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路邊有什么好玩的紅果(東北到處可見這種紅姑娘)
發(fā)布時間:2023-12-17閱讀(10)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紅姑娘學名酸漿、掛金燈、戈力、燈籠草、洛神珠、泡泡草等,北方稱為菇蔫兒、姑娘兒,以果實供食用。原產(chǎn)于中國,南北均有野生資源分布。酸漿在中國栽培歷史較久,在公....<p>紅姑娘學名酸漿、掛金燈、戈力、燈籠草、洛神珠、泡泡草等,北方稱為菇蔫兒、姑娘兒,以果實供食用。原產(chǎn)于中國,南北均有野生資源分布。酸漿在中國栽培歷史較久,在公元前300年,《爾雅》中即有酸漿的記載。現(xiàn)在在東北地區(qū)種植較廣泛。 <p><img alt="冬天路邊有什么好玩的紅果(東北到處可見這種紅姑娘)(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紅姑娘為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2.5尺,地下橫走的根狀莖,野生性極強,耐寒,抗病;葉互生,葉片卵形,邊緣呈有稀疏的缺刻或波狀;花單生于葉腋、白色花、下垂、花冠鐘形;果為漿果、球形、成熟時呈橙紅色;</p><p>別名:錦燈果、燈籠草、燈籠果、掛金燈、紅燈籠、錦燈籠、酸漿、鬼燈球。</p><p><img alt="冬天路邊有什么好玩的紅果(東北到處可見這種紅姑娘)(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紅姑娘花期春夏季,果實秋季成熟、宿萼呈紅色或橙紅色時采收,干燥。宿萼略呈燈籠狀,表面橙紅色或橙黃色宿萼味苦,果實味甘、微酸。性寒,味苦。<p>果實很好看</p><p><img alt="冬天路邊有什么好玩的紅果(東北到處可見這種紅姑娘)(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秋季果實成熟、宿萼呈紅色或橙紅色時采收,干燥。</p><p>植物形態(tài):株高30至60厘米,地下具爬行根莖。花單生葉腋,花萼鐘狀,長約6毫米;花白色,直徑1.5至2厘米。果實成熟時宿存花萼增達5厘米,與球形果同為橙紅色。 紅姑娘是我國歷史上特有的藥食兩用保健型多年生草本野生水果。原產(chǎn)于中國,南北均有野生資源分布。酸漿在中國栽培歷史較久,在公元前300年,《爾雅》中即有酸漿的記載。 <p><img alt="冬天路邊有什么好玩的紅果(東北到處可見這種紅姑娘)(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宿萼略呈燈籠狀。表面橙紅色或橙黃色宿萼味苦,果實味甘、微酸。性寒,味苦。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生長地</p><p>紅果直徑1.5~2.0cm,單果重7~13g,被澎大宿萼包圍,皮是提取紅色素主要的原料,是無公害口紅的主要原料之一。漿果含酸漿醇A、B;種子中含禾本甾醇、鈍葉醇、環(huán)木菠蘿烷醇、環(huán)木菠蘿烯等。 <p><img alt="冬天路邊有什么好玩的紅果(東北到處可見這種紅姑娘)(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一個果有90~160粒種子,蛋白質(zhì)0.7~1.0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2.6~3.2g、粗纖維1.1g、鈣18~22mg、磷19~32mg、含有苦瓜甙,對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根、莖、葉、花、果實都是藥材。 <p><img alt="冬天路邊有什么好玩的紅果(東北到處可見這種紅姑娘)(6)"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莖葉搗爛后外敷可治療皰瘡。紅姑娘果也可制成飲料、果酒、罐頭,以其苦爽詒人保健之攻效暢銷市場,紅色萼片能提取色素,也可加工成茶,是理想的綠色飲品。 <p><img alt="冬天路邊有什么好玩的紅果(東北到處可見這種紅姑娘)(7)"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附注:無聞的路邊小草花,卻有著濃烈的紅色作外衣,廉價,清熱去火。果肉在青果時,則性寒,可降暑、解熟、明目、解毒。成果時,則性溫,養(yǎng)血滋肝脾,可治療痢疾。籽可壯陽益氣,根可清熱、解毒。</p><p><img alt="冬天路邊有什么好玩的紅果(東北到處可見這種紅姑娘)(8)"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果實可以生食,又可制成飲料。宿存花萼可藥用,有清熱解毒之功效,治咳嗽咽喉腫痛.嗓子發(fā)炎最佳。也治療糖尿病。果實中含人體必須的十幾種氨基酸、礦物質(zhì)。 <p><img alt="冬天路邊有什么好玩的紅果(東北到處可見這種紅姑娘)(9)"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紅姑娘是我國歷史上特有的藥食兩用保健型多年生草本野生水果。原產(chǎn)于中國,南北均有野生資源分布。酸漿在中國栽培歷史較久,在公元前300年,《爾雅》中即有酸漿的記載。在明朝政和年間,古人就對其有充分的利用。《本草綱目》舊版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明確記載:燕京野果名紅姑娘,外垂降囊,中含赤子如珠,酸甘可食盈盈繞砌,與翠草同芳,亦自可愛。搗計服治黃病(即黃膽性肝炎)多效,治上氣咳嗽風熱,明目,付小兒內(nèi)辟等多種疾病。目前在東北地區(qū)種植較廣泛。</p></p></p></p></p></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