導入課文。
1.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生字。
2.請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3.導入新課。
二、精讀課文。
1.了解課文中的美食。
學生齊讀詞語。涼拌菠菜 香煎豆腐
紅燒茄子 烤鴨 水煮魚
蔥爆羊肉 小雞燉蘑菇
蒸餃 炸醬面
小米粥 蛋炒飯
2.學生齊讀課文針對課文提出問題:
(1)課文中一共介紹了幾種美食、其中主食有幾種?菜肴有幾種?各分別是什么?課文中一共介紹了11種美食,其中主食有4種,分別是蒸餃、炸醬面、小米粥、蛋炒飯。菜肴有7種,分別是涼拌菠菜 、香煎豆腐、 紅燒茄子、烤鴨、 水煮魚、蔥爆羊肉、小雞燉蘑菇。
(2)課文中的美食共體現了幾種烹飪方式?課文中的美食體現了拌炒、烤、燒、爆、燉、炸、煎、蒸、煮10種烹飪方式。
(3)課文中的美食你吃過哪些?
(4)說一說課文中的食物分別需要用到哪些烹飪方法?拌菠菜 、 香煎豆腐 、 紅燒茄子、烤鴨 、 水煮魚、蔥爆牛肉、小雞燉蘑菇、蒸餃、 炸醬面、小米粥 、蛋炒飯用的烹飪方法分別是:拌、煎、燒、烤、煮、爆、燉、蒸、炸、煮、炒。
(5)談談自己接觸的美食有哪些?烹飪方法是什么?
三、總結課堂,生活感知。
1.總結全文。
2.給學生布置作業搜索一些菜肴的制作方法,與家長一起試著完成。
板書設計
作業布置
1. 我會組詞。
烤( )腐( )餃( )鴨( )炒( )菠( )
2.我會寫拼音。
菠( )煎( )腐( )茄( )烤( )煮( )爆( )
燉( )
教學反思
教學時間:年月日 第周 星期午 第節
二 年級 語文 學科電子備課設計方案
主備教師
協備教師
教學內容
口語交際:長大以后做什么
課型
綜合訓練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樂于參加口語交際,并在討論中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2.說說自己長大后想做什么,然后問問同學們的愿望是什么。
過程與方法目標
樂于參加口語交際,并在討論中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會清楚地表達想法,簡單說明理由
教學重點
學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突破方法教師創設情境,學生積極參加口語交際。
難點
1.在交流與傾聽中要學會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語言環境,選取合適的語氣。
2.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
教法、學法
教法:引導法、練習法。
學法:體驗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設定情境。(教師)
2.搜集說話的技巧。 (學生)
教學時數
1課時。
滲透德育
學會清楚地表達想法,簡單說明理由
教學過程
一課時
教學過程(一次備課)
個性思考部分(二次備課)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職業,會遇到醫生和護士在,在學校遇到老師,天空中有飛行員和空姐,還有很多很多的其他職業人員,你們想做什么樣的職業呢? 說一說自己長大后想做什么?學生回答。
二、嘗試交流,明確要求
1、在我們的生話中會遇到很多的職業,比如“醫生護土、警察、老鮮、消防員廚飾等,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職業,勇敢地說出來。大家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2、學生分小組交流
3、學生上臺表演
4、教師適時點按評價:
(1) 表述自己的感望時,要請楚地說出自己的愿望是什么以及想做這個職業的原因。
聽別人說的時候,要細心安靜,對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可以多同問。
三、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教局用多模體課件出示教材上的職業)請大家看圖,我們長大以后可能會做什么呢? (學生交流)現在就請大家選擇其中一種職業,根據我們提出的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學一起說一說說一說這些職業的服裝,工作流程,使用的工具等,學生自由準備,在交流以后互相評價,老師巡視指導。
老師和學生對演,教師選擇其中一個職業,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
學生合作表演,自由選擇任何一個職業進行表演,老師引導學生評價。
四、暢談收獲,深化知識
談一談今天的收獲。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 長大以后做什么
清楚地表達想法,感興趣的內容多問
作業布置
1.同桌互相交流。
2.回家給家長講一講長大以后做什么。
教學反思
教學時間:年月日 第周 星期午 第節
二 年級 語文 學科電子備課設計方案
主備教師
協備教師
教學內容
語文園地三
課型
綜合訓練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學習和積累生字、詞語。
2.學習運用字詞句,懂得根據偏旁來猜測詞義。
3.積累更多生字、詞語,明白十二生肖正確的順序排
列。
4.正確、流利地朗讀《小柳樹和小棗樹》,在閱讀短
文的基礎上,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過程與方法目標
觀察字形,思考漢字和其偏旁部首的關系,對漢字形成更深的感性認識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培養識字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對學生進行閱讀的方法指導,使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9個生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觀察發現字和其部首的聯系,體會領悟漢字的構造方法。
難點
詞語和常識積累。
教法、學法
教法:點撥法、情境教學法。
學法:體驗法、自讀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制作生字詞卡片。(學生)
教學時數
2課時。
滲透德育
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注意漢字結構的不同,正確書寫要求會寫的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1.學習和積累生字詞語。
2.學習,根據偏旁猜意思再查字典驗證。
教學過程(一次備課)
個性思考部分(二次備課)
一、識字加油站
1.課件展示各種味道食品的圖片,包括甜味、辣味、酸味等等。
2.學生觀賞后交流、評議。
3.結合課件中展示食物的圖片,帶領學生認識生字。
(1)出示生字詞卡片,老師帶讀。
(2)老師指名讀,檢查認字情況。
(3)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詞義,并組織學生造句。
(4)①師生展示課前找到的其它有關食物的詞語,如熱乎乎、熱辣辣、涼絲絲、滑溜溜。
②師生展示課前找到的其它ABB式的詞語,如金燦燦、冷冰冰、慢悠悠、雄赳赳、氣昂昂、胖乎乎、火辣辣。
二、字詞句運用
1.選一選,連一連。
(1)指導學生根據偏旁猜字義。教師舉例子啟發學生去發現字義和其偏旁部首的關系:遇到我們不認識的字,我們可以通過它的部首猜測一下這個字與什么相關,比如“削”字,是“耳刀旁”,那么我們就很容易猜到這個字跟“刻、切、刮”等類似。
(2)查字典驗證,并總結自己的發現,并在字典的幫助下再列舉一些這樣的字。
2.查一查,記一記。
(1)讓學生猜一下每組詞中第二個字是什么偏旁,利用字典驗證。
(2)引導學生思考每一組字中的兩個字有什么聯系,如“辛”字,它本身就有“辣”的意思,而以它為偏旁的“辣”字仍是辣的意思;再如“衣”字,以它為偏旁的“裝”字,本身也有“服裝、衣服”的意思。
(3)再找出幾個這樣的字,體會一下漢字的偏旁和它本意之間的關系。
三、我的發現
1.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自由發言,讓學生自己思考發現每一組字的結構特征,猜測具有同一偏旁的字都和什么相關。如帶“火”和“灬”的字多與“火”有關,像“炒”“煮”等。
2.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讓學生猜測另外兩組字的特點,用字典輔助驗證。
3.引導學生體會漢字結構特點,深化認識。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觀察字形,思考漢字和其偏旁部首的關系,對漢字形成更深的感性認識。
2.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一次備課)
個性思考部分(二次備課)
一、日積月累
1.用生肖動物引入話題:
(1)同學們都知道生肖吧,你們都知道自己是屬什么的嗎?
(2)同學們知道十二生肖的故事嗎?為什么我們的生肖是這些動物?(教師放映課件,向學生展示并講解我國十二生肖的起源和有關它們的故事)
2.出示生字卡,指導學生認讀生字,跟讀字詞。
3.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并大概講解我國天干地支紀年法及其與生肖的聯系,加深學生的認識。
二、我愛閱讀
1.朗讀文章,在教師指導下認識文中的生字詞。
(1)分角色朗讀文章。
(2)認識文中的字詞:
棗(zǎo)樹 彎彎曲(qū)曲 淺(qiǎn)綠色
忍(rěn)不住 樹蔭(yīn) 唄(bei)
光禿禿(tū) 跳舞(wǔ)
2.全班誦讀。
3.思考問題:
(1)小柳樹為什么嘲笑棗樹?
(2)小柳樹到后來為什么不說棗樹了?
(3)讀了這篇文章,我們能從中學到些什么?寫一寫你的感想。
4.寫一寫。
觀察文中小柳樹和小棗樹的特點,再找兩種植物仿照本文寫一寫。如不會開花的無花果和能開出美麗花朵的櫻花樹等。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三
食物的描寫,同偏旁的字
十二生肖排序,《小柳樹和小棗樹》
作業布置
1. 選 出與 下列 十二地支相對應的十二生 肖。
鼠 牛 虎 免 龍 蛇 馬 羊 猴 雞 駒 豬
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已(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亥( )
教學反思
單元小結

來源綜合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處理,謝謝!
歡迎評論交流、轉發分享……
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無限動力……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