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張志磊啥時候沖擊世界拳王(東西問張志磊)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東西問)人物 | 張志磊:中國拳手如何在美國職業拳壇打出一片天?
中新社紐約12月4日電 題:張志磊:中國拳手如何在美國職業拳壇打出一片天?
中新社記者 馬德林 廖攀

張志磊,中國重量級拳擊運動員,曾獲北京奧運會男子拳擊91公斤以上級項目銀牌,多次在各類國際賽事中獲得獎牌。2014年他正式進入美國職業拳壇,2021年11月在世界拳擊組織(WBO, World Boxing Organization)重量級排名第九,也是目前唯一在美國職業拳壇發展的中國重量級拳手。日前,張志磊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講述了征戰美國職業拳壇的經歷和感受,以及對未來中國拳擊發展的想法。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你在業余拳擊生涯曾多次拿到國際賽事的冠亞軍,獲得北京奧運會銀牌。為何選擇到美國職業拳壇?
張志磊:我從1998年開始練拳擊,業余拳擊生涯一共16年。剛開始學拳擊也有點玩的心態,想著練練這個能不被人欺負,沒想過拿成績。練了兩年發現自己水平還不錯,打著打著居然拿了全國冠軍,就想著干脆好好練。當時,中國重量級拳手在世界上沒有取得過特別好的成績,奧運會更是如此。我想既然已經到(全國冠軍)這個程度了,干脆就拼一把。后來拿過一些國際賽事,包括奧運獎牌。我對業余拳擊生涯還是比較滿意的。
但如果沒有打過職業拳擊,對我來說是一種遺憾。到美國的職業拳壇打過一圈,比過那種安穩生活更重要。我不想后悔。

2021年,張志磊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家健身器材店訓練館進行體能訓練,他的體能教練也是這間健身器材店的老板。許多職業拳手在這里訓練,多數拳手除了訓練還要上班。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中新社記者:來美國后的感受和之前的想象一樣嗎?
張志磊:和想象完全不一樣。美國是職業拳擊的殿堂。剛來的時候,我還想著自己是奧運會銀牌、業余拳擊成績很好;想象的都是那些拳王多么引人注目、一場比賽拿多少錢。來了之后發現,美國人對業余拳擊的成績,包括奧運會并不太在意。不管是教練還是選手,沒人看重這些。
所以我到美國之后就是從頭開始,最初只能打4回合比賽,然后是6回合、8回合到12回合。幾場比賽后,打倒了對手,他們才服氣,向我豎大拇指:“好,可以?!边@邊尊重強者,你打敗他,他尊重你;他把你打敗了,對你就不屑一顧。

張志磊在一間拳擊館進行實戰訓練,場地和陪練均按時計費。他在美國的生活和訓練場所均位于新澤西州東北部,這里毗鄰美國職業拳擊重鎮紐約。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中新社記者:在美國的生活、訓練情況大概是什么節奏?
張志磊:過去7年就是比賽,休息一周,恢復訓練,賽前強化訓練,再比賽,如此循環往復。訓練安排要以比賽安排為準,賽前訓練就會緊張一點;沒有比賽不會那么緊張。
每天,早上6點半出發晨練,一般是跑步一個半小時。12點開始在拳館訓練,大概兩個到兩個半小時。晚上6點左右還需要練體能,也是兩個半小時左右。

張志磊在訓練時擊打沙袋。現年38歲的他在美國職業拳壇打拼,不僅要持續訓練保持狀態不斷贏得勝利,還要和自己的年齡賽跑。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飲食方面比較注意,因為要管理好身體狀態,訓練期間要嚴格遵照食譜。一日三餐就是水煮雞蛋、水煮牛肉、煎牛肉或三文魚、西紅柿、黃瓜、青菜、水煮土豆、米飯、雜糧粥等,還要特別注意控制油脂。
比賽完之后一般會休息一到兩周。教練讓我休息三周,但我經常休息一周就開始恢復訓練了。這7年基本沒有出去旅游過,只有比賽會出遠門,賽后在當地玩兩天。
總體上訓練沒有什么不適應的地方。業余的底子對我現在打職業拳擊有很大幫助。否則,直接打職業拳擊會更困難。
生活方面區別較大。過去在國內全職訓練比賽,吃住行都不用自己操心。但在美國,很多事特別是跟訓練有關的就得自己解決。比如吃飯問題,食譜是專門找美國的營養師制訂的,每天必須自己管住嘴。這就跟在國內時很不一樣。

在張志磊家中,賽事助手李茂沛正揮舞著棒球棒與其說笑。這對搭檔從北京奧運一同征戰至今。張志磊在美七年,妻兒居住在中國河南,已有兩年時間沒能與他見面。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中新社記者:目前為止你在美國打過24場比賽,23勝無敗績,其中有18場靠擊倒或技術擊倒獲勝。你怎么看待這7年的成績?38歲的年齡會不會影響你的狀態?還想挑戰世界拳王嗎?
張志磊:對成績比較滿意。在美國這7年可以說是邊學習邊比賽,不斷充實自己對職業拳擊的理解。打了這么多場比賽,現在我知道自己在重量級的位置。
在重量級里面年齡不是問題。只要你的生活夠自律、訓練夠科學,把這兩點做好。世界拳王當然還想拿,來美國的最終目的就是這個,我也有信心,我的拳只要打中對手,不管是誰絕對拿下。一場比賽前十回合可能我都不占優勢,但只要抓住一個機會,一套組合拳甚至就是一拳,對手“Game Over”。比賽結束鈴聲沒有響,一切都有可能發生。重量級的魅力就在這。
我不懼怕和任何人比賽,因為我的水平和他們在一個層次,主要是看有沒有機會。在美國,機會主要是知名度的問題。和誰打比賽,推廣人和賽事方都要看選手的知名度、觀眾是否愿意看,因為這和收入掛鉤。他們現在也瞄準中國市場,因為中國職業拳擊選手很少,他們希望中國能出現有吸引力的選手。

張志磊在紐約曼哈頓一家拳館參加賽事媒體公開訓練,為幾天后的比賽造勢。右側墻壁上是同行拳手的頭像海報。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中新社記者:在美國打拼7年下來,遇到過什么困難?
張志磊:現在主要是因為疫情困擾。去年我從中國到美國,當時國內疫情已經控制住了,但美國疫情還很嚴重。原本計劃從新加坡、阿聯酋飛美國,兩個航班兩次取消;最后從東京終于飛到美國。航班上我全副武裝,戴著口罩、護目鏡,十多個小時沒吃沒喝沒上廁所。到美國后,原本安排的比賽也因疫情反復調整日期。我盡早接種了疫苗,否則對訓練、比賽都有影響。
這7年間還經歷了母親和父親先后去世。妻兒都在國內,現在沒想把家人接來,因為妻子有工作,孩子在上學。說實話還是想念妻兒,想家的時候就視頻連線。
這些困難也沒有改變我的決心。我這個人一根筋,決定的事情很難回頭。既然來打職業拳擊,我就一定要打好。
當然打到最后退役可能也沒有想象的那么好,但是這一段路我走過來了,就可以。

完成賽事媒體公開訓練后,張志磊離開時偶遇粉絲要求合影。在美國拳壇,張志磊的知名度并未能與其職業水平相稱,而知名度是在美國職業拳壇進階的關鍵因素。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中新社記者:未來退役后會如何支持中國拳擊發展?
張志磊:當然想過。比如說退役之后,在美國搞一個訓練基地,幫助國內的選手、愛好者借助這邊的優良資源,更多地了解職業拳擊的技術、訓練和理念。國內職業拳擊這些年也有發展,但是跟美國、英國、歐洲比起來仍然差很多。
國內選手來美國的確有很多困難,最直接的就是經濟問題。國內拳手的收入比美國低得多,一場比賽可能只有幾千塊人民幣,一年下來還不夠訓練費用。即便在美國,也只有最頂尖的選手才有高收入。我身邊好多選手都是一邊打工一邊訓練比賽。我現在的收入也只能夠維持日常的訓練和比賽。所以我想未來盡可能為國內的后輩出來提高水平創造條件。

2021年11月27日,張志磊出戰重量級拳擊比賽。這是他首次在被譽為美國職業拳擊殿堂的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亮相。中新社記者廖攀 攝
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方式同國內開展交流,在中國更多地宣傳推廣職業拳擊。我覺得不管任何體育項目,在國內都應該想辦法多推廣。一個明顯感覺是美國對未成年人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很高。
比起其他體育項目,國內的拳擊推廣還需要花更大力氣。在美國、歐洲,拳擊的群眾基礎和市場很成熟;在中國說拳擊,很多人覺得就是打架,還帶有“暴力、野蠻”這種偏見。但拳擊對訓練者精神上的磨練,特別是培養永不言棄的意志力方面是非常突出的。這些東西靠語言很難傳達,必須親身體驗。

2021年11月27日,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行的重量級拳擊比賽中,張志磊擊敗對手克雷格·劉易斯,贏得其美國職業拳擊生涯第23場勝利。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就我個人而言,現在就是通過自身比賽表現,讓更多人看到拳擊的魅力,吸引他們參與體驗。中國現在需要更多在職業拳壇打出名堂的選手,才能夠吸引更多普通人學習拳擊、促進拳擊在中國的發展。(完)
受訪者簡介: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張志磊,中國男子拳擊運動員,曾獲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拳擊91公斤以上級項目銀牌,2014年赴美成為職業拳擊手,是目前美國職業拳壇重量級選手中唯一的中國人。
來源:中國新聞網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638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