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反社會人格有什么表現(反社會人格怎么治療)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2)
借由這幾天頻發的社會案件和公眾事件,我打算介紹一下“反社會人格”

“反社會人格”是一種以無視責任、剝削、漠視和冒犯他人權利為普遍的行為模式,主要特征為:無視社會規范及法律的行為,欺詐、易沖動、易激惹、攻擊性強,全然不顧自己或他人的安全,無責任感以及無悔改之心的病態人格。
根據近幾年的世界范圍內對“反社會人格”的調查,數據顯示出,暴力犯罪與編造謠言的犯罪分子中“反社會人格”男性中有47%具有此人格,女性中有21%具有此人格。

這類人格起源于童年早期,并且貫穿成年期。是一種慢性人格障礙,回溯患病的個體經歷,在幼年期其個體就出現了漠視社會規則和反社會的傾向,例如:作弊,青少年持刀搶劫,打架,刻意縱火等。且在15歲之前表現出嚴重的品性障礙。
此類人格是最具破壞性的人格障礙。

在美國心理協會的一項調查報告中指出,反社會人格在普通人群中出現的概率大約在2%~3%,以次我們推測國內大約有三千多萬人具有反社會人格,而更有趣的是精神分裂的患病率大約在1%左右。這以為著“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會比精神分裂患者還要多。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有的人具有多重復合人格,也就是他具有“反社會人格”的同時,還能通過其他人格逃避檢查。而在人群中除了占比率高以外,治療困難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原因有三。
其一:患病的人不愿意接受治療。人格障礙不同于其他疾病,患病者不會認為自己不正常。
其二:接受治療的人都是由親屬或警察部門送來接受治療的,患者的依從性很低,且非常容易發生危害醫生或心理服務人員的安全。所有很多治療人員不愿意接診這類患者。
其三:以國內例,年紀較小的患者在進行暴力活動后,更容易獲得來自父母的庇護,從而很少會接受治療。但往往是在年紀小的時候,這類人格障礙最容易進行治療,治愈率最高。
正因為“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破壞力強,流行率高,治療困難的因素,導致了社會治安力量的嚴重消耗和負擔。

國內19年對“反社會人格”的研究表明,之所以會造成反社會人格的出現,父母的教育理念和虐待侮辱有不可分割的責任,特別是對男生而言,幼年的經歷帶來了心理陰影,造成心理障礙。而國內流行的家庭教育理念往往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和只關心成績不關心成長。這很容易造成心理疾病的大規模發生。而女性也更容易發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礙。

父母的不合理家庭教育,導致孩子在心理成長過程中,缺乏或失去了基礎共情的能力,無法理解他人的喜怒哀樂。而長期缺失共情能力,也就會使人漠視情感,漠視規則,最終形成反社會人格。當然這非是唯一的原因,還有基因遺傳,事故腦損傷,毒品濫用,神經遞質紊亂,腦神經病變都能引發“反社會人格”的出現。

在這里我呼吁各位已經成為家長和將要成為家長的朋友們,理性對待孩子教育和成績,合理的親身關懷,能減少孩子發生情緒困擾的可能性。
關心愛護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教育方式不能體現在棍棒上。
為了我們的下一代,希望您能認真考慮。
關注我們,為您提供更合理的家庭親子關系解決方案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