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知識>漢印中筆畫的處理方法(漢印文字中的筆畫增減)
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說到漢印文字筆畫的增減,我們一般會認(rèn)為,漢印文字筆畫的多少,是可以根據(jù)印面需要隨意增減的。前人論漢印,也有“多減少增”的說法(明·甘旸《印章集說》)。但經(jīng)過仔細(xì)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漢印文字筆畫的變化,其實主要在于減省,很少有增加的。而且愈是筆畫少的文字,愈是不作增加筆畫的處理。
我們舉“之”字為例。這個字篆書筆畫很簡單,在漢代官私印中又用得最多。從西漢到魏晉時期的官印,如“校尉之印”、“軍侯之印”、“圜陽宰之印”、“典書之印”,“騎督之印”等印內(nèi),“之”字幾乎都是同樣簡單的筆畫。即使在一些印面文字繁簡不勻,需要增加筆畫以求平衡的印內(nèi),也僅是通過別的手法來補救,甚至任其留有缺憾,也不增加它的筆畫。私印中的“之”字一如官印的處理手法。如“王賀之印”、“吳免之印”、“周陽之印”、“張偷之印”等。即使是在印面滿白的情況下,也任“之”字一字留紅,不作增加筆畫的處理。

校尉之印

軍侯之印

圜陽宰之印

典書之印

騎督之印

王賀之印

吳免之印

周陽之印

張偷之印
文字筆畫甚簡而絕不加飾筆的情況,在漢印中可謂比比皆是。官印中,如“三封左尉”中的“三”字,“云中丞印”中的“中”字,“日南尉丞”中的“日”字,“楊州理軍一印”中的“一”字等等,都是如此。最有意思的是新莽時期的官印“執(zhí)法直二十二”。印面兩對角文字筆畫奇輕奇重,很不協(xié)調(diào),也沒有對“二十二”三字作任何增筆的處理。這不是漢印中值得效法的印例,但這個印例強烈地反映了漢人制印時在文字處理中很少有增加筆畫的想法,或者說基本上沒有這種習(xí)慣。知道這一點,對于我們正確理解和掌握漢印文字的技法是十分重要的。

三封左尉

云中丞印

日南尉丞

楊州理軍一印

執(zhí)法直二十二
漢私印中有很多王姓、田姓之類筆畫很少的姓氏,印內(nèi)絕大多數(shù)也都不增加筆畫,并且不作任何盤曲裝飾的筆畫處理。在不增加筆畫的情況下,把全印的章法擺平,這是漢印技法的精詣所在。
漢印文字中增加筆畫的情況較少,但也不是沒有。最典型的有“丁”字和“山”字。“丁”字如“丁若延印”“丁昭私印”、“丁蒼之印”等,“山”字如“山陽尉丞"、“長孫山都”等。漢印中這兩個字筆畫處理的方式給人的印象很深,但這種處理方式,只局限于在這兩個字上使用,沒有代表性,更不能由此而得出漢印文字可以隨意增加筆畫的結(jié)論。

王雄

王猛

王產(chǎn)印

王常之印

田給之印

田尋私印

田合眾印

田鳳私印

丁若延印

丁昭私印

山陽尉丞

長孫山都
對筆畫少的文字增加一些屈曲的飾筆,以求得印面的茂密和充實,這在漢印中也偶有所見。如“王德之印”中的“之”字,“王望之印”中的“王”字。但這種處理方法在漢印文字中數(shù)量很少,是漢印文字的變格,不能代表漢印文字的主體風(fēng)格特征。漢印中還有如“范貳”、“宜士祭尊”這樣的印,重疊文字中的某一部分,是漢印文字中特殊的一格,也可算是漢印文字中增加筆畫的特例。少數(shù)文字的偏旁,也偶有作繁化處理的,如“張河”中“河”字的“水”旁,豎畫兩旁作六點。但這樣的字例較少,而且出現(xiàn)的時代也稍晚。至于南北朝時期的許多官印,往往任意增減,故作繁雜,如“盪難將軍印”等,與漢印風(fēng)格已有相當(dāng)?shù)木嚯x了。

王德之印

王望之印

范貳

宜士祭尊

張河

盪難將軍印
漢印文字筆畫的減省,才是漢印文字變化最顯著的特征,是漢印書法中最經(jīng)典的一種技法。“左子豫印”中的“豫”字,“薛就私印”中的“薛”字等等,筆畫減省到無可減省,但并不妨礙釋讀。而且由于減省而生出奇趣,這些減省的文字本身,就是這些漢印中的亮點。

左子豫印

薛就私印
漢印文字筆畫的減省,有多種手法,其中最常見的,是減省偏旁部首的筆畫和簡化偏旁部首的筆意。這里需要指出,減省筆畫與簡化筆意是同樣重要的兩種不同的手法,二種手法之間又有一定的差別。
減省筆畫,我們以“水”部為例,作出一些對比:
依小篆筆畫,“水”旁的寫法當(dāng)如“尚浴”,“漢假司馬”中的“浴”和“漢”字的“水”旁那樣。也有如“汝南尉印”中的這種寫法。官印文字中的“水”旁寫法一般較為正規(guī)。私印中也常見這種正規(guī)的寫法,如“紀(jì)澤”“沙淫之印”、“徐涂之印”中的澤、沙、淫、涂等字。但也有大量減省筆畫的寫法。有的省作三豎筆,如“淳于顯”中的“淳”字;有省作一豎的,如“淳于游”中的“游”字;還有省作三點如楷隸書筆畫的,如“滑咸”,“鄭沱人”,“張游君印”,“秘子游印”等。以上這些文字中的“水”旁,都比規(guī)范的小篆筆畫減少二至四筆。

尚浴

漢假司馬

汝南尉印

紀(jì)澤

徐涂之印

淳于顯

淳于游

滑咸

鄭沱人

張游君印

秘子游印
這類減少偏旁筆畫的文字,在漢印中并不少見。這里再舉出“雨”部一些印例以見一斑:
“雨”部按小篆筆畫,“靈武尹丞印”中“靈”字的“雨”頭是正規(guī)的小篆筆畫,而“漢丁零仟長”、“云南令印”二印中“零”、“云”二字的“雨”頭就大膽減去許多筆畫。

靈武尹丞印

云南令印
這些,都是漢印文字中減省偏旁部首筆畫的典型例證。
簡化偏旁部首筆意,主要是將一些部首中曲折變化的筆畫變成簡直明快的筆畫。
簡化的方法,以“彳”旁為例稍作解析:依小篆的筆畫,繆篆的“彳”為兩個屈曲之筆,如“徐攸”一印中兩字的偏旁寫法。漢印中往往稍作簡化,筆畫半屈,就成為如“徐倉”、“徐武”兩印中“徐”字的偏旁。這種寫法再作進(jìn)一步簡化,連一點屈曲的筆意也不用,就成為平直的兩豎畫,這也是漢印文字中常見的“彳”旁寫法,如“趙德”、“闕得”、“郭德之印”。這種“簡化”使筆畫簡捷之至,是漢印文字中追求簡易平直的一種很有代表意義的技法。

徐攸

徐倉

徐武

趙德

闕得

郭德之印
這種寫法又見于用作偏旁的“行”字,它的簡化方式與“彳”旁完全一樣。我們試以“衛(wèi)”字為例,作不同寫法的比較:依小篆寫法的如“衛(wèi)官候之印”,“衛(wèi)說”中的“衛(wèi)”字。稍作簡化的寫法,如“衛(wèi)舍祭尊”、“朱衛(wèi)客印“中的“衛(wèi)”字。最為簡化的寫法,如“衛(wèi)利”、“衛(wèi)得印”中的“衛(wèi)”字。

衛(wèi)說

衛(wèi)舍祭尊

朱衛(wèi)客印

衛(wèi)利

衛(wèi)得印
減省筆畫和簡化筆意的手法又能結(jié)合起來。以“言”旁為例,“設(shè)屏農(nóng)尉章”中“設(shè)”字的“言”旁,同于小篆的筆畫;“左譚私印”中“譚”字的“言”旁則有所簡化,“許恭私印”中“許”字“言”旁,既簡化了筆意,又省去了豎畫;“諸葛買得”中“諸”字的“言”旁,就減省得比楷書的筆畫還要少了。“諸葛買得”印中四字,有三字作了明顯的減省和簡化,也是漢印中追求簡易平直的典型印例。

設(shè)屏農(nóng)尉章

左譚私印

許恭私印

諸葛買得
漢印中許多筆畫繁多的文字,往往通過減省筆畫和簡化筆意的處理,將構(gòu)成這個文字的各個部分大加壓縮,使之占地最少,從而避免壅塞,使印面顯得綽有余裕。如“張君憲印”中的“憲”字,其中的“心“部,幾乎被壓縮到只占一小幅畫的地位。“王子辯印”中的“辯”字、“李贏私印”中的“贏”字,都是通過減省筆畫和簡化筆意的手法,將構(gòu)成文字的各個部分壓縮到最小的塊面中。從整體視覺效果看,這些小的塊面,在整個印面中只是一個“點”,幾個面目相似、毫不張揚、幾乎沒有個性的“點”整齊地排在一起,給人一種雷同和單調(diào)的感覺。而這種雷同和單調(diào)的感覺,正是簡化整個印面的最高超的手段。這也是漢印中最值得我們研究和學(xué)習(xí)的經(jīng)典技法之一。

張君憲印

王子辯印

李贏私印
對筆畫較多的文字,漢印中還有一種減省的做法,是直接省掉其中的某一組成部分,如“高慶私印”中的“慶“字省去了“心“部,“公孫慶印”中的“慶”字則省去了“文“部。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文字哪些部分能省,哪些部分不能省,由于漢人離篆書時代不遠(yuǎn),知道許多書寫習(xí)慣,比較容易掌握分寸。而我們今天仿效這種做法,最好要在古代文字中找到可以參照的依據(jù),否則,妄為減省,可能會有礙辨識。

高慶私印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196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